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逍遥驸马爷-第6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程宽慰道:“行了,你不用担忧,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你被立为太子之后,魏王一定会离京就藩的。”
对于苏程的话,李治还是信服的,只是他还是感到很好奇,歪着头问道:“为什么啊?”
苏程笑着解释道:“情势使然,因为这,是最好的结果!”
李治还有些似懂非懂,长乐公主却已经有些明白了,微微点头道:“是啊,这或许真的是最好的结果。”
苏程已经穿戴完毕,笑道:“行了,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还没吃造反吧?走,吃早饭去!”
安下心来的李治还感到饿了,连连点头道:“还真没吃呢!”
长乐公主一边让人去请豫章,一边吩咐侍女传膳。
豫章公主也是一夜未眠,虽然脸上带着一丝倦容,不过一双大眼睛却熠熠生辉十分明亮。
大清早的看到李治在这里,豫章公主也不由愣了一下,疑惑道:“雉奴,这大清早的,你怎么在这里?”
李治理所当然的点头道:“来吃早膳啊!”
你这是在逗我玩吧?大清早的跑到苏家庄来吃早膳?
“你昨夜没睡好吧?”姐弟俩异口同声的问道。
“姐,你还在难过呢?母后让你来散心,你怎么反倒是憔悴了?”李治问道。
豫章公主解释道:“没难过,我真的没难过,我是在想事呢,那可是造福黎民百姓的大事。对了,你怎么也没睡好,而且大清早的跑来了苏家庄?”
李治叹道:“我也是遇到了点事,来向姐夫求助的。”
豫章公主听了感到十分的好笑,一个小屁孩能遇到什么事?不会是因为打猎的事吧?
雉奴的难题才刚刚解决了,看到豫章这样子,长乐又禁不住感到头疼,问道:“你这是想了一夜吗?”
豫章公主认真的点头道:“嗯,我想了整整一夜,越想越觉得公爷说的这个点子是真的好,而且特别适合我去做,反正我也不想嫁人,能帮助那么多无辜的孩子,真的太好了!”
“姐,已经决定了,一会儿我就回宫去跟母后说,一定能说服母后和父皇。”
第1214章 大朝会
长乐公主听了不由抚额,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她不由求助般的看了一眼苏程。
苏程沉吟道:“你做的这么决定太匆忙了,这不是一件小事,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关系到你的一生,你这么草率的就做下了决定,万一是一时冲动呢?无论如何都不该只用一晚做下决定,余生很长,你大可仔细考虑一阵子再做决定,这也是对你自己负责。”
长乐公主连连点头道:“对,对,你姐夫说的对,这么一晚,只过了一晚就决定了,那也太草率了!还是要再好好想想,不然母后那一关你也难过。”
其实豫章公主早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内心,不过听到苏程和长乐的话,她还是忍不住点头,她这看上去确实像是一时冲动,怕是母后也不会允许她这么做。
原本身为公主不嫁人就已经算是惊世骇俗了,就很难征得母后的同意。
豫章公主认真的点头道:“也好,那我就再想一想,顺便做一下详细的规划,到时候也容易说服父皇和母后。”
李治在旁边眨着迷惑的眼睛,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啊?姐姐要干什么?”
长乐公主有些无奈道:“你豫章姐姐想不嫁人,然后去做慈善总会,救助全天下没钱看病抓药的孩子。”
李治听了有些挠头道:“这不挺好的吗?”
长乐公主听了不由瞪了他一眼,嗔道:“你豫章姐姐为了做这事都不想嫁人了!”
李治无所谓道:“不想嫁就不嫁呗,嫁人有什么好的?除非找到一个像姐夫这么厉害的男人,要不然还不如不嫁呢。”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房间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
苏程干咳道:“吃饭,吃饭。”
新的一天开始了,长安城依旧十分热闹,朝中的大臣们议论的最多的就是昨天打猎的时候,皇帝带上了晋王,而且当着群臣的面大肆夸赞晋王,而原本想大出风头的魏王却被陛下冷落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身为官场中人,若是在这方面嗅觉迟钝也不可能混到现在。
之前群臣请立魏王为太子,皇帝没有准,如今却盛赞晋王,难道皇帝其实是想立晋王为太子?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皇帝和皇后娘娘偏爱小儿子也是人之常情啊。
想到这里,不少朝中的大臣心里都十分的后悔,后悔没有早日看清局势,后悔早早的就帮着魏王摇旗呐喊。
大多数朝中的大臣们心里虽然后悔,但是却也不至于担忧,因为他们和李泰的牵连并不算深,不过是替魏王请立了一次太子而已,严格来说根本就不算是魏王的人。
李泰火急火燎的入宫准备彩衣娱亲,而李泰的那些铁杆亲信们则在长安城里四处奔走,试图鼓动大家联名上书请立魏王为太子或者攻讦晋王。
不过,这次可没有上次那么顺利。
这一次,朝中的大臣们虽然也还是笑语相迎却明显没有了上次的热情,嘴上更是嘻嘻哈哈说的滴水不漏。
如今这局势,除非之前就是魏王的亲信,不然谁敢轻易作出抉择?
