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理和副总理掌管全局,下面也要设一些机构,我觉得首先一个是把指导司的事情理清了,从此以后,军队里的指导司就保留军队里的指导员职责,其他的就不要管了。
  农会工作和培训新人指导员的工作全都放到复兴会的框框里来处理,把军事和政务分开,负责军队士兵教育的还是指导司,其他部分一分为二,具体办事的设为庶务司,培训新人的改为教务司。
  指导司的事情,幼安近水楼台,主要让幼安来负责,把持好军队的教化,珪子,你把精力都放到庶务司和教务司中来,除了军队当中的事情之外,其他的都要交给你来负责。”
  辛弃疾对于这一安排没有什么异议,倒是为自己一下子成为一个苏咏霖自行负责的组织的副总理感到激动。
  田珪子却因为职责相当之重而感到压力很大。
  “阿郎,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一边询问,他一边拿出了纸笔准备记录。
  苏咏霖也不以为意,缓缓交代,让他仔细记录。
  “具体的话,首先教务司不用多说,就是培训新人,按照现在的路子来走,没问题,庶务司的话,首先和农会的联系是必须要保持的,所有派驻农会的指导员都要在庶务司的管辖之下。
  每当咱们需要民众配合做些什么的时候,就由庶务司负责与农会联络、沟通,贯彻落实到每一户人家,这个应该不用我说,原来指导司就能保持住,现在要加强,再有,就是组织起乡村农会的上一级机构。”


第361章 你们可以永远信任苏总帅
  听到苏咏霖这样说,辛弃疾愣了一下。
  田珪子的笔端顿了顿,抬起头来有点惊讶地看着苏咏霖。
  “上级?”
  “是啊,就和朝廷有路州府县之类的行政级别一样,咱们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村庄,你们想想,咱们现在控制着多少个新农村?又有多少个指导员在任?”
  苏咏霖掰着手指头说道:“据我所知,因为指导员人数不足,很多地方都是一个指导员负责好几个村庄的农会,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本身已经非常疲惫。
  而且以后新农村只会越来越多,农会也会越来越多,让一个庶务部单独面对成千上万个农会,珪子,你想想看,那样的话,办事效率会很高吗?你会不会累死?”
  田珪子想了想那样的局面,咽了口唾沫,点了点头。
  “阿郎说的是。”
  “所以啊,设立上级已经刻不容缓了,之前指导司管着,不好设立,现在转为复兴会担着,就有名目了,我想就设到乡镇一级好了,培训新人的同时,把有功劳、经验丰富的老人安排到乡镇农会负责统筹乡镇之内的村农会的工作。”
  苏咏霖缓缓说道:“咱们也是刚开始,经验不足,所以不要一口气提到县一级,就到乡镇,锻炼一下咱们的指导员们,让他们有更强的治理能力,为之后进一步提拔打个基础。”
  田珪子动笔记录,辛弃疾在一旁寻思一阵,觉得不对。
  “苏帅,如果复兴会也能负责庶务,那么将来如果咱们能控制县,控制州府,那复兴会是不是也要继续往上升级?”
  苏咏霖上下打量了辛弃疾一阵。
  “幼安,说你聪明,你是真聪明啊。”
  “真的啊?”
  辛弃疾诧异道:“真要这样的话,复兴会何止是中央朝廷?不也成了地方官府吗?到时候复兴会和地方官府职权相近,就算都是复兴会出来的人,又该如何区分职责呢?”
  “现在提这些还太早了吧?”
