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没办法按照正常时间休息,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曹叡也在为当下这件事情犯嘀咕,一边是要求主张张郃退兵的,另一边则是请夏侯儒出镇荆州管理上庸与新城两郡,虽说两个事件并不冲突,但是仔细想想还是能找到源头,那就是对蜀国动兵的问题。
群臣见曹叡眼神飘忽不定,伤势见好的杨阜这时也站在这里参与本次政事,环顾四周竟然无一人上前为其分忧,于是杨阜整理心中想法轻轻舒气朝着曹叡拱手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应当着重于张郃将军所部,根据近几日来报,三辅地区粮仓几乎已经变成空仓,而这原因是因为在上次作战中开销太大,再就是战争连续性太强,粮草根本就经不起吃,几十万大军堆在那里,粮草吃完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
因此,还望陛下采纳老臣之建议,诏令张将军领兵撤退,这场战斗是武卫将军主动挑起,我方撤退并非是认输,而是暂时休战,为大军下次作战做好准备,这样既可以顾及到张将军的心情,又能毫发无损的把兵力给带回来。”
“…………”曹叡依旧没有说话,他对于杨阜的话倒是表示赞同,于是他微微点头但却并没有直接下达诏令,而是向其询问道:“朕想知道的是,永安方面该当如何?是出兵袭扰,还是只把夏侯儒调到那里不做安排?”
站在大殿中央的孙资刘放没有想到杨阜竟然会忽然横插一嘴,这周围的气氛瞬间就被几人带至冰点,可以想象的是杨阜与他两人并不对付,虽然曾经有过一些交情,但面对国事他是不会含糊其辞的。
“臣以为应当不做安排顺其自然,过几日姜维就会主动选择退让,既然事情是因他们而起,当然也需要让他们平息,大魏的边军可不是吃素的,如果再加挑衅,边军将士们的斗志将会达到顶峰,即使是不调动将领也可以战胜对方。”
可以看得出来杨阜针对这件事情研究得很详细,越是这样说,曹叡那飘忽不定的内心就越发坚定。
所以,当杨阜说完的刹那间,曹叡当即拍板叫案,并且根据他的建议直接调回张郃本部,天水之战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传朕旨意,令征西将军八月初率军回师,并对外宣称停战无期,待双方元气恢复之后再行决战。”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孙资刘放幻想的一切全都功亏一篑。他们想要根据这件事情来提拔曹爽的地位,但不曾想他自己不争气,竟然让张郃顶替了他。
但这件事情也是他两人拱起的火,如果张郃能够顺利攻破天水,那么他们将会因此而更得曹叡恩厚宠爱,可没想到蜀军竟然如此强悍,竟然依旧把天水牢牢攥在手中。
眨眼间,那呆若木鸡的眼光扫过周围一片精光闪闪的眼神,两人在一瞬间竟然觉得自己才是整个朝廷最大的罪魁祸首,望着周围对自己送来异样的眼神,孙资刘放根本就抬不起头来看他们。
现在他们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曹叡身上,可还没等他们向其进言,曹叡却直接对着两人冷冷道:
“朕如此信任你两人,到头来却是这种结果!传朕的命令,将孙资刘放拖出朝堂,让他们回家思过,罚俸两年!”
“陛下,陛下!臣知错了,知错了啊!”孙资自己才是最惨的,他太过信任刘放,导致自己根本就无法拒绝对方,这才一点一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而反观刘放却很淡定,他听到这个诏令之前是很紧张的,因为就凭曹叡这种帝王性格,干出什么来也都不一定。可当诏令下达的那一刻,他松了口气,这是在保他两人的命。
“臣谢陛下隆恩,臣等回家赋闲便是!”
说罢,刘放就拖着孙资转身离开了这里,群臣投来异样的目光他丝毫没有在意,要知道他们才是曹叡眼中的“忠臣”,这次只不过是在家赋闲,但官职却还是保留下来,这说明他们日后还是会上朝参政的。
望着两人离去的步伐,曹叡只是轻轻叹息,自己如此相信他们,到头来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不过也让他们长长记性,在这个朝廷里他们还不算是“忠臣”,而是处于中间地位的臣子。
…………
此时,走出殿门的两人不光被群臣鄙视,还被守卫皇宫的卫兵送来异样的眼光,刘放彻底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他看着其中一个卫兵直接踹了过去,并且指着他的鼻梁狠狠地骂道:
“看什么看,小心老夫将你那对眼珠子给你挖下来!”