可以预见,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漫长的储位争夺站,现在就站队未免有些太心急了,还是再看一看形势如何再做打算也不迟。
虽然也有大臣仍然上书请立魏王为太子,但是已经没了前一阵子那铺天盖地的气势了。
大朝会如期而至。
宫门前,苏程的到来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之前有不少朝中的大臣暗中议论过苏程,觉得苏程走的太顺已经变得无比猖狂竟然连魏王这个激动入主东宫的准太子的面子都不卖。
然而,现在在看到苏程,他们心里的感觉十分的复杂。
之前他们是觉得苏程猖狂,现在想想之前苏程一定觉得他们这些跳出来请立太子的人都是傻子。
如今,再看苏程,他们竟然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程咬金他们望着苏程走过来,脸上的神色也有些复杂。
虽然他们这些跟着陛下的老国公们一向不掺和皇子们的争斗,但是却并不代表不不重视,毕竟将来谁继承大统关系着他们家族的富贵能不能延续。
说实话,一开始他们也都没有觉得李治有入主东宫的可能,而那时,苏程就已经察觉到了,这让他们如何不感慨?
想当初苏程初入长安的时候不过是个稚嫩的小后生,这才过去了几年啊,苏程就已经看的比他们还要深远了,恍若昨日啊。
最让他们感慨的是,苏程两口子和晋王的关系之亲密真的是羡煞旁人啊。
不过,想到苏程和他们的关系也很亲密,这又让他们心里酸味少了一些。
“好啊,苏小子,你可是……”程咬金开口之后突然感觉群臣的注意力都在这里,连忙顿了顿改口道:“可是来的够迟的!”
苏程微微耸肩笑道:“没办法,我家距离皇宫远,来的迟些也很正常。”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苏程倒是坦然的很,说起来,这些天来,他其实什么都没干,怎么可能不坦然。
程咬金等人纵然有千言万语想对苏程说,但是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他们觉得也不必急于一时,有时间和苏程说道说道,探探苏程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晋王到底有多大的可能被立为太子。
到了时刻,群臣鱼贯进入了大殿。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平身吧!”
大朝会开始了,虽然如今朝中最沸沸扬扬的事是立储,但是因为即将春耕,加上大军出征在外,朝中诸事繁忙。
相比上次群臣一上来就请立太子,这次大家倒是淡定的多,有条不紊的开始奏请朝事,毕竟立太子的事还不明朗。
一通议事下来,大朝会终于到了尾声,大家也都有些饥肠辘辘,这时候魏征出列沉声道:“启禀陛下,最近因为储位空悬使得朝野议论纷纷,震荡不已,长此以往必然使得朝中结党营私人浮于事,臣请陛下早日立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第1215章 突然
原本群臣都以为今天没有人会重提立太子的事,毕竟上个大朝会皇帝才刚刚严厉的说了暂不立太子,别说其他的大臣了,就连魏王的铁杆支持者们都犹豫着不敢这么快再在大朝会上提出来。
没想到魏征竟然这么突然的在大朝会上提出要立太子!
难道李泰连魏征这样的重臣都拉拢到了吗?
魏征可是在清流中素有威望,若是连魏征如此下力气的支持李泰,那很多清流肯定也会下力气的支持立李泰。
然而,魏征是真的想请立太子吗?
魏征是真的想请立太子,如今朝中是什么情形他都看在眼里。
之前大家都以为李泰是立太子的唯一人选,所以朝中还没什么动荡,哪怕皇帝明确表示暂时不立太子,也不至于人心浮动。
但是现在,朝中已经人心浮动,因为魏王和晋王都有可能被立为太子。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大唐又会有储位之争,历朝历代的储位之争都牵连甚广。
倘若皇帝一直不立储,可以预见,朝中一定会逐渐分为两党争斗不休,如今的盛世也许就会因为内斗而荡然无存。
这两天魏征看着朝中的乱象,看着人心浮动,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候没人敢继续在大朝会上请立太子,但是他敢,因为他自恃有一颗秉公之心。
苏程倒是不觉得魏征是投靠了李泰,魏征这个人最是刚正,不可能掺和到立储之争中去,当年魏征支持李建成,也正是因为李建成是太子。
他知道魏征是怕朝中因为立储而出现纷争,说实话,最近这朝中的风向确实有些可怕,无论是历朝历代,立储都牵动着朝中大臣们的敏感神经,毕竟一旦押对了宝那就是青云直上啊。
李泰的那些心腹正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请立太子呢,如今见到魏征竟然主动跳出来重启了立储之议,他们不由心中大喜。
不过大多数大臣们则是想要观望,因为他们觉得形势尚不明确,还是在观望观望比较好。
就在众人心里各自思索着的时候,皇帝已然开口了。
“魏卿所言甚是,朕这几天也一直在思索,也知道朝中乃至民间都在议论纷纷,储位空悬,确实让臣民都人心浮动,于江山社稷不利,所以,朕在反复的思索之后,觉得确实该早立太子!”李世民沉声道。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一落,整个大殿里空前的安静,一众大臣们全都惊呆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毕竟皇帝不久前才严厉的表示暂不立太子,大家都以为立太子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才想着观望观望看看,谁能想到这转眼间,皇帝就改口要立太子了!
这突然了!
太让人措手不及了!
就连请立太子的魏征都禁不住微微一愣,因为就连他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从善如流!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一众老臣们也都愣住了,他们也没想过皇帝会这么快就立储!
真是一点让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啊!
整个大殿里,或许就只有苏程一个人没什么反应,因为他对此早有预料。
在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李世民接着开口了。
“朕,嫡出第三子,晋王李治,天资聪颖,敏而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