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黑科技孵化系统-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了酒店之中,顾行一直接进了房间,直接拿了工程图纸将从系统那得来的奖励画了下来。

    赵鹏这才跟上顾行一的脚步进来,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这才成为顾行一的助手,这一次也被带到了临安。

    顾教授有什么发现吗?他赶紧整理出纸笔尺子之类的作图工具,体贴地递到顾行一手上。



    第75章

    

算是一个简单的改进。顾行一把尺子推开,徒手拉了一条笔直的直线,在激光玻璃改进之后,整个激光发生器也将迎来巨大的变化。

    赵鹏看了一眼他笔下复杂到一定境界的图纸,只觉得眼前一晕。

    所以也难怪顾教授只会在材料相关的场合带着他四处学习一下,要是到其他领域,他完完全全是两眼一抹黑。不过,这世界上恐怕少有人能达到顾教授这样的全才吧。

    不用急着走,顾行一叫住了助理,之前几个文献综述都做完了吗?数据图做完了吗?

    这也算是顾行一在手下有人之后的一个好处,一些事情可以交给手下人去做,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要知道,有的时候一篇论文最费时间的倒不一定是论证部分,而是在开题之前的诸多准备和相关文献查询,大概有70%的时间都会花费在这上面。

    在激光玻璃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已经在做了,不过数据图主要是莫尔西研究员做的。赵鹏赶紧打开电脑把数据发过去。

    顾行一刚刚画完了一组配件的图纸,停了笔,看向旁边投影出来的屏幕。

    小x已经体贴的把一切按照格式罗列好。

    做的还可以,顾行一沉吟片刻,论文先挂一份预印本,宣传一下我们激光玻璃取得突破的消息。

    啊?

    估计过不了多久,神光五就需要我们的加入了。

    第115章 对手?

    事情确实如顾行一预料的一样; 在激光玻璃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被报道的同时; 小x不得不分出不少计算能力来替他处理过多的邮件和电话。

    当然,大部分这些贺喜或是试探的消息; 都不是顾行一在意的。他依旧过着属于自己的步调; 每天上上课,去图书馆查查资料,研究室里面走一圈,等到饭后休闲时光; 才会打开电脑; 不紧不慢地又补上几个小论文; 当然为了速度快一些,发的都是预印本。

    不过他总是矜持地称这些挂出去的小论文的为锦上添花的小工作。

    他怎么称呼这些颇有些实用意义的小论文都没有关系,反正学术界对此的评价都很一致第一,激光玻璃实验中的各种数据非常详尽; 真实性是可保证的。第二; 改良版的激光玻璃的实用前景在他这些小论文里被阐述的淋漓尽致,甚至一部分工程学家已经从中窥见了新一代激光发生器的设计思路; 他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论文的作者已经有了完善的设计。

    简而言之;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改变了神光系统的创造性突破。

    而顾行一安然等鱼上钩等了一周多的时间,终于是有人找上门来。

    公寓的大门被人轻轻叩响。

    楼见岳放下果盘,起身开门,见到来人时,表情也不由得微微惊讶:王院士。

    过来的是一位头发花□□神矍铄的老人。他是朝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核科学学科的奠基人; 神光三和神光四的总负责人,功勋累累,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他身后也跟了几个年轻人,姿态挺拔如藏锋于鞘的利剑。

    我是来拜访顾教授的。他客气地笑了笑,环视了一眼屋内,看见了到处都是的两个人生活的痕迹,却是没有对这两人几乎已经半公开的关系表现出什么惊讶之色。

    顾行一早就听见了这边的动静,拿着本书不紧不慢地走过来,见到等待已久的大鱼终于上钩,顿时笑弯了眉眼:王院士,神光系统的支柱,令人敬仰。我想拜访您已久了。

    虚名而已,王院士进了房,坐在沙发上,顾教授现在才是真的声名显赫,无论是激光玻璃的突破,超导材料的突破还是量子计算机的建设,每一个都是不世之功。

    顾行一给他倒了杯茶,自己开了罐可乐:王院士今天是为了神光系统来的吧。

    他这话问的直接,王院士也是个爽快人,直接开口说道:顾教授最近的每一个成果都与神光系统息息相关,恐怕早有志于此,是吗?

    对,顾行一摇了摇手中的可乐,坦荡地承认了自己的野心,在我本科的时候,数竞结束,有幸被潘老先生带去参观了神光系统,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有一天我会成为点火的那一个人。

    王院士看着他,突然问了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只是两年前。

    是的。顾行一含笑点头。

    王院士沉默了片刻,感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不过他还是没有提到顾行一最希望的话题:我希望你能够参与神光系统,负责解决神光系统里面和材料相关的问题。

    比如像是寻找可以快速吸收能量之后缓慢释放能量的材料?顾行一扣了扣茶几。

    假如能找到的话,神光系统应用于发电指日可待,那么我们也不必担心被国际上通行的托卡马克给比下去了。

    就发电的应用来讲,托卡马克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前景。顾行一开口说道。

    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固定在一个区域由一个庞然大物发电,王院士抬起头来看向顾行一,眼底有某种和他苍老的外表不相符的蓬勃的火焰燃烧起来,我们想要的是更加小型便捷强悍的能量。

