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世界征服手册-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核心层当初为了确保这个结果的准确性,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域都采集了空气样本。
  喧嚣的城市、僻静的山野、广袤的无人区。。。。。。。
  但谁曾想到,如今竟然在青城山竟然发现了灵气?
  想到这儿,林子明忽然觉得好像有哪些地方不对劲:
  “奇怪了,当初组织上抽调功法的时候应该在青城山采集过空气样本。
  如果青城山有灵气的话,当初我们怎么会检测不出来呢?”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对身边负责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赵志明问道:
  “小赵,当初你们在青城山采集的是哪片区域的空气?”
  赵志明回忆了一下,指着山门处的方向说道:
  “是玉清宫、祖师殿还有山门入口那边。”
  “没有到丈人峰这里采集吗?”
  赵志明摇摇头:
  “没有,青城山的采样点一共只有三处,所以山崖这边并没有被采集到。”
  林子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并没有苛责赵志明他们太过懈怠。
  要知道采样的任务涉及到了全国各地,能到青城山采样已经属于非常非常精细的程度了,再去要求具体到某个区域并不现实。
  前、中、后三个区域各采样一处,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处山崖存在灵气,从外表上看这就是一处普通的修道地点而已。
  接着林子明又对魏凡说道:
  “魏族长,你能感应到灵气是从哪里来的吗?”
  魏凡面色肃然的摇了摇头:
  “具体的方位还是没办法确定,但似乎就局限在山崖附近。
  我们来的路上经过了山门和祖师殿,我没有发现任何灵气的迹象,甚至连山崖边上的丈人观都没有。”
  林子明闻言,原本就拧起的眉头不由愈发紧皱了起来。
  而就在此时,一旁的黄道长忽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林上校,贫道平日打坐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情况,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子明抬起头,看着他道:
  “道长但说无妨。”
  黄道长捋了捋胡子,说道:
  “根据贫道的切身体会,清晨时分打坐的效果要比其他时段似乎更好点。
  如今看来,会不会是清晨的灵气浓度稍微高些?
  当然了。
  这只是一种没有佐证的感觉,也不排除是贫道的心理作用。”
  听到这话,林子明下意识的看了眼手表。
  时值下午四点三十七分。
  随后他环视了周围一圈。
  想到眼下的情况单靠他与魏凡二人几乎很难有所发现,因此最终说道:
  “既然如此,咱们就在青城山住一个晚上吧。
  对了黄道长,不用安排住宿地点,我们直接在山崖这里打个帐篷就好。
  另外小赵,麻烦你把这里的情况汇报上去,看看智囊团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赵志明闻言点了点头: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办。”
  青城山虽然是僻静的清修之地,但如今网络基站极其发达,想要和外界联络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例如黄道长此前山谷风的地理知识,便是在网络上所学得的。
  所谓清修,并不是指与外界完全隔绝。
  而是一心向道,与世俗接触却不追求功名利禄。
  因此在十多分钟后,核心层便传来了回复:
  宿营的相关物资将很快送到,另外大概八到十个小时内,会有一批检测仪器和人员抵达现场。
  与此同时。
  明日起,青城山将以举办道典为由完全封山,谢绝游客参观。
  听闻有外援将至,林子明在放下少于心的同时,也不由多了几分期待。
  封山这种事情其实在旅游淡季时很常见,毕竟不是所有道统都是完全钻到钱眼子里的。
  有些山门一年封个九次十次都很正常,像17年和18年,青城山就曾经封过三次和四次。
  嗯,只是纯粹的封山,才不是发现了什么呢。
  在核心层传来指示后,众人便开始做起了宿营和封山的准备。
  魏凡自告奋勇的去打起了野兔,赵志明去与相关人员交接封山事宜。
  林子明则跟着黄道长回到了丈人观的典籍室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信息可以了解。
  丈人观的典籍室面积不大,差不多只有市级图书馆一排左右的规格。
  典籍室内。
  黄道长从中拿起一本书,对林子明介绍道:
  “林上校,观内的书籍都在这儿了,一共有两三百本。
  其中大约有一半以上是20年内编撰印刷的道教书籍,真正记载古代传说的书籍只有十本左右。
  当初青城山前山搞旅游景点的时候,曾有文物局的人来过检查过。
  据他们所说,历史最古老的一册书是我手中的这本《天仓本溯》。
  青城山原名便是天仓山,一千三百多年前才改成的青城,能以天仓为名,也算可以说明它的筑写年代了。
  当然了,原本已经被天府博物馆给收藏了,我手上的也是拓本。”
  林子明接过这本古风古色的线装书,随意翻阅了几下,随后问道:
  “黄道长,这本《天仓本溯》有记载什么青城山的秘事吗?”
  黄道长迟疑了几秒钟,说道:
  “书上确实有记载过一些神神叨叨的内容,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带有一定的古典浪漫主义色彩。”
  林子明:“。。。。。。。”
  随后黄道长继续说道:
  “例如古籍记载,在青城山的地下有一座古仙人留下的通幽大阵,直通阴间。
  后来有鬼神从中逃出,祸害世间,方圆千里生灵涂炭。
  后来张道陵祖师亲至,在大阵之上又建了一座地宫来镇压碧落幽冥,而这座地宫恰好便在丈人峰下方。
  后来张祖师在羽化时以遗蜕充作镇眼,以此方才平定了鬼神祸乱,保下了方圆千里内苍生的性命。”
  林子明静静听完介绍,敏锐的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字眼:
  “黄道长,你是说。。。。。。青城山下有地宫?”
