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世界征服手册-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熟料林桂梅却摇了摇头,她叉着腰道:
  “瓦匠是瓦匠,咱们这房子又不要贴瓦,补漏也是一样,你找个漏来补先?
  而且私活儿的质量哪比的上机器啊?那些机器你又不是没见过。
  咱们这房子可是得住一辈子的,省啥也不能省这点钱。”
  “那倒不一定,咱们茅草屋都住过了,住那么好干啥?还不如留着点钱给小圆和玉胜今后做打算呢。。。。。。。”
  看着意见向佐的父母,黄玉胜嘴角却扬起了一丝弧度。
  这可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啊。。。。。。。
  “咚咚咚——”
  就在此时,屋子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有人吗?”
  林桂梅不由和丈夫对视了一眼,几人一同走到了门前:
  “谁啊?”
  只见此时此刻,门外站着几位同样衣服朴素的人。
  领头的是一位和林桂梅年纪差不多大的妇女,闻言立刻笑道:
  “大姐你好,我们是隔壁405的,听到这边有声响就过来看看,认个脸啥的。”
  林桂梅这才恍然,连忙摆出了一副笑容:
  “哦哦,原来是邻居呐。
  来,介绍一下,我叫林桂梅,这是我丈夫。。。。我女儿。。。。。
  这是我儿子,还没结婚,现在在自行车厂干操作员。”
  听闻林桂梅的介绍,对面妇人的眼中忽然冒出了一丝莫名的光芒。
  只见她从身边拉来了一位和黄玉胜年纪相仿的女孩,说道:
  “哦?干操作员的?
  那可太巧了,这是我女儿梁夏兰,现在也是一位操作员呢。。。。。”
第三百八十七章 基建成果
  三日后。
  薪火营地,指挥室。
  施泽鸿将一份报告放到了林立面前的桌子上,汇报道:
  “林队,第一期职工房已经全部分配完毕了,1243位户主和家人正在陆续的搬进职工楼里。
  这份是详细的综述汇报,您可以看看。
  要是没问题的话就签个字,我直接去档案室批存留条了。”
  “行,我先看看,施主任你找个地方歇会儿。”
  林立先招呼施泽鸿坐下,同时接过报告,翻动了几页。
  蓦然。
  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某个栏目上,一脸讶异的抬起头:
  “等等。。。。施主任,怎么举报这栏的数量会这么多?足足五百多条?”
  正如林立所说。
  报告上有很多项目的细分统计结果,绝大多数的栏目都还正常,或者说与预计的初入不大。
  唯独‘公示结果举报受理’这个项目上的数字有些不对劲,足足有五百五十多条。
  平心而论。
  四万多人的评分工作,出现少量错漏完全可以理解。
  实际上兔子们也做好了容错的准备——按照既定的模型计算,可能会出现三到五个存在问题的对象。
  但五百五十这个举报数却也太离谱了,完全超乎了林立和指挥部的预料。
  看着一脸讶异的林立,施泽鸿嘴角扯出一丝无奈,解释道:
  “林队,我们对这五百五十多条举报进行了一一核实。
  发现其中有大约七十多条举报属于信息不全掌握的偏差,也就是概念上的合理举报。
  比如一些工人对于某位熟悉同事的分数有异议,从而向组长反应了相关情况。
  最后核查发现被举报者有其他一些未公开的加分或者减分项,这其实是挺正常的事儿,属于合理质疑。
  但剩下的四百八十多条就不一样了。。。。。。
  它们都是恶意举报。”
  林立微微一愣,下意识的就想一拍桌子。
  但考虑到施泽鸿在场,最后还是选择收敛了一些。
  只见他食指卷曲,用力在桌子上一敲,语气有些郁闷:
  “这些红眼病啊,换了个世界也不消停。。。。。。。”
  作为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人,林立对于举报二字实在有些深恶痛绝。
  本土科研领域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红眼病。
  有的人找了半天没找到可以举报的漏洞,干脆去举报论文综述重复率高你敢信?
  综述那是啥啊?
  那是引言,地球上诺奖得主的论文也找不出几篇综述重合率低于30%的。
  看着有些火大的林立,施泽鸿不由摇了摇头:
  “没办法,咱们不能指望每个人的品行都上佳到和道德标兵似的,您说是吧?
  实际上就比例来说,举报者的占比其实还算不错的。
  甚至可以算是。。。。非常健康。”
  林立顿时一愣。
  随后静下心想了想,发现还真是这样。
  赤县城总共拥有工人四万多名,这次只收到了四百八十多条恶意举报。
  扣除掉一个人重复举报多次的情况,恶意举报的占比可能连1%都没有到。
  对于一个未开化的群体来说,这个比例确实称得上健康。
  随后林立挥了挥手,呼出一口闷气:
  “算了,别提这些了。
  施主任,现在城内的配套设施准备的怎么样了?”
