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后模拟器-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相当于打了跟居易牙行有合作的士族们一巴掌。
在这事过后,照州民间忽然流传起一首儿歌。
“田中积骸骨,农夫犹饿死。”*
士族们一查,却是从民学传出来的。
……
“这一手只伤到了皮毛,却得罪了十来家士族,尤其是钟家佟家都给得罪了,以杨浅才的才智,为何要选这一步棋?不应该啊?”照州崔家家学里,有几个年轻世家子在功课闲暇之余凑在一起轻声讨论。
“想来是只有诗词上的才华,却没有为官上的本事吧。”一个神情不逊的世家子对其他人如此推崇杨盛显然有些不服,冷哼了一声,“他难道真以为靠他抓几个人,发个告示说地不归士族了就真的有用?本来照州这几代的繁荣都是靠士族稳固下来的,等着吧,我们家是懒得看,王家那几家可忍不下来,说不准没几天你们口中那惊才绝艳的名士才子就没了。”
“哎。”其他人没有反对这个话,只是有些可惜地叹了口气,提笔在面前的纸上写下一行诗句,目露欣赏,“可惜了。”
等到休息时间结束,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缓步从门前走进来,几个世家子纷纷站起来,尊敬地唤老者一声,“令公。”
“坐吧。”被称作令公的老者抬了抬手,在蒲团上坐下。
崔令公,乃是当世大儒,几十年前曾在琼安任殿阁大学士,同时也是太子太傅,也就是上一任皇帝的太傅,在先帝登基后就致仕还乡了。崔家以阳学和治世经学传家,崔令公致仕后也收了不少学生,年纪已经比现在那群还在朝廷的老臣都还大二十来岁,不过因为精神不错时常会来崔家的家学教教学问。
能在家学读书,就是身为士族最大的好处了,作为经学传家的大族,田地、佃户、家产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才是立家之本。只要有知识在,他们就有一条通往朝堂的坦途,哪怕在科举下民间之后,出身农家、寒门的学子增加,打破了士族对下层阶级的知识垄断,但是只要科举考的仍是那些原来的学问,士族就不会没落。
“你们方才在谈论什么呢?”崔令公坐下后如往常一般考量了几个小辈的课业,又看了看他们练的字后,随口问。
几个小辈面面相觑互相看了几眼,纷纷说,“只是外面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我们讨论着玩的。”
崔令公没生气,看了看一个小辈桌上的写着诗句的纸,“看你们的样子,倒不像是随便讨论的,尔暇,这诗是你作的?比起前日所作颇有长进,大抵是突然开了窍,你父亲知道可要高兴了。”
崔尔暇面上赫然,摇摇头,“这哪里是弟子写的,弟子只是默写下了别处看到的颇为心喜的一句诗罢了。”
崔令公年纪大了,家里人因为不想让他劳神,很少会把外面的事拿到崔令公面前说,就算是家主,也只有在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才会去请教崔令公。
“哦?那这是哪家小辈所写?”崔令公来了些兴趣。
崔尔暇只好把杨盛的名字说出来,其他人见他只说杨盛的好,补充着说了几句杨盛最近做的事。
崔令公听完之后神色淡淡,没有说别的什么,只说了一句‘诗文不错’,拿起书让小辈们回神,开始讲起治世经学。
随着崔令公的讲学,崔家小辈们很快抛却了其他东西,专注地听起来。
但是在这一天晚上,崔令公却罕见地叫来崔家家主,对崔家家主说,“明日起,多注意着钟家、佟家、柳家的动作,他他们所为都记来给我。”
“祖父?这是为何?”崔家家主惊异。
“还看不出来吗?照州要乱了。”崔令公说。
“是因为新县令吗?凭他那些行动动摇不了照州吧?”崔家家主更加不解,“只是一个居易牙行而已,他们确实做得不怎么干净,被抓住把柄也是正常,我们崔家家风清濯,从未做过欺压百姓之事,田地也是在灾年怜惜百姓无处谋生买下,再怎么动也跟我们无关。”
“……”向来儒雅随和的大儒颇为无语地看了一眼孙子。
“还未明白吗?”崔令公说,“那年轻人孤立无援,还未在照州立足就跟如此动作,你以为是谁给他的底气?”
“是皇帝想动照州士族,县令再怎么孤立无援,他背后也站着宣国最大的靠山。”
崔家家主到底也不是个蠢的,心下一提,“听说今年春朝廷收拢了许多武林人。”
“安心,武力乃下品,当今天子要是想用武力解决的话,就不会让那个年轻人来了。”崔令公平静地说,心里并不是很担心,只是思考着怎么把那个颇有才学的年轻县令打发回去,让皇帝面子无碍放弃打算。
士族对皇权的限制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真要想随便从士族身上扯块肉下来,那皇帝也要做好丢掉照州的准备才是。
作者有话说:
第125章
崔家家主依这崔令公的吩咐; 每天注意着其他家的行动,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崔令公。
居易牙行被查封的第二天,照州诡异地平静着; 白天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等到了晚上的时候,县衙被强盗夜袭; 损坏了不少东西,但是据说杨县令当天并不在县衙中,也并没有人伤亡。
像是崔家这样的士族还能打听到一些内部消息,比如说这些‘强盗’是哪儿来的。
包括王家在内的好几家中小士族,其实崔加家主并不认为王家这样的算是士族,遇到事情□□过于下作了; 比起崔柳钟这样的大族,中小士族并没有什么传家的经学。
不过除此之外崔家家主还听说了一件事; 说是往常都宿在县衙后面的杨县令之所以不在县衙; 竟然是因为王家的大公子通风报信!