    应用在航天上还有军事?顾行一恰好与他观点一致,眼底也燃起了相似的火焰。

    就是如此。王院士点点头。

    或许可以看看这一个,顾行一打了个响指,小x操纵着无人机,摇摇晃晃地送上来一叠图纸。

    顾行一接过图纸,把它摊平在茶几之上,赫然正是那天他在酒店里边开始书写的激光发生器。

    然而这已经不再是系统提供的第一版图纸,在经历了工程方面天赋的升级和长达数千小时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顾行一在这小半个月里面,成功地将工程图纸修改出了三个版本。

    不仅仅是神光系统发电应用,也实现了发生器的缩小化精准化,为它开阔了在创造特殊的高能物理研究环境和军事方面的应用。

    这份图纸基本上在王院士的意料之中,他在来之前便仔细研读过顾行一发表在网上的那些小论文的预印本,基本可以确定对方已经有了激光发射器的模本,只不过等到真的拿到图纸,才发现对方比他所猜测的更可怕。

    至少他在神光系统里几个老同志所设计出来的图纸,最多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

    他不由得打量起眼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教授,心里又叹了几声后生可畏:看来顾教授完完全全可以成为这一代神光的工程核心。

    其实在工程方面我是远远比不上那几位老工程师的。顾行一却是摇了摇头,自谦道。

    王院士略有些惊讶。

    顾行一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把压在工程稿纸下方,并没有展开的一叠草稿拿了出来。

    草稿被整理好,全面展露在王院士面前。图穷匕见,顾行一这才把他这些日子做主准备所计划的最终目标展现在王院士面前。

    惯性约束下等离子体爆炸模型?高温高压下探针?智能控制系统?只是最开始三个题目就看得王院士眼皮一跳,心底一惊。

    比起工程设计应用,我可能更喜欢称呼自己为理论学家。比起将他实打实的变为每一个部件,我可能更加擅长各种理论的推演。顾行一纤长的手指从草稿上越过,这也算是我这些日子针对相关方面理论做的一些补充研究,王院士可以拿回去看看。

    王院士深吸一口气,他只是草草看了几眼,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几套理论的可行性,但是细细琢磨又有许多吃不准的地方,尤其是其中大篇幅的极度复杂的计算与公式推导应用,极为考验一个人的数理功底。

    他不由得回忆起数学家大会发言时间中因为和青数奖失之交臂而跑来挑衅的赫尔辛教授,那一个反例也是完完全全败在了顾行一强悍的运算能力之下,之后参与验证的超算也花了不短的一些时间才用常规方式完成了验证。

    从那以后,这一位顾教授便以超算级别的大脑闻名于世,如今看来,确实是名不虚传。

    这一些理论需要再被反复论证一下。王院士忍不住摩挲起草稿的边角来,顾教授确实厉害。

    顾行一谦虚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子:一个人有所追求的时候,总是会创造一些奇迹。王院士尽可以去论证一下子这些理论的可行性,我暂时还不会将这些理论发表。不过有一点,我相信神光五需要的就是我。

    这一句话,任何一位说出来都会让人觉得狂妄自大,然而在之前的铺垫之下,王院士竟然产生了几分本该如此的感觉。

    他拿着这一叠草稿纸站起身,目光深沉地凝视着面前张扬的青年:我们会好好研究的,假如这一套理论可行的话,那么下一代神光总负责人的称号,顾教授当之无愧。

    等到送王院士离开之后,顾行一才松了一口气,礼貌的微笑被撤了下来,迅速地挂上了发自内心的大笑。

    他转头直接扑到了楼见岳的身上,树袋熊一样挂在他身上:楼哥,我离成功又进一步了!

    楼见岳被这家小狮子这样突然的变脸弄得哭笑不得,一边摸着他的头一边笑着说:我知道你总是会成功的,从来如此。

    嘴真甜,顾行一大爷似地偷了香,撩完利落地从楼见岳身上跳下来,摇着可乐继续说道,让我们猜猜接下来会是谁找上门来。

    下一个谁找上门来我不知道,楼见岳眸色转深,上前一步把他限制在臂弯里,我倒是要先问你要个嘴甜的奖励。

    这个猜猜看的小游戏最后没有玩下去,仅仅在王院士来访之后的第三天,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两千亿温度下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长达1500秒的运行!

    《nature》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个消息,称赞托卡马克装置的的巨大突破已经昭示了核能发电的未来,人类很快将会实现人造太阳的奇迹。

    国际上在相关方面的投资更多的涌入了托卡马斯克装置之中,惯性约束系列装置肉眼可见即将迎来寒冬。

    在打开的网页之上,30岁出头的奥尔博士语气坚定地陈述着托卡马克装置的种种优势,而在电脑对面,顺风顺水许久的顾行一反而笑了起来,他侧过头,对着沉默的站在一旁满脸担忧的楼见岳说:楼哥,核聚变这件事情比我想的要有意思的多,我期待这位对手。

    第116章 负责人

    实现这一次巨大突破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也称之为ITRE。那是一个巨大的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堆; 通过无形的磁场来限制等离子体的运动,达到核聚变的可控发电。

    而为这一次突破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真空室内壁上的材料。这上面的材料往往要承受极端的高温条件和高能中子的冲击; 极其容易脆化变性; 最终失去作用,更无法继续约束粒子。而奥尔博士的团队对这一种重要的材料进行了更新换代,原本的石墨涂层被新一代的改性石墨代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