“………”卫兵没有反抗,只是委屈地站了起来擦了擦铠甲上的尘土,双眼也尽是对孙资刘放二人的鄙夷,可能是在他们心中,这两人才是朝廷中最大的毒瘤。
第530章 无奈退兵长期休整
血,掩映着满身铠甲,整个天水战场经过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洗礼,魏蜀双方经过数次大战早就已经深知彼此,在整整近三个月的拉锯作战当中竟然出奇的达成某种平衡……
夏末微风,插在沾满血液的泥土之上的旗帜随风而动,放眼望去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但这就是血与火的战争,没有人能够避免战争,甚至在朝堂中滔滔不绝的政客们都有可能成为战争的来源。
七月中旬,此时正值炎热之际,天水城内外充斥着满是干柴烈火的气息,说不定在某一时刻这堆火忽然猛烈起来,这把火不仅烧在敌人的身上,而且还有可能引火自焚。
“啊……已经整整三个月了。”忽然在城头之上传来阵阵感叹之音,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保持正常音量说话,声音总是像在大山间呼喊传来那巨大的声音一样。
而说出这句话的人并不是哪个士卒,也不是其他哪位将领,而是身为这座城池的太守兼守将的郝昭。要说他为何如此感叹,实际上是他得到敌军内部情报,曹叡终于下令要张郃班师回朝了。
还没等郝昭说下一句,走出阁楼阴暗向阳光聚集处的魏延拍着他的左肩轻轻吸气又颇为轻松的呼气,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掌握了如何破敌的方法,但由于敌军已经即将撤退,他也没有必要再以身犯险。
“是啊,终于要退军了……时至今日,天水此城自大汉第一次北伐以来至当下少说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战争,数次小规模战争,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呐。”
“我军损失这么多人马,换来的结果是敌军撤退,想想也觉得很不划算。”陈到这时也满是黯然神伤地来到两人旁边感叹道:“围点打援,郭淮本部竟然是张郃亲自带领,此人不愧是我大汉最强劲的敌人。”
说到这里,曾为魏将的郝昭也不觉感到一丝可怕,如果他在早年如果发挥出如此军事能力,恐怕整个雍凉地区大汉都无法夺取下来。
若说曹叡不重用张郃,倒也给了他身为武将最高的待遇,但如果说重用了他,拥有最高待遇却没有实权,他的军事才能就无法全面发挥出来。
吱吱——
放眼那碧蓝的天空,一对鸟儿在浮尸遍野的大地之上充满着“童真”打闹嬉戏飞掠而过,但或许是感知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血战,它们在刹那间飞离了这个血污浑浊的“宝地”。
身在对面魏军旗帜之下的张郃也看到一对鸟儿在这周围四处盘旋,他背着手拿着曹叡亲笔诏书直直的挺立在辕门旁不知所言,那浑浊的双眼充满黑暗,这一场仗最终还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
“…………”
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身后传来“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张郃没有说话,只是安静沉稳地站在那里依旧一动不动,站在他身后的郭淮作为兄弟好友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以此来安慰他千疮百孔的内心。
“儁乂,这场仗不是你的错。”郭淮收起那愁眉苦脸的表情,转而以知心好友的姿态与充满信心的表情对他劝慰道:“想想当年定军山是我推举你为三军统帅,如今依旧是我来劝你,呵……什么时候能轮到你来劝我呢?”
二人年龄相差不过十岁,但平心而论却如同兄弟般。说到当年定军山又面对当下,张郃内心中的落差已经不能用“大小”相提并论,只因为这一场仗他并没有作为头号大将的身份来打响。
谷<;/span>; 所以从一开始的错误就演变成长期对峙,最后再形成魏军颓势被迫停战。这一切都是曹爽而造成的无法避免的结果,战争的开头没有按照好的方向去进行,反而却是向坏的方向渐行渐远。
“到头来却是我这个三朝元老背了这个黑锅。”张郃心知肚明,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与角色,自己无非作为一个“炮灰”身份来为那些皇亲贵族们的失败而顶了罪责,到最后受罚的不是曹爽而是他自己,这样的战争到最后有什么意义?
郭淮听罢也只是微微一笑,当然他还想着安慰张郃这个曾经的老上司。但事实就是如此,曹叡尚在年轻之时,有时候听了些许奸佞之言就会信以为真。在他们身后拱火的孙资刘放已经赋闲下野,谁会清楚接下来他们的下场究竟是什么。
吱吱——
忽然间,空中鸟儿竟然站立在辕门横木之上一动不动地望着面前景象,但发出的声音却是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哀鸣之声。听到它们的鸣叫,张郃这时忽然闭上眼睛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回复……
吱吱——
吱吱吱吱——
虽然听不懂它们的鸣叫,但郭淮可以听得出来鸟儿传递的本意。它们的哀鸣出于为战争的惋惜,或许可能是他们思考的结果而不是鸟儿的想法,但在人的立场脚步来看,事实应该就是如此。
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张郃站在阳光底下晒得大汗淋漓,但他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热意,很显然他已经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所在。很快,他缓缓睁开双眼,身体终于肯调转方向对着郭淮。
“伯济,传令下去,退兵吧。”张郃眼神中蕴含着坚定的意味,哪怕自己真的被曹叡不理解,他也甘愿承受这场战争带来的后果。
面对眼前意志如此坚定的张郃,郭淮也不再束手束脚,于是拉着他径直走向人山人海的中军帐内向众将官们传达他自己的真正想法。
…………
回味数月时光,这场仗打得实在是太过漫长。对于一个人来说,战争虽然能够得到战功,但生命却被拴在了裤腰带上,能够顺利熬过一天都是奢望。
在张郃下达退兵令的一瞬间,营中将领们不再拘束自己的任何行为,在他们的眼里这场仗早就应该结束,苦于那些朝臣们不愿这场仗就此结束,如果有一天可以放任他们做任何事,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不顾大魏集体将士安危的朝臣政客们统统拉出去砍了。
平心而论,对于这群五大三粗的将士们或许不在乎流言蜚语,但他们希望有个好的统帅与命令来指导自己如何作战,而不是傻乎乎的听从那些不会军事的朝臣与皇帝,这样只会把军队带到无边无际的无底洞之中,永远都无法将他们拖回现实……
第531章 匈奴血色刀光剑影
悠悠草原,放马关山。自战国以来匈奴兴起,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匈奴在历史的地位已然变得越发低下。
建兴九年七月十三日,刘豹率领匈奴八万兵马对凉州地区展开全面进攻。凉州刺史马岱熟知匈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