崔家家主:……不是很懂你们王家。
这次失利之后,平静了好些天,崔家家主终于发现钟家和佟家有动作了。
他们不像王家那样搞些小偷小摸的动作,而是暂时关闭了照州书塾; 将矛头和原因指向民学; 直言各家所教与民学所教知识矛盾,但是既然民学是朝廷主张创办的; 那私塾便不便开下去了。
春闱在即; 这一出引得学子们纷纷抗议,在煽动之下强烈反对民学;
显然钟家和佟家也是看明白了问题在于朝廷; 所以直接从朝廷创办的民学入手; 如果真的能把民学赶出照州,那就算是打赢了对朝廷的第一场仗。
但是当崔家家主把这件事如实报给崔令公的时候,崔令公却并没有赞同之色,反而皱起了眉。
“祖父,怎么了?”
“太急了。”崔令公喃喃道,“这才刚开始,他们怎么会这么急?奇怪……”
听崔令公这么一说,崔家家主也觉得有些奇怪起来。
崔令公左思右想没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又问,“是谁家主张关闭私塾的?”
崔家家主想了想,“应该是温家吧。”
温家,温忆秋当家。
如果崔令公知道温忆秋早就把田地还给佃户,那他可以一下子就能想到温家提出这一出是藏着什么心,但是温家把这件事捂得很死,交还田契的事只让最信任的家仆经手,还跟佃户签订了契约,但凡谁把温家已经归还田契的事情说出去,就报官让他们赔偿买卖差价。
这样一来,在其他家没有特意注意温家,去打探这件事的话,还真不容易注意得到。
崔令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怎么也想不通温家这个主张意在什么,最后只能勉强接受崔家家主‘大概是温家那小丫头气头上来没想那么多’的说法。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民学的不作回应,抗议的学子队伍越来越大,一些寒门农家出身的,家里人全家供着一个学子只为他们出息,关了私塾他们家里人当然不同意,拖家带口地去民学门前闹。
连带着杨盛,原本在照州读书人之间很好的名声也被带得坏了几分。
这样连着闹了七日,眼看着整个照州都被卷入反对民学的风波中去了,就在士族们满以为这法子有用的时候,民学有了回应。
民学学官搬了套桌椅放到民学门口,在私塾学子和学子家人来抗议的时候,那几个学官们对他们说,“既然私塾关了,要不你们就来民学读书吧。”
抗议的学子:……?
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然后民学学官就张贴出来了一张告示。
用通俗简单形象的话来说,意思就是——
民学成立科举班,目前在照州先行实行,凡照州学子,经过考核后入学民学后,鉴于春闱在即,可以提前前往琼安进入太学学习,太学时有殿阁大学士讲学,还有考上科举的翰林学士、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等深入讲解科举题目考法,还有模拟殿试。
在职的殿阁大学士,跟崔令公一样其实也都是大儒级别的,照州有三个大儒,琼安的殿阁大学士则是有七八个。
抗议的学子:……怎么办,私塾突然就不香了。
作者有话说:
民学学官:能读公办学校,为什么要读私立呢?
学生?拿来吧你!
温小姐立大功
第126章
照州士族为什么创办那么多的私塾; 然后在私塾中选取有天分的学子接纳进入家学?可想而知,这当然是巩固士族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前面也说过; 学识才是士族传家的根本,但是如果这个学识只在自己家里传传,那别人哪儿知道你这个传家学识的厉害?当然是要有选择地传出去。
于是就有了以师生为纽带的家学; 有了私塾,从家学私塾中出来的人再去别处开设私塾教书,通常来说学过哪家学说的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入了那个派系,这就形成了学阀。
正常来说,各个士族煽动学子的这一手,应该是无往不利的; 因为他们手中确实是掌握着最顶级的教学资源,但是谁能想到民学这么不讲究; 直接祭出了太学。
不满的学子们很难不动摇; 虽然最后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动摇,但是至少有六成的学子心动了一下,加上就算是在私塾和家学也有普通学子和受夫子重视的学子之分,受重视承恩多的不至于被这么一勾引就勾引走了; 但是相比天才来; 普通的才是大多数。
于是在民学贴出这个告示的第二天,就有学子果断加入民学了; 至于剩下的; 这些照州的那些私塾倒是真的有六成不用开了。
这一手对于士族来说堪比釜底抽薪,赔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并没有怎么把民学和县令当一回事; 只是打算随手解决一下的士族沉默了; 自持骄矜的士族这才终于开始正视这件事; 各大家族的家主们互相递了帖子,打算聚起来重新商量了一下,力求接下来一击解决。
崔家同样也收到了其他家族的邀请,崔家家主前往赴约,但是在赴约的前一天,崔家迎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递上的拜帖上指明拜访的人不是崔家家主,而是崔家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崔令公。
……
一天前,夕阳西下之时。
照州县令杨盛从县衙离开,走在春分桥上,一身绯色官服还未换下,打算去民学时,他在春分桥上碰到了一个人。
或者说是碰到了一个放浪形骸的酒鬼,整个人几乎是挂在春分桥栏杆上,半个身子探出桥外,在落水的边缘反复横跳,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桥边的酒肆里跑过来,两手分别端着一碗酒放到酒鬼边上,那个酒鬼就立刻端起来咕咚咕咚喝完了,喝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