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他一张脸更加苍白。
  聪明如他又怎么会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
  “咱知道你一直想要急流勇退。”
  “咱也知道你私下里说过,咱不是你理想的恩主。”
  “你想要学汉时的张良,以退为进保全性命,但你真的能退的掉吗?”
  “当你果真失去了权势,你的性命就真的能保得住吗?”
  “即便咱愿意放你走,但你别忘了,你的那些敌人可还一直把你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呢!”
  朱元璋每发一问,刘基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看刘基此刻脸色已经惨白一片,朱元璋语气不由缓和了些:“其实,咱知道你心底是存了一分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心气的,你心底里看不起咱不要紧,咱也不需要你看的起。”
  “但咱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咱才会费心保全,即便这个人咱同样很不喜欢,你明白吗?”
  “陛下,伯温明白了!”
  “从今以后,老臣一定替陛下掌好御史台,为陛下分忧。”刘基暗暗擦了一把头上的冷汗,恭敬开口。


第六十章 朱棣:俺也这么认为
  “哈哈!”
  “伯温,咱们共事快十年了,咱从未听你说过像今日这般真诚的话!”
  “说实话,你能有这样的转变,咱很高兴!”朱元璋笑着站起身,亲自把刘基扶了起来。
  “你是个聪明人,但聪明人也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咱都明白!”
  朱元璋拉着他,让他稳稳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然后他自己坐在另外一边,又亲自给刘基斟了一杯茶。
  “伯温,御史台很重要,整个朝堂谁来掌控咱都不放心,只放心你。”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道:“你若是看过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就知道咱为何要这么说了,整个大明朝从头到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贪腐、懒政、为官者不作为。”
  “而想要改变,非御史台实行严谨的监督之策不可。”
  “等这次回去,咱准备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而你会从正三品的御史大夫,升为正二品的左都御使,另外咱要在都察院设十三道御史,用以监查天下官员,同样由你来统领。”
  “天下所有官员,皆在你监察职权范围之内,包括李善长这个丞相、徐达这个中山王。”
  “咱给都察院定下了各种升迁制度,总之核心就一条,抓不住贪官的,就一辈子别想升官儿。”
  看朱元璋说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刘基脸上的表情顿时就活泛了过来。
  他听朱元璋细细说明白未来都察院的职权范围,顿时就忍不住暗暗心惊起来。
  看来老朱是要来真的了,如果真如老朱所言,那未来都察院的职权可就大的没边了。
  不过还不等他高兴,又听到了都察院另外一个官职的名字,右都御使。
  这个官儿比自己低了半个级别,而且其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监察整个都察院体系,包括自己……。
  “制衡……!”
  “陛下真是越来越会了啊!”
  一瞬间,刘基也不得不感慨,从造反的反贼升级到皇帝这才几年时间,老朱就已经把朝堂艺术玩的得心应手了。
  “你可以在这里研究研究有明一朝都察院制度的演变,特别是整治贪腐的手段和力度的拿捏,咱要让都察院成为悬在天下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刀,而不是只会风言奏事的摆设,以及朝堂党政的工具。”
  “明白吗?”朱元璋脸上满是郑重的发问。
  刘基俯首行礼,这一刻他心里的滋味说不出是欢喜还是苦涩。
  他的官位提升了,职权变大了,但同时他越发站在整个朝堂的对立面了。
  本来他因为做过前朝官、甚至镇压过起义军的缘故就被整个淮西勋贵集团不喜,现如今又主掌官员贪腐、刑罚工作,就更是所有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朱元璋有句话说的没错,现如今自己想要保住性命,就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执行老朱的意志和政策,要不然自己能不能留下全尸都是问题。
  “都出来吧!”等刘基离开,朱元璋一声低喝。
  顿时不远处屏风后面走出了四个少年来。
  正是朱标、朱樉、朱棡、以及朱棣。
  “父皇!”四人同时行礼。
  “标儿,你觉得这个刘基如何?”朱元璋问道。
  “能力很强,但相当别扭!”
  朱标想了想,评价道:“想要功名利禄,又放不下身段脸面,想要名留青史,又不愿意得罪同僚,想要父皇看中,又不愿和皇家走的太近。”
  “太对了!”
  “这个刘基就是这么一个人,正统的文人都有这样的臭毛病!”
  “这种人用起来实在头痛,若不是看他一身才气,咱早就打发他哪来的回哪去了。”
  “可惜啊,距离万历朝的张居正出生还早……。”朱元璋感慨。
  朱标闻言不由咧着一笑:“其实也就一二百年的时间,现在可是灵气复苏,父皇加把劲说不定就能活到那时候了。”
  “哈哈!”
  “傻小子,咱如果做一百年皇帝,那你就要做一百年太子了,永远被人这么压一头,你愿意?”
  “父皇这话就不对了,有老爹帮我治理江山,我坐享其成岂不是更好,高兴还来不及呢!”
  “再说了我修为比老爹你高得多了,等得起!”
  朱标身后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看着自家大哥和老爹有说有笑的互动,开玩笑,全都犹如斑鸠一般缩着脑袋,一句话也不敢说。
  同时心里对大哥的佩服简直要五体投地了,竟敢当着老爹的面说能熬死他,这胆子真是比天还大啊!
