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真定城内的人口终于控制住了,活动空间也有了,忠诚度也十分可靠,基本上不会出现里应外合的事情了。
  真定府尹这才稍微放松了一些,开始布置守城。
  苏咏霖不断派人北上打探真定县城的虚实,结果发现了成群结队从城里被赶出来的汉人、契丹人等。
  他们哭丧着越过滹沱河,相互搀扶往南边来,要来投靠光复军。
  苏咏霖安排军队北上接应这些人,把他们接到了栾城一带安置,然后这些人中有一些有名望的人组团来见苏咏霖,向他哭诉。
  “这么说,你们的房屋和财产都已经被剥夺了,金人完全不管你们的死活,让你们自生自灭?”
  苏咏霖看着哭哭啼啼的一群大老爷们儿,感到十分无奈,说道:“为何不反抗呢?你们的人数应该不少于城内女真人,勇于反抗的话,未必会如此。”
  “金兵凶猛,手持利刃、长枪、弓弩,对我等肆意杀戮,我等被驱逐之前,已经被杀死数百人,实在无力反抗,武力不及之!”
  一个白胡子老者跪在苏咏霖面前痛哭流涕:“老朽的儿子被杀了,儿媳被抢走了,年幼的孙孙和孙女被践踏至死,阖家满门只剩老朽一人活着,老朽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想法了。
  现在,只求将军能给老朽一把刀,让老朽跟着大军一起回真定,哪怕只能手刃一个金贼,也算是老朽为家人报仇,如此,老朽就算是立刻就死了,也有脸面去见家人了!”
  说完,白胡子老者哭得更凶了。
  周围人等跟着一起哭,周围的胜捷军军官们士兵们听了白胡子老者的话,心里也不是滋味。
  苏咏霖叹息一声。
  “金人何尝把你们当成人去看待呢?平常对你们和善一些,一旦遇到危险,推出来送死的还是汉人、契丹人,永远不会是女真人,所以,何须为女真人卖命呢?
  光复军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才放弃了对金国的一切幻想,决定奋起反抗,掀翻金国,把咱们的家夺回来,仅此而已,又何尝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呢?加入光复军的,也都是苦命人。
  要么是被金国夺了土地,要么是被夺了财产,要么是被夺了妻子家人,所以诸位,加入光复军吧,光复军会带着你们打回去,把你们失去的全都夺回来!”
  苏咏霖握住了老者的手:“我以光复军骠骑将军苏咏霖的名义发誓,一定为你们夺回属于你们的东西,而且,要让那些可恨的金国走狗付出代价!血债血偿!”
  苏咏霖的表态激励了在场的人们,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光复军一起作战。
  于是借由他们的劝说、组织,苏咏霖顺利收编了这规模庞大的对金国怀有彻骨痛恨的真定流民。
  之后,苏咏霖把他们安置在栾城县周边的废弃村庄里,给他们提供食粮,让他们暂时居住在这些地方,有个容身之所,又从中遴选精壮男子三千余人编入胜捷军。
  除此之外,这些人里有很多匠人,被苏咏霖挑选出来送到东平府。
  还有一些识字的、能写会算的,从事经济工作的,则被苏咏霖挑选出来安排到粮饷司、保障司中工作,算是为胜捷军出一份力。
  然后苏咏霖便开始筹划向真定发起进攻的事情。
  根据这些流民带来的情报,苏咏霖得知真定府约有一万余女真正兵,还有数量更大的女真民户组成的后备部队,随时可以武装上阵。
  因为光复军的族群政策,真定府尹已经不信任汉人和契丹人为主的签军,担心他们会和光复军里应外合,所以很早就把他们全部解除武装驱离了真定。
  于是真定县城内的一切防务都是女真人自己负责,几乎没有劝降的可能。
  苏咏霖感到些许不快。
  不得不说,利用族群区分敌人,把女真人全部划归敌人的办法虽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团结其他人,驱逐女真人,但是一旦发生像真定县城这样的情况,攻城也会变的相对艰难。
  女真人知道光复军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定会拼命抵抗,绝对不会投降,这无形间也会增加攻城成本。
  其实苏咏霖一直都很不喜欢攻城。
  之前拿下的城池要么是突袭,要么是里应外合,要么是主动投降,要么是守军人数太少,一两个时辰就能拿下的那种,很少有守军人数极多的坚城。
  而真定城毫无疑问是一座标准的坚城,守军人数还很多,攻击起来难度极大。
  这就是光复军政治正确的负面产品了。
  有好处,就必然会有坏处。
  但是好就好在女真人的数量的确不能算多,甚至比起已经亡国的契丹人都不能算多,更遑论数量更大的汉人。
  所以作为绝对少数,光复军的这一政策是可以顺利推行下去,且反噬相对较小。
  但是这一招也有失灵的时候。
  比如对方族群人数实在是太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就必须要采取其他的方案了,否则就会引发大分裂。
  民族主义只是权宜之计,不能当做万能良药,否则一定会反噬自身。
  苏咏霖深刻的思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安排,感觉到自己没有在胜捷军内推行民族主义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要是推行了,他就可以想象有朝一日自己被军队汹涌的民族情绪所绑架的场面了。
  所以这样的行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以。


第202章 金国不能失去真定府
  事已至此,虽然苏咏霖也会觉得有些许的不妥,但是真定城还是要拿下的。
  争取还要把城内的金兵和女真正口全部消灭掉,因为眼下的胜捷军还是属于光复军的大编制。
  光复军存在一天,胜捷军就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那面大旗也要继续打着,继续维持着政治正确。
