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10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可以确定的是,若是有朝一日大明朝廷的主流想要和民众的意愿背道而驰,那么他的威望就是悬在那些混蛋们脑袋上的剑。
只要自己活着一天,混蛋们就不敢肆意妄为,哪怕一切的一切都失效了,他苏咏霖本人依然是那颗致命的惩戒“核弹”。
这场辩论发生在民众代表大会的后半程,也是这一日份量最重的压轴大戏,这场大戏的结果就是让人们看到了苏咏霖的无上威望和对民众的巨大影响力。
这是无解的,无人可以挑衅。
至少在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再有的话,那就是让一些人看了辛弃疾的笑话,他们会嘲讽辛弃疾的不知轻重,面子里子丢得干干净净。
但也有人看到了辛弃疾的勇气,对于辛弃疾明知必败却也敢于站出来反对苏咏霖看法的做法表示认同,称赞他的勇气。
但是话又说回来,本次民众代表大会的所有议题上,中央代表们也看出来了一点端倪。
但凡是苏咏霖明确表示不赞同的议案,就没有一个通过的。
而苏咏霖明确表示赞同的议案,全都通过了。
苏咏霖不发表意见的议案,则争论相对激烈,有通过的,也没有没通过的。
于是有些人就悟了。
他们原先的担忧的确是不需要存在的,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这个民众代表大会会闹出什么他们不想看到的事情来。
根本没那个可能。
因为苏咏霖还在。
他还在主持会议,只要他还在一天,民众代表大会就像是他个人的意志一样,甭管他自己是不是这样看待的,反正大家都是这样看待问题的。
再者说了,这个大会五年召开一次,决定今后五年的大明国家行动计划,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并不会真正干涉到大明国的运转。
被否决的议案要么是运气太差,要么就是在本质上属于被苏咏霖否决掉的议案,并非是什么民众的意志。
苏海生坐在中央代表席位上,看着这一幕,再看了看张越景,看了看苏绝,低下头,深深叹了口气,什么都没有再说。
倒是张越景深深的做了一番思考,觉得眼前的这一幕倒也不能完全算是苏咏霖的意志在作出决断。
现在看起来是苏咏霖主导议程,但是这也是一个让大家习惯这个议程的过程,等到苏咏霖真的不在了,大家说不定已经完全习惯了这个过程,届时有没有苏咏霖,还重要吗?
他现在知道了,苏咏霖厌恶管束一切的封建大家长式的做派,这是他废除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朝廷各大部门一开始都是没有惯例的,但是日子久了,各自都会出现各自的游戏规则,轻易不会更改,若要生存,就要在这个大家已经完全熟悉的规则里面折腾,而不能超脱其中。
他意识到苏咏霖正在以自己的无上威望推动着民众代表大会对于大明政治的绝对权威性,而一旦这个绝对权威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实之后,就算苏咏霖已经不在了,估计民众代表大会的地位也巩固了。
届时,苏咏霖实际上就和民众代表大会融为一体,他就是民众代表大会,民众代表大会就是他。
而某些封建大家长式的领导者敢于反对苏咏霖式的民众代表大会吗?
恐怕很难。
第1593章 大规模的民主变革
想到了这一点之后,张越景虽然不敢和苏咏霖本人做确定,但是他觉得这个猜测是可以在未来得到证实的。
若当真是如此,苏咏霖为了维护大明的革命成果,那是真的竭尽自己的全力了。
他无话可说了。
民众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没什么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了,也就是做做总结会议,把之前连续十五天的会议给好好的总结一下。
苏咏霖作为总代表,总结了这一次的民众代表大会所达成的诸多目标、成果,其中包括各项立法、各项政策的确定实施等等。
比如对《明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重新阐述。
苏咏霖在大会上阐述了宪法的意义和性质,表明了宪法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民众代表大会将《明律》当中关于这一方面的律法条文单独摘出来,定义为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重新命名为《明律》。
新的宪法性质的《明律》规定了包括明国国家性质和国家一切权利属于大明国民等一系列重大原则性的问题。
《明律》从而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国家根本大法,从此具备了超然于一切的地位,任何国家事务的最终纠纷都有法可依。
其后,大会将旧明律之中的诸多其他法案剥离出来,成为单独专业的法案,如民法,商法,刑法,教育法等等。
其他的还有很多。
比如确定了大明民主共和国的国旗和纪年方式,终止洪武年号,改以共和纪年方式纪年,洪武十三年即为共和二零一五年。
确定了大明民主共和国摒弃皇帝称号,放弃帝制政治制度,改以自创的民主共和制贯彻全国。
确定了苏咏霖不再担任皇帝,且宣布皇帝为非法称呼,从今往后敢于再立帝制试图复辟者,为国贼,天下共击之。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是大明民主共和国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大会做出的决策代表大明的国家最高意志,任何人不得更改。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中央代表会议也是每五年召开一次,民众代表身份和中央代表身份每五年一次换届,可连任一届。
确定了九人决策小组是民众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正式名称为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
其职权为在民众代表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民众代表大会所拥有的最高决策权力,代表大会督促朝廷贯彻落实大会所决策的一系列重大项目。
