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齐帝业-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娥摇头,“没了……”
  胡太后慢慢转过头,没有再诵经。眼底闪过一抹困惑的神色,心里忽然转过一个念头:
  “纬儿他……,和从前太不一样了……”


第十七章问罪胡长仁

  大殿上的光线有些昏暗,臣子们整齐的站在一起,偶尔有目光交接,而后就是微风一般的窃窃私语,无从捕捉,但总的来说,还是不离开今日要议事的内容。
  皇座之上,一个身穿玄色冕服的少年静静的坐在龙榻上,一只手扶在黄铜的龙身扶手上,食指不经意的轻轻扣动,发出富有节奏感的清脆敲击声。
  一个个臣子开始出列,将准备好了的奏折呈上,而后对自己奏折中所描述的内容说出来,进行了一番讨论。这些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务,搞不清头绪的便提交上来由朝廷决定。
  高纬便开始从懒散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仔细的在脑海里搜寻着这些折子里的内容,以及关于他想要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政策。
  “洛阳今年旱情不容小视,自今年三月份起,洛阳便很少降雨,洛阳、邺城已经囤积了不少灾民,根据有司的估计,恐怕到了明年,洛阳的灾情还是会这么持续下去,臣恳请陛下早做准备!”
  高纬几日之前便做了功课,心里已经有了底,沉吟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朕记得洛阳常设常平仓,储存了打量军需物资钱粮,动用常平仓的物资来赈济灾情,或许可行……”
  马上又有一个臣子站出来,道:“启禀陛下,洛阳常平仓虽然储存了大量物资,但确实轻易动不得的呀!洛阳乃是我大齐在东边对抗北周的重镇,里面所有囤积的财帛钱粮都是用来补充军需的,不到万分危急的时刻,绝不能轻易动用!”
  高纬皱眉,不过这个臣子所言不无道理,洛阳是北齐对抗北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重镇之一,对于整个战局来说起着一个定心丸的作用,对于北齐的重要意义仅仅在晋阳之后,连邺城也是不如洛阳那样具有战略地位的。
  一般来说,北齐往灵璧一带的战场补充钱粮兵源的时候,都会选择从晋阳抽调兵力,而邺城及各方郡县补充主要粮草,二者都要有一个重要纽带来完成复杂的兵力、钱粮输出,而这个重要纽带,就是洛阳。
  如果说邺城是北齐的老巢,那么晋阳就是根,洛阳就是北齐的胃。没有了洛阳重镇,再多的兵马钱粮也无法周转开,因为它再也无法运输消耗,吃不开,那么北齐东部全部沦陷几乎就已经成为定局。
  在武成帝高湛执政的时候,就有一次洛阳差点沦陷,那时北齐已经阵脚大乱,北周围住洛阳,北齐大军简直寸步难行,后来多亏兰陵王率领五百死士浴血冲杀,硬生生撕开北周阵营这才解了洛阳之围,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北齐大胜。
  也是凭借此功,高长恭正式挤入北齐的名将行列。
  从头到尾,都说明了洛阳的重要。可如今高纬要用洛阳城中的物资来赈灾,那么洛阳该怎么办?一旦前方战事吃紧,那么洛阳城里的物资钱粮肯定都是要调往前线的。到那时如果洛阳拿不出物资,说不得就会引发一场大溃败!
  所以,这个臣子的理由就是:赈灾,可,却也不可。朝廷应该赈灾,但却不应该用洛阳的钱粮来赈灾,怕引发军心大乱。
  高纬微微一笑,道:“那朕就折中一下好了,朕先调集一部分的钱粮,先尽可能的安排灾民迁离邺城、洛阳,迁移不过来的,先安置好再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赵彦深皱了皱眉,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安置这些灾民?”
