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齐帝业-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理来说北齐受灾如此严重,流民数以百万计还是轻的,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肆虐已经很惊人,更别说如今北齐境内完全是一片安详的场景,这不是一个王朝末路该有的景象。
  【也许北朝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能臣。】
  徐陵暗暗思索,不然就凭和士开怎么可能把这件事处理的这么漂亮?
  赵彦深?
  徐陵觉得也只能是他有这样的影响力,可他对齐主的影响力可以超过和士开吗?
  也不怪徐陵还不了解这些事情,北齐与南朝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实际古代消息是很闭塞的,更何况,北齐与南陈关系向来紧张,北齐曾想吞并南陈,结果被陈霸先打败了。
  北齐被打的有些痛,这下双方撕破脸了,双方都对对方防范的很严密。
  而高纬斩杀和士开,不过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事情还没有传到徐陵耳中也很正常。
  想要直接去打听吧,那些负责护送使节的卫队都是少言寡语的,而那些平民百姓,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锅灶,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一问三不知。
  等到临近邺城的时候,徐陵的下属总算给他打探回来有用的资讯。
  “什么?和士开被齐主诛杀了?”徐陵简直难以置信。
  下属也是满面复杂的说道:“嗯,下官还打听到,齐国舅胡长仁还有齐宫女官陆令萱因为参与琅琊王谋反一事,琅琊王被圈禁足,胡长仁被判流放,陆令萱被齐主满门抄斩了……”
  “尚书,看来齐主不像我们以前看起来那样昏聩无能呀……”
  徐陵抚这胡须闭眼沉思,很快睁开眼,问道:“离邺都还有多远?”
  下属恭敬回答道:“还有半日路程,我们休整一晚,明日正午可到达邺城……”
  “——不必!”徐陵打断下属,说道:“那就赶一夜算了,某也想早日见一见齐国皇帝究竟是何许人!”


第五十七章天下第一雄城

  徐陵到达邺城鸿胪寺安排的下榻之所时正好是天明,还未下榻,徐陵便将国书递给了前来迎接的官员。
  那北齐的鸿胪寺卿倒是对南陈使节很礼遇,一应规章制度都按照较高的规格来,这让南陈上下都有些猝不及防,以往北齐对待使臣可没有这么客气,尤其是南陈使节,连一个笑脸都缺乏。
  可如今不仅是礼节足够隆重,一应用度需求也立刻被解决的妥妥当当,跟从前简直是两种态度。
  徐陵第一次出访北朝,倒没怎么觉得,因为南陈接待来使的时候也是这般的,虽然北齐的形式走的要格外隆重,当然在徐陵这种讲究的人看来甚至有些蹩脚,但这好歹代表了北朝对于大陈的一个态度。
  貌似并没有像传闻中的那样差,他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是他注意到下属们的神情有些奇怪,像是惊异,他不由得有些好奇,这些下属可是数次出使过北齐的,总不至于如此惊讶吧?
  后来他细问之下,下属们终于道出了实情:
  “尚书容禀,以往我朝使节出使北朝的时候,北朝可从未对我朝使节有过如此礼遇,那些北虏……,那些北人个个孤傲,且不知礼为何物,向来看不起南人,以往我朝使节可没少受到羞辱,如今北齐朝堂却如此隆重礼遇,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准备……”
  那下属的脸色一红,本来他都已经做好了来邺城第一天就被摆一个下马威的准备,甚至来之前还不停的给徐陵暗示,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徐陵“哦”了一声,这才明白这些下属的表情为何如此奇怪,也大概明白了为何下属前些时日跟徐陵提起北齐不知礼,这是怕他一个半百大儒不堪受辱,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呀……
  徐陵摇摇头,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他一个一只脚迈入棺材的老头子了,对于荣辱这种的东西已经看得很淡了,假如北齐朝堂真的敌视南朝,故意给他一个下马威,他也不会太过放在心上,心里鄙夷大齐朝堂上下“如此粗鄙不通礼,岂是长久之道”罢了,别的倒没什么。
  不过听下属这么一说,他也想起来这并不符合以往北齐对待敌国的惯例,羞辱倒谈不上,不过也别想有什么好脸色。
  今日为何态度大改?他想了想,心里猜出了一个大概,可还未最终下定结论。
  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看明白北齐上下,也不好做出什么判断,那样只会让错误进一步放大,于是对于之前一股热血上头便要马上面见齐主的心思也淡了一些。
  他想要先观察几日,搜集一些关于近来北齐朝堂的变动再下一个定义,这对于他们的下一步至关重要,不了解对方,便不可能将利益最大化。
  徐陵想要先拖几日,抽出时间先全面了解一下北朝再去面见齐主,反正他星夜兼程往邺都赶,齐主也不至于连休息的时间也不给他便要面见他吧?
  果然下午,鸿胪寺卿便带着齐主的口谕,先是劝勉了一番南朝使节,对于南朝来访表示欢迎之类话语,然后表示先让南朝使节休息几日,三日后再让南朝使节觐见皇帝。
  这恰好是徐陵想要的,徐陵下午接待完鸿胪寺卿便换上一身常服到大街上,想要看看邺城风光,此刻离天黑还很早。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状况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观察这个国家的百姓的生活。
  邺城作为北齐的国度,或许地位并不如陪都晋阳重要,可在当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雄城。
  邺城南接安阳,北距邯郸,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长安早已败落,洛阳焚于战火,邺城作为北方重要的城邑,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政治优势,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还有北齐先后以此作为都城。曹丕代汉建立魏国之后,将邺城与洛阳、长安、许昌、谯并称为五都,足见邺城地位。
  相比之下,南朝时代都以为都城的建康虽然也声名赫赫,可若论起来,建康与邺城对比还是缺乏一些底气。不说别的,光说那邺城远远望去的堂皇大气便不是建康可以比拟的,建康虽然也是一座宏伟雄城,可建康比起邺城多了几分风花雪月、醉生梦死的气质,却少了几分刀光剑影、岁月积淀的底蕴。
  只一眼,徐陵便被这座雄城给震撼了,抚须自语道:“这便是曹魏武风吗?”
  邺本有二城。邺北城为曹魏在旧城基础上扩建,东西七里,南北五公里,北临漳水,在邺城西北处,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作为阅兵还有大宴文人骚客的场所,至今留有建安风流的余韵。
  更别说,高欢再将邺城扩建,将之扩建为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
  邺城可以说是古代标准城市的典范了,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房屋都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类齐全,这种建筑模式是后来的长安、洛阳乃至北京兴建的标准范本,具有很高的水品。
  邺城作为北齐都城,人口也是众多,大约超过百万之数,商贸较为发达,很是繁华。
  徐陵走在街道上看着来往的人群,不由得心怀震撼,这在建康也是不容易见到的景象,一时间对于自己曾经做出的北齐将衰的判断产生了质疑的想法。
  但是,光看这个未免也太过片面,邺城作为一国之都,有这样繁华发达的景象不是很正常的吗?
  他决定再看看,再多看看,多听听,说不定就可以看到一些自己预料中的状况。
  徐陵作为一个从小读书明理的人,虽然不说是那种自视甚高的人,但对于自己做出的判断还是自信的,北齐这些年支撑朝堂的支柱一个个倒下了,从各方面都在衰退,北周已经逐渐强于北齐,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他为何没有看到丝毫的大厦将倾的迹象?难道北齐和当年高欢在的时候一样强盛?
  【这不可能!】徐陵心道,他再次沿着街道向前走去,今日,他便要看看北齐究竟是怎么样的!
  徐陵来到城南的一家酒肆里,早些年他也曾留恋于酒肆中,深知酒肆是三教九流的汇集之地,天南地北的事情,无论雅俗与否,上到朝堂,下到百姓家的琐事,都可以从这里听到。
  尤其是京城之中,这里更是充斥着更多的消息,有心去打听,总能打听到一些事情的。
  徐陵找了一处靠窗的位置,坐下,然后扔出一枚银饼子给早已目瞪口呆的掌柜的,微微一笑,道:
  “把你们这里最好的酒食都端上来,其他事便不用你们管了。”


