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稍微想干点什么,被赵作良一顿训斥就萎了,不敢造次。
  但是对于外姓将领来说就不一样了。
  那些赵家监军们能干出什么事情,外姓将领们不是不能想象。
  原先的五大主力军队里,赵家将领占了三个,后来赵玉成和赵开河被拿下了,局面就有了改变。
  陈乔山还是破敌军统制,赵祥还是选锋军统制,这没变。
  赵玉成统领的背嵬军被李啸接任,赵开河统领的踏白军交给了赵作良,而李啸原先统领的游奕军则交给了另一个外姓将领周至。
  这样一来,五大主力里外姓将领就变成了三个,本家将领只有两个,自己家人的势力在萎缩,外人的势力在增强,这让赵开山没有安全感。
  尽管陈乔山和李啸都是他自己招募来的多年部下,新提拔的周至也是他很多年的部下,但是不相信是不需要理由的,猜忌是不需要理由的。
  全看统治者自己的喜好。
  于是他一方面增加了前后左右四支军队,给了四个军号,一方面设立了监军制度,专门针对统军大将。
  前后左右四支军队有三个赵家人当统制官,只有一个外姓将领被选中,大概还是为了舆论考虑才勉强安排上的,不至于让吃相太难看。
  这样一来,九支军队里赵家人就占了五个,外姓将领只有四个,还都是赵开山的精英家丁团队出身,基本上都可以算作赵开山的自己人。
  结果还要加上监军的存在。
  基本上可以说整个赵开山家族是个男的,成年的,有手有脚不残废的,脑子正常没啥痴呆的,都已经在光复军里面担任职位了。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这也让外姓将领们在私下里多有议论。
  一来觉得赵开山对赵家自己人过于优厚,实在有点不讲武德,吃相比较难看。
  二来就是觉得赵开山对大家开始不太放心了,开始提防大家之类的,要限制大家的权力,这有点伤人心。
  不过赵开山想要加一道防火墙,这本身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监军之类的职位在宋以后的军队里倒也常见,所以也没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就趁这个机会,赵开山感觉时机到了,便把之前被撤职的赵开河也给抬了出来,让他做了背嵬军的监军,光明正大的监视李啸。
  赵开河打了败仗,就算是赵开山的亲戚,要是继续出任军事职位,也的确不太适合,很容易引起众人的不满,赵开山顾虑到这一点,就干脆给个监军。
  不要管军队和打仗的事情,只管李啸的忠诚就可以了。
  李啸和苏咏霖保持信件联络的事情在军队里并不是秘密,好几个人都知道,好像陈乔山也和苏咏霖有信件来往,他的儿子赵玉成也是一样。
  苏咏霖人离开了,但是影响无处不在,他身边好几个人都和苏咏霖保持书信畅通,他也不知道他们都在聊些什么,所以非常警惕、不爽。
  一定要盯紧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告诉我!
  赵开山如此嘱咐赵开河,也是一样的嘱咐其他的监军们。
  九大监军全部到位之后,赵开山才觉得心里稍微放松一些,觉得可以稍微睡个踏实的觉了。
  不然实在是不太好睡个安稳觉。
  睡饱了安稳觉,赵开山才能继续发兵去“开疆拓土”,占领州府。
  战略分家以后一直到九月中旬,赵开山接连占据滕州、徐州、济州,又顺手控制了曹州、单州,并且屯兵济州,准备进入大名府开始攻略。
  这些地方的金兵谈不上多么强大,也不好说人数多,没有成建制的驻军,光复军大军一冲,这些以射粮军为主力的地方军队就兵败如山倒,一窝蜂的逃跑了。
  虽然这些仗大部分都是李啸和陈乔山两人直接指挥的,和赵开山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既然李啸和陈乔山在他的指挥下,功劳当然有他的一份。
  靠着这些战功,赵开山逐渐扫除了之前战败之后的颓势,之前略有些不稳的地位也重新变得稳定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赵凯的信使抵达了,向赵开山汇报了南宋朝廷派人来授官招安的事情。
  赵构让赵开山做山东东路、西路的制置使,掌握两路军政之权,拥有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力。
  而且还能让赵开山自己安排各地官员,只要上报名单,朝廷原则上没有不同意的。
  这当然是个优厚的条件,但是赵开山一听就觉得头痛。
  要说之前,他还是对南宋朝廷心存幻想和仰慕的,但是随着势力的扩大,他已经完全不想屈居人下,给一个床都上不去的皇帝当臣子。
  那很丢人。
  而且还要听令行事,损伤自己的自主性,这很不值当。
  而且南宋方面这个时候来授官招安,不就是想摘桃子吗?
  老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来,老子这边打出名堂了你才来,摆明了说我要来占便宜。
  不要脸到了这种地步,倒也是罕有。
  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到底是一个国家呢?
  赵开山思来想去觉得不安心,所以还是把赵作良这个高参喊到身边,向他咨询这方面的问题。
  赵作良觉得挺为难的。
  他其实也就是比较会做人,但是涉及到实际事物的时候,他的能力有限,只能说脑袋比较清醒,不容易犯浑,但是决策还是不太容易。
  赵开山看赵作良难以抉择,于是把赵祥也给喊了过来。
  这个没啥能耐的族人虽然在军事方面不会有什么建树,但是小聪明还是有的,赵开山觉得自己需要赵作良清醒的头脑以及赵祥的小聪明,两个人加在一起就能算个军师了。
  哪怕是个狗头军师也好。
  赵祥那是一肚子坏水,而且很喜欢占便宜,听到南宋方面派人来授官招安,他立刻来了兴趣。
  “接受啊,为什么不接受?那么好的机会不接受岂不是浪费?这样的机会多少人求着赶着都没有,兄长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为什么还要忧虑呢?”
