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的只是村长-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业集群,在县政府搬迁过来后,发展速度将会更快。两边同时发展,以这两个区域为中心向周围延伸,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我们的产业大量配套工厂都可以建设在这里……”
  刘春来的规划,很庞大。
  已经不再只是他们的大队。
  一帮领导听到这样的规划,远比他们之前的设想产生的效果更大。
  蓬县政府是想要把县里的工厂一起搬迁过来的。
  “那样太浪费了。”刘春来毫不客气地说道,“如果没有大量收益,搬迁了只是劳民伤财。就这样,才是最好的。”
  “春来同志的意见,大家认为怎么样?如果有意见,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吧。”
  何国华没想到,这次来,刘春来又送给自己一个惊喜。
  如果发展顺利,未来,这里可能会比市政府所在的果城都还庞大。
  果城市,是没有多少工业支撑的。
  他不知道刘春来出去后遇到了什么,回来后,变化这么大。
  既然刘春来表明态度支持县里的这方面的计划,那自然很多工作就好做了。
  特别是建设配套设施等。
  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如同刘春来说的,一些小型的配套厂,同样也可以建设到这边。
  提升的不只是工业生产规模。
  就业、消费等,全部都会快速增长。
  即使蓬县设市,依然会是果城市代管。
  工业起来了,果城市的财政收入也会增加。
  “靠县里的这些产业,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许志强一脸担忧。
  刘春来的提议确实不错,也是他乐意看到的。
  现在面临的问题,建设的工厂生产的,得是能卖出去的产品!
  产品卖不出去,厂子建再大,都没意义。
  之前蓬县那么多厂,濒临破产,县里还得养着。
  这几年好不容易因为刘春来的厂子大规模发展而慢慢有了起色。
  “许书记,还记之前我说的跟苏联的贸易吗?这次我到边境呆了一段时间,对那边的情况了解了很多……”
  刘春来当即把边境贸易的详细情况进行了介绍。
  苏联还剩下三年多的寿命。
  不管后续从苏联搞设备回来,还是现在卖轻工产品给苏联。
  对蓬县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尤其是后面的飞机贸易,一旦达成协议,几百车皮的货物,价值好几亿。
  足以支撑蓬县这几年的发展。
  边境贸易已经在正常展开,各种产品,都是可以交易的。
  回来的路上,刘春来就已经做好了计划。
  到时候甚至不需要满世界去组织货源。
  “边境贸易,以物易物?不是用外汇?”
  何国华问道。
  要真是这样,能做的文章就多了。
  苏联的机械制造等,比国内先进不少,果城市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得有机械设备。
  甚至可以借机从苏联引进技术。
  仅仅是蓬县,可能都无法组织起能满足整个边境贸易需要的轻工产品。
  需要什么,就可以直接投资!
  要知道,轻工产品的技术难度,没有那么大。
  “目前,那边最缺的就是日用百货等轻工产品,之前他们将重心全部投入到军工及重工业领域,轻工业投入不足……边境贸易主要就是国内各种日化轻工产品换取那边的重工业产品……”
  刘春来再次强调。
  不用外汇!
  这样一来,领导们都变得兴奋起来。
  国内的轻工产品竞争激烈,还未被开发的产品,他们能生产的,别人也能生产。
  不管是蓬县,还是果市的工厂产品,都没多大竞争力。
  要想升级吧,没钱。
  蓬县作为西南腹地,却并不是在山区,当年也没得到三线建设时候的项目。
  “那边的发电设备,能搞到不?苏联那边,应该能生产吧?”
  许志强最愁的就是这个。
  望山公社的水电站项目,基建工程已经开工了。
  从欧洲进口发电机,没有什么问题,可那价格太高了。
  哪怕能省几百万呢?
  至少也能搞个厂不是?
  “具体不知道,得询问那边的公司……如果有可能,就没有任何问题……”刘春来说道。
  “这样说来,我们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许志强站了起来,一脸兴奋。
  再干一届,还能大展拳脚一番。
  如何能不兴奋。
  “对,只要咱们能生产出苏联缺乏的,我们就能从那边换回化肥等产品,农业生产也能快速发展。”
  吕红涛也兴奋了。
  刘春来直接翻了白眼。
  “你那是啥表情,有什么问题,直说。”
  看着刘春来的态度,吕红涛这会儿心情好,懒得跟他计较。
  “你也不嫌运费高。化肥直接卖给东北,让那边的化肥公司跟这边的分公司联系,咱们换就是了。另外,就是产品这块……”
  刘春来直接丢出一张已列好的清单。
  清单是从东北带回来的。
  有些是顾峰根据市场需求调查得来的,有些是远东贸易公司米洛维奇提供的。
  清单上有些产品甚至还没有在交易清单中。
  出口苏联的货物主要是粮油食品、轻工产品、医疗器械、制冷设备、建筑材料等。
  蓬县这边能提供的,就是粮油食品、轻工产品。
  其他的都太远了。
  建筑材料运过去,成本都会让人崩溃。
  “目前我们的彩电、服装、卫生巾是主要的产品,这些需要扩大生产……而新建的厂,很多我们搞不定,还是得在粮油食品、轻工等方面着手……这些不只是为了出口。国内市场也非常庞大……生产规模更大,成本更低。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保证,那就是质量!生产出来,前期以出口苏联为主……”
第789章 苗局长找上门来
  “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啊!”
