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0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此同时,襄阳城外还建立了一座座手工工场,规模之大远超他们的想象。
  很多工人不靠土地,只是在工场里干活挣工资,靠工场吃饭,也有钱赚,在城里买房子买家具,一个三口四口五口的小家庭过得还真挺惬意的。
  他们有钱了,青楼里的生意其实在一段时间里迎来了一波小爆发,客源是增加了不少,这一点老鸨子们还是挺高兴的。
  但是老鸨子们很清楚,这是不可持续的。
  青楼若要生存,必须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必须要持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不断地捧起属于一个时期的花魁做门面招牌,大量吸金。
  否则客人们迟早会腻歪。
  然而他们原先的合作者都被明政府干掉了,坟头草都三米多高了,原先最高效的手段失效了。
  明政府官员也从没有过挤兑农民破产的事情,反而想方设法给农民们安家发福利。
  这……
  他们还真是无法想象为什么真的会有官府给泥腿子们发福利,让泥腿子们的日子变得好起来,这真的好奇怪啊!
  农民们手上有钱了,卖儿鬻女的动力没了,他们又不能强迫,又等不来自愿,无奈之下只能亲自上门劝说,试图用高价诱惑农民把自家尚有些姿色的女儿卖掉给他们。
  结果曾经有过合作的农民对老鸨子冷眼相待,闭门不见。
  而没有合作的农民一听老鸨子的身份和来意便勃然变色,抄起家伙就劈头盖脸一顿痛打,接着把老鸨子押送到集体农庄复兴会办公室。
  柜门集体农庄复兴会得知此事,从上到下非常重视此事,将这名老鸨子移交给襄阳府司法分局。
  司法分局根据明律,把这个老鸨子判了刑,然后取缔了这家青楼,还对整个襄阳的青楼进行严控,洪武十一年试点取缔青楼的时候,襄阳就被列入了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之中,全面取缔青楼。
  到洪武十二年苏咏霖南下山东的时候,整个襄阳府的范围内都没有了青楼的存在。
  官府和复兴会组织鼓励民众揭发任何与青楼相关的产业存在,一经查实,必然给予丰厚的奖励。
  六座城市之中,原先的青楼从业人员们的都被抓了起来,根据明律,问罪的问罪,纳入劳动改造特别学习班的就去进行特别学习。
  而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当的好,充分证明了【问罪——改造——新生活】模式的有效性。
  所以在这一时期,明政府就算强制取缔全国范围内的青楼,也不会在民间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大家其实已经在心底里默认了青楼的最终结局。
  苏咏霖于是决定回去之后就正式宣布取缔全国青楼。
  从此以后,大明律法将明令禁止青楼重开,将这一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延续至今的社会毒瘤彻底取缔,从法律意义上第一次将其彻底打入非法的深渊之中。


第1564章 下次再给他免费吧
  其实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发展到位了,或者分配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契机也就出现了,进行改革就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人,阻力会变小。
  而一旦发展出了问题,分配也跟着出了问题,那很多社会问题就不会轻易地被解决,一旦触碰,被威胁利益的人也会变多,阻力会变大。
  总而言之,发展和分配是解决人类社会矛盾的两大支撑点,这两样做得好,或者哪怕一样做得好,都能把社会矛盾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社会运行成本会较低。
  但要是两样都做得不好,社会矛盾会陡然增强。
  发展和分配出问题的时候,改良是不可能奏效的,激烈的改革才有可能奏效。
  那就要流血了。
  明国目前的社会矛盾总体来看是非常小的,以苏咏霖为代表的革命政权主动将诸多旧时代的社会矛盾爆破、消灭,一点一点改善发展和分配,使得明国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之中。
  他主动发起诸多激进的改革行动,旧社会的毒瘤一个接一个被铲除,矛盾一点一点被平息,明国的内耗被限制在了一个极小的区间内。
  大量的国家资源能用来发展,而外溢的强大国力则用于在东亚地区重塑中原王朝的无上威望,且不断向更远的地方辐射自己的影响力,创造全世界性质的威望。
  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在明国国内发起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吃掉了最后一块羊脂韭饼,苏咏霖对于取缔青楼这件事情的最终完成感到十分满意。
  在扫除旧社会弊端的路上,大明毫无疑问的又前进了一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思想的进步,大明突破桎梏继续向上攀升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强了。
  未来是有希望的,至少在眼下,苏咏霖能看到危机,也能看到属于明国的光辉未来。
  三人把东西吃得差不多了,苏咏霖拾掇了三个碗,把这三个碗还给了小个子摊贩。
  “很好吃,味道很香浓,还是十五年前的味道,但愿我下一次来的时候,还是这个味道。”
  小个子摊贩朴实的笑了出来。
  “您且放心,必然是这个味道,咱家三代传下来的手艺,差不了,话说回来,客官您这是要去什么地方?”
