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表少爷的抗战-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耳熟。”

    褚民谊下意识的朝陈璧君休息的卧室看了眼,随即低声回道:“说起来跟冰如还真有点关系,都是槟城华桥,还是陈氏颍川堂的主事。”

    陈氏颍川堂,汪精卫是如雷贯耳。

    事实上只要是在槟城呆过的人,想不知道五大姓氏公司都不成。但此陈非彼陈,槟城五大姓公司中的陈公司,都是福建人或福建人的后代,跟祖籍广东新会的陈璧君和陈耀祖兄妹,还真扯不上半点关系。

    “开什么玩笑?”汪精卫给了他个白眼,没好气地说:“一个福帮、一个广帮,早前势不两立,现在井水不犯河水,冰如能跟他有什么关系?”

    都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

    别看槟城有那么多华人,事实上一百多年来却从未团结过。以五大姓氏公司为主的福建人,同潮州人、广东新会人因为利益关系,一直都在明争暗斗,甚至还因矛盾激化而引发过几次骚乱。

    槟城是同盟会和革命党在东南亚的根据地,除了创办《光华日报》,早期的革命人士还在槟城组织过“槟城阅书报社”鼓吹革命。辛亥“三、二九”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就是孙先生和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议决和策划的,甚至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4个来自槟城!

    曾在槟城从事革命活动,并在那里相识陈璧君的汪精卫,对福帮和广帮的矛盾显然不是一无所知,见他流露出疑惑的表情,褚民谊连忙解释道:“颍川堂陈氏跟岳父大人确实没有半点关系,但陈茗轩的夫人却姓卫,细算起来还是岳母大人的表妹。年前有几个学生病倒,我就是通过这层关系去他那儿买过紧缺的西药。”

    广帮和福帮一直明争暗斗,是老死不相往来,更别提联姻了。但住在杂姓桥边的卫家可没那么多忌讳,只要不是“峇峇”或“娘惹”,只要家境还说得过去就可以联姻。

    “这么说还真有点关系,”汪精卫这才恍然大悟,想了想之后,突然喃喃自语道:“既然能被推选为陈公司的主事,那陈茗轩的家境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何止差不多哪儿去!”

    说起这个,沦陷后一直呆在上海花天酒地,没有同其他国府要员一道撤离的褚民谊是头头是道,“八一三之前,陈家在上海只有一幢位于云南路的二层旧楼,底下是门市,楼上住家。生意规模也不算大,就一个五洋杂货铺和一个名叫济世堂的西药房。

    战火一起,许多经销西药的华侨,尤其那些同为槟城来沪经商的陈氏宗亲,都想整装离沪回南洋。于是,一个个都把堆存的药品和五洋杂货,以最低廉的价格倾销给了陈茗轩。记得最大的一笔交易有九百箱奎宁丸(金鸡纳霜)和三百多箱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其他如人丹等药物更是不计其数。

    作为槟城陈氏颍川堂的主事人,陈茗轩情不可却,干脆照单全收了。有十几家洋行甚至还肯赊货,暂不收款。又要清点,又要在寸土寸金的租界找仓库,把陈茗轩忙得焦头烂额,一次西药公会开会,他还当众埋怨说‘那么多的货,要几十年才能销得清’,没曾想这仗一打就停不下来了,外面西药奇缺,他家奇货可居,可谓一枝独秀。”

    汪精卫对陈家的发家史可没兴趣,而是颇为好奇地问道:“既然是个本分的生意人,那为什么会上军统必杀的黑名单?”

    “还不是因为‘三代为峇’的破规矩……”

    陈家的遭遇褚民谊显然知之甚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道了出来。

    “滥杀无辜,姓戴的也太肆无忌惮了吧!”

    只身进房的陈璧君不知什么时候又走了出来,“啪”的一声猛拍了下桌子,为陈茗轩那为素未平生的表亲叫冤,可惜动静大了点,竟然吓了众人一跳。

    “谁说不是呢?”褚民谊最怕的就是她,连忙起身附和道:“想陈茗轩在槟城也是有头有脸的角色,如今却稀里糊涂的死在上海,甚至还被诬蔑为汉奸,真是可悲、可叹、更可伶呐!”

    国民党中央党部在槟城是有支部的,甚至连海外的抗战捐款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槟城,现在跟重庆是彻底撕破了脸,唱起了对台戏,一直看不惯宋氏姐妹、也一直想捞个“第一夫人”当当的陈璧君,突然灵光一闪,大声说道:

    “既然是表亲,那咱们就不能坐视不理!四哥……依我看这未尝不是个打开局面的好机会,毕竟陈氏颍川堂在槟城有钱、有人、有影响力,如果他们也能支持‘和运’,那南洋子弟必然争相效仿,且不说能给我们解决一些经费,甚至在政治上都能占据主动。”

    自开战以来,南洋华侨是群情激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想到《艳电》发出后陈嘉庚、胡文虎等人华侨领袖对自己的攻击,汪精卫微微点了下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冰如所言极是,愈是在这个困难时刻,我们愈是要团结一切有利于‘和平运动’的力量,重行……既然你跟他家这么熟,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陈璧君显然余怒未消,再次狠瞪了褚民谊一眼,没好气地补上句:“算是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

    ps:新书上传,求新老书友们的各种支持,拜托了!
………………………………

第六章 “亲朋好友”

    