  黄道长点点头,说道:
  “林上校,贫道明白您的意思。
  不过地宫之说只是虚无缥缈的传闻,千百年以来无数道宫先贤都曾花大量精力寻找,最终都一无所获。
  当初张献忠还派了自己的义子前来青城山探索,但最后仍是一无所获。
  先师张至顺道长也曾亲身前来青城山数次,在山林间苦寻数月,最终仍无收获。
  贫道的道法便是那时候从张道长身上学得的。
  后来他在山崖上枯坐望天许久,摇头离去。
  所以林上校,那些传闻终究还是太过虚无缥缈了,不值得太过相信。
  况且按《天仓本溯》所说,当初鬼神祸乱千里。
  可川省再西边是横断山脉,地势偏僻无人居住,鬼神祸乱那边干什么呢?
  所以如果真有这种事情,记载也应该是祸乱大半川省,方圆千里这种话太不严谨了,咱们要相信科学呐。”
  林子明:“。。。。。。”
第二百九十四章 这怎么可能!
  实话实说。
  夜宿冬季的高山,着实是个难度不小的挑战。
  更别说青城山的环境要比寻常山林更阴冷一些,夜间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数度。
  林子明和魏凡倒还好说,他们作为修行之人,体内灵气稍一运转就能御寒。
  但赵志明之类的随行人员就没那么轻松了。
  不过毕竟是专门精选出的人员,对于困难条件的觉悟要比那些小鲜肉高的多,加之有简易暖气之类的设备辅助,一个野外冬夜就这样被熬了过去。
  很幸运,没人感冒。
  次日凌晨四点出头。
  山门附近忽然传来了一阵直升机的发动机声。
  与此同时,值夜的勤务人员传来消息:
  组织上派遣的人员物资已经到了。
  接着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山崖的来路上传来了一队人马走路和交谈的声音。
  不过由于冬季的天亮的很晚的缘故,林子明直到‘外援’们来到近前时,才借着山崖附近的灯光看清他们的容貌。
  这行人中领队的是一位六十岁上下的小老头儿,年纪看上去和林立差不多大,不过头发要比林立丰盛很多。
  此人鼻梁高挺,国字脸,下巴留着一缕胡须,看上去颇有些正气凛然。
  很明显,这应该又是一位科研大拿。
  林子明连忙快步走上前,刚准备自我介绍,余光便瞅到了小老头儿身后的一人,顿时轻咦一声:
  “咦,小王?你怎么来了?”
  来人见状和他挥了挥手:
  “林上校,早哟!”
  没错。
  跟在这位小老头身后的,赫然便是林立的亲传弟子王蔷。
  只见这姑娘单手哼哧哼哧的提溜着一台仪器,紧紧跟在小老头身后,看上去跟叛变师门了似的。
  不过在初期的惊讶过后,林子明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也是,王蔷的团队可是鼓捣出了L17修行体系,她被派到这儿也很正常。
  若论现今本土对灵气的了解程度,这姑娘至少能排在前三位。
  待几人来到面前后。
  王蔷放下仪器,极为熟稔的蹦到林子明面前,指着小老头儿介绍道:
  “林上校,和您介绍一下。
  这位是李百安李院士,物热凝聚方向的大牛,当初我的选修答辩还是李院士过的呢。”
  得知对方又是一位顶尖的国家级人才,林子明顿时肃然起敬:
  “李院士您好,我是林子明。”
  李百安客气的与他一握手,有王蔷这个两头熟的姑娘搭桥,双方的会面就显得轻松多了:
  “林上校,初次见面,不过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呐。”
  见林子明有些奇怪,李百安伸手比划了一下:
  “魔都抽血点的小方是我儿子,前段时间我被批准接触光门项目后,听他提过你的事,他还夸你是位热血男儿呢。”
  林子明闻言干笑两声:
  “哦哦,原来是他啊。。。。。。。”
  随后王蔷又将其他工作人员介绍了一遍:
  “这位是地质研究所的郭芳,这位是岳先民,这位是。。。。。。。”
  与众人简单认识一遍后,林子明看了眼手表:
  “现在是上午四点三十二分,时间还很充裕,李院士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养养神?”
  李百安摆了摆手,摆出一份正色:
  “休息的话就不必了,时不我待,林上校,咱们现在就先开始检测吧。”
  本土或许有不少掺水或者喜欢拿捏姿态、没啥水平但架子贼高的蛀虫。
  但那些水货是绝不可能被批准接触到这种项目的,而像李百安这种真正的顶尖科研人员,无一不具备吃苦耐劳的觉悟。
  例如当初和李百安一同获得国家科进奖的刘老,便曾经因为在二等座高铁上修改稿件而引得无数人泪目。
  林子明最喜欢与这种务实的人打交道,闻言立刻对李百安的观感好了不少:
  “那就辛苦李院士了。”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悬崖边上,开始准备起了仪器。
  十五分钟后。
  一台气相色谱质谱仪准备完毕,并且开始采样。
  又过了十分钟。
  一份检测报告出炉。
  李百安接过助手递来的这份报告看了几眼,眉头顿时拧了起来。
  一旁的王蔷见状,有些好奇的问道:
  “李院士,解析结果有什么问题吗?”
  李百安点点头,将报告递给了她:
  “小王,你自己看看吧。”
  王蔷接过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