  所以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来看,真定城还是要攻。
  准备的差不多了,部队休整的也差不多了,苏咏霖就带着胜捷军和地方武装的联军近七万人往真定方向前进。
  军队前进的路上,为了思考破城之策,苏咏霖决定亲自带人前往探查真定城的城防状况。
  苏海生等将领表示反对。
  “当年唐太宗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亲自带人刺探军情,靠别人转述和自己看到的总有不同,放心,我会多带人手前往,你们就不要担心了。”
  这样说着,苏咏霖就带着苏勇和虎贲营一百精骑前往刺探军情。
  真定城在滹沱河北岸,一河之隔分割南北,把苏咏霖北上之路截断。
  而且滹沱河流经真定县一带还形成了地上河,两岸筑有河堤,就给渡河增加了额外的难度,而守河则相对简单。
  就苏咏霖所观察到的,河流宽度约在百米以上,有些河段宽度更长,感觉百米冲刺都要跑好几分钟的那种感觉,以至于这一段水流虽然平缓,但是渡河绝非易事。
  不仅如此,金军还沿着滹沱河渡口河岸在北岸设置了防线,配备了兵力,架设了床子弩等远程攻击兵器。
  然后他们还摧毁了河上原有的桥梁,收起了全部的渡船,增加了联军的渡河难度。
  他们的沿河防线很长,有二三里,配备的士兵人数也不少,占据河堤上的有利地形,可以居高临下压制渡河军队。
  而河对岸就是高大的真定城。
  若要攻克真定城,首先就要渡河,渡河之后又要面对高大的城墙,难度极大,强攻的话,不知道要折损多少兵马才能攻取这座城池。
  稍微盘算一下,苏咏霖就把强攻的想法排除了。
  “不行,不能强攻,强攻的话难度太大,咱们承受不了,精兵就那么些,多损失一个我都心疼,不能莽撞行事。”
  苏咏霖喃喃自语,被紧随在身边保护他的苏勇听到了。
  “阿郎,不用担心,到时候我直接带兵冲过去,非把这城墙撞出一个窟窿来!”
  苏咏霖顿时感到十分无语。
  “你要是能把城墙撞一个窟窿出来,我就敢直接去攻打中都,去把完颜亮捉来,但是你不能,就别在这里添乱了。”
  苏勇自讨没趣,不说话了。
  苏咏霖沉思片刻,望着潺潺流水,考虑着攻下真定县城需要付出的代价,怎么想怎么觉得划不来。
  要是大军主力被拖在这里,还很容易引来金国中央军的支援,到时候就要在这里和金国中央军交手了。
  这一带又是大平原,金国主力肯定有诸多骑兵,胜捷军骑兵数量不多,也算不上精锐,强行与之交手,大概率逃不过全军覆没的结局。
  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苏咏霖带着疑惑离开了滹沱河岸,返回大部队,路上,他想着滹沱河的潺潺流水,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回到军队之后找来了熟悉滹沱河的当地人细细询问一番,又找到了苏勇。
  “阿勇,这一回,需要你带着虎贲营立个战功了。”
  “啊?真的?有这样的好事?”
  苏勇十分兴奋地看着苏咏霖。
  “当然,我听说除了咱们面前的这个渡口,下一个渡口距离这里挺远的,走要走两天多的时间,你带着虎贲营立刻出发,快马加鞭,找到渡口之后有船就用渡船过河,没船就想办法搭建浮桥过河,然后火速往回攻,协助主力消灭金贼的岸防军队。”
  “原来如此……我懂了!那我立刻点兵出发!”
  “嗯,立刻行动,我这边会很快开始佯装渡河攻击,给你打掩护,你要尽快,不能拖延时间。”
  “喏!”
  苏勇领命而去。
  苏咏霖安排好了苏勇之后,就大大方方的下令军队伐木做舟,准备渡河进攻。
  他把大军安置在距离河岸稍远的一个山丘上,在这里伐木立寨,然后派人前进到河岸边,进行渡河攻击的准备。
  不过渡河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但是攻城的难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苏咏霖没有想出什么攻城的好法子。
  这还是个问题,并且让苏咏霖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联军的到来让真定城内的金人十分紧张,他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把大量箭矢运出城外,又协调了一千余人出城备战,准备在岸边阻击联军,坚决不让联军度过滹沱河。
  本来城内有人建议掘开滹沱河南岸的堤防,让大水淹没南岸,逼迫联军不能继续北上,从而保住真定。
  真定府尹一开始有些心动,打算同意,但是他很快就考虑到一旦掘开堤防造成大水漫灌,固然可以打退联军,但是将来打退联军之后又要面临各县之间无穷无尽的扯皮和麻烦。
  保住的是真定,受损的是南岸各县,到时候南岸各县的人对此不满,肯定要闹事,最后搞不好还要自己这边出大钱维修堤坝……
  之前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
  河水泛滥,南岸各县受损,朝廷责成北岸接收难民,甚至还要出钱协助南岸维修堤坝,恢复生产,当时南北两岸扯皮扯得非常厉害,各县官员为了一点钱财支出几乎撕破脸。
  当时的情况历历在目,真定府尹实在是不想落人口实。
  “眼下出于冬季枯水期,水攻作用不大,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吧。”
  真定府尹随便扯了一个理由,没有答应这条计策,只是安排沿岸防御,还有依靠高大宽深的城池进行防御,争取拖住联军,等待支援。
  反正求援上书已经送上去了十几次,朝廷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清楚作为河北西路重镇,真定一旦陷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