  如果朝廷一味的赈济灾民,恐怕财政也是负担不起的。
  高纬道:“前些日子,朕想到一个主意。先把这些灾民聚集起来,打乱分配,然后迁移到各地,开荒、疏通渠道、修补城墙,有的是事情可以让他们做,这样朝廷就不算白养着他们,既可以达到赈济灾民的效果,又为朝廷增添一些进项,何乐不为呢?朕算过了,朕如果让朝廷出面做完这些事情,所要花费的银子可远远不止这么一点。”
  高纬这是借鉴了罗斯福的手段。
  在场的没有绝对的蠢人,,多数略一思索便可以领悟到背后的深意。赵彦深的老眼精光外冒,赞赏道:“好主意……这是个好主意,用这个法子,不仅可以赈济灾民、修补河道城池,更重要的是分散了灾民,给灾民找了事情做,这样就更不容易闹出乱子了!”
  众臣深以为然。自古以来,只要朝堂不是昏庸透顶,那么基本都是十分重视各个灾情的。抛开各种所谓天命之类的言论,朝堂最提防的就是这些灾民。
  每每到了大旱或者大涝又或者是地震灾害之类的时候,百姓失去了钱粮等赖以生存的物资,就会到处流亡,主要照顾的对象当然就是那些富裕的重镇,比如说邺城,又比如说,洛阳。
  这些灾民食不果腹,且除了流亡没有事情可做。一旦聚集到了一起,贫困交加再加上饥饿带来的绝望感,很快就会有悲观之类的负面情绪。这时候如果有有心人在人群中一挑唆……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能不能压下暴乱还是两说,一旦灾民势力汇聚在一起,这是可以动摇国本的塌天大祸!
  想想秦是如何灭亡的,再看看还没有出现的那个隋朝是如何灭亡的,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有富余的钱粮养着,那么北齐朝廷倒是不用担心的,问题是北齐现在穷得叮当响,前几日高纬还差点考虑过要不要把高睿的几千倾田产给卖了……那有多余的钱和粮食养着这些灾民啊?
  不过这个政策出台以后,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先期,先由朝廷补充一部分钱粮,让灾民迁移到各地,愿意开荒的开荒,愿意修建水利的修建水利,总归都有事情做,朝廷照样给发粮饷。那么之后朝廷就不需要补充多少了,那些去开垦荒地的,三四个月总有第一批收成吧?那行,这一部分灾民灾情解决了,不用担心,朝廷只需要供应一些种子和粮食就可以,至于少部分愿意给朝廷打工的,则按期发放钱粮,一旦灾情缓解,就可以自行离去,朝廷绝不阻拦。
  于国于民,都是很便利的,双方都占了便宜,灾民不至于拖垮朝廷,还可以给朝廷带来相当的税收,何乐不为呢?
  众人的面色变化,目中流露的都是欣喜的神色,赵彦深回到队列里,望着皇座之上的高纬,目光中满是欣慰和惊喜。
  自从诛杀和士开这半个月以来,高纬表现出的睿智和治国手腕深深的折服了一干臣子,虽然高纬很多方面都还不清楚,施政方针也略显稚嫩,不过高纬学习能力很强,学的很快,也愿意听一些老臣能臣的意见,大事不糊涂,小事吃的准,这样就已经足够出色了。
  不仅仅是他,就连唐邕及冯子琮等一些年轻气盛的后起之秀也对高纬充满希望和期待,平日的谈论里对高纬虽说不至于推崇备至,但都是尊敬了许多,都俨然将高纬当成了可以振兴大齐的一代英主。
  不出一年,朝堂当可稳定……
  于是赵彦深躬身道:“陛下英明……”
  丞相都发话了,下面的官员还能不表示表示?于是群臣皆拜倒。
  高纬的嘴角悄然翘起,显然也很是愉悦的,至于下面这些臣子里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假意,他暂时不想去深究了,那些不服从他的,熬过了这段日子,他也有时间一个一个揪出来铲除干净!
  在这个时候,一个高瘦的身影站了出来,对着高纬躬身一礼,朗声道:“陛下英明,然而陛下政令虽好,恐怕也无法达到效果。”
  高纬的面色阴沉下来,问:“为何?”
