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康伯忽然觉得自己的呼吸有点困难。
沉闷的氛围让他周边的空气都凝结了似的,他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
陈诚之和王纶回到枢密院之后,针对赵开山的密信拟了几个方案,其中就包括出兵支援一同恢复开封府并且直接收编赵开山的方案。
这份方案设计的最为详细,各项数据论证的最为充分,连要花多少钱和最后能得到什么都统计的七七八八,照着执行就算出岔子也是小岔子,影响不了全局。
这是陈诚之集中部下精干人手熬了好几个晚上才拿出来的一份建议。
但是这份建议上交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
于是南宋方面从始至终都没有对赵开山进攻开封府的事情做出任何表态。
赵开山猛攻开封府的时候,南宋方面按兵不动,坐壁上观,没有任何想要支持的迹象。
就连象征性意义的整军备战都没有,一切照旧。
赵开山领兵和孔彦舟在开封以东大战连连的同时,苏咏霖的整军步骤进入到了以战代练的步骤之中。
苏咏霖开始发起东征,从真定府一带出兵,向河间府发起最后的进攻。
正月和二月间,苏咏霖把整个河北的军事力量整顿了一通,然后在政治上也理顺了整个上下层级的秩序。
他全面提拔参加造反的地主豪强们担任各州长官和各县长官,暂时把自己的行政中枢设置在无极县,在无极县处理整个河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问题,还有一些经济上的问题。
而在此期间,整个河北风起云涌。
大量汉人、契丹人和奚人势力对女真人展开了全面逆袭和驱逐,将很多苏咏霖没有进攻的地区的金国官府力量驱逐,取而代之,然后一起来无极县认主。
苏咏霖在无极县接待他们,授予他们兵团下辖独立营指挥使的军职和相对应的政治职位,拉拢他们为自己办事。
于是除了北部六个州的防线以外,整个河北只有河间府一带还有金国的势力。
这里聚集了大量避难的女真人,且无法北返,依旧困守孤城。
大量地主武装把持着河间府东南西北的全部通道,把河间府城直接锁死。
虽然他们无力攻下河间府城,但是河间府城也基本上失去了和外界联络的可能,被困的死死的。
城里人也不是很想坐吃山空,多次组织力量出城反击,只是效果不太好。
虽然成功杀散了一些很弱的地主武装,在城池外围修了一些防御工事,但是也无法打通从河间府城到雄州的道路,继续被困。
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金廷居然没有在一次试图援救他们,再也没有派兵来过。
眼下,城池里的人们已经到了最后时刻,食物和军需物资都已经到了极限,城池里能用的能吃的几乎都被一扫而空,说得难听点,连老鼠都被吃完了。
苏咏霖也恰好在这个时候整军差不多了,于是带着整顿完毕的兵团主力部队展开了一次实战演练。
在诸多骨干老兵的指导下,新兵们勇往直前,依靠兵力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金兵设置在城外的防御工事全部摧毁,兵临城下。
然后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攻城战斗。
第280章 一本万利的生意
说是规模浩大,的确是规模浩大,但是这场仗打起来并不激烈。
因为河间城的元气已经损耗殆尽了。
长期的围困之后导致城内人已经没有多少还能抵抗的士气和军械,基本上是疲惫不堪加上极度厌战,若不是河间府尹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不准他们投降,估计投降的人不会很少。
这段时间内据说河间城里也爆发了好几次内乱,应该是想要投降的和不想投降的之间发生冲突,双方要拼个你死我活,结果不尽如人意。
反正河间城硬是没有投降。
支撑到了苏咏霖率领兵团主力来攻击。
面对浩浩荡荡的兵团主力,河间城守军的心情应该是绝望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抵抗了两天,让苏咏霖兵团遭受了微小的损失之后,被攻破了城楼。
先登上城攻占城楼的是魏克先所部玄甲军。
小伙子们红着眼睛悍不畏死的冲上城楼,拼命厮杀,身披数创犹然拼杀不止,终于击溃了城楼上的金军,一举突破了河间城的西城门。
玄甲军随即打开了城门,大军涌入城中,和城中最后的金兵展开并不激烈的巷战,并且在半天之后取得了胜利,全歼了城内敢于抵抗的金兵,获得了河间之战的最后胜利。
金廷在河北的第二根钉子在迟了那么些日子之后,终于被拔掉,连象征性的维持金廷统治的可能都没有了,金廷在河北的统治宣告结束。
按照魏克先的说法,苏咏霖把玄甲军那么威武的军号给了他的部队,那么他自然要做出相对应的成绩才行。
否则所部还有什么脸面叫玄甲军?