    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大总管几乎把公共租界巡捕房和沪西警局上上下下挨个儿打点了个遍。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二天一早,携着长短枪支的租界华捕及红头阿三,几乎立满了半条马路;沪西警局的二十几个警察,则密密层层地布满陈公馆砖墙外侧,虎视耽耽地注视每个人的行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势显得十分紧张。尽管如此,陈公馆的两扇大铁门,依然紧紧关闭着,开着的只是一扇小门,好让确认身份无误的亲朋好友进去。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本指望能借此机会传递些正面信息的陈斌,随着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心情却变得越来越坏。可面对着这些个在上海滩赫赫有名、且有权有势的“亲朋好友”,他又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接待。

    “子晋公为人仗义,且乐善好施,在上海滩是众所周知的,如今遭此不测,真是天妒英才啊!然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还望贤侄能够尽快振着……”

    说话的这位老者叫傅筱庵,是清末及民国有名的企业家、银行家,曾出任北洋政府高级顾问,还曾当选上海总商会会长。现在更是“如日中天”,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当上了上海市长。名副其实的大汉奸,真不知道骨灰盒里的那位,怎么会跟他攀上关系的?

    除此之外,还有同样“声名显赫”、在沪西歹土呼风唤雨的沪西警局局长潘达,以及那个把陈家害得苦不堪言的“老同学”——石川少尉。

    他们这么一来,岂不是越描越黑?真是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啊!陈斌的肠子都快悔青了,暗想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办这个丧事呢。

    哑巴吃黄连,恨不得搧自己一万个耳光的陈大少爷,只能打破门牙往肚里咽,恭恭敬敬地回道:“傅市长日理万机,又值多事之秋,还能亲临寒舍,陈家上下无不感恩涕零,大恩不言谢,请市长大人受小侄一拜。”

    “贤侄无需多礼。”

    嘴上那么说,但傅筱庵还是坦然接受了陈斌的大礼,随即转过身去,对正跟石川少尉聊得正欢的潘达,异常严肃地说:“潘局长,陈公馆的安全固然要紧,但缉拿元凶也同样重要,希望你们沪西警局能够尽快破案,以慰子晋公的在天之灵。”

    破案……谈何容易呀?

    要不是想再敲上陈家一笔,潘达才不会来这个死气沉沉的鬼地方,更别说让他去跟杀人如麻的军统特务死磕了。但市长大人终归是市长大人,人家的靠山比自己更硬,所以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连忙应道:“缉凶拿盗、保境安民,是我们沪西警局的本分,卑职一定会跟巡捕房紧密合作,决不让凶手逍遥法外。”

    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他们真要是有那个本事,上海滩也不会变的腥风血雨,但凡跟政治沾点边的都人人自危了。

    尽管如此,从未指望、甚至从未想过报仇的陈斌,还是立马谢道:“有劳潘局长了,这份大恩大德,陈家上下没齿难忘。”

    小鬼子石川雄二似乎也意识到该说点什么,蓦地转过身去,朝灵堂中央的遗像深深鞠了一躬,随即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说道:“有句中国话叫‘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但为了建立皇道乐土,为了日中提携的共存共荣事业,又不得不出此下策,望继祖君能理解我的苦衷,并一如既往的支持皇军。

    同时,为表达对你和你们家人的歉意,我已把你推荐给了我们共同的学长、已升任‘登部队’情报参谋的原田君,并真诚地希望你能化悲愤为力量,到‘登部队’情报室担任翻译官。”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话听起来怎么就那么别扭呢?

    对“皇道乐天”、“日中提携”是什么玩意儿心知肚明的陈斌,是既不会理解他所谓的苦衷,更不会傻到再去当什么翻译官“一如既往的支持皇军”。

    于是略作沉思了片刻,异常凝重地说:“石川君,你我同窗三年,对陈家亦非一无所知,如今家父仙去,做儿女的自然希望他老人家能入土为安。”

    “你是说要回槟榔屿?”

    “是的,而且要尽快回去。”

    陈斌的反应,让想攀上“登部队”关系却攀不上的潘局长很不是滋味儿,禁不住地脱口而出道:“陈公子,千万别辜负了石川少尉的一片好意呀!‘登部队’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一般人想进都进不去的。若是有‘登部队’为你撑腰,那为令尊大人报仇雪恨还不是手到擒来?”

    “登部队”是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的代号,所辖的几个师团负责上海、苏州、常州以及南京一带的防卫,在潘达等汉奸看来去十三军当翻译官无异于一步登天,但对陈斌而言却是刀山火海。

    可现在却被架到孝子的位置上下都下不来,不去就是不想为骨灰盒里的那位报仇雪恨,而去了可就真成名副其实的汉奸了!就在他进退两难之时,在门外迎来送往的大管家陈良快步走了过来,向众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后附耳低语道:“少爷,中法学校的褚民谊褚先生来了,您是不是出去接一下?”

    褚民谊褚先生!

    来头一个比一个大,在汉奸榜上的排名一个比一个高。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把陈斌被搞得焦头烂额,连回头撞墙一了百了的心思都有了。

    “贤弟、贤弟……恕愚兄来迟了!”

    到底是练太极拳的,中气十足,人还没看见,声音便远远的传了进来。陈斌再次看了灵堂中央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遗像,暗想老爷子啊老爷子,你的朋友怎么都这么特别呢?

    就在他硬着头皮,正准备执晚辈之礼出迎时,令众人瞪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年过五旬、跟陈继祖那死鬼老爹陈茗轩差不多大的褚民谊,居然紧抓着陈大少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