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氏璧-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颜师古注:“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曰陆海。”又:“财富所聚为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瞻给,故称天府。”

  秦国最早立国,源于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封地在岐西一带。但这时候关中东部已被诸戎控制,周王朝鞭长莫及,因而周平王告诉秦襄公道:“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遂成为秦国伐戎的有利借口。经过几代秦王的努力,秦国终于夺回了关内周地的大部分地域。

  秦国都城亦随着秦国疆域的变化几度迁徙。到秦孝公时,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最重大的措施之一就是将秦国王都东迁。当时的局势是,天下七雄并列,魏国最为强大,占有秦的河西之地,隔水与秦对峙。但随着秦进魏退的变化,将都城往东迁移符合秦国进一步东伐的长远目标。因而虽然反对者众多,秦孝公还是坚持将王都从栎阳迁到了咸阳。

  咸阳建在关中陆海天府的中央,因在在九蠼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①,故名咸阳。这里正当水陆津梁,又有漕运之利,形势下恼,进退战守,可谓绝佳的建都位置。

  ①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岸这些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称作“阳”。

  咸阳原本只是一个乡邑,成为秦国王都后,才开始大肆营建。建筑设计以“象天”为原则,即将都城主要建筑与天空星象与在分布上对应起来。

  最先修建的是象征国君威严的冀阙。阙是立于王宫前面大道两旁的一对多层建筑物,冀意为记。君主常在冀阙出列教令,大臣则常在这里待诏记事。商鞅主持修建的冀阙上下三层,木衣绨绣,土被朱紫,极其华丽。下层台基是数个单室,出檐设廊;中层正中是主体居室,南临露台,北有宽敞的台榭;顶层则是四望的楼阁,居高临下,俯视渭川。

  冀阙建成,始有咸阳都城的雏形。之后相继有了咸阳宫、咸阳城。咸阳宫是秦王办公居住之所,位于咸阳城之北;咸阳城则是手工业作坊、平民居住区、市集等集中所在地,四周围有高墙,是一处独立的城郭。

  秦惠文王执政后,大肆增建宫室,咸阳遂从渭北扩展到渭南。诸多宫殿建筑以渭水为轴线,南北伸展,如飞鸟双翼,横空而行。为使南北随意相通,又建了石柱的横桥,称渭桥。宽六丈,南北长二百八十步,宏丽宽长,犹如天虹卧波。

  众多的宫殿群中,地位最高的是渭北的咸阳宫,王太后江芈长期居住在这里。其次是渭南的章台宫,是秦昭襄王的居处和朝宫。虽然太后一党擅权已久,但毕竟秦昭襄王才是秦国名义上的君主,因而重大政治活动均在章台进行。昔日楚怀王被秦国诱骗挟持到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被带到章台,迫以臣子的礼仪朝见秦昭襄王和宣太后。

  秦都咸阳主要宫苑与天象位置对照示意图

  06

  蔺相如一行到达咸阳后,也被立即带来了章台宫。

  到得北宫门前,赵奢和侍从腰间的佩剑忽然如活了一般,被一股大力吸引,脱身而去,“咚”的一声贴到了门框上。赵奢倒也不以为意,两名侍从吓了一大跳,惊叫出声,如见鬼魅。

  引领赵国使者一行的是秦国华阳君毕戎,即之前的楚国公子熊戎,为楚威王和华容夫人所生。他跟随姊姊江芈来到秦国后,改名毕戎,示意跟楚国决裂。因其外甥公子稷当上了秦昭襄王,他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秦国的封君。

  章台宫北门又称却胡门,门框内装满了磁石,无非是利用磁石召铁的特性吸附朝见者的兵器,以神奇来恐吓那些心怀二心者。毕戎之前有意不提此事,原本是要暗中观察赵国使臣诸人的反应,但见使臣蔺相如和侍卫首领赵奢均是若无其事,不由得暗暗称奇,当即笑道:“这门是磁石所铸,有些蹊跷。使者君,请。”