确定了以苏咏霖为首的九人担任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苏咏霖为执行委员会主席,为法律意义上的国家领袖,另外确定了田珪子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可以选举并且委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执行委员会人数不固定,但最多不超过十一人,最少不低于七人,且必须为单数,不得为双数。
确定了整个大明国的全部中央官方机构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向民众代表大会负责,而执行委员会作为民众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大会未召开期间,拥有大会的一切政治权力。
另外,这次会议还确定了大明国中央官方机构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原先大明国的中央机构分为朝廷系统、复兴会系统、司法系统和军事系统四大系统。
朝廷系统又分为内朝系统和外朝系统,内朝系统包括内阁、宣徽院等直接听从皇帝指示的内务部门,外朝系统则是直接归属尚书省统辖、间接接受皇帝领导的行政部门。
苏咏霖退位不做皇帝了,原先属于皇帝直辖的内朝系统全部改制、取消。
内阁成员和一部分其他部门的成员被纳入全新的公共安全部,归属尚书省系统管辖。
宣徽院这一在大明朝成为国家文史部门的存在在改制之后裁撤编制,所属成员全部归于学部下设文史司。
内侍管理部门和属于皇宫维护的一系列部门组织全部裁撤,所属宦官、宫女全部按照苏咏霖之前的规定妥善安置,结束存在的历史。
于是原先大明国的朝廷系统完成了内部统一,只留下一个尚书省。
尚书省下辖工部、学部、财政部、民政部等诸多部门,总揽全部行政事务,是大明国的中枢行政机构,直接向民众代表大会负责。
司法系统的大理寺、都察院和法部从来独立,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受其他任何部门钳制,原先直接对皇帝负责,现在也是直接改为向民众代表大会负责。
军事系统和复兴会系统在之前就被苏咏霖做了一番改动,这一次大会上则是直接赋予其法律上的合法意义。
原先军事系统的参谋总部和复兴会军务部合二为一,成为全新的军事部,负责全国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枢密院则维持原有编制不改动,是全军后勤部门。
军事部和枢密院原本直接向皇帝负责,改制之后,也全面向民众代表大会负责。
复兴会系统是较为特殊的存在,是苏咏霖在之前的年代为了对抗封建旧思想的先锋力量,对国家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也因此,其行动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这一次代表大会虽然没有纳入复兴会组织的参加,但是复兴会员也是大明国民,所以苏咏霖宣布在下一次民众代表大会举办的时候,要纳入复兴会员在其中,对民众代表大会负责。
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法律改革在这场大会上得到了贯彻落实,从法律意义上彻底的实现了。
从今往后,民众代表大会就是新生的大明民主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是毋庸置疑的。
身为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苏咏霖以自身的绝对权威和无上威望为民众代表大会加了一层荣耀光环。
光环笼罩之下,这个新兴的最高权力机构熠熠生辉,彰显着无上的荣光和威势,令人不敢直视,从刚刚诞生起就具备了那么一丢丢神圣的气息。
至少它做出的决议没有人可以反对。
苏咏霖在中央层面贯彻了民主集中的原则,将权力集中到了民众代表大会身上,而伴随着这一改革的大变化,整个明国从上到下都会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民主变革。
第1594章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一个开始,是一次宣告,这次宣告之后,很多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都会出现。
一系列的人员调动和职位调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属于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的全新统治秩序正在快速形成之中。
苏咏霖在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的最后,搞了一个挺有仪式感的活动。
他重新穿上了属于皇帝的服饰,就和当年登基的时候穿的一模一样,然后告诉了大家当年他和孔茂捷的约定。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一直做皇帝,做皇帝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十三年前,我和茂捷同志约定了,在我退位的那一天,由他亲手为我褪下皇帝的服饰,并且付之一炬,以示帝制之终结。
当时我们做约定的时候,是由周翀同志充当见证人的,所以今日,我们就由周翀同志再次作为见证人,由茂捷同志亲手为我褪下皇帝服饰,并且付之一炬,以正式宣告帝制的终结!”
苏咏霖将这个十三年前的秘密广而告之,着实让民众代表们和中央代表们相当惊讶。
一方面惊讶于这件事情本身,一方面惊讶于孔茂捷居然在当年那个时候就敢和苏咏霖作出约定,约定了今日。
这但凡换一个人做皇帝,孔茂捷还想进入九人小组?
不进坟里就算是不错的了。
孔茂捷对此似乎毫无自我认知,他非常激动的走到了苏咏霖身边,面对着苏咏霖。
“主席,十三年了,我没有变过。”
“我也没变过,只是很可惜,当初咱们最早的一百零八个同志,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十个还在我们的队伍里,其他的不是在积石州就是在库页岛,亦或已经丧生。”
苏咏霖叹了口气,拍了拍孔茂捷的肩膀:“我是不知道再过十三年,咱们还能有多少同志战友还在队伍里。”
“不论如何,我一直都在,至死方休。”
孔茂捷神情严肃,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