第五十八章打听

  那掌柜的被这枚银饼子给一下镇住了,而后怎么看这个老人怎么像是一个贵人,可这么一个贵人不应该来这么一个没有名头的小地方呀,虽然惊喜,可也不由得为难道:
  “这里实在太嘈杂了,怕影响了贵人的雅兴,要不,贵人移驾去楼上,楼上有歌姬唱曲,也更加肃静一些……”
  “这个不必了……,老夫就喜欢热闹,热闹些好。”
  徐陵笑着回绝了掌柜的一片好意,掌柜的劝不得,也就只好允了他。这家酒肆也就是一般,其间嘈杂一片,人来人往,由于开春,加之各国使节到来,邺城的人流量大了一些,这些地方往往人满为患。
  徐陵佯装喝酒,两只耳朵悄悄的听着周围人谈天,他自小耳力过人,虽然老了,可这些声音瞒不过他。很快有一桌的人谈话的声音被他注意了。
  “兄台这几日准备如何?”一人略带笑意的问道。
  那被问道的士子苦笑着摇摇头,道:“不好说,在邺都漂泊一年,许多学识都忘却荒废了,要捡起来还真不容易,我看阁下像是成竹在胸的样子,看来此次考举定有把握了?”
  那士子脸上的笑意几乎掩饰不住,可还是客套道:“那里那里,还早的很,还有十日便是礼部考举了,吾等当勉励呀。”
  另一名士子似是慨叹的说道:“多亏当今圣明,否则似我等寒门学子,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呀。”
  这引起了徐陵的注意,于是徐陵笑着走向那一桌,道:“看两位似乎是饱学之士,老夫愿备下酒食一叙,不知二位可否赏光?”
  这两个士子见一个气度不凡的老者向他们走来,怔了一下,而后见这老者态度诚恳和煦,令人如沐春风,不由得心生好感,欣然答应,于是便到那一桌去一同饮酒。
  席间,老者的谈吐还有表现出来的学识都令这二位士子心折,对视一眼,敬佩的问道:“老先生此番来邺城,也定是为考举而来吧……,不瞒老先生,我游历二十余年,似老先生这般饱学之士,可是见得不多呀……”
  徐陵佯装讶异道:“考举?何为考举?”二人又是对视一眼,这老先生竟不知考举为何?
  徐陵也就笑吟吟的解释道:“我本南朝人,今日方路经邺城,确实不知二位所说的考举为何事?”
  二人都是心里松了一口气,假如这个老者也是同他们一堂考举,那他们面临的压力简直不要太大。
  知道这个学识渊博无比的老人家不是来和他们竞争的之后,他们心里的那点小心思也悄然收了起来,道:“先生初来乍到,不知道也是有的,四日前,陛下下诏,开考举,广纳在邺贤才,只要通过考核,不论南朝、伪周,皆赐予功名,这对于天下寒门士子,可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呀。”
  徐陵眼角悄然抖动了一下,心里叹道:【好气魄!】
  很快便收敛起震惊之色,与这两名士子攀谈起来,聊些文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