  章台宫的主殿是章台,是一处高大的台榭建筑,坐北朝南。一行人刚到台下,大良造①白起便带一群士卒围了上来。

  ①秦国原以大良造(亦作大上造)为最高官职,后模仿中原国家之制,设立相国之职,为文官之长,大上造遂成为最高武官。宣太后掌权后,依中原国家之制,设置将军一职,为武官最高官阶。魏冉因拥立秦昭王有功,又是宣太后之弟,被任为将军,戍守国都咸阳。

  白起虽在秦国扬名,其实却是楚国芈姓贵族,是楚白公胜的后人。他在秦国长大,少年从军,后被同是楚国人的相国魏冉发现其才干,破格提升为左庶长,率兵大胜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从此以名将的身份崛起,威震诸侯。因其人深通韬略,残忍好杀,有“人屠”之称。但也正是因为这位“人屠”的存在,六国不敢攻秦。据说韩、魏两国小儿闻白起之名夜不敢哭,昼不敢笑。

  自蔺相如一行进入秦国境内起,白起便以保护和氏璧的名义,亲自带兵护送,表面虽然还算客气,但一路严格限制赵国使臣的自由,不令跟外人接触,情形跟押送差不了多少。

  赵奢对这位成名后大肆进攻母国楚国的“人屠”并无好印象,见他来意不善,当即挺身挡在蔺相如面前,喝道:“白将军想要做什么?”白起道:“奉大王之命,要搜查赵国使者身上,以防你们私藏兵刃,心怀不轨。”

  赵奢道:“我们的兵器已被磁门吸走,身上再无兵刃。”

  白起摇了摇头,道:“这里是秦国,可不是你说了算。来人,搜身!”

  赵奢还要再抗议,蔺相如忙止住他,道:“我们问心无愧,就让他们搜吧。”

  秦士卒一拥而上,两人夹住一人,往蔺相如等人身上仔细摸索了一遍,这才道:“禀报将军,没有发现。”

  白起道:“使者君手中的盒子也要搜。”蔺相如道:“慢着!这木盒里面盛装的是和氏璧,贵国大王还没有看过,将军真想先睹为快么?”

  毕戎忙道:“木盒就算了。万一出了差错,可不好向大王交代。”

  毕戎是相国魏冉的弟弟,魏冉则对白起有知遇之恩,既然他开口圆场,白起也就算了,当即让赵国侍从等候在台下,只领着蔺相如、赵奢二人上来章台。

  众人脱掉鞋履,登上台阶。在殿外等了一会儿,有内侍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大王宣赵国使臣进殿。”

  07

  章台大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芬芳之气,大约是因为梁木都是木兰木的缘故。地面光滑坚硬,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暗红色。东、西两边的墙壁上有墨绘的几何纹图案,挂着许多黑色的壁带,令幽深的殿堂多了许多凝重的气氛。

  大殿中的设施完善,殿侧不但设有冷藏食品的竖井和取暖的土炉,还有倾水池、陶水道、渗井等,相当于一套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整座殿堂严肃不华,质朴实用,正是秦国国风的体现。

  秦国的重臣如相国魏冉、内史向寿、将军司马错、泾阳君赵市、高陵君赵显等人均已候在殿中。

  秦昭襄王坐在正首,他宽宽的额头,高高的颧骨,细长的眼睛,短小的下巴颏,脸色灰黄。这位国君已经四十二岁,早过了不惑之年,却依旧未能掌握实权,秦国国政仍然在母亲江芈一党手中。长期不得志的郁闷明显写在他的脸上,然而当他看到蔺相如双手捧着木盒进来时,眼睛里一下子有了难以言喻的光彩。

  毕戎道:“大王,赵国使臣到。”

  蔺相如与赵奢上前行礼,通报了姓名。秦昭襄王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和氏璧,一改平日说话细声慢气的习惯,连连摆手道:“使臣不必多礼,和氏璧带来了吗?”

