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0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应重大决策必需要通过民众代表大会的审核与认可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合法国策,并且颁布推行下去。
  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民众代表会议有对苏咏霖一票否决权进行否决的权力,也就是说就算苏咏霖否决掉什么事情,只要民众代表会议不认同,苏咏霖也没有办法。
  这是苏咏霖在制度上对一票否决制度的补充。
  苏咏霖之前就陆陆续续透露过自己对于这两个制度的设计。
  而这一次,是完整的将自己对于这两个制度的设计想法提了出来,并且添加了不少细节,将这些细节公诸于众。
  除了这两个关键改革之外,苏咏霖还提出了配套措施,即对明国上层政治制度的其他组织性改革。
  首先,他要将组织部和吏部合二为一,并在事实上以组织部原则为首,建立全新的组织部,总览国家人事大权。
  在复兴会已经深入朝廷方方面面的事实面前,以组织部为大明人才选拔的核心组织,将人事权事实上收归复兴会管理,以稳固革命势力的根基,对反动势力形成事实上的绝对威慑。
  这一举措就从根本上打破了朝廷和复兴会之间原本若有若无的界限。
  人事权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权力,谁掌握了人事权,就会大大巩固本派系的势力。
  复兴会对于大明国人事权的掌控,标志着苏咏霖正式以复兴会强势介入朝廷组织当中。
  此举对于维护革命成果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不可忽视。
  此一决定的颁布引起朝中极大震撼,组织部和吏部当中对此事不太了解的人更是惊讶的无以复加。
  但是最大的两个当事人——组织部主任周翀和吏部尚书狄辽两人一起站出来发表声明,说组织部和吏部坚决支持苏咏霖的改革方案。
  随后,他们开始正式在组织部和吏部当中放风,安稳人心,让官员们知道自己不会被“毕业”,而是另外有职位安排。
  当然了,让每一个人满意那是不太可能的。
  组织部和吏部重组之后,职位显而易见的会有收缩,比如吏部尚书狄辽将出任组织部两位副主任之一。
  他还是承担原先的工作,主要在朝廷官员层面负责人事工作,与主要负责复兴会人事工作的另外一名副主任雷子真携手。
  原先在明面地位上和组织部齐头并进的吏部将失去一批高级职位,不可避免的会对内部原有生态造成一定的冲击,引发一部分人的不满。
  虽然不会无缘无故失去官员的身份,但是有些人的确会失去职位,事实上的降职,成为普通的复兴会办事会员。
  他们的内心会有不满,可这种不满并不能影响到组织部和吏部合并改组的大局面,因为大部分人的利益还是得到了兼顾。
  改革大潮面前,少数人是无法面对这种大潮冲击的。
  所以根据之前的政绩判断,优秀者得到高的职位,平庸者原地踏步,或者下调职位以示警戒。


第1521章 全面拥抱基层劳动者
  该说不说,因为大明官职稳定且有铁饭碗的风范,所以在三次大清洗之后,受到剧烈冲击的部分官员出现了懒政的现象。
  他们开始讲究一个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认为只要不犯错,就能保住铁饭碗,啥事儿都不做也没什么不可以。
  关键是不能做错事,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往后排。
  中央还好,因为有都察院的直接监管,情况尚且还有的说,地方上则更加严重,反正突出一个天高皇帝远,天高任我飞,就比较放飞自我。
  只要不做,就不会犯错,所以我就不做。
  这种情况从洪武十年开始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得到地方上复兴会组织和民情咨询室的多次汇报之后,引起了苏咏霖的警惕。
  所以苏咏霖也借此机会告诉他们,吃了这碗饭,就要做这件事情,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要坑位,那就退位让贤,别以为这是什么铁饭碗,你不动,那我就融了你的铁饭碗。
  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不做不错】信奉者的一次重击,因此此番部门合并中没有升职而是被降职留用的全都是这样的人。
  他们怨声载道,却为人所不齿,掀不起任何风浪。
  当然了,他们也不必为此感到多么的沮丧和不满,因为不是只有吏部一个部门被“吞并”了。
  除了人事权之外,军事指挥权也不可忽视。
  过去,苏咏霖以参谋总部指挥军队,以枢密院统领部队后勤,又设复兴会军务部管理军队内部遍及上下的复兴会组织,实际上掌控军队的种种动向,确保军队在革命势力的控制下。
  如今,时机成熟,苏咏霖决定把参谋总部和复兴会军务部合二为一,组建为全新的全国军事全权领导部门军事部。
  该部门同样以复兴会组织为核心领导组织,原军务部主任苏咏霖顺理成章成为大明军事部主任,辛弃疾则以原军务部副主任和参谋总长的身份成为军事部副主任。
  这一改革从事实上确定了复兴会对明国军事权力的绝对领导。
  对于军事指挥权和军队内部组织的完全掌控,使得军队完全至于复兴会的控制之下。
  这一波改革之中,原先参谋总部的部分高级职位也会合并到新建立的军事部当中,中高级职位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削减,自然会有人感到不满。
  但是没办法,苏咏霖的威望太高,军事部更是他亲自提领的部门,参谋总部的部分官员虽然因为职位降低、福利受损而感到不满,可是却又对加入苏咏霖亲自提领的部门感到憧憬。
  这种对苏咏霖的崇拜和憧憬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他们的不满,使得军事部的改组重建所遇到的阻力甚至小于吏部和组织部的合并。
  吏部和组织部的合并真的是争吵不休。
  懒政者虽然不喜欢做事情,但是为了自己的福利而斗争这种事情他们还是做得出来的,并且胆量很大,行动力很强,执行力更是强到爆表。
