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齐帝业-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对陛下的景仰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拍什么龙屁,主辱臣死,刚才那种情况,我怎么能不生气……?!”
  身边那个看着岁数稍小的老头笑眯眯的捏着胡子,看着慈祥和蔼,说出来的话却尖酸刻薄:“行了祖珽,都是那么久的同僚了,谁不知道谁啊?在老夫面前还装这一套,你不是月月往佛寺里添香油钱为陛下祈福,耗资巨万,可陛下理你了吗?”
  “陛下知不知道是陛下的事,老夫做不做是老夫的事,按照你郑宇的说法,陛……我们东家看不到,你难不成就不做了吗?啧啧,那你此人,何其无耻虚伪?”
  祖珽摇摇头,正义凛然,一副看透了你的为人的模样。
  “呵,被你这么个无耻老贼骂做无耻,老夫也算是天下第一人了,不过老夫可是愧不敢当啊,论无耻,老夫最多只能排后尾,你祖珽却是天下前三……!”
  祖珽怒目而视,两人正剑拔弩张之际,后面一个中年人低声提醒道:“两位,现在不是吵架拌嘴的时候,陛下可就在跟前呢……注意分寸,我等今日伴驾,别惹恼了陛下和娘娘才是……”
  眼看就要大打出手的祖珽和郑宇相互对视一眼,各自哼了一声,别开了脑袋。
  朝廷的整改风波刚刚过去,那么前些日子的同盟也宣告瓦解。
  政敌还是原来的那个政敌,元辅右相的位置就那么一个,除了施展各自抱负之外,祖珽指望坐上那个位置一尝夙愿,郑宇也想坐上那个位置争取一些政治利益。二人是针尖对麦芒,土匪遇流氓,两个政治水平地位差不多的老头儿公开场合互相拆台也不是一两次了。
  只要不涉及到朝争,不损害国家利益,高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得他们吵算了。这个时候并没有后世宋明时期那么明显的党争存在,打击政敌,大多都是明刀明枪的干,列举对方施政举措不当的地方,而不是为反对而反对,这才是良好的士大夫风气。
  祖珽在高纬的约束之下,做派已经收敛了很多,不敢明着结交党羽,也不敢收受贿赂,连家中儿孙也跟着约束了,除了偷窃的癖好改不了之外,他办的那些事情,还是很不错的,很少有让高纬头疼亲自介入的时候,祖珽也是一个士大夫,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只要督促好他,这就是很能干的臣子。
  忽然,高纬停了下来,指着远处的一些白衣黑帽的人,问道:“这些……也是商贾?为何穿成这个样子?”
  祖珽微微一笑,刷存在的时候又来了,他殷勤地上去,给皇帝指点迷津:“启禀……东家,这些却是是商贾,但他们同时也是公人,是替朝廷做买卖的……”
  高纬好整以暇地听他讲解,祖珽愈发精神百倍,道:“太府寺掌管国家府库,钱粮财帛、还有金银器械的打造,而且,下辖左中右三尚方,主管乐器、丝局、染署、织造、矿冶等局,就是地方州郡的这些事宜,也归太府寺管辖,本身就是为了为朝廷盈利的存在,呵呵,这贸易之事是为了国家盈利,太府寺自然是腰参与进去的,这些,就是太府寺的公人……管理模式参照了南朝贸易,便于区分管理。”
  南朝的商贸比北朝发达很多。在南朝贸易,可以看见很多一个个身着“白帖额、黑白履”的小商人,忙忙碌碌地张罗着买卖。朝廷要求市场内小商人在营业时,必须穿着这种黑白二色的“工作服”。对这些在市场内经营的小商人,朝廷给予他们专门的户籍进行管理,他们的户口叫做“市籍”。
  凭借“市籍”和“白帖额、黑白履”衣服,朝廷能准确掌握市场内小商人的身份。
  高纬点点头,随后道:“确实不错,区分开来,管理要更加方便一些,不过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南朝的经验,也得有我们北朝的特色才行……”
  祖珽道:“东家您放心,这坊市,本就是我北朝独有,这是专门设立的一个交易之所!呵呵,早在前魏时就已经有了,坊市由四面高墙包围而成,每面墙都设有市门,供商人和顾客出入。市场管理部门建有钟鼓楼,以撞钟击鼓为号,规定统一的开市、闭市时间……,陛下您看,那座院子里面的那个……那个就是钟鼓楼,公人聚集的地方,一旦有事,就会有人迅速前来处理,光是这处西市就有八座钟鼓楼,万无一失!”


