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世界征服手册-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有些狂热粉通过差补法计算出永宁州的面积一样。
  兔子们也是类似对应原理,由更为精准的超算进行了差补计算。
  但就算这个数值因为地图精确度的原因存有差异,三千万这个区间至少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起码在单纯的参照对比方面没什么影响。
  按照兔子们此前了解过的信息。
  西域的面积比南域要大点,那姑且按四千万平方公里来计算好了。
  遗族族地的整体面积马宁虽然不清楚,但根据魏思明百年前留影珠记录下那三百多米的城墙来看,妖阙顶天顶天也就两三千平方公里吧——长宽都是50公里,怎么着也够妖阙的位格了。
  在西域定点砸到葬灵高原中遗族族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已知亚洲的面积是4400万平方公里,和西域差不多大。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标准地球仪上锁定亚洲,然后蒙着眼睛让你用牙签一戳,正好戳到了阿布扎比。
  再举个直观点的例子。
  这又好比魔都辣么大的地方,某天晚上突然出现了一根光柱,然后可巧不巧的落到了某家奶茶店里。
  这种概率本身就低的可怕,更别说遗族祖地这种非常特殊的区域了。
  因此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马宁的心中下意识的便产生了一个猜测:
  两界的碰撞会不会和遗族有关?
  虽然理论上来看。
  别说两个化神期,哪怕两万个化神期都做不到让两个世界相撞。
  此前提及过。
  一个化神期瞬时爆发的最大威力,可以看做一枚普通核弹爆炸。
  两万个化神期无论可以“爆炸”多少次,瞬时的上限就是两万枚核弹爆炸。
  这种数量的核弹自爆起来,灭绝人类几千几万次那是绰绰有余。
  但对于地球本身而言,这就有些不够看了。
  大概也就像平时挤破了一颗青春痘吧,出了点血和脓水,两小时就结疤了。
  2004年在印度洋发生的地震,相当于释放了900亿吨tnt。
  这是当时人类核总量的9倍,等于三万颗核弹爆炸的效果。
  你看看地球怎么样了吗?
  顺便科普一个概念:
  想要把地球轰掉,残骸飞出轨道,需要5。9*10^31j能量。(还有一种算法算出来的是4。07,我用的是第一种算法,也就是密度5。5计算,计算过程在作家的话,不收费)
  而一颗大型核弹的能量是3。8*10^16j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这样的核弹头155000000000000000颗,也就是一千五百五十万亿颗才行。
  地球如此,大莫界其实也差不多。
  两万位化神境修仙者尚且如此,更别说区区两位化神境了——这里再说明一下,不是化神期太弱,而是灭世和毁灭星球是两个概念。
  但问题是。。。。。
  遗族的来历似乎有些特殊。
  虽然他们所说的传承自最古时代不知真假。
  但他们诞生元婴境的比例反常,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而根据兔子们之前的诸多发现。。。。。。
  大莫界在很早很早以前——并非两三万年前的上古,而是更早之前的某个时期,高度疑似发展出了极强的文明。
  如果说那个文明真的可以利用真空零点能。
  那么他们遗留下哪怕一丁点儿头皮屑那么大小的、可以完整运行的设备。
  做到略微改变世界规则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
  马宁愈发对妖阙有些想法了。
  随后他继续问道:
  “杨掌柜,既然妖阙的位置就在遗族族地上,那么妖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布局呢?”
  杨伯礼想了想,并没有说话。
  而是将马宁带到了库房外的一处沙地上。
  随后他打了道法决。
  很快。
  地面上的沙子逐渐聚合成了一个半人高的模型。
  模型的本体是一个俯视图类似梯形的四棱柱,上底边的长度大约是侧边的两倍多,下底边不存在——因为原应该是下底边的位置连接着一座大山。
  不理解这个图像的同学可以拿两张等大小的硬纸板,逐一沿中线对折,
  然后每张撑开差不多120°角,彼此拼接在一起即可。
  如果连硬纸板都没有的同学,可以上网搜一搜坤坤跳姬霓太美时的发型。
  差不多就那样子。
  而模型的对面则有着一个黑洞,可以看到有大量沙子组成的‘妖兽’正在向模型袭来。
  看着这个模型,马宁若有所思:
  “所以说这就是妖阙?
  其实是一个拱卫在一座山峰前的梯形城墙?”
  杨伯礼眨了眨眼:
  “梯形?那是什么意思?”
  马宁这才意识到自己嘴瓢了,不过这种细枝末节很快便被他用文化差异给掩饰了过去:
  “哦,那是天月山脉后的一种说法。
  老夫的意思是。。。。。
  妖阙其实是个拱卫后面这座山峰的。。。
  唔,护甲?”
  杨伯礼点点头:
  “这样理解的话。。。其实也没错。
  妖阙后面的这座山峰便是遗族的祖地圣山,圣山之后便是西域。
  如今圣山被大能掏空改造成了妖阙的核心,上古阵法也是位列其中。
  如果今后贵方有机会去一趟妖阙就知道了,山体内和一座大城几乎无二。
  而妖阙的防御主体便是外部的这三面城墙,城墙都用特殊阵法加固过,可以防御四阶初期以下的攻击。
  一旦妖阙被攻破,兽潮便可以冲破圣山,降临西域。”
  马宁想了想,又问道:
  “杨掌柜,不知这三面城墙长宽几何?”