  “臭小子!”朱元璋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示意朱标过来坐。
  等目光移到朱樉、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时,老朱的脸色顿时就严肃起来。
  “你们三个,听了这么长时间,可有什么想法?”朱元璋问道。
  “回父皇,大哥说的就是咱们几个的想法!”朱樉灵机一动,觉得自己终于聪明了一会。
  老朱闻言一张脸顿时就黑了一半。
  “你们两个呢?”他又问道。
  “父皇,二哥说的有道理!”朱棡道。
  “俺也这么认为!”朱棣赶忙点头。
  这下老朱一张脸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父皇,二弟、三弟、四弟还小,被你这么一吓,即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了!”朱标在老朱即将发飙之前,赶紧劝了一句。
  “哼!”
  朱元璋挥了挥手:“老二、老三都跟咱滚回去吧,以后好好练武,十六岁成年之前达不到融劲境,咱就把你们两个腿打断。”
  等两人一溜烟的跑的没影之后,朱元璋目光这才落在朱棣身上。
  “老四,之前咱和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若是愿意留在这里,那咱即刻废了崇祯,让你登基称帝,你也看到了,现如今北方战事顺利,满清鞑子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你这个皇帝位未来会很稳当。”
  “当然你若是想回去,那咱也可以做保,这个世界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事,你大哥绝对不会追究与你!”
  “他现在就在这儿,咱的话还是算数的。”
  “父皇,俺想清楚了。”
  朱棣没有犹豫,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俺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俺要回去做大将军,为父皇和大哥征战沙场,俺敢对天发誓,绝没有造反的心思,若是敢有此念,即刻身死,永世不得超生。”


第六十一章 工商业初发展
  看着跪在地上的朱棣。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四弟,都是一家人,我还能不相信你吗?”
  “何必如此!”
  “快起来吧!”朱标把朱棣从地上拉起来。
  “老四,看来你没让咱失望,更没有被什么皇帝位迷住眼睛!”
  “好好的跟着你大哥做事吧,未来有比这皇位更好的东西给你!”朱元璋说话的语气难得的缓和了一点。
  可见他对朱棣的选择还是很满意的。
  说完这句话,他甚至还站起来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今年刚满十二岁的朱棣眼圈忍不住微微有些泛红。
  等朱棣也离开,大殿里只剩下朱标和朱元璋的时候。
  朱标沉吟了一下这才道:“父皇,之前听你和刘先生说话,以后是要严查贪官吗?”
  “没错!”
  “咱从小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你没吃过苦,不知道这些当官的若是贪污腐败,甚至搞官商勾结那一套,会对老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段时间你也看过这一方世界的历史了,除了洪武一朝,后面全部都是贪官横行,整个大明就是被这些贪官给生生败坏的,咱不整治他们,整治谁?”
  “咱不但要治吏,而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
  “后面的史书上记载洪武朝叫官不聊生,咱觉得这样挺好,总比民不聊生好。”
  朱标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但有一点父皇你想过没有,官员的俸禄如果定太低的话,那他们面对诱惑的时候,就更容易把持不住。”
  “毕竟他们手握大权,替您管理着整个帝国,越大的官儿,面对的诱惑就会越多,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想要贪腐实在是太简单了。”
  “我读明史之后发现,有明一朝就没有不贪的官儿,连张居正都不例外,因为他若是不收受贿赂,别人虽然会敬重他,但同时也会害怕他,远离他,不敢和他共事,到头来他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倒是像海瑞那样的清官才是罕见的。”
  “所以张居正的改革失败了!”
  “自己身子不正,自然根基不稳。”
  朱元璋犀利评价,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道:“再说了咱可是仔细给那些当官的算过的,他们的俸禄足够他们吃喝,甚至请几个仆人照顾一家老小了,和他们比起来,我大明朝多的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他们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更不用风吹日晒,一生劳碌就能享用不尽,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至于敢伸手贪的,咱就砍了他们的手,杀了他们的头。”
  “标儿,你还是顾虑太多了,咱告诉你一个道理,这文官就像是地里的韭菜,割掉一茬,后面马上就会冒出一茬来,你不用害怕没人替你治理这个国家。”
  “倒是对他们太仁慈才会坏事。”
  朱标:“……!”
  他发现自己说大道理永远也说不过朱元璋。
  看朱标貌似很受打击的样子,朱元璋不由呵呵一笑道:”标儿,咱知道你的意思,高薪养廉的道理咱怎么会不懂,但现在国家不允许啊!”
  “现在国家初立,正是百废待兴,需要老百姓修生养息的时候,咱不可能收太重的税,无论是商税还是农税都是如此。”
  “现在的税收也就勉强够用而已,多出来的一些还要以备不时之需,用来赈灾救民呢,可是没法子提升官员俸禄了。”
  朱标闻言点了点头。
  这个问题说实话其实挺无解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力不提上去,国家就穷,国家穷官员俸禄自然就低,官员俸禄低,自然就要贪,然后国家就会变得更穷。
  这是一个魔咒。
  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大都不超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我有一个建议!”朱标突然开口。
  “什么?”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