第二百零一章坊市(二)

  人潮、车流、骆驼脖子上摇晃的铃铛,冬日的寒意还顽强地残存在北方大地,但往来人群的喧嚣声已然冲淡了这种萧条肃杀的感觉,连挂在坊间房屋檐上的积雪,都变得粉润可爱起来……高纬双手负在后面,一根手指轻轻敲着腰带上的青玉佩,微眯起眼睛,悠然自得的样子,祖珽亦步亦趋地跟在皇帝身后讲解:
  “这里的管理制度,基本参照了前魏和南朝,前魏洛阳坊市,洛阳之西门有大市,周围八里,分成东南西北四处,东面连接洛阳,有‘通商里’欲‘达货里’,为洛阳正市所在,多能工巧匠,其中大商户,全国各地皆有产业,商品定价,全国一律,时人赞叹……”
  “……前魏洛阳繁华,居天下之冠,商业相当繁盛,有金市、马市、羊市,门类繁多,无论王族、官僚,家中俱经营产业,曹植《洛神赋》、左思《三都赋》,引得天下人竞逐传抄,纸价大涨,但,所谓‘洛阳纸贵’不过是其中的缩影罢了,晋时石崇、王恺斗富,用蜡烛烧灶台,夜明珠磨药粉……也恰恰说明了商业可以聚敛财富,朝廷大力发展之,从中征收赋税,当是一笔巨大的财源……”
  祖珽身后一个大臣摸着胡须沉吟了一下,道:“确实如此,我记得那么一句,‘宅宇逾越,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这区区商贾,有着堪比王爵的财力,商业之盛,获利之丰,也可自现。”
  “可商贾逐利,一向地位低贱,而且,商业一道,乃是聚敛之道,有人赚了,自然就会有人赔了,赚的是商贾,贫困的自然就是百姓,故,自先秦之时,无不是贵农贱商,商业终究是小道,真正撑起国家根本的,还是田亩赋税!”一个白胡子老头有不同的看法,除了寥寥数人之外,其余人皆颔首,显然,这种论调在当时是主流,也更加能引起更多人反响。
  高纬微微蹙着眉,沉默不语,祖珽瞥了一眼,又看看身后,嘴角牵出一抹讥讽地笑:“列位都是朝中大员,最低的,也是正四品,怎么就这点见识呢?按照尔等是说法,商贾逐利,难道百姓就不逐利了吗?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天性,尔等要逆天道而为乎?”
  他朝着皇帝的背影拱拱手道:“神武、文襄、文宣,历代先君,皆重视发展商贸,神武帝统一量衡,禁止市面造假,文襄更是着力于确立商贸法度……若不是商贸于国家有益,安能如此为之?至于商贾聚敛财富一说,也不完全对,难道收益的就仅仅只是商贾,百姓们不曾从中受益吗?”
