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诸葛亮的话后,张嶷却瞪大了眼睛,脸色毕恭毕敬地拜道:

    “多谢丞相,征西将军!”

 第121章 挚友元直致信一封

    万里夜空,月明如水,在这月下漆黑的洛阳城内,一间府邸中的书房却灯火通明。

    “哎……”

    坐在书房桌案旁的人满头白发,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身旁还有一名管家侍奉着他。

    “主公,为何如此叹息?”管家心思缜密,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位日益消瘦的老主公心事重重。

    那人却叹了一口气对老管家缓缓说道:

    “昔日我离开刘备来到北地委身曹操,是为了家中老母,而老母亲却因我北投曹操而死。

    现如今听闻西北战场蜀国大胜,连破陇西、南安和天水三座城池,进攻长安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见啊,刘备得到了孔明如鱼得水,而孔明也得到了自己一生值得效忠的君主,虽然刘备离世,但他的梦想却依旧深深地影响着他,而这兴复汉室的梦想,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说罢,老管家皱了皱眉头,要知道在洛阳说这种话的人是要被问罪斩首的,但是却有那么几人可以破例对曾经在蜀国的过往与人交谈。

    除了镇守南方的田豫、在北方当雁门太守的牵招以及曾经侍奉刘备的黄权等人,也就只有眼前的这位老者。

    而这老者也并非别人,正是当年最先追随刘备出谋划策征战荆州的徐庶徐元直。

    沙沙——

    屋外传来阵阵树叶摇曳之声,徐庶抬了抬头,他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仗剑天涯,弃武从文后投身刘备,在夜里与他彻夜而谈……

    “笔,我要给孔明写一封信。”徐庶拖着年迈的身躯缓缓动身,他的两臂如今也因多年伤病而无法提笔,但即使是这样,他也要用自己的手亲自写下这封信。

    一旁的老管家连忙起身来到书案前毛笔架为徐庶挑选了一根大小合适的毛笔递给了他,并且又亲自研磨,待所有物品准备完毕后,徐庶来到书案前提着笔,双眼深邃注视着眼前的竹简,心中尽是感慨……

    紧接着,徐庶右手提着笔颤颤巍巍的在竹简写下自己的话:

    “吾友孔明亲启,见字如面,庶已离汉年二十有余,昔日庶追随先主于新野战曹仁,走荆州,而当操掳庶母,庶因老母而不得不背弃先主北上投敌,但却老母因吾投曹而刎,庶悲痛不已,终不为曹贼献一策。

    自投曹今来已二十有一年矣,吾常常想起与先主南征北战,彻夜长谈之时,遣云长据樊城,派子龙与益德冲敌阵,庶为先主举荐于汝,先主问汝与吾比何如,吾答庶与孔明如繁星比皓月,惜今却只有追忆。

    先主白帝托孤,孔明继承遗志兴复汉室尽心尽力,庶皆看在眼里,于魏之中,时常听见孔明捷报,魏军败绩,使庶激动不已,先主之志终得以继。

    吾亦命不久矣,如今孔明事业如日中天,先主大志为孔明所继,庶虽无法回汉,但心却向汉,二十一年来,庶始终恪守诺言,绝不为曹贼献一策,可惜可惜,如今却无法见大汉中兴之日。

    吾友孔明,虽身不见,但庶望孔明以月寄托,你我二人日夜相见,望君终有一日实现先主之愿,庶于苍天得见,死亦瞑目矣。”

    写完这一札竹简的书信,徐庶热泪盈眶,他不禁想到当年与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人在荆州南征北战的日子,这个时候是徐庶最为快乐的日子。

    “把这札竹简,放进信筒里,你亲自前往益州,把此信送给孔明,这封信的内容不必怕别人看到,哪怕魏兵查看也无妨,这件事我自会与陛下说。”徐庶抖着双手慢慢地将手上的竹简合拢,然后交给那管家说道。

    坐在旁边的老管家见徐庶情感如此,怎能不为他完成这个任务呢?于是管家站起身来向徐庶拱手拜道:

    “主公之任,我必以死完成!”

    “如此就好,这件事就拜托你了,信送完后,你也不要再回来了,我命不久矣……”

    徐庶清楚,自己已经活不长了,再临死前,就让管家把自己的话带到远在成都的诸葛亮那里,至于回不回信,他已经无所谓了,只知道他徐庶依旧心向先帝刘备之志。

    那老管家此刻亦是如此,双眼老泪纵横,他第一次看到徐庶是如此重情重义,起初徐庶刚刚投在曹操麾下,曹操便把这个管家送给了徐庶,而这个管家并看不上背信弃义的徐庶,但久而久之却改变了这个想法。

    ………

    次日清晨,徐庶亲自来到洛阳皇宫打算上朝,这是他自曹丕建国以来第三次上朝,而这次上朝,却是徐庶最后一次上朝与魏国群臣一见。

    前来上朝的魏国群臣们见到白发苍苍,手拄拐杖,缓缓前行的徐庶十分意外,虽然他挂着御史中丞的官职,但他被皇帝特许不必上朝,今日上朝,众人颇为不解。

    “群臣上朝觐见!”

