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强制征兵,契丹人压抑已久的怒火能不爆发?
不是所有人都和印度低等人一样信奉来世理论的,至少契丹人不信,完颜亮如果强制征兵,那么契丹人的大起义近在眼前。
一南一北两大叛乱团体,完颜亮必须要兵分两路平定叛乱,而一国用兵最忌讳的就是两线作战,想要获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那种情况下,金国会自己犯下很多足以让自己灭亡的错误。
所以他并不在意自己在河北能得到多少“人心”,把得到的各种利益全都分润出去换取服从也就是既定战略。
孙子义干脆彻底的投靠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接受当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苏咏霖接受,至少在名义上,孙子义就失去了和苏咏霖还有赵开山三足鼎立的资格。
这样一来,未来中原地区的掌控者就会在苏咏霖和赵开山之间决出,而苏咏霖对此有十足的自信。
赵开山这个大聪明有几斤几两,他是摸得一清二楚,除了当缓冲、和南宋菜鸡互啄还有一点用处之外,简直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要想消灭掉他,实在是比消灭金国要容易多了。
苏咏霖不知道孙子义是否清楚这一点,但是就眼下来看,他不认为孙子义不知道。
他更倾向于孙子义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和金国的可怕,也认识到了苏咏霖才是那个可以带领大家存活下去的关键性人物,为了生存下去,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他是个聪明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
得知苏咏霖打败完颜阿邻之后,孙子义想起之前辛弃疾所说的话,做了一番利弊权衡。
继续独立的话,完颜亮一定会要他的命,而他显然不能单独和完颜亮抗衡。
而赵开山和他早就公开撕破脸,赵开山当然也不会是他坚实的后盾,甚至看到他倒霉还要鼓掌叫好。
唯一与他友好甚至还有强大实力的,只有苏咏霖,只有苏咏霖是他的盟友。
但是盟友关系并不能算多么牢固。
苏咏霖救他于水火,可以看做他个人的道德水平很高,可是道德水平也会受限于实际情况,苏咏霖并没有一直挽救他的义务。
如果继续独立,等完颜亮南下,他要是继续吃瘪的话,就很难说会不会有人来救了。
更别说这一番大败已经让不少人怀疑他的能力,对他离心离德,颇有离开他的队伍另寻出路的想法,与其眼看着自己的势力四分五裂,倒不如干脆一点,整体投入苏咏霖麾下。
如此一来,能以现有实力基础并入苏咏霖麾下,争取一个相对较高的地位,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同时,还能得到苏咏霖这个军事能力极强的强人的庇护。
这毫无疑问是当前局势之下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除此之外,他想不到自己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了。
所以他很期待地看着苏咏霖,希望能从苏咏霖的嘴里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语。
当然,苏咏霖没有让他失望。
“孙将军信任我,把未来托付给我,我又怎么敢不回应你的信任呢?我将一肩挑起河北、乃至整个中原之重任,绝不让孙将军失望!”
苏咏霖紧紧握住了孙子义的手。
孙子义心下大定,非常开心。
“如此甚好!孙某见过将军!”
孙子义带头向苏咏霖行礼,然后他身边一群神武军的将领们也跟着一起向苏咏霖行礼。
大庭广众之下,光复军三大主力之二顺顺利利的完成了合并,历史的新篇章开始了。
其后,苏咏霖在孙子义的建议下决定祭出赵开山之前的承诺,自称河北总管,将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一起纳入他的管控之下。
尽管他还没有拿下全部的河北地区,但是可以想见的是,河北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苏咏霖很快就定下了东征和北伐的军事计划,计划在完颜亮南下之前拿下整个河北地区,威慑中都,建立更庞大的军队,逼迫完颜亮犯下更大的错误。
而在此之前,他更加想知道的是金军那些溃逃的部队,还有他们的主帅到底怎么样了。
完颜阿邻到底怎么样了?
苏咏霖不知道,完颜阿邻已经死了。
第241章 完颜阿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完颜阿邻的死似乎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
他并不是被苏咏霖杀死的,也不是被任何一个胜捷军的士兵杀死的,更不是被身边的某个居心不良的叛徒杀死的。
是他自己把自己杀死了。
仓皇逃窜的路上,想着自己一战败光主力的败绩,完颜阿邻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完颜亮的谅解,乃至于会遗祸家人,让家人也遭到残酷的对待,下场凄凉。
如果自己战死沙场,说不定还能保全家人的性命……
怀着如此悲凉的心态,完颜阿邻在绝望和高压之下拔刀自刎。
如此一来,家人就算不能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至少可以活下去,这就是他最后的期待了。
他自杀的十分干脆,身边亲兵想要救下他,却没能来得及夺走他的刀。
他就那么干脆的抹了脖子,然后捂着脖子从马上直挺挺的摔了下来,身子颤抖扭曲一阵,死了。
死的干干脆脆,他甚至没有想要重新再来和苏咏霖决斗、顺便为自己报个仇的想法。
而他自杀之后,进一步失去主心骨的金军骑兵们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尤其是负责保护他的亲兵们,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主将死了,他们却还活着,对于更高的统治者们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哪有主将死了亲兵还能活着的道理?
