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名正言顺的、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光复军大起义的唯一领袖。
  他将作为唯一领袖带领光复军众人继续走下去,走到光明的彼岸。
  赵开山统治区的济州、兖州、滕州、徐州、海州、沂州、莒州、密州、邳州、莱州、宁海州、登州这十二个州加上整个大名府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苏咏霖的防区。
  于是苏咏霖的控制区增加到了五个路,即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以及大名府路,半个中原已经在手。
  而这一天,是五月二十九日,距离光复军大起义的正式发起,也就一年多一个月的时间。
  一年之前,苏咏霖只是一个手握数百名士兵的外来户,没有根基,除了自己,很多东西都要赵开山提供,然后他才能生存。
  一年以后的现在,苏咏霖成为了数十万光复军的领袖、河北山东的支配者、千万民众的统治者。
  势力的骤然扩大,以及光复军指挥权的最终确认让苏咏霖的部下和侥幸活下来的原赵氏集团人物非常高兴,认为好日子就要到来了。
  所有人都在欢庆苏咏霖的这一波拨乱反正,并且沉浸在喜悦之中,可是苏咏霖本人却没有沉浸在反客为主的喜悦当中。
  好处的确拿下不少,但是他有太多太多要做的事情了。
  因为他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属于赵开山和赵氏家族的“遗产”,他来不及高兴,他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消化这些遗产。
  首先,他通过清算赵氏家族和投靠他们的地方豪强家族,名正言顺的从各州获得了超过八十万亩的无主良田。
  不是荒地,都是开垦好的、保养好的、种植着粮食的良田。
  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统计的数字,应该还有更多,随时可能突破百万亩。
  没什么说的,苏咏霖立刻派人统计田亩数量和当地失地、少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田珪子选派指导员,准备在这里建设大量的新农村作为自己的基本盘。
  苏咏霖在河北期间,也没有放松在山东扩充新农村势力范围的努力,时至今日,生活在新农村里的人口已经达到一百四十万左右。
  而这一波赵氏集团贡献的良田,能让他建设更多的新农村,并且收纳更多的人口,直接统治人口直接奔着二百万去,甚至会超过二百万,直接奔三去。
  这块肉吃下肚,消化完,他就能培育更多的火种,时机一到,这火种就能把山东与河北的天烧的通红。
  当然,这一块大肥肉吃的他满嘴流油,肚子里撑得不要不要的,有点腻歪,有点消化不良。
  所以这件事情需要慢慢来,要很长时间才能办理完毕,军队方面,行政方面都要扩编改组,所以也不急。
  选派专人负责跟进之后,苏咏霖就可以去忙其他的事情,比如军队。
  除了对土地的处理之外,对军队的清算也挺重要的。
  趁着这一波对赵氏集团清算的浪潮,苏咏霖顺带着下令把赵开山麾下的光复军九大主力部队也进行一波清算。
  这一波清算就是面对军队里的军官和一些小山头的。
  苏咏霖从自家军队里选派指导员和军法司的人员负责此事,拿出公田制度作为依据,对侵占公田的、打骂士兵的、知法犯法的军官进行全面处置,坚决治罪、赶出军队,以净化军队。
  作为势力庞大且实力强大的光复军战神,苏咏霖的威望是赵玉成无法企及的,所以赵玉成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办到,赵玉成压不住的人,他能压住。
  原本的光复军高层被一波带走,剩下的中下级人员连兵器都没有,根本无法对抗苏咏霖带来压阵的天兴军和天雄军。
  于是一大批光复军军官及其亲信被顺利清算,每天都有军法司的人把军官当着士兵的面带走审查,却没有人可以反抗。
  而且不只是原先靠近赵氏集团的军队,连兵变功劳最大的背嵬军和破敌军也被苏咏霖派人进行审查,对不合格的军官进行了一波筛除。
  最后审查结束,安全回来的很少。
  犯罪严重被处决,罪行较轻的被一起打包送到河间府接受指导司的改造,缺失的军官员额则直接从天兴军、天雄军当中选择,就地调职。
  对军官的清算是主要任务,当然对士兵进行一波精选也是必须的。
  赵开山单纯追求军队数量而不是军队的质量,甚至强制征兵。
  苏咏霖非常不认同这样的治军理念,于是大规模淘汰老弱病残等滥竽充数的存在,在军队里只保留青壮。
  第一波精选之后,军队里的老弱病残基本上都被清退完毕。
  接着,苏咏霖还对军队里的亲缘关系进行整理,做第二波精选。
  父子一起当兵的,父亲回家,兄弟一起当兵的,弟弟回家,家中独子的,直接退役回家。
  被选中退役回家的还能领到路费,保证让他们安全、活着回到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苏咏霖认为这一波精选不仅精简军队冗员,还能减轻百姓负担,获得民望,一举多得。
  果不其然,全军上下一片赞扬之声。
  得到恩典解除兵役还领到路费的壮丁对苏咏霖千恩万谢,怀着感恩的心踏上了回家之路,一边走一边抹眼泪,庆幸自己获得新生。
  这些人回到家中会广泛宣扬苏咏霖对他们的恩遇,光复军在这一地区跌到冰点的民众支持率也会因为更换领导人和新政策的执行而回升。
  两波精选结束之后,十二三万光复军就保留了五万多一点。
  这五万人的精兵被苏咏霖整编为五个军,军号分别是背嵬军、踏白军、游奕军、破敌军、选锋军。
  当然,军号虽然不变,但是内里已经被苏咏霖按照自己麾下部队的方式进行了改组,设正将副将,设指导员,统一归入兵团建制。
  苏咏霖雷厉风行的处置了整个山东光复军,把自己的规矩全盘复制到了山东光复军之中,以他们闻所未闻的管理模式全面碾压了当初的旧模式。