  这个人答到:“无他,朝堂、地方,贪官污吏甚多,陛下本是一片爱民之心,调集军资以赈济灾民,但臣恐怕陛下的钱粮还没有运送到灾民的手里就会变得一干二净。”
  高纬的眼睛眯起,问道:“朕亲自过问,难道这些硕鼠也敢侵吞这些用于赈灾的钱粮不成?”
  他冷笑道:“他们的眼中哪里有陛下的威严?他们的眼里只有银子,为了从百姓身上刮出油水,他们有什么事是干不出来的?……,
  前年,山东大旱,先帝也拨付了钱粮下去赈济灾民,结果呢,照样民不聊生,险些酿成一场兵祸!……,
  为何?因为拨付下去的那笔钱经过搜刮之后十不存一!皆为贪官污吏瓜分侵吞,臣当时为地方参军,这官官勾结的一幕幕都是微臣亲眼目睹!”
  他的言辞锋利,语言中有无限愤慨之色。这是经过高睿举荐入朝的一个寒门士子,名为韩立。
  高纬沉思了片刻,问道:“爱卿……指的是何人?”
  那名韩姓官员挺直了腰板,面色坚毅,一字一顿道:“臣弹劾国舅胡长仁贪赃枉法,请陛下斩此逆贼,杀一儆百!”


第十八章听候发落

  “臣请旨,诛杀奸佞胡长仁!”大殿之上,韩立的声音如同惊雷,再次炸响。
  群臣惊愕,面面相觑,就在半个月之前刚刚诛杀了和士开三族,如今胡长仁也要步和士开的后尘了吗?有的人反应比较快,若有所思的扫过皇座之上的皇帝还有赵彦深及高睿、唐邕等一干重臣。
  弹劾胡长仁看似是突如其来的一笔,实际上却是早就埋下伏笔。自和士开及其党羽倒台之后,今上就打着剿除和士开余党的名义再次对朝堂进行了清洗,里面还剩下多少和士开的人不得而知。
  不过再此过程中,高睿和殿前仪鸾司的那些锦衣甲士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得放过一个的”原则,查到行为极为不检点的贪官污吏,就顺手搂草打兔子的按了一个和党的名头捉拿入狱。
  里面其实几乎都是高纬的舅舅胡长仁的党羽。而陆令宣那一派的多数人却得到了高纬的“口头关照”,暂时保下,那么,再联想今上和太后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争锋相对,陛下针对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胡长仁这几日过得也是无比艰辛,整日忐忑不安。本来自从和士开被诛杀三族时他的感觉是十分舒爽的,面前的一块大石头被皇帝外甥给彻彻底底的扫平了,那自己不就可以平步青云了吗?
  对于高纬一开始所说的追查和士开余党的说法他是相信了的,自己背后的队列里曾经有不少原来是准备投靠和士开的,那抓了也就抓了,胡国舅不稀罕那点墙头草。
  可是接下来赵郡王和锦衣甲士的手笔、动作越来越大,不仅仅是一些墙头草,连胡长仁一手提拔的心腹也被拽了下来,胡长仁气势汹汹的跑去找赵郡王理论,却被高睿唾了一脸唾沫星子。
  这时候胡长仁开始觉得不对了,连夜进宫找高纬哭诉,可是却被高纬的贴身内侍委婉的告知“皇帝偶然风寒,不便见国舅”,胡长仁不傻,皇帝摆明了不想见自己。想走太后妹妹的路线吧,可是那日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和士开的就是自己,妹子指不定怎么恨他呢。
  此刻胡长仁才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可不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局面吗?于是胡长仁开始惶恐了,缩在家里不敢出来,但是一连几日,清洗也清洗的差不多了,却始终没有人上门来捉拿他,胡长仁渐渐放心了,觉得自己想太多了,他毕竟是皇帝的舅舅……
  谁知道今日一上朝便遭到了弹劾,还一来便是要求诛杀……
  要换成以前,胡国舅只会当这个人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