  幸好在合并之前,潘勇建的爆雷和他所属的亲信集团被一锅端,竞争者数量降低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吏部官员进入组织部转职的难度。
  但是之前长期被组织部压制权力的过往还是让吏部的一些官员很有怨气和看法,对于改组工作不甚配合,给周翀还有狄辽带来了一些麻烦。
  还是苏咏霖的威望摆在那里,人们或许有怨气,或许会摸鱼,会阴阳怪气,却并不敢真正的反对、阻止这场大规模变革。
  哪怕他们的利益真真切切的受损了。
  这是改革最大的难题和死局。
  能够冲过去,改革就成功了,改革者大概率会在多年后变成一具有价值的尸体。
  冲不过去,改革者就会很快变成一具毫无价值的尸体。
  而苏咏霖所处的位置和时机注定了他将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以前所未有的庞大推动力推动这次改革,目前来看,他所遇到的阻力将远远小于他的同行们。
  苏咏霖针对上层建筑的大规模改革推行下去之后,唯一保留的朝廷军事部门枢密院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管家。
  不过枢密院整个领导层除了枢密使孙子义之外,全员复兴会员,所以实际上也是另外一个复兴会的组织,接受军事部的领导。
  至此,在明国的顶层设计之中,人事权和军事指挥权不管是法理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被革命势力完全掌控。
  将两项极为重要的权力把控在手中,复兴会在朝中的存在感由此大大加深,甚至一跃而上,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自洪武初年复兴会成立以来朝廷为主、复兴会为辅的局面。
  这是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的下午,赶在新年到来之前由苏咏霖对外公布的上层建筑改革方案。
  这次大改革,直接成就了洪武十二年开始的复兴会组织为主、朝廷各部门为辅的大明朝政局面。
  而对于这一局面的实现,朝中的革命势力欢欣鼓舞,人人欢庆,庆祝着这场属于革命势力的伟大胜利。
  心思阴暗的潜藏起来的反对者们如丧考妣,只觉得自己梦想追求的东西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想要追求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了。
  反动势力一败涂地,面对苏咏霖的庞大威望和习惯性的恐惧根本无法反抗,有心而无力。
  未曾参与到复兴会组织当中的政治立场中立的普通官员们心情尚且平稳,但是他们也明显意识到在未来的明国政局当中,如果不能有一个复兴会员的身份,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出人头地了。
  然而就现实问题来看,苏咏霖从洪武十年之后开始严控复兴会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想要加入复兴会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
  洪武十年年末大考核之后,直接有五分之一数量的成员因为各种原因被踢出了复兴会组织,之后想要加入复兴会的人需要经历重重严格的考核,一点都不放松。
  所以洪武十一年以来成功加入复兴会的新成员数量较之往年已经有了极大的减少,而试图加入进去的人却有增无减。
  加入复兴会再也不像从前那么容易了。
  比如洪武六年七年的时候,朝廷官吏、科举新人几乎是只要提交申请,就能去参加面试考核,面试考核更像是走个过场,只要参加,十之七八都能加入。
  有些找到复兴会员推荐的人更是连面试考核都不需要,直接就能加入了。
  苏咏霖得知以后大为愤怒,将复兴会组织部狠狠地收拾了一顿,然后收紧了入口,对于已经进入的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核,将不少混进来别有目的的人给赶了出去。
  朝廷官吏和科举新人想要加入复兴会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复兴会组织在地方农村、地方工场还有军队当中对基层会员的接纳却显得相对积极,地方组织部甚至会主动前往这些人群中发展会员。
  只是这些人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提高文化素养的道路还比较长,所以成功通过考核的人也不多。
  于是复兴会会员人数的增长在这一时期变得较为缓慢,起伏不大。
  最后,有人总结了,复兴会目前接纳新成员主要着眼于农民、工人和基层士兵群体,对于其他群体的接纳意愿则相对较低,对于非会员的朝廷官吏提交的申请则更加谨慎。
  复兴会开始去除内部的不怀好意的投机者,转而全面拥抱基层劳动者,全面代表他们的利益。


第1522章 他们已经没有优势
  复兴会不加掩饰的全面倒向基层劳动者的政策某些人非常为难、不爽。
  比如早期出身于过去主动和苏咏霖合作而免遭清洗的旧官僚、旧地主士绅等传统文化家庭出身的通过科举考试和其他途径入仕的官吏们。
  他们就感到为难,觉得前途不是很明朗。
  他们虽然逃过了苏咏霖的三次大清洗,但是他们也失去了原先赖以为生的大量土地和佃户,不劳动也无法养活自己。
  现在他们回到了家族早期创业起家的状态——耕读传家之中。
  一边耕田种地,一边培养家族子弟读书。
  当然了,大明国的耕读传家和其他朝代所谓的耕读传家相比,难度要低的多。
  现代以前,供养一个脱产读书人对于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户普通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脱产读书人不劳动,不生产,却一样要承担朝廷的部分赋税,比如针对人口的口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