  。。。。。。。
  。。。。。。
  注:
  求点月票吧,三更两天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莫界的人口总数
  “妖阙城墙的长宽吗?”
  库房外。
  杨伯礼看着面前依旧浮空沙制模型,双手一边比划一边说道:
  “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
  妖阙两侧的城墙长度各有七八里吧,中间的那段差不多有二十里出头。。。。。
  至于宽度就不好说了,毕竟是围绕山体搭建的工事。
  有些区域较窄,只有百余米。
  有些区域则极为宽阔,甚至超过了两里。”
  “也就是说周长差不多是三十五公里以上吗。。。。。”
  马宁心中盘算着数据,脸上随之出现了一股肉眼可见的震撼神采。
  虽然他在心中早已对妖阙的格局有了准备。
  但当真正听到妖阙城墙的规模时,马宁的心脏依旧狠狠的漏跳了一拍。
  大莫界和本土孰强孰弱暂且不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大莫界的基础生产力水平绝对比不上本土,特别是在工程水平方面。
  大莫界的建筑设施想要达到与本土对等的效果,付出的人力成本至少要高四五倍。
  并且这个倍数会随着建筑难度的增加而提升,最后膨胀到一个极为夸张的数值。
  这点没什么好深入解释的。
  和社会形态有关,与修为战斗力无关。
  通常来说。
  一套完整的塔吊设备,就顶的上十位筑基境修行者的建工效率了。
  而纵使在本土。
  你想要建造一道侧边周长七八里、上底边周长二十里,同时高度在三百米以上的城墙,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三峡大坝也不过长两公里、高一百八十五米呢。
  当然了。
  水力大坝的建造难度和地面建筑肯定是无法直接比较的,但多少能做一定程度的参考。
  毕竟大坝在形态上来说,已经是本土最接近‘城墙’的一类设施了。
  也就是说。
  大莫界的修行者想要造出这么大的一座要塞,付出的代价恐怕难以估量。
  加上其中的各种阵法,工程量和成本都堪称浩大。
  这座要塞投入整个大莫界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生产收入都有可能。
  不过这种投入是必须且有收获的,毕竟是一个文明最重要的生死防线。
  不像某些人在别人家盘踞了二十年花了三万亿美刀,临走时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随后马宁想了想,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杨掌柜,敢问如今有多少修行者驻扎于妖阙之中?”
  “额,这个嘛。。。。。。”
  杨伯礼闻言,的脸上明显的出现了一丝迟疑。
  倒不是他不愿意把相关信息与马宁共享,而是他自己也确实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报:
  “修行者的总数属于妖阙内部才知晓的情况,因此老夫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判断。。。。。。
  如果把各个境界的修行者都包含在内的话,应该不会低于数十万吧。
  毕竟中心三域地幅广阔,‘征召令’要求的是每座城三入一。
  加上各种零散历练的个人与团体,二三十万修行者肯定是有的。
  至于高阶修行者老夫就真不清楚了。
  总之听闻前段时间,有几位在星辰海探寻遗迹的元婴大修在收到传讯后,连夜赶回了妖阙增强防守。
  因此如今妖阙中明面上的元婴境,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位。”
  杨伯礼口中的‘征召令’,此前也曾经提及过数次。
  这是妖阙对于各个拥有筑基境修行者城池发出的一类强制命令:
  每当城中筑基境修行者超过三人,就必须派遣一位前往妖阙‘服役’。
  具体的人员筛查则由区域内规定的城池全权负责。
  例如被兔子们天降正义的莫家,便有一位筑基境修行者在妖阙驻守。
  至于赤县城拥有三位筑基境却不用服役的原因,则是因为魏思明曾经在妖阙立下过功勋,换得了赤县城百年免招的优待。
  不过这种免招的情况极为少见,因此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城池都必须派人“服役”。
  除此以外,杨伯礼的话还透露出了另外一个信息:
  他的预估离不开两点,一是杨伯礼在妖阙的亲眼见闻,二便是。。。。。
  他所知的大莫界城池数量。
  后者其实才是马宁真正在意的关键,毕竟兔子们目前确实没有其他渠道对大莫界的城池进行统计。
  妖阙的修行者组成主要有两类:
  一是服役的修行者。
  二是例如当初魏思明那般接近筑基境,没有服役义务但是却想参战历练的个人或者团体。
  而前者又分为来自小城的个人与来自大城的地方势力。
  这并不难理解。
  “三入一”针对的是没什么高端战力的普通城池,越强大的城池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多。
  这有些类似本土的个税,收入越高交的越多。
  只不过大莫界没有避税手段而已。
  例如紫琼城。
  光杨家常年便有四十余位筑基境在妖阙驻守,其余诸多家族加在一起,驻守在妖阙的筑基境数量接近两百人。
  这还是南域实力不强的缘故。
  例如东域的一些大城,各个家族加起来服役的筑基境破五百的都大有城在。
  扣掉这部分人员。
  真正按照“三入一”来到妖阙的修行者,数量应该在十万左右。
  而符合‘三入一’的城池与普通城池的比例差不多是1比4,毕竟大莫界绝大多数情况下建城的要求都是有一位筑基境。
  当初魏思明他们那种练气八层便建城的属于个例,几乎没有普适性。
  也就是说。
  中心三域的城池总数,很可能在四十万座上下。
  按照比例分配,一域的城池数大概十多万座。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离谱。
  按照《华夏统计年鉴2020》显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