  听到林立问及设施进度,施泽鸿的表情瞬间一变,立马轻松了许多。
  毕竟讲到基建这块,兔子们的实力还是不用多说的:
  “林队,配套设施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要大幅度超过我们的预期。
  在我们的城池拓建计划中,城西和城东两片区域的优先级会很高。
  因为这两个区域里流民的数量也是最高的。
  除了已经完工的一期职工楼外,二期、三期、四期都是同步在进行着的。
  不出意外的话。
  再过四个月,就会有接近四千五百户的流民搬入其中。”
  “四千五百户。。。。。我记得职工人均家庭系数是2。8对吧?也就是一个人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2。8口人。”
  林立嘴中计算着数字,同时又对着桌上的进度规划查找起来:
  “按照长远规划,四个月后我们预计的总人口差不多是。。。。。13。43万人。
  四千五百乘2。8是一万两千多,连同一期的职工在内差不多是一点七万。
  1。7比13。43,这个差距还是不小的。
  还是得加把劲,不能松懈。
  建筑能多完工一间,便有多一户工人能够拥有一个家,这是大善呐。。。。。”
  说着林立又想到了什么,看向施泽鸿问道:
  “对了,施主任,城内的路呢?”
  不知道是否还有同学记得。
  当初于连在初入赤县城的时候,曾经在城中最大的a大街进行过探查。
  当然了。
  在后来与魏府的接触中,众人们得知了这条街道的本名:
  鱼露街。
  鱼露街是赤县城的城市主干道,宽度大约在二十米左右。
  长度五六百米,横穿整片城区中心。
  而除了鱼露街外。
  整个赤县城便再没有一条宽度能超过十米的街道。
  这种道路规划在很早以前,自然是能够很轻松的承载各类人流量。
  顶多就是一些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拥挤——但话说回来,以大莫界如今的大环境来讲,一年能不能过上一次节都不好说呢。
  不过如今随着大量流民的入城,赤县城人口骤然暴增到了原来的接近六倍。
  加上自行车之类的载具逐渐开始普及,原来的道路便开始不太适合使用了。
  几万工人的上下高峰期走个小道。。。。。。
  诸位可以回想一下高中那会儿放学时的情景,差不多比那还严峻个五六倍。
  因此升级城中基础道路,可谓刻不容缓。
  面对林立的询问,施泽鸿显然早有准备。
  他先是从身边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折叠成风湿膏大小的文件。
  将其摊开铺平,其赫然是一份赤县城的总布局图。
  从其东西面较为突出的形状来看,这还是一份扩建后的布局图。
  随后施泽鸿的手指沿着图表上的一条粗线,自南向北滑动道:
  “林队,这条粗线就是我们升级后的城池主干道。
  这条主干道长2。4公里,宽60米。
  连接城南城北的主要地段。
  目前它是双车道模式,今后最多可以拓宽升级成六车道。
  同时它还有多条分支,连接东西两侧。
  宽度都在二十到三十米之间。
  这条道路由于不需要考虑太高强度的压力,因此从施工到落成只花了六个多月,目前已经正式可以投入使用了。
  根据我们的计算。
  这条道路可以极限负载到八十万人的总人口数——当然了,支路就做不到的了。
  可能等人口总数达到三十万左右的时候,支路就要进行拓宽升级。”
  林子明点点头,随后看着施工图上的道路,继续问道:
  “那么道路周围的商铺和居民呢?
  他们是怎么安置的?”
  。。。。。。。。。
  注:
  中暑码字,各位来点月票吧,马上新一段情节就要开始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颗种子
  “原来的商户和居民?”
  听到林立的问话,施泽鸿继续将手指移到了道路两侧,解释道:
  “商户直接就地安置,产权也归属于他们自己,毕竟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产业。
  大多数商户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升级后的道路比原先道路的流量大了很多,生意也自然好做了不少。
  当然了。
  流量一多,平日里对应的噪声也会大一些。
  因此肯定有部分店家会感觉不适。
  对于这部分店家和居民,我们原先的想法是直接到其他安静一些的地段。
  但是后来我们忽然发现。。。。。。”
  “发现了什么?”
  “。。。。。。有人先一步出手了,买下了他们铺面的所有权。”
  林立微微一愣,随后眨了眨眼,对此倒没太大意外:
  “什么人?是魏府吗?
  或者是其他一些家族的人?”
  赤县城除了魏家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家修行者家族,再低一点的富商也有一些。
  这些豪族对于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对平民要高,如果有眼光有魄力,提前布一些局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这些豪族,只要做的不太越线,兔子们一般不会太去管他们。
  然而令林立意外的是。
  施泽鸿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魏家也不是其他家族,甚至连富商都不是。
  出手的人。。。。。
  是城中平民。”
  林立这下是真有些愣住了:
  “平民?”
  “没错,平民。”
  施泽鸿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外与感慨,说道:
  “或者准确来说,是几位平民集资的举动。
  这几位平民在我们最初抵达赤县城的时候,曾经报名参加过工地的劳作,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攒下了不少的钱财。
  如今随着华夏币在赤县城开始占据流通地位,那批攒钱没去超市买东西的平民就逐渐有了一些经济基础。
  根据我们的观察。
  目前平民和流民中有几个小团体,他们利用凑起来的钱去买了一些商铺。
  似乎是准备自己来开店之类的。”
  正如施泽鸿所说。
  就在最近赤县城调控小组在准备安置商户的时候,忽然发现居然有七八位平民集资在一起,先他们一步买下了商铺的所有权!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些人其实还和工地那边有一定关系。
  当初兔子们刚来到赤县城的时候,为了能够招募足够多的劳动力以及建立信任感,一开始给出的工资是很高的。
  做一天抵十天倒是不至于,但勉强也能抵个三四天。
  而当初那批工人中除了赵钱举之类的流民外,也不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