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整个山东则为差不多三十六万女真人。
  当然,这些都是女真民户,一般不负责军事,只有当皇帝征兵作战的时候才会参军,平时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还要承担如“牛头税”等专门税种,比起军事,可能生产职能更为重要。
  军事方面,主要是服兵役的女真正兵组成的大约五十个左右的镇防猛安,也就是非战时的常备军。
  镇防猛安是金人为了控制中原而设置在地方的军事机构,就像是一个个驻兵所。
  镇防猛安和民户意义上的猛安并不一样,民户猛安能达到三万人的规模,而镇防猛安一般则在三百人以上,至多不超过五百人。
  金廷会给镇防猛安提供土地、衣服和一定的米粮、钱财,让他们可以屯田,所以镇防猛安也被成为屯田猛安,屯田军等等。
  “也就是说非战时,除却地方州府所掌握的数量不一的杂役、警卫性质的射粮军之外,山东有约两万人规模的女真正兵接受益都统军司的领导,负责山东地区针对南宋的防御警戒工作。
  而一旦到了战争时期,皇帝下令扩军,那么整个十二个猛安的三万六千户女真户口都要出壮丁参军,地方州府还要签发汉人平民参军,加上射粮军这一类的杂役部队,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第16章 要重视敌人,而不是恐惧敌人
  苏咏霖大概的向自己的起家团队介绍了金廷在山东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是相当可怕的一股力量,比起苏家的起家团队,那是千百倍的恐怖。
  所以听说之后,这些人都面带惊讶之色,大部分人眉头紧锁,神色一点儿也不放松。
  也是,这帮金人虽然战斗力不好说,但是规模至少是足够大的,俗话说蚁多咬死象,真要是数量差距太大,金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苏咏霖这一群人淹死。
  所以大家伙儿都有点担心。
  苏咏霖接着讲述。
  “咱们一旦起事,面对的首先就是诸州府的射粮军和驻守在沂州的两个镇防猛安,以及那些杂处于乡村之间的女真民户,人数并不少,单就那两个镇防猛安来说,少说,也有六百人的正规军。
  镇防猛安的营寨赵开山去过,当时沂州防御使安贞带他去看,估计是要炫耀武力来着,他说那一个个都骑着高头大马,看起来是相当的雄壮,威武不凡。”
  这样一说,大家伙儿就更加紧张不安了。
  苏咏霖见状就笑了。
  “担心什么?那都是花架子,你们忘了?苏隐前年来山东侦查的时候,看到他们练兵,一个个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十个人里有五个能摔下马,十个人里有七八个拉不开硬弓,中原花花世界把他们养废了。”
  苏咏霖这一说,底下这群人纷纷想起之前苏咏霖给他们讲过的这些事情。
  说中原金军经过长时间的和平之后,早已堕落不堪,根本没有曾经那般的强悍善战,马骑不好,弓箭拉不开,战斗技能几乎为零,自甘堕落的人不要太多。
  这样的人值得恐惧吗?
  根本不值得恐惧!
  所以说南宋官家和大臣都是一群怂货,面对着几十年前的强敌,根本不懂得用动态的眼光审视这个敌人,不能发现他们正在走向衰落。
  当然,南宋自己也在不停地衰落。
  根本就不去抑制土地兼并,反而还不断维护地主的利益,剥夺佃客的人身权利——简直就是在作死的边缘大鹏展翅。
  还能怎么办呢?
  让他们去死吧!
  苏咏霖捏紧了拳头。
  “咱们要重视敌人,而不是恐惧敌人,我从不担心这些镇防猛安,只要我军能主动发起进攻,逼着他们打攻防战而不是野战,那么打胜仗就不是难事!而且一旦打赢,他们的那些马就归咱们了。”
  宋人缺马,金人不缺。
  不仅镇防猛安的营寨里有马,那些杂处于乡村之间的谋克和谋克下面的村寨内,也是有马的,马还不少,按照金廷的规定,女真户口出丁打仗是要自备马匹装备的。
  这样一来,虽然不至于每一户女真民户都有马,但是这马匹的单位拥有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积少成多,打下一个沂州,义军的第一支骑兵就差不多可以诞生了。
  “咱们的骑兵,就在这上面了!”
  苏咏霖的话让底下不少人暗暗兴奋起来。
  要是真的可以打胜仗的话,队伍当然会越来越壮大,到时候人手一匹马,大家也玩铁骑纵横,就根本不是难事。
  这个时候,身材高大的苏绝举起了手。
  “阿郎,你方才说了,除了镇防猛安之外,沂州还有女真人的民户猛安,总数在三十六万,那么沂州有多少?分居在何处?”
  大家都看向了苏咏霖。
  苏咏霖点了点头。
  “阿绝的问题很好,你的兵书没有白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这一点我们必须牢牢记在心里,开战之前,总要想方设法去了解你的敌人,而不是蒙着眼睛乱打一气。”
  这样说着,苏咏霖拿出了一张地图挂在了墙上。
  “这是沂州地界内金廷设置的镇防猛安和民户猛安的据点地图,每一个据点都有标注,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
  地图展开,大家纷纷凑近了看,一看之下,都面露难色。
  临沂县周围有一个镇防猛安和十三个村寨,费县周围有一个镇防猛安和十四个村寨,散布在周边广大乡村之中。
  根据金廷的括地政策,有些村寨内的金人来的比较早,控制的土地比较多,一个村寨的金人可能控制着两到三个乡村。
  而有些金人来的比较晚,一个村寨可能只好控制一个乡村。
  整个沂州范围内,被村寨内的金人控制的乡村约占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里,四分之一是自耕农,其他的都是地主豪强占有。
  这就是整个沂州的农业生态。
  尽管如此,放在苏咏霖等人眼前的,还是一个看似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
  “数量不少。”
  “是啊。”
  “没想到金人那么多,打起来很难啊。”
  “咱们只有一千人,该怎么打啊?”
