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北伐大获全胜,我怎能不高兴?是叔至你有些多虑了吧,我李严纵使再与丞相有诸多不友好,对于他的战绩与功绩,我怎能不佩服?”

    听着李严“发自肺腑”的话,周围一片将领都感觉到了他的“真切”,仿佛李严在这一刻突然觉悟了一般,但这些却都被明暗分明的陈到看在眼里。

    这些话,李严只是说得好听,要知道自己身为朝中尚书令,竟然被贬到蜀国东部边疆地区当江州都督。

    虽然在名义上李严挂着江州都督的官职,但实际上为了便于被陈到监督,诸葛亮把江州事务一起交给了陈到。

    “哈哈哈……可能真的是我多虑了!”陈到没有过多和李严辩论,只是微微点头,提着桌上的酒樽面向众将痛饮一杯道:“这樽酒,为丞相北伐大胜而祝贺,干!”

    干——

    咕咚咕咚——

    众将举着手中樽酒一饮而尽直呼痛快,这是他们这么长时间以来最为高兴的一天,此次北伐胜利意味着他们距离打通雍凉通道又近了一步。

    ………

    夜晚,将领们都晃晃悠悠地回到各自的营地倒头大睡,只有陈到没有饮醉,还有一直都心事重重的李严。

    二人坐在议事厅外的台阶上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今夜的弯月,脑中尽是无限沉思。

    李严望向今夜缺月,心中此时暗暗想道:

    “我与诸葛亮同为先帝指定托孤重臣,今日却在永安这个地方为他做事,苍天呀,你能告诉我,这到底为什么!为什么如此不公平的对待我!”

    “丞相啊,李严如此对待你,你却仍然对他抱有期望……”陈到望着眼前的明月心中暗暗想道。

    二人就在台阶上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跟谁说话。

    ………

    而成都方面,刘禅得知北伐大获全胜的消息后显得并没有那么高兴,至于说没有那么高兴,实际上是因为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可就越来越重了。

    一旦诸葛亮成功收复中原平定天下,他刘禅的清静日子也就算过到头了,所以他现在之所以强颜欢笑,就是因为这件事。

    放眼整个朝廷,谁都不理解刘禅的本心,只有黄皓一人伴他左右肯理解他,这也就是刘禅为何要加倍相信黄皓的原因。

    “陛下,丞相于十日后返回,您看……”黄皓侍立在旁,眉宇间多了一些狡黠和奸诈的意味。

    坐在后花园凉亭石凳上把玩着鸟笼子的刘禅淡淡道:

    “委托给董允和费祎那帮人吧,他们是相父最为信任的官员,让他们操办这些事务朕不担心。”

    而黄皓却提出想让自己亲自操办凯旋大典的事务,刘禅颇为不解,但黄皓在这之前想了无数个理由,终于他找了一个最为合适的理由来应对所有人。

    “陛下,丞相对待陛下的要求是远离奸佞,而那些人却把奴家看作奸佞,奴家甚是委屈,但丞相英明神武,他这么做也是为陛下着想,因此奴家想亲自操办这场大典,不管丞相如何想我,也算是奴家对丞相的尊敬。”

    对于这场凯旋大典,黄皓把这些理由说的冠冕堂皇,可刘禅心里也不傻,他自然知道黄皓到底要干什么,但是放眼朝堂,究竟还有谁能够信任呢?

    “好吧,那朕便让你来主持操办这场大典,切记不要触怒了一些人,你毕竟人微言轻,对待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一定要小心………”刘禅双眼依旧盯着手上的鸟笼子,但心里却暗暗想道:“黄皓呀,你的想法朕会不知道吗?但放眼朝廷,朕也只能相信你……”

    正当此时,董允等人突然带着丞相府部分重要属吏来到皇宫后花园面见刘禅,而刘禅见状如此连忙把鸟笼子放了下来,拿起石桌上的书卷装作学习。

    但这时的董允已经无暇顾及刘禅到底学没学习,他带着身后的官员僚属们走上前来一同拜道:

    “陛下!”

    “陛下,庲降都督李恢已病逝,这个消息陛下可知?”董允双眼夹杂着无奈与压抑,这件事情已经传遍整个朝廷,唯独刘禅那里却一点风声都没有,这让董允十分疑惑不解。

    但事实上刘禅知道这件事情,庲降都督李恢病逝的消息他比丞相府属吏知道的还要早,之所以没有发声,他是想让这些人去处理。

    “什么?李德昂病逝了?这……”刘禅清楚,如果自己对他们说知道这件事情,这些人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但现在也只能说不知道来以掩盖。

    阴着脸的董允和郭攸之等人纷纷看向站在刘禅身后的黄皓,果不其然,黄皓又为刘禅的“无知”顶了黑锅。

    “丞相已经知道德昂死讯,他的意思是厚葬德昂……”董允走上前来对刘禅拱手拜道。

    坐在那里的刘禅一动不动,他双眼看着眼前这些人微微点头道:

    “那就依相父说的做吧。”

 第110章 姜维地位牢不可破

    眼前这些丞相府的属吏们,让刘禅本来就玩世不恭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烈,仿佛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是皇帝,而是任人摆弄的傀儡。

    但刘禅也过惯了这种安逸且美好的“傀儡”生活,身旁一大堆人围着自己转,这些丞相府官吏们每日忙碌根本顾不上他,因此这也给了他长期在宫中风平浪静的生活。

    “那……臣等告退。”董允见刘禅放话下旨,他们也就能放手去处理安葬李恢的事务了。

    望着这些人离去的身影,刘禅叹了一口气,身后的黄皓刚刚被董允等人冷眼相视吓得冷汗齐出,双眼无神,可见这些人名义上尊刘禅为帝,但权力大多数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上,自己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下达命令而已。