  “陛下曾言,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看来你们都未曾领会其中的意思……”祖珽的眼睛都快到头顶上去了,直接搬出皇帝的言论,让诸臣噤声,“南朝君臣,皆下海插手商贸,也不见有什么忌讳……南朝人口只有三四百万之众,北朝人口何止千万?但其繁华之时,甚至超过前魏,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钱币智造出来,本来就是为了让它流通,维持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的……往往大家都觉得,有人赚了,就一定会有人亏,其实,这是错的论调……买卖买卖,有买有卖,各取所需,这才是商业的意义。商贾收购百姓的劳动成果拿去卖,百姓赚了钱,商贾也赚了钱,朝廷从中征收赋税,同样赚了钱,这是互惠互利的关系……”高纬回头望了一眼,如此说道:
  “当然,也会有人疑惑,那大家都赚了钱,究竟是谁亏了呢?其实谁都没有亏,假使钱币的购买力始终稳定的前提下,朝廷根据需求铸造钱币,投入市场,那么商业就会持续繁荣……这其实很好理解,打个比方,朝廷把住大局不出岔子,商贾购买民间的劳动成果作为货物再次出售,粮食也好,手工艺品也好,赚了钱,他们会继续扩大规模从老百姓那里购买,百姓赚了钱,做工的积极性就会变得更高,各方面的产量也就会源源不断的提高……国家物资钱粮都丰沛了,国力自然强盛。”
  高纬声音和缓,面容却是严肃的,“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并不在于朝廷所拥有的财富,评断标准其实相当简单,最直接的,看百姓的生活水平就知道了,百姓有余钱,安居乐业,那这个国家不用看,一定是个开明强盛的国家,而如果百姓生活困顿,朝廷再有钱也不能说明什么……”
  “一个国家的政权,是建立在千万子民的脊梁之上,百姓强,国家就强,百姓弱,国家的强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一遇到不测风云,朝堂必然倾颓,就到了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群臣皆变色,但皇帝却不以为意,他说起改朝换代这四个字的时候态度很自然,仿佛说的只是家家常一般。
  众臣皆动容,一般的主君,都喜欢听歌功颂德,忌讳听到国势衰颓之类的言论,像今上如此,很是罕见,难怪今上以未满弱冠之年,从不耽于嬉戏,而是勤勤恳恳的治国理政,未有骄傲自满之色,多半是因为这种居安思危的远见和眼光,众人心下默叹,古来那些所谓圣君临朝,也不过如此了吧?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振奋,能够追随这样一位帝王,他们何其有幸!
  接着只见郑宇恍然大悟似的说道:“难怪陛下免去了天下匠户工人的奴籍,臣今日才完全陛下陛下的良苦用心……匠户工人打造器械、创造商品,他们所创造的东西,可以流通到市面上去,同样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甚至更多……!”
  高纬心说其实朕一开始的初衷是削弱你们世家,不过到了嘴边,说的却是:“郑卿说的没错,刚才祖卿也说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往高处爬也是人的本性,我朝将匠户集中起来管理为国家私营,地位低下不说,生活完全没有盼头……这是最糟糕的……上升通道过窄,生活质量下降,人就会有绝望感,不造反就已经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创造价值吗?所以,朕索性将他们都放了。”他又补充了一句,“那些不在户籍名册上的也早晚要查出来……”
  “……其实朕还有一层用意在里面,刚刚张卿说得不错,我朝目前的经济主体依然是农业,更加看重的也确实是农业,可农业大力发展就真的支撑得起国家所需吗?未必。这个压力需要有助力分摊,商业可以填补这个空缺,甚至带动农业的发展,这样的好事情,为什么不做?”高纬说,“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工业为骨,这才是发展民生的最佳方略,朕要的,不是畸形的繁荣,而是综合国力的强盛!”
  论畸形繁荣,最近的例子,要数隋朝的“开皇之治”,被后人夸上了天,其实开皇之治真的有那么好吗?未必,杨坚早在是北周丞相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对国家财政的重视,他清查户口,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户籍的制度,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政收入,当时关中人口稀少,中原频发水灾,但隋帝国的府库却总是充盈的,皇帝仿佛有用不完的钱,逢年过节发给百官和士兵赏赐,从朱雀门开始,一直排到京城的南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