  蔺相如道:“带来了。”将木盒交给赵奢,自己打开盒盖,取出锦缎包着的玉璧。大殿中响起一片惊叹之声。

  秦昭襄王忙命内侍奉上玉璧,见玉璧洁白无瑕,很是高兴,忙命道:“来人,带玉工上殿。”

  应声上殿的却是昔日赵王城的玉工汲恩,他见到蔺相如在场,颇感难为情,侧过头去,佯作不识。

  秦昭襄王招手叫道:“玉工,你来鉴定一下,看这玉璧是不是和氏璧。”汲恩道:“诺。”上前仔细察看了一番,即躬身:“恭喜大王,这的确是真的和氏璧。”

  秦昭襄王抚摸着和氏璧,口中啧啧叹息,又命内侍将玉璧交给左右群臣传看,笑道:“相国,你在楚国王宫长大,应该见过和氏璧,你来看看这玉璧是不是真的和氏璧。”

  相国魏冉本是楚国公子,当年一度与太子熊槐也就是后来的楚怀王争夺储君之位。华容夫人被刺杀后,有谣言说,公子冉并非楚威王亲生之子,而是华容夫人与魏国公子魏翰所生。后来公子冉被当做姊姊江芈的随嫁人员,一路来到秦国,等于从此被楚国放逐。他愤恨之下,改熊氏为魏氏,表示从此不再是楚国公子。不过他虽然改了姓氏,隐有自认为魏国公子的意思,但对魏国也从来没有客气过,一再兴兵,连续数年攻打韩、魏,两国被迫割地求和。

  魏冉闻言答道:“回大王话,和氏璧号称楚国镇国之宝,楚王一直藏在深宫,秘不示人。臣当年虽有楚公子之名,也只在楚威王将玉璧赐给令尹昭阳时见过一次。”

  他对这天下共传之宝似乎并无太大兴趣,只略略一看,便转手递给了身旁的泾阳君赵市。

  众大臣传看完毕,一齐上前道贺,连呼“万岁”。

  秦昭襄王十分得意,叫道:“楚国太子、春申君,你们不妨也上来开开眼界。你二人出生之时,和氏璧已经失踪,这可是出自你们楚国的宝器,难道不好奇么?”

  赵国使臣这才知道站在最下首的华服少年原来是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完,他身旁三十岁出头的男子则是著名的春申君黄歇,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四公子中,平原君和信陵君地位最尊,都是国君之子,孟尝君则是齐相之子,唯有春申君是平民出身,由此可见黄歇此人才华学识何等出众。他原本是楚顷襄王熊横为太子时的伴读,熊横在秦国做人质时杀死了秦国大夫,全靠黄歇以身代罪才逃回了楚国,黄歇因此事差点被秦人处死。后来熊横即位,亦倾心回报,重用黄歇,拜为太傅,封为春申君,专门负责教导太子熊完。熊完到秦国为人质,黄歇亦主动要求随侍。

  熊完才十一岁年纪,脸色苍白,身形不足,看起来病恹恹的样子,听到秦昭襄王呼叫,只是本能地转头去看黄歇,显是对这位太傅极是依恋。

  黄歇忙出列道:“和氏璧出产于楚国,曾是楚国镇国之宝,而今却归秦国所有,是秦国之宝器,楚国不敢再觊觎。”

  秦昭襄王闻之欣悦,哈哈笑道:“好,说得好!从此和氏璧就是秦国之宝器。”招手叫过内侍,命道:“将和氏璧包好,送去后宫给美人观看。”

  蔺相如见秦昭襄王迟迟不提十五座城池的话头,心想不妙,忙上前奏道:“这块和氏璧虽然名贵,可也有点小毛病,玉璧上有点瑕疵,不容易瞧出来,让臣来指给大王看。”

  玉工汲恩闻言先是一愣,正要说话,忽见赵奢正朝自己怒目而视,心中一惊,又将已经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