  “接受?那我不就是赵构那个阉人的臣子了吗?做一个阉人的臣子,我如何能心甘情愿?而且还要听他的命令办事,我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什么要屈居人下?”
  赵开山很不爽。
  赵祥赶快劝说。
  “问题不在赵构,而在宋国到底是一个大国,能和金人对峙,兄长不是一直担心金军大军南下之后咱们会无法抵抗吗?到那个时候,咱们身上的宋国官职不就是一条退路?
  要是胜了,那自然无所谓,咱们打赢了,只要实力足够,赵官家自然也不能强迫我们做什么,甚至划江而治都是可以的,要是打输了,咱们直接就往南国境内撤退,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这……”
  赵祥这一说,给赵开山说的有点意动。
  的确,他确实有类似方面的担忧,限制苏咏霖的确是他的愿望,但是既然现在尘埃落定,光复军不可动摇的统帅就是他,他当然要顾及一下光复军的生死存亡。
  苏咏霖要是在河北完蛋了,光复军也很难说能扛住金军的攻击。
  到时候兵败如山倒,整个山东无立锥之地,家族面临覆亡,那可就大事不好了。
  之前五六万军队被金军四千骑兵摁在地上摩擦的事情他还记忆犹新。
  四千就这样了,要是四万,不直接进入下一个轮回、快进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不行不行。
  赵开山可不想满门被诛绝,所以他们需要一个退路。
  做了宋国的官儿,到时候山东基业完蛋了,赵家也不至于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在山东被困死,然后被杀光,到底还有一条路可走。
  可要是不做宋国的官儿,到时候光复军完蛋了,他们想逃到宋国去,宋国不接受,那可怎么办?
  赵开山一念至此,感觉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必要。
  哪怕只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呢?
  于是赵开山微微点头,正要说些什么,赵作良忽然感觉到忧虑,表示担忧。
  “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咱们败了,赵官家会不会真的接纳我们还是个问题吧?到时候金人问赵官家要咱们,赵官家会不会出卖我们?”


第195章 狗头军师的“妙计”
  该说不说,赵作良提出的这个问题切中了赵开山心里的忧虑。
  赵祥认真的想了想,顿时也感觉心中没底。
  这话说的其实挺对的。
  以南宋这个德行,大家去投奔他们,他们会不会在金国的压力之下把自己这群人出卖掉,换取和平呢?
  苏咏霖当时给他们说了很多南宋朝廷的丑事,给他们上了很多的眼药,所以光复军高层基本上都对南宋持一种看不起加不信任的态度。
  现在满嘴说的都是好处,鬼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反手背刺把大家给放弃掉?
  三人沉默了一阵子,赵祥才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应该不至于吧?他们出卖了我们,以后整个中原都不会有人再相信他们了,赵官家要是还想恢复中原,就不会这样做,我以为赵官家应该是想要恢复中原的,而熟悉地形又是本地人的我们,对赵官家还是有用的。”
  赵开山想了想,缓缓点头,觉得赵祥说的也有道理。
  “虽然说他上不去床,到底还是个皇帝,我觉得当皇帝的人不至于言而无信,不都说了君无戏言吗?”
  尽管赵作良还有些疑惑,但是赵开山和赵祥都都觉得这个官可以接受一下。
  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的制置使,掌握两路的军政之权,实际上就是山东之地的无冕之王,而且还可以自行安排官职让临安朝廷册封,临安朝廷原则上不会反驳。
  也就是说自主性很强,南宋朝廷不会随便遥控指挥。
  这样优厚的条件,如果说不心动,那实在是有点高看了赵开山。
  所以赵开山到这个时候已经在心里决定了接受南宋的招安,作为他整个战略计划中托底的存在。
  进可以图谋更大的事业,退则至少可以在南宋安度晚年,不至于连骨灰都被金国扬了。
  这个计划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然而这个计划还是有点问题的。
  比如苏咏霖和孙子义。
  这两人的存在让他如鲠在喉,偏偏这两人还掌握了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相当一部分的人口和土地,几乎和他三分天下。
  实际上眼下的山东政治生态是三足鼎立的状态,赵开山名为光复军之主,但是苏咏霖和孙子义都有着强大的独立自主的味道,并不完全听他的。
  他一个命令发布过去,这两人大概率不会听,也不会配合他,找个借口回绝掉算是给面子了。
  赵开山等于只控制了三分之一多一些的山东之地,这让他这个两路制置使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针对他的这一点担忧,赵祥提出了一个“妙计”。
  “干脆就不要在授官名单上写这两人,这件事情也不要告诉他们,直接写上咱们的人,等赵官家那边确定了,咱们再看局势,拿这份任命名单叫人去上任,到时候咱们就有理由了。
  苏咏霖和孙子义要是感觉不满意,可以啊,反正问题出在赵官家身上,官是赵官家封的,不是咱们自作主张,他苏咏霖和孙子义不高兴,可以去临安找赵官家诉苦去,对不对?”
  赵祥这个臭不要脸的馊主意在赵开山看起来却香的要命,简直是香喷喷,让人流口水。
  好处他拿着,黑锅让赵构那个阉人去背,这样的好事难道天天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