  苏咏霖拍了拍手,让大家坐回原位。
  “的确,咱们只有一千人,而乡村之间的金人,就算是一个村寨,五十户,也有约五百人上下,打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他们不是集合起来和我们打仗。
  我们是主动进攻一方,我们可以发起突袭,可以主动选择攻打谁,那个时候,咱们才是以多打少的那一边,加上女真人疏于训练的程度,咱们攻打镇防猛安和女真村寨,难吗?”
  一伙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苏咏霖说的很有道理。
  “民户女真人往往不是聚居在一起,而是以五十户为一村寨,散居在诸多乡村之间,数量的确多,但是单个来看,岂不是势单力薄?且除了男丁,还有老弱妇孺!
  五百人的村寨,能战者又有几何?是以真正值得顾虑的,也就是那两个镇防猛安,那里头有三百至五百左右的正兵,尽管如此,他们疏于训练,不堪战阵,可怕吗?”
  苏咏霖摆事实讲道理,让大家心中的疑虑消除了不少。
  有了这番讲述,未来的军官们对于这场起义行动也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脑袋里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轮廓。
  苏海生带头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阿郎说得对,金人看似人数多,但是散居于各地,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多么紧密,有各个击破的可能,而且除了两个镇防猛安,大部分都是民户,人数多,男丁不多,咱们一拥而上,他们难以抵抗。”
  苏绝也表示赞同。
  “咱们起事,金人不知道,说不定等咱们杀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在吃喝玩乐或者赌钱呢,这样的仗,怎么输?”
  苏海生和苏绝带起了头,其余人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上都是言中了金人这一番布置的问题所在。
  人数的确不少,看起来也很强,但是疏于训练疏于督促,使得他们早已不复当年的勇武,这是起义军最大的胜机所在。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思考,开始了思考,可以自己分析问题,这让苏咏霖非常开心。
  他的这些部下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私盐贩子海上贼匪了,他们正在朝着一个相当正面的形象高速的转型。
  当然,开心之余,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他要把归属自己指挥的人马集合完毕,单独整训。


第17章 苏咏霖建军
  苏咏霖不知道赵开山等人准备怎么打仗。
  貌似他们的训练有点简单、敷衍——简单练练阵列,简单的舞刀弄枪,告诉士兵要听命令之类的,并没有特别艰苦的整训什么的。
  而且现在还是农忙时期,赵开山还在安排农户们春耕。
  这倒没什么问题,春耕一样很重要。
  但是也不用把训练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吧?
  苏咏霖不能这样简单的敷衍。
  他是要在乡野之地和金人面对面打仗的,不说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万一遇到一个防备森严的,搞不好那就是野战。
  野战拼的就是阵列和各自的稳定了,必须要操练阵法。
  他可不能指望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兵懂得什么叫军队阵法,上了战场就知道怎么和战友协同作战。
  于是他和赵开山申请粮食,说要给自己的一千作战部队每日三顿饭的待遇。
  这让赵开山有些奇怪。
  “寻常也只是两顿饭,怎么你却要让他们吃三顿?不用这样吧?吃个两顿绝对不会饿着,最多每顿多给些粮食就是了。”
  “训练和打仗一样,消耗也大,不吃就练不动,练不动,就出不来精兵,兄长,我原先那些部下,就是一日三顿练出来的,我有经验,你相信我,我肯定练一支精兵出来。
  而且兄长,我要在乡野之地和很多金人打仗,万一碰到一个有了防备的,没法儿偷袭,那只能硬碰硬,到时候看的还是实力,你也不希望我打败仗吧?”
  苏咏霖笑容可掬。
  见着苏咏霖的笑脸,赵开山很是郁闷。
  但是他又想着要是苏咏霖真能练一支精兵出来,到时候对付金人也多点底气。
  而且人家大老远来帮着他们造反,这点要求都不答应,也不太说得过去。
  他毕竟不是缺粮食的人,家里存粮堆积如山,当初荒年缺粮食的时候也干过囤积居奇赚大钱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用缺粮这种借口来搪塞。
  算了,精兵多吃点就多吃点吧,横竖一千人,又能多吃多少粮食?
  于是赵开山答应了苏咏霖的请求,让苏咏霖给自己这一千人争取了早晚两顿稀和中午一顿干的待遇,粮食到底是管够的。
  苏咏霖非常高兴,感谢了赵开山,然后表示自己还想要申请一些油和肉食。
  看到苏咏霖得寸进尺,赵开山脸色顿时就垮下来了。
  “贤弟,粮食管够就差不多了吧?自古以来当兵吃粮,哪有给他们顿顿吃肉的?吃不起呀!咱这儿也没有那么肉给他们吃呀!”
  “不吃肉,没力气,到时候万一碰着金人骑兵,就扛不起大斧,砍不动骑兵,这不好,兄长,咱们是造反,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不能惜小利而不顾全大局啊。”
  “这……”
  “兄长!现在的付出,是为了以后千百倍赚回来,做生意也好,造反也罢,不都是如此吗?不舍得投入,哪来的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