于是一些亲兵在绝望之中跟着一起自杀,但是还有一部分亲兵不甘心去死,便和其他骑兵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至于该逃亡到什么地方,他们态度不一。
有的试图往北跑,看看能不能找到出路。
有的试图往西跑,觉得往北跑一定会死,朝廷不会放过他们,往西跑到关中隐姓埋名过日子,或许还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有的打算往海边跑,试图找到船只直接逃回辽东老家去,在老家隐姓埋名过日子,或许能过得更好也说不定。
跟着完颜阿邻逃出战场的不到三千溃兵很快作鸟兽散,失去了建制,各奔东西去了。
这一点,苏咏霖倒是没有想到。
那个难缠的对手居然那么干脆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报仇的想法都没有,正常被打败了不是应该想着卷土重来一雪前耻吗?
金国的试错成本那么高吗?
当然了,他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如赵开山,赵开山也想不到苏咏霖居然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功夫才终于把南乐县城攻破的赵开山根本不可能想到此时此刻苏咏霖和孙子义已经完成了合并。
苏咏霖真的成了他嘴里的河北总管,乃至于河北王,在河北站稳脚跟,获得了造反者的敬仰和服从,即将在这里掀起更大的波澜。
苏咏霖疾驰猛进血战不止的时候,赵开山也在血战,只是没有前进就是了。
南乐县城就像是一堵铁墙一样,赵开山真的感觉自己可能永远打不下来这座县城了。
明明只是一座县城,并没有那么高,也没有那么宽深的护城河,可是为什么就那么难打呢?
他用尽一切手段,各种火器和巨大的石块不要命的往城里扔,他甚至觉得城里应该已经全是废墟了,可是还是拿不下县城。
他几乎把护城河填平了,军队屡屡蚁附登城和守城金兵血战,但是每一次都被打回来,始终不能突破。
他还尝试挖地道,尝试夜袭,全都被城内金军识破,损兵折将无所获。
因为军队损耗过大,他不得不把伤病员转移回山东的根据地,然后派人回去继续征兵,以补充因为攻城作战而损耗太多的兵力,使兵力一直保持在八万人上下的规模。
攻城这几个月来,很多部队甚至从军官到士兵都换了一茬儿,很多部队成建制的战死、病死、冻死,但是这在赵开山眼里都不是事儿。
反正他也从来没有把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当成人来看,军队里除了少数亲兵和精锐之外,其他的都是消耗品。
但是人心不会因为赵开山的漠视就不发生改变。
整个山东对于赵开山和光复军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
因为多次抽调壮丁上战场,回来的不是死人就是伤员,凄凄惨惨的样子让很多民众都对赵开山表示怀疑。
并且赵开山答应的赏钱和抚恤也没有到位,失去家人的民间家庭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抚恤金和战争赏金,家人用命换来的财富没有得到。
于是人们感觉受到了欺骗,光复军和其他军队没什么两样,只是口号喊得响而已,他们不再积极响应光复军的募兵令,甚至对此表示抗拒。
再有光复军任命的官员下达募兵令的时候,最早很愿意积极响应的地方百姓不再愿意主动参军,以至于光复军的募兵效率大大下降。
这直接影响到了前线战事。
赵开山募不到足够兵员的情况下,听从了赵祥的馊主意,决定强征各地民众参军入伍。
他下令赵祥专门负责此事,让赵祥带兵回到山东,武装征兵,看看谁敢不来。
总而言之就是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就是要看看你们来不来。
同时,他把大量金钱送给山东本地的那些豪强地主们,从他们手上换来了不少他们掌握的壮丁参加军队。
双管齐下,于是军队人数多少得到了保证,攻城主力得以维持。
赵开山猛攻南乐县城的同时,赵作良作为主帅、赵开河作为总监军率领的两万光复军倒是在滑州、相州一带取得了很大的战略成果。
这一部分军队相继占据滑州、相州、卫州等几乎被放弃的各州,进展很大。
赵作良遵守最早的光复军政策,打击女真人,善待其余各族人,于是很受民间欢迎,他还趁机扩军,增兵至四万余,声势浩大。
赵作良没有太大的军事本领,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他不会瞎指挥,不会做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自己不善于指挥作战,就让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去做,他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不做干预。
他带来出征的是他自己本部踏白军和周至作为统制官的游奕军,他自己不善于指挥,他就让周至负责临阵指挥。
周至有点军事才能,一路指挥妥当,没有犯什么错误,很顺利的带着光复军一路前进,让赵作良很满意。
所以这些战斗实际上就是周至指挥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和赵作良一样看得清自己,对现实也看得开。
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总想在专业人士面前秀一把,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让专业人士给自己收拾。
赵开河就是这种人。
战斗期间,赵开河几次想要重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想要利用总监军的身份搞点事情,瞎指挥一气,对周至规划的行军路线和战斗规划一顿批驳,要求采取自己的做法。
赵开河与赵开山的关系很近,周至性格并不强势,不敢反驳,其余诸将慑于赵开河的身份和强势,也不敢与之争论,只能逆来顺受。
但是赵作良却不怕赵开河。
作为长辈,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