  “去中都,我目前在中都谋生。”
  苏咏霖笑道:“和你一样,运气不错,中原乱了那么多年,我也活下来了,有了一份能过得去的家业,现在在中都的日子还过得去。”
  “哟,了不得,能在中都过得去可不容易,那可是帝都,天子脚下,那叫一个卧虎藏龙啊。”
  小个子摊贩咂咂嘴,摇了摇头:“还是杭州好,现在没了天子气更好,少点波澜,咱们小老百姓啊就受不得波澜,最大的念想就是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病没有灾,那就最好不过了。”
  “是啊,咱老百姓这辈子求的就是一个没病没灾安安稳稳,谁也不想天天动荡不安啊。”
  苏咏霖点了点头,还是掏出了钱袋子,摸出了十二枚铜钱,放在了小个子摊贩面前。
  “我吃东西是习惯给钱的,不给钱吃了也不放心,当然了,我就不管你多少钱一碗了,十五年前你答应过我,一碗四文钱,不涨价。”
  小个子摊贩看着面前的十二枚大明通宝,又抬头看了看苏咏霖,笑得有些尴尬。
  “客官,现在咱大明的铜钱成色足,比过去足得多,所以一碗清汁田螺羹只要三文钱就够了,您这……我不好意思要啊。”
  苏咏霖眨了眨眼睛,随后大笑出声,摆了摆手,转身就走。
  “好好做生意,下回我还来。”
  苏咏霖没管小个子摊贩有啥反应,走向了苏长生和张栻,和两人一起汇入了灯火通明的众安桥商业街,很快便看不到踪迹了。
  小个子摊贩瞧着面前的十二枚大钱,无奈地笑了笑,收下了这份长达十五年的心意。
  这一回,他牢牢记住了这个惦记他十五年的客人,下一回再来,他肯定能认出这个人,绝对不会再有那么尴尬的事情了。
  下次再给他免费吧。
  苏咏霖吃了一碗清汁田螺羹,十五年的心愿算是了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告别了张栻,和行动较为自由的苏长生一起前往定海。
  路上,苏勇不断地埋怨苏咏霖昨天没带他一起去吃夜宵,苏咏霖哈哈大笑,顺势甩锅给苏长生,说这都是苏长生的错。
  苏长生浑身长满了嘴巴也无法甩锅,只能扛下这口黑锅和苏勇一路互怼。
  当年从临安离开返回定海的时候,好像这两家伙也是一路互怼,只是当时和现在,苏咏霖的心情大为不同了。
  当时,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而现在,则是满满的怀念。
  当年离开定海的时候,苏咏霖把自家田产全部处理掉了,城内房产也都变卖了,连祖屋都没留下,卖不掉的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为了不让南宋方面发现他的踪迹以至于他的行动受阻,苏咏霖是下了狠心的,不过该处理掉的都处理掉了之后,他幼年时期生活过的轨迹也消失的差不多了。
  现在他再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能看到的是重建起来的一片片民房,还有一整条商业街,全然没了当年的模样。
  他想要找寻当年的记忆也找不到了,这无疑是有些可惜的。
  定海县因为有个停泊港口,也是往来客商休息落脚的地方,所以这些年发展的还真的挺不错,人来人往,来的都是收益,只要手艺真的好,愿意出力气,不愁在这里没饭吃。
  苏长生和苏勇两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小生活在这里,并且几乎没有再回来过,现在再回来一次,还真是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我记着这里曾经是咱们练刀的地方吧?”
  “这里,这里我记得以前是咱们偷偷煮火锅的地方!现在都变成这样了啊。”
  “这里我记得是咱们识字的地方吧?”
  “阿郎,你还记得不,这里原先是咱家的房子,你在这里给咱们上课识字的。”
  苏勇指着定海县城城东南的一处民房,让苏咏霖回忆当时的情况。
  苏咏霖稍微回忆一下,发现的确是这样。
  尽管县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年城东南好大一片区域都是他苏家的产业,被他变卖了换成钱去闹革命,被他烧掉的只是一部分,剩下还有很多都是他家的,只是他没怎么来过,不太熟悉。
  话说回来,他的这次拿出全部家当拼一次的投资,堪称这个时代最强悍的投资案例。
  所以苏咏霖没啥好后悔的,最多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怀念而已。
  “是啊,这里是当年我给你们上课的地方,不止你们,还有好多人也是在这里上过课的。”
  苏咏霖笑着一眼看过去,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非当年虚无破败的景象。


第1565章 故人
  现在的定海和当年的定海确实是完全不同了。
  当年他的家族是有钱,锦衣玉食,日子过得非常舒适,堪称钟鸣鼎食之家,但是贫富差距太大,民众穷困,整个定海县城两三万的常住人口,家境殷实的人家还不到百户。
  大部分人都是穷困不堪的农家,日子过得紧巴巴。
  年景稍微不好,家家户户都要下海捕鱼补贴家用,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粮食吃的话,就要补鱼虾蟹来吃,免得饿死。
  尽管如此,官府还是贪婪的征收鱼虾蟹的赋税,哪怕海里的东西天生天养与他们无关,但是看农民吃饱了肚子,他们比自己饿肚子还难受。
  捞钱,想尽一切办法捞钱。
  大家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甚至有一年沿海地区的鱼都给补光了,很多人家不得不用小渔船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捕鱼。
  结果一场大风,出海捕鱼的人家回来的还不到六成。
  那一年多少人家挂白幡烧白纸,哭坏了劳苦大众,乐坏了城里的棺材铺子。
  苏咏霖依稀记得当年他还曾经跟着父母一起在街上看到那诡异的景象。
  一边是凄凄惨惨的穷苦人家,一边是生意红火的棺材铺子,背过人去的时候,那棺材铺子的人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那吊诡的一幕震撼了苏咏霖的心。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有那一幕的出现呢?
  无非是穷。
  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压迫和剥削。
  看,问题找出来了,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
  怎么解决?大家友好协商民主投票吗?
  当然不是。
  要流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