  于是这五万多军队开始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清算结束之后,苏咏霖重新任命军官,背嵬军的正将还是李啸,游奕军的正将还是周至,破敌军的正将也还是陈乔山。
  踏白军的正将被苏咏霖安排了天雄军副将李睿出任,选锋军的正将由天兴军的副将张德广出任。
  不得不说,赵开山这支部队的合格率真的很低,苏咏霖想要多保留一些部队都做不到,只能勉强改组为五个军,作为面对南宋和金国南京路这一线的警戒力量。
  这种情况下想要扩军也办不到,没人手办理,好在南宋动兵北上的可能性暂时来说还是很低的,苏咏霖并不担心南宋会动兵北上,所以海州邳州一线安排少量兵力还是比较合适。
  主要的力量还是要安顿在济州、滕州和大名府一线,作为对金国南京路一线的警戒兵力。
  不过短期内那边应该也打不起来。
  赵开山才动用十多万兵力和南京路金兵打了一架,南京路应该也损兵严重,短期内不会主动发兵进攻。
  整个南线和西线都是赵开山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局面,赵开山虽然没取得什么是实质性的战果,但是让金兵疲惫还是做到了。
  他的一通王八拳的确消耗了这一地区的金兵的很多力量,使得苏咏霖就算扩张了领土,也不用面对骤然增强的军事压力。
  这给他进行改革与清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真的要说赵开山什么也没有留给他,倒也不尽然。


第332章 所以我几乎不喝酒
  赵开山的确给苏咏霖“留下”了一些遗产。
  但是这些遗产相对于这十几个被赵开山以及赵氏集团祸害的不轻的州府,还是不太够看的。
  这一地区人口损失严重,土地荒芜严重,粮食产量严重衰减,春耕也因为之前的一系列混乱受到影响。
  预计今年就算风调雨顺,粮食生产也不会非常可观。
  更要命的是之前的开封之战和金兵袭击导致原本地方上的存粮仓库受到严重打击,赈灾面临困难。
  也就是苏咏霖通过清算赵氏以及他们周边的一群豪强得到了大量的良田和粮食,否则这个冬天一定不好过。
  该说不说,这帮人不管公共生产,对自己的私人生产倒是在意的不得了,储备粮食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多,这一大口肉吃的的确是爽,不仅是军队,拿来给民间赈灾倒也不是难事。
  不过百姓疲劳、生产乏力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十几个州在短期内就别想着能榨出什么动员力来,还是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恢复生产,做做好事吧。
  赵氏集团留下的烂摊子,最后还是要苏咏霖来收拾。
  看在他们留下那么一大笔“遗产”的份上,苏咏霖也就不和他们计较了。
  大体上苏咏霖没有对当地的政治生态做什么变动,除了打造新农村之外,也就是清算一批人,换上另外一批人,属于城头变换大王旗式的变革,没什么不同。
  虽然没什么不同,但是胜在稳定,没有引发社会动乱,这十几个州很快就适应了苏咏霖的政令,投入苏咏霖的怀抱中了。
  这让苏咏霖不用动兵、不用大规模派人南下直接治理,省了很多事情,也让他可以更好的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敌人。
  赵作良的确不擅长军事,但是他也不需要擅长军事,他只需要按照苏咏霖定下的既定策略,忠实的执行休养生息的命令就可以了。
  这是他作为名义上的光复军领帅最大的意义。
  不过事到如今,光复军这个名称的存在被苏咏霖模糊化了。
  光复军下辖只有苏咏霖兵团这一支武装,兵团之下才是各个军,赵作良作为领帅,唯一的下属就是苏咏霖。
  等于他的命令只能下达到苏咏霖这里,实际上并不直接掌握任何兵权。
  苏咏霖把行政权和财政权交给了赵作良,从粮饷司调派了几名好手协助赵作良,军权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李啸、陈乔山、周至、李睿和张德广五人直接听从苏咏霖的命令,赵作良并没有征调他们和军队的权力。
  对此,赵作良自己也有很正确的认知。
  六月中旬,苏咏霖准备回到河间府的时候,赵作良和他做了一番谈话。
  “总而言之,这里我帮你坐镇,南国若有来使,我也会帮你应付,至于其他的,雨亭,就全靠你自己了。”
  “我知道。”
  苏咏霖点了点头:“南边的事情,岳丈多多担待,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北边的事情,我会竭尽全力。”
  “你那边要是打不好,我这边恢复得再好也没有用,倒不如直接自刎来的痛快。”
  赵作良笑了笑,拍了拍苏咏霖的肩膀,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现在,你是所有人惟一的希望了,雨亭,别让我们失望。”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然后翻身上马,启程北上,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
  他用最快的速度整合了光复军的全部力量,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对抗金国即将到来的南征了。
  回河间府之前,苏咏霖特意去了一趟海边,去看了看孙子义督建的水军到了什么程度。
  进度很不错,苏咏霖很满意,很短的时间内,水军已经有了五十多艘中型海船,和十来艘大型海船,摆在南宋私盐贩子集团里已经是一支了不得的海上武装力量了。
  不过作为水军,这样的规模还是稍微小了点,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