苏咏霖很高兴,嘉奖了魏克先所部玄甲军,给先登上城的一批士兵记了一份军功。
照顾到孙子义的心情,苏咏霖把被活捉的河间府尹交给了孙子义。
孙子义十分感激,然后亲手挥刀斩下了此人的头颅,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当初河间府尹率兵守城,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并且愣是坚持到了完颜阿邻带兵前来,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如今这个局面。
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
此战之后,城中剩余的八万余女真正口被全面俘虏,没有一个逃出城。
苏咏霖否决了部分激进军官要求将他们全部杀死然后用头颅筑京观的要求。
根据这群军官的诉求,他忽然意识到眼下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政治正确和现实局面已经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军队军官。
这部分军官全都隶属于原神武军的军队组织当中,他们秉持这样的观念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他们之所以参加光复军就是为了反金。
苏咏霖也是这样打旗号的。
但是旗号归旗号,他的内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反金固然是政治正确,但是金国又不是他唯一的敌人,一旦军队被民族主义绑架,他是根本没有把握能扭转过来的。
过去神武军不在他的指挥之下无所谓,现在神武军完成了基础编制,正在朝着胜捷军的方向前进,那么基本路线就不能出问题。
神武军和过去不同了,第一阶段的解除士兵人身依附的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
指导员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相当一部分胜捷军军官进入神武军工作,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神武军原先的那些军官们已经闹不了什么事情了。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好了。
苏咏霖开始要求指导员们一点一点的给士兵们上课,传授相关的粗浅知识,让他们初步理解牛马和上等人之间有什么不同。
然后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表面上打败的是金人,可实际上打败的是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上等人。
上等人可以是女真人,可以是契丹人,可以是奚人,可以是渤海人,也可以是汉人,谁都可以是,并不特指某一群人。
他们之所以剑指金军,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女真人,主要是因为如今女真人和上等人的身份重合度最高,在金国,主要的上等人都是女真人,所以对着女真人挥刀,大概率是没错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对付的就仅仅只是女真人,并不是把女真人铲除殆尽就完事儿了,那样的话没什么意义的。
年轻的没有经验的指导员们在有经验的老资格指导员的带领下,在神武军中开始组织小规模的诉苦大会。
他们采取不一样的手段,把被女真地主压迫的案例和被汉人地主压迫的案例摆在一起,让大家一起了解,一起回味被压迫的感觉,然后做对比。
这很容易就能得出一样的结论。
因为压迫者虽然不同,但是被压迫的人所遭受的苦难总是一样的,吃不饱穿不暖,累的和老黄牛一样,吃的还没有老黄牛好。
于是原神武军的官兵们渐渐开始懂得什么是上等人,以及为什么要对女真人发起进攻,为什么主要打击女真人。
打击女真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女真人,而是因为他们是上等人,所以看上去是在打击女真人,实际上是在打击上等人。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只是打击女真人就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不是的,完全不是的。
汉人地主也好,契丹人地主也好,都和女真人地主一样,没什么区别,依然会踩在他们脑袋上作威作福。
讲述过去凄惨经历的指导员和部分士兵可以作证,不管在谁的手下,他们过得都一样惨,一样悲催,一样绝望,若不是光复军大起义出现,他们根本没有活路。
于是诉苦大会就这样缓缓地展开了。
指导员和胜捷军出身的军官们带头诉说,进而引发人人争相诉说自己的凄惨经历,诉说自己被剥削的残酷经历,以及他们心中的痛恨。
说着说着就哽咽不能言语,然后抱头痛哭,哭完了接着说,说到痛处接着哭,最终哭成一片。
从普通士兵到基层军官,一种属于被压迫者的共情正在神武军的底层快速的铺开、扩张,并且用极快的速度席卷开来,散播到整个神武军的底层。
然后苏咏霖在河间府召开了公审大会。
他把将被俘获的女真权贵、官吏、军官、富商、地主还有城中协助金军守城的非女真人官吏、军官全部挑了出来,搭台子,拎到上头接受审判。
一群士兵围着一个台子,由口才最好的指导员上台,诉说这些人的混账往事,诉说他们犯下的罪过,引起台下士兵的共情,在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声讨浪潮中挥刀将其斩首。
然后引发了更大的欢呼浪潮,无数神武军士兵涨红了脸,一边哭一边喊叫,举起手臂振臂呼喊,似乎正在观看一场无比精彩的大戏。
可是这不是大戏,这是在杀人,这是明明白白的在杀人。
一些原神武军的军官在远处望着这山呼海啸一般的场面,惊讶不已。
他们未曾想过他们手下那些佝偻着身体、面色灰败、软弱可欺的泥腿子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忽然爆发出了那么恐怖的力量,一浪接着一浪,仿佛能把他们演死在这声讨的浪潮之中。
最可怕的是,引领这波浪潮的不是他们,而是那群指导员,那群并不负责军事指挥的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群说书人的【指导员】。
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
为什么能把这群受尽欺负的软蛋们变成这副模样?
这批军官们暂时还无法理解,但是他们对这样的局面莫名的产生了恐惧。
河间府被攻破之后,河北就正式被苏咏霖全部掌控,金国官府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全面清算,整个河北的民心士气都拧成了一股绳,牵着绳子的就是苏咏霖。
河北内部没有敌人了,驻军河间府的苏咏霖就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眼下这个局势,如果只看河北的光复军和燕云地区的金军,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当初北宋和辽国对峙的局势了。
当然,当初北宋的情况远比现在的苏咏霖要好,而当初辽国的情况也远比现在的金国好。
双方可以看做劣化版本的北宋和辽国。
当年赵光义面对辽国发起了两次战略进攻,基本上采取的战略战术大同小异。
一路军队从太行山脉北出,绕道燕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