    随着站在宫殿前的总管辟邪那一声大喊,站在殿外的魏国群臣纷纷登上台阶,而徐庶只是自己缓缓走上台阶,走到第二层高台时就气喘吁吁。

    见徐庶身体状况不好,向来对徐庶颇为敬重的刘晔连忙转过头来搀扶着徐庶上台阶。

    “子扬,多谢了……”徐庶面对前来搀扶自己的刘晔他笑了笑感谢道。

    而刘晔却叹了一口气说道:

    “元直兄,这么多年来,这是你第三次上朝,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昨夜,我写了一封信,这是写给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我想把这封信给陛下看一看,我命不久矣,这封信陛下见了后,可能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这不是谋反的信……”徐庶却把这件事给挑明,刘晔满脸严肃,毕竟曹叡不是曹操,他的心眼并不大,若如此,徐庶可能活不过今日。

    但徐庶却不以为然,反正自己也已命不久矣,哪怕是死,如何死,他都无所畏惧。

    “子扬啊,这么多年以来多谢你照看我,我也无以为报,家中尚存一本兵书,或许对你有用。”

    “哎,元直兄啊,我也老了,陛下对我的话也……哎,也好,兵书我收下,只不过元直今日切莫激怒陛下……”刘晔却摇了摇头,徐庶这是打算甘愿赴死了吗?

    但徐庶却仰天大笑,对于活着与死去,他已经没有什么好顾及的了,一生未娶的他也了无牵挂,心向刘备大志的他,就让他在这魏国庙堂上死去又有何妨?

 第122章 伯恭手段太过强硬

    此时南中赤日炎炎,张翼坐在阴凉的建宁太守府中生着闷气,孟琰站在一旁也尽是阴沉的脸色,同濑县矛盾虽然缓解,但还是产生了反弹效应。

    很快,孟琰的眼睛看向满脸阴沉的张翼,他此刻的心情恨不得马上就带兵去救他的族兄孟获,但以他的官职,只能调动他麾下百人南中兵,去了就是送死。

    “将军,您倒是给句话呀!族兄被俘,叛军已经在味县周围形成势力,并且还在向朱提,兴谷两郡扩张,滇池县周围县城也已经几乎被叛军占领……”孟琰本来就黝黑的脸庞这时候变得黑红,可见他现在的心情十分急切。

    而坐在书案前的张翼此时却片言不发,他自己清楚事情的恶果是因他而起,但这个时候却选择了逃避,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其他人理解。

    “…………”

    而这个时候,朝廷也派人来向张翼告知现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在援兵没来之前,现在张翼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倘若再让南中叛军横行下去,张翼罪行难逃。

    得到朝廷命令的张翼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他站起身来面对眼前急切的孟琰命令道:

    “休明,命你率领本郡三千兵前往味县营救孟族长,我亲领两千兵向兴谷收拢平抚那些叛乱的南中人。”

    “将军,您的态度必须诚恳一些,否则这些人不会听从你的!”孟琰也意识到张翼的手段太过强硬严厉,因此在临走前特意对他嘱咐了很多事情。

    待到孟琰率兵离开建宁后,张翼双眼看向那火红的赤日,脑中尽是嗡鸣,李恢死后,他度日如年,没有他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种折磨。

    张翼身为一名武将,却总是在文官和武官之间来徘徊,他渴望建立功勋,但是自身的能力不允许他过多建立更高的功勋,平定南中非但没能彻底处理,反而产生更强烈的反弹,这让他怎么积累名望?

    他望着眼前的两千兵马,张翼面对他们大手一挥令道:

    “传令,随我前往兴古平定叛乱,行事给我客气严谨些!”

    说罢,张翼翻身上马,手持缰绳轻喝一声,身后两千步骑也紧随前行,然天气炎热,将士们也只能顶着烈日执行平叛的任务,这一路上必须备足淡水,否则有人中暑可就糟了。

    ………

    此时,马忠把郡中事务转交给长史和主簿后,只身带着百骑来到成都向诸葛亮报备。

    而这时的诸葛亮正在成都城东军营审阅军队,在向朗的带领下,马忠等人顺着诸葛亮的所在地向成都城东军营策马而去。

    “嗯,我大汉将士倘若都是如此刀法凛冽,枪势破竹,箭术精准,何愁甲兵不利呢?”诸葛亮看着眼前这支进攻凶猛且格外严整的第十三营不禁发出阵阵感叹,姜维训练出来的军队果然就是不一样。

    站在一旁的宁随看着诸葛亮高兴的脸色,也不觉放下了心,他和姜维连续把军队训练术调校数次,这才得到如今的训练成果,将士们哪怕手上没有兵器,也能以赤膊空拳勇猛杀敌。

    “丞相过奖了,将士们训练力度仍需加大,每个营的将士训练方式不同,况且我这是一支从训练混乱到训练严整的败军,和那些常打胜仗的精锐之卒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训练方式,而我们的训练方式只有比敌人更狠,更猛,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更大程度的杀伤敌军。”

    姜维也清楚,自己不能过多插手其他营的将领麾下兵马,倘若如此,那这些人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却都颇有微词,这样可能就有些吃香太难看了。

    坐在四轮车内的诸葛亮挥着羽扇微微点头回答道:

    “是啊,哈哈……伯约呀,你这支军队,完全可以当得我大汉先锋军了,下次大战,以你的第十三营为先锋如何?”

    “承蒙丞相赏识,伯约高兴还来不及呢。”姜维有了诸葛亮这句话,他心里头感觉这些日子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回到成都这段日子后,诸葛果依旧留在姜维的第十三营内参谋军事,她此时在营帐内与法邈和糜威等人正在参谋深入南中平叛的事务。

    而这时远处策马奔腾,再一看是向朗带着马忠前来报备述职。

    吁——

    几人翻身下马来到诸葛亮跟前拜道:

    “拜见丞相!”

    而马忠看到宁随的那一刹那有些难以置信,不是说他已经被拿下蹲入大狱了吗?

    “德信不必惊讶,这些……日后再与你解释。”宁随看着马忠对自己那种吃惊地脸色笑着说道。

    回过神来的马忠向诸葛亮拜道:

    “丞相,下官马忠得知丞相军令,便马不停蹄赶回成都向丞相述职,不知丞相命下官何时出发?”

    “不急,德信请起,亮为你介绍一人,这位便是随你同去,担任他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