    ………

    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分配好三郡的官员以及将领兵力,议事厅内参与此次北伐的将领们站在那里满脸欣喜。

    “丞相,此次北伐虽然取得相当战果,但魏军仍然占据周边战略要地,我建议应当加固这三郡防备。”

    魏延论军事长远发展来看,还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此次战役虽然结束,但也仅仅是长期的休整,若双方实力基本恢复,再发动战争依旧在所难免。

    诸葛亮对魏延的分析还是比较赞同的,一旁的赵云和吴懿等人也纷纷赞成魏延的建议,在大家的赞同下,诸葛亮又对这三郡的兵力部署重新做出了微微调整。

    “元雄,你由原本的五千兵力增至一万兵力,镇守南安郡,节制当地兵马。

    伯瞻率领你本部兵马与陇西军合并在陇西镇守,防备羌人叛乱。”诸葛亮把南安和陇西两郡的军事重新分配完毕后,他又看向站在王平身边的郝昭默默的思考起来。

    而众将顺着诸葛亮的眼神纷纷看向站在那里的郝昭不明所以,现在只剩下天水没有人镇守,莫非诸葛亮是想让郝昭这个降将镇守天水?

    在一旁看出诸葛亮的心思的杨仪走上前来拱手问道:

    “丞相,天水郡由谁镇守好呢?”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杨仪的问题,而是又看向营帐所有将军们,他自然清楚如果安排郝昭去天水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所以他没有立刻下令。

    对于郝昭的军职任命问题,诸葛亮也单独找过赵云和吴懿等人,之所以没找魏延,是因为魏延性格火爆,郝昭刚刚新降就跑到他的头上,这无论如何都不现实。

    但是这次魏延所立战功不小,甚至远超于在场的大多数将领,完全可以升为四征将军,所以诸葛亮同赵云拟定魏延为征北大将军,郝昭为征北将军,二人区别开来,职权要比魏延低一层,这样一来就可以化解这个矛盾的风险。

    “伯道,亮已拟定你为我大汉征北将军,这次回京,你随亮等一同回京面圣接受陛下册封。”诸葛亮把答应郝昭的所有条件都对在场的所有人公之于众,很快,有人便露出不屑与不解的脸色。

    特别是魏延的脸色更为难看,一个新降将领拜为征北将军,这无论如何也都说不过去,何况郝昭在魏国也不过是镇西将军,和他比只能往下排。

    很多将领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向站在王平身边的郝昭,而姜维和王平这二人都是从魏国投身过来的将领也都对他表示同情,因为他二人也曾被这样对待过。

    见众将如此,郝昭便显得自己提出的条件有些太过分了,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对诸葛亮拜道:

    “丞相,末将新降便被拜为征北将军,位在魏延和赵云二位老将军之上,这让郝昭实在是过意不去,请丞相另定末将军职,哪怕让末将任一名偏将也好!”

    这句话说出来,姜维和王平二人的脸色就好很多,因为他们曾经也是如此,姜维更是被破格提拔,要不是因为自己冲锋陷阵赢得众多将领信赖与钦佩,恐怕他很难在这里待下去。

    听到郝昭如此说,魏延的态度就缓和了一些,他对郝昭说道:

    “郝将军的能力我也有所耳闻,以你的军事才能完全可以在我大汉处于高层将领的地位,倘若你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战功,众将心服口服,自然平步青云……”

    可见魏延嘴上虽然赞美郝昭的军事才能,但对于他的官职的确有些不满。

    诸葛亮早就料到有这一个场面,所以他变通了一下说道:

    “既然伯道如此推辞,那么征北将军之职仍然闲置,待到伯道建立战功,这个位置依旧为你留着。

    我会向陛下表奏你为安北将军,如今陇西和南安两郡已有守将,亮欲让你镇守天水,可否?”

    “末将刚投大汉便被委任如此之职,郝昭怎能不以死效力?请丞相放心,有我在,天水便固若金汤!”

    郝昭此刻对诸葛亮的看法依旧没变,他是一个能够懂得如何协调军中矛盾的人,在刚刚的那一段小插曲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魅力所在。

    而身为诸葛亮门生的姜维也自然不会落下,他这次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众多将领们的拥戴与钦佩,因此诸葛亮看向站在一旁的姜维亲切地说道:

    “此次伯约立下赫赫战功,这些战绩都是诸位有目共睹的,亮打算上奏陛下伯约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啊?这……”姜维有些意外,他惊讶的是自己的地位竟然在魏延和赵云之上,这让他十分不安。

    见姜维如此惊讶,诸葛亮也是预料之中,紧接着他笑着说道:

    “伯约此功当得征西将军之位,而这次文长和子龙功劳颇多,因此亮表文长为征北大将军,镇守汉中,子龙为镇军大将军,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也就是说,这次战役有功之人都有相当可观的封赏,魏延和赵云二人论资历和能力也足够做到那个位置,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升迁,是因为关羽张飞那些人的地位一直高于他们,因此才在他们之下。

    “谢丞相!”魏延其实并不反感姜维以后可能会在他的头上,只是觉得随着姜维的地位越来越高,周围的一些人可能会对他而有所作为,这也是身为知己的魏延所担心的事情。

    ………

    建兴七年夏,年仅二十七岁的姜维因第二次北伐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征西将军,而他的地位也随着这次北伐平步青云,牢不可破,但潜藏的隐患也随着他地位的牢固而缓缓出现……

 第111章 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