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的只是村长-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狮子头、蛤蟆镜、喇叭裤、肩膀上再扛一个四喇叭录音机,往街头一走,就能吸引无数年轻人羡慕的眼光跟大妈大婶们的白眼。
  最开始喇叭裤兴起的时候,学校规定裤腿不能超过8寸,否则受纪律处分;工厂不准出现喇叭裤,否则将会被扣罚工资;很多年轻人父母更是直接行动,拿起剪子剪掉孩子的喇叭裤……
  当年更有无数大叔大妈们给《首都日报》写信,建议加强道德引导,更会在街头抓穿喇叭裤的青年,把他们押着游街……
  首都一开始是这样,而这种潮流,要在西南第一大城流行,需要时间的。
  刘春来原本还以为,刚开始流行起来。
  那样一来,仅仅是从县里收购那些卖不出去的工作服,都能捞一笔起步资金。
  “刘春来,别慌!别慌!这年头练摊很容易,根本就没几个人能跟你比经验……”刘春来安慰着自己。
  哪怕原来他本来就没有报太大希望。
  可通过田丽的事情,能了解到整个四队的情况有多复杂。
  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张罗各种事情,那是因为没做出成绩,根本没人信服。
  “春来,你咋了?”刘九娃发现了刘春来的不对头。
  “估计晕船,我先躺一下……”刘春来可没法解释。
  开始思索对策。
  如果真的流行开来,就说明练摊的已经多了,不仅卖高价不容易,连时间上,也不会短。
  只能走批发的路线。
  可最开始,批发也不适合他们村里走。
  靠着规模来获得更多利润,对于只有六台缝纫机的小作坊,根本不现实。
  一天都生产不了几十件。
  那就只能在别的方面做文章。
  不知道具体情况,刘春来也没法拿出应对方案,只能先放到一变,从经常跑山城的几人口中进一步打听山城的情况。
  交通不便捷,通讯不便捷,他们村距离山城又比较远……
  一时间,刘春来心中闪过了很多思绪。
  运猪船的速度很慢。
  晚上江上会起雾,船怕出事,都会在固定的地方停泊,第二天再出发。
  刘春来心中虽然急,可也没法催促开船的,只能忍着。
  虽然味道难闻,除了刘春来有感觉,其他几人都习惯了这种味道,也没谁嫌臭。
  第一天晚上,早上煮的鸡蛋,到了晚上就有味道了,可众人都没觉得有问题,如果不是刘春来坚持,根本舍不得当天晚上就把那么多鸡蛋全部吃掉。
  跑船的工资不高,一个月30多块钱;喂猪的,一个月更是只有12块。
  好东西,大家都舍不得吃。
  船的速度太慢,一直到第三天下午两点多,远处一座城市浮现了出来。
  山城,终于到了。
  “九叔,那就是山城?”刘志强也兴奋起来。
  当过兵,算是出过远门。
  可他当兵,就从县城武装部上了车,然后到达驻地,退役后直接回来……
  根本就没去逛过。
  “这里还是郊区呢!”
  刘春来看着越来越近的城市,直接把心中的思绪抛开。
  这年头,遍地黄金。
  运猪的船,不会到达朝天门码头,在磁器口古镇的码头就算是到了终点。
  在这里,船的猪,要用汽车运到肉联厂。
  磁器口在山城郊区,原来叫龙隐镇,刘春来曾经创业没成功的时候想来,创业成功后,没时间来。
  朱允炆曾经在这里削发为僧,当了几年和尚,然后改名为龙隐镇,再到1918年,当地商绅创立了蜀瓷厂,瓷器远销国内外,慢慢就改名成了磁器口。
  刘春来很想去逛逛,可现在的他,需要把裤子卖出去,找到村里的发展机会。
  “你们啥时候回来?我们要在这里呆一晚上,明早回去。”船靠岸后,船长张明涛问刘春来。
  他的意思是如果刘春来如果赶得上,就把他们一起捎回去。
  “张大哥,你们先回去,下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你们的船呢……”不知道需要多久,刘春来自然没法让别人等他。
第18章 街头荷尔蒙矛盾中的机会
  下来后,带着一脸紧张的刘志强跟一脸迷茫的刘九娃,向着张明涛指点的码头售票处走去。
  “买票干啥?咱们直接走过去啊,沿江走,也只有三十多里路……又要不了多久……”
  一张船票两毛,刘九娃跟刘志强两人都肉痛。
  客船很小,并没有多少人。
  船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扛着大包小包,都是风尘仆仆,不过很多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
  这些,都是磁器口做生意的,大多数人都是到乡下收购各种产品带回城里卖的人。
  刘春来坐在船上,也没有心思去打听什么,而是想着如何尽快挣到钱,找到适合没有资源的发展路子。
  不到而是公里的水路,即使是顺流,也走了一个多小时。
  朝天门,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原山城17座城门之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朝廷圣旨经长江到达山城就从这里下船,所以有了朝天门的称呼。
  嘉陵江的水,在这里注入长江,奔流入大海。
  由于前阵刚下过暴雨,嘉陵江的水极其浑浊,两江交汇的地方,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
  忙碌的人们,却没有几个人欣赏这闻名天下的美景。
  码头后面,就是整个西南最繁华的解放碑。
  船到达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夏天江水水位高涨,客轮停靠在码头外面,由几艘小木船上绑着木板进入码头后面的城市。
  青石台阶沿山而上,周围已经看不到几座古建筑了。
  刘春来带着两人下了船,沿着台阶往上走。
  “好多人!比咱们公社当场天的人都多!”刘志强背着大包,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感慨不已。
  “朝天门码头,繁华了上千年!解放碑那边的人才多呢!”刘九娃鄙视着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刘志强。
  他其实也没想到,几十年没来,这里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环境了。
  “咱们先去解放碑看看,然后到群林市场看看,打听下情况……”
  刘九娃主动带路。
  群林市场原本叫琼林市场,刚建好的时候,他还没回刘家坡呢。
  那里是主要经营服装、纺织品和家用电器,东西最时髦,是进城老百姓消费的主要地方。
  无论是张明涛几人的介绍,还是客轮上听到的,都证明这个市场依然火爆。
  服装,就是那边主要经营的。
  刘春来没来过山城,在刘九娃的带领下,不断爬坡上坎,左转右拐的。
  可到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也没走到。
  一路上,刘春来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不少地方都有摆摊卖各种小东西的,也有担着挑子卖菜或其他生活用品的人,并没多少人光顾。
  说好八十年代摆摊一天都能挣上千块钱呢?