  何国华叹了一口气。
  要从蓬县运到东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铁路还在规划。
  只能通过船运到山城,再从山城上铁路运往东北。
  “车皮不用担心,在山城中转,肯定要给山城分一些好处……对咱们来说,发展机遇才是最重要的。”
  刘春来就怕这边不同意让山城也参与进来。
  山城不参与进来,他们就只能走水路,从长江出海,然后北上,运到东北的码头,再转运。
  这样太要命了。
  谁都知道,跟山城合作,山城会拿大头。
  仔细一想,苏联的市场,太庞大了。
  别说一个县,就是一个市,都吃不下来。
  事情确定下来,领导们各自离开了。
  他们急着回去讨论,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为数不多有效益的工厂里。
  同时还得新投资一些厂。
  “我们必须扩大酒厂!”
  刘福旺拍着桌子说道。
  听刘春来说苏联人喜欢高度酒,并且对之前生产的“葫芦村”牌白酒赞不绝口,一脸兴奋。
  原本搞的酒作坊,扩大成酒厂。
  又是大队一个来钱的路子。
  原本酒作坊酿的酒,只能在招待所卖出去一些,连县城里的百货大楼都卖不出去。
  度数太高了,价格还贵。
  用不到一半的价格去打散酒,那不香?
  没想到,本来要破产的酿酒作坊,居然有这么大市场。
  “爹,这个得搞,但粮食方面?”
  “粮食你不用担心。幸福镇每年的粮食充足,而且周边不少贫瘠的地里种高粱等,我们这里面可是加了不少红苕之类的……”
  刘福旺说道。
  酿酒的原材料,不只是高粱跟五谷,还有红苕等。
  反正就是杂粮酒。
  要不然,度数也没这么高。
  刘春来见老爹满脸信心,也没再说什么。
  有了刘春来带回来的清单,蓬县跟果城在组织货源跟布局工厂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目标。
  全市范围内,开始寻找各种类产品的生产厂家。
  不管这些厂之前效益如何,领导们大力支持下,开始升级技术跟扩大产能,并且在保留老厂生产力的情况下,逐步搬迁到产业园区。
  因此,产业园在官方的领导们口中,慢慢就有了个没得到正式认可的名号:中苏工业区。
  按照设想,工业区的产品,未来主要出口苏联。
  事情是刘春来提出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他定的。
  就连产品,也是他选择的。
  果城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就听信了刘春来的,而是专门派人去了解了那边的贸易情况。
  按刘春来说的,只要跟苏联那边的经销商打好关系,掌握销售渠道,未来十多年内的销售,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从幸福公社到望山公社中间的狭长地带,变成了繁忙的建筑工地。
  为了支持这个项目,市里用财政担保向银行贷款一亿元。
  何国华在这事情上的魄力,都让听到消息的刘春来咂舌。
  他甚至好奇,何国华是如何说服其他市领导批准这个项目,并且让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
  本来投资越多,地方主管领导会越高兴。
  可严劲松跟马文浩两人反而越担心。
  他们是镇上的主管领导。
  严劲松本来已经退休,只因许书记连任,他就跟着许书记在退休后继续出任干部。
  “你们担心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顶,上面的领导都不怕,你们在这里咸吃萝卜淡操心。”
  刘春来没好气地看着他们。
  被这两人缠得有些烦。
  别人巴不得呢。
  “现在投资越多,可到了后面,如果这些厂不景气……”
  马文浩无法说出来。
  不用细说,刘春来也知道。
  “不景气就破产呗,到时候你镇长已经调走了……我就纳闷,你们担心什么。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外观设计美观些,价格不是太高,别说出口,就连国内市场也没问题!这点不用我说吧?收录音机技术先进么?为什么卖得那么火?赚钱不保证,至少保本不存在的。”
  刘春来没好气地说道。
  这年头,只要质量不差,不是生产那些市场上已经卖出去的东西,会卖不出去么?
  “既然要搞,就得搞大,规模化才能带来更大的效益!也只有搞大了,未来才能更具有竞争力,不管是产品,还是对人才……”
  刘春来支持这样大搞,是有目的的。
  必须要准备好后面跟苏联换飞机、机械设备的商品。
  用数百个车皮的轻工产品换4架飞机,在历史上是存在的。
  而且,他们那年代,不少人都知道,国内生产的一集装箱货轮轻工产品,卖到国外,甚至都买不回来1架飞机。
  从其他省份的工厂组织货源,太麻烦了。
  蓬县想要工业化,他想要商品,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就是了。
  到时候,钱都不需要先给一部分。
  等到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不仅地方政府会全力支持发展,国家同样也会大力支持。
  从苏联换回的设备越多越好。
  至少,得搞成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春来,东北来电报了。”
  刘福旺拿着一封电报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也没理会马文浩和严劲松两人。
  “爹,啥事这么高兴?”
  “郑强来消息说,下个月初,黑河那边要开商品展销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月底到下下个月初,苏联那边的边境城市布市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咱们赶紧组织货物……”
  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