  说好的弯腰就能捡钱呢?
  刘春来很想骂死那些家伙……
  一直到路灯已经亮起,很多房子里面露出了灯光,他们依然没有到达……
  “九叔,你究竟晓得路不?刚才我们好像走过这里……”刘志强有些累了,“MMP,这比我们那里的坡还多!累死个人……”
  “就要到了!就要到了……这边?不对,这边……”
  又在一个小巷子,前面是一道青石铺就的梯子,左边的路往下倾斜着,右边同样也是梯子……
  刘九娃顿时拿不定注意了。
  随后,直接选择了左边的路。
  “九哥,要不,咱们先去解放碑?”
  想着这时候解放碑那边应该人不少,或许可以试试能不能卖几条裤子。
  那附近,是整个山城最为繁华的地方。
  山城百货大楼、红旗糖果商店、供销社大楼、友谊商店、西南第一家彩色摄影冲印中心等等,都在解放碑附近。
  晚上应该人不少的。
  “这……”刘九娃有些为难了,看着刘春来,一脸尴尬,“我不晓得咋走了……”
  气得刘春来差点一脚把他踢下去。
  问了路,才发现,他们距离解放碑只有几百米的直线距离,一直都在附近绕圈子,愣是没有走到群林市场,以及距离只有几十米的解放碑。
  刚从一个小街道拐出来,几人就看到了前面亮着灯光的解放碑。
  “这些人穿得好怪……”刘志强再次感慨了一番。
  已经亮起路灯的街头上,确实有很多人。
  大部分都是刘春来想象的那样,爆炸头、蛤蟆镜、喇叭裤!
  这些家伙,为了装酷,晚上戴墨镜,也不怕看不清路,走台阶的时候摔了。
  “春来叔,他们穿的那些裤子……”刘志强很快发现了,那些打扮怪异的年轻男女,穿的都是他们背后大包里面的那种裤子!
  这让刘春来心中更是没底。
  没钱,啥都没法做。
  甚至身上带着的几块钱,都支撑不了多久。
  突然,不远处的街边,传来了一阵劲爆的音乐声。
  街上的年轻人开始向着那边跑了过去。
  迪斯科!
  特么的,这年头,跳广场舞的,并不是大妈们,而是小年轻。
  “走,咱们去看看!”
  刘春来跟着过去,看着人群中,几个烫成狮子头,带着蛤蟆镜,上身花衬衫,下身红色遮住了鞋子的喇叭裤的年轻人,在街边台阶上的一个四喇叭大收音机前面伴着劲爆的音乐,开始跳起迪斯科。
  围观的不少同样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慢慢也跟着跳了起来。
  不过,穿喇叭裤的,只是少数。
  更多的年轻人,只能看着。
  一曲结束,中间的几名青年并没有继续放歌跟跳舞,为首一个年月二十四五,瘦高哥的青年,摘下了蛤蟆镜,借着不算明亮的路灯灯光扫视着人群。
  “李俊华,没想到你还敢来这里!”正在众人跟着年轻人目光移动的时候,那名年轻人对着另外一个穿着旧军装的矮个青年人一指,随后手腕翻转,伸出手指勾了勾。
  刘俊华只是撇了撇嘴,“吴二娃,老子来这里了,你个瓜娃子能啷个?”
  他后面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向前踏了一步。
  “你说老子要啷个?老子今天不理麻你,硬是不叫吴二娃!”吴二娃一脸阴狠。
  跟他一起的几个爆炸头也上前了一步。
  “耶~你娃儿还是不落教,看来上盘没把你弄痛……”
  眼看两帮人要打起来,周围的年轻人齐齐后退,把空间给他们让了出来。
  “来嘛,斗看哪个弄哪个!”
  “来,你弄老子塞……”
  “你弄老子塞……”
  两人居然就这样扯了起来……
  “莫紧到扯白,弄他!”
  “斗是!一天到黑碎米吃多了,紧到扯,又不斗硬……”
  周围看热闹的完全是不嫌事大。
  刘春来看这架势,怕被他们打架连累,毕竟,还有两个多月,严打就要开始了。
  这些估计是返城还没安排工作的知青。
  虽然传闻山城人吵架能吵几个小时不会动手,可周围有帮看热闹的煽风点火,加上这些返城知青没有工作,本来就浮躁,打起来搞不好就会闹出人命。
  正在刘春来准备招呼两人离开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声音传入了刘春来耳中。
  “你们要干啥子?”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穿着花格子连衣裙的年轻漂亮女孩出现在两帮人中间。
  “哦豁,打不起来了,这些狗曰的,一天到黑就晓得耍嘴皮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