  苏咏霖笑了笑:“不过大体上,我是打算把复兴会和官府一起放在地方的,官府署理行政事务,总要有人能帮我盯着。”
  辛弃疾顺着一想,忽然瞪大了眼睛,倒吸一口冷气。
  田珪子笔端一顿,抬头看向了苏咏霖。
  “如此说来……阿郎,复兴会职权甚重啊,那么大的职权,交给我的话,我……”
  “珪子,你一路跟我走来,办事得力,品行上佳,最是与我心意相通。”
  苏咏霖拍了拍田珪子的肩膀,接着又看向了辛弃疾,开口道:“幼安,你虽然不是苏家老人,但是天资聪颖,也与我心意相通,你们两人,是我最为依仗的帮手,复兴会让你们整顿,我很放心。”
  辛弃疾和田珪子互相看了看,忽然意识到他们被苏咏霖寄予何等厚望。
  “复兴会职权甚重,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只是个草台班子,你们帮我拉起来,填充人手,到具体掌权,还有好长一段路,走得下来,手上才有权势,走不下来,万事皆休。”
  苏咏霖笑了笑,握紧了两人的手:“所以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炊饼,不是的,这是千斤坠,得看你们有没有足够的力气能扛住,别让我失望。”
  两人缓缓点头,面色上已经没了惊诧,只有严肃。
  复兴会,很明显是苏咏霖用来挑战儒家霸权的一柄利剑,而铸剑者就是他们两人,这沉甸甸的职责被交付给这两人,他们又是荣幸,又是激动,又是担忧,又是凝重。
  究竟能不能把复兴会从一个草台班子拉成一个庞然大物呢?
  他们不知道。
  就如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一样,刚出生的婴儿,谁知道长大以后能走到何种地步呢?
  但是,总归是要走下去。
  苏咏霖手握大权,不可能把精力长时间放置在一处,眼下他的精力必须主要放置在军事方面。
  他一边狠抓练兵,狠抓军事建设,一边把大量情报人员投入到针对金国的情报战之中,苏氏情报组成员们的足迹遍布燕云、辽东、河东地区,正在向关中地区延伸。
  大量金钱堆砌起来的情报路线正在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传递到苏咏霖手上,让他对着军事地图就能知道天下大势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八月,苏咏霖正式确定契丹光复军……不,辽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但是他强烈预感金国不会延迟出兵,金军一定会在基本平定契丹叛乱之后就等不及的出兵南下。
  那群契丹人做出那样的蠢事,必然会引起金军的极大愤怒和猛烈进攻,只要主力被覆灭,他们就只能东逃西窜,在也不能给金国带去什么重大的杀伤。
  那个时候,完颜亮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等着他们被彻底平定,一定会出兵,如此算来,秋高气爽,最迟不过入冬,完颜亮的大军一定会南下。
  不过此时此刻,苏咏霖也是今非昔比,他手握二十多万军队,装备也算精良,训练也算精熟,唯一的短板就是骑兵。
  他多方搜集战马,但是最终也只能把骑兵扩充到一万两千多一点,再多就没有了。
  而这段时间金兵没有南下,南宋也不曾北上,西边的孔彦舟也忙着舔伤口,没有动静,于是做了很多事情。
  首先苏咏霖利用这段时间给骑兵部队好好地拉练了一会,让他们趁此机会恶补骑术,搞强化型训练。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利用之前真定之战中缴获的骑兵用重甲,硬是给自己也武装了一百名重甲铁浮屠,作为绝对杀手锏,在必要的时候使用,给金军一个小小的惊喜。
  接着就是军备方面的赶制和大规模武装。
  他充分发动山东与河北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成熟的工匠团队赶制精良的刀、枪、盾、弓弩、铠甲,把军队在装备上的短板也给补齐了。
  眼下,不算战绩和训练度,单单在军事装备上,苏咏霖直接掌控的十五个军的主力称得上是鸟枪换炮。
  在装备上,这十五个主力军已经完全不输给任何一支同时代的军队,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
  南宋也好金国也好西夏也好,任意拿一支部队出来比对,苏咏霖的主力军在装备上都不会落下风,当然,这年头想搞出什么划时代的武器飞跃也不容易就是了。
  而且想要仿制学习并不难。
  原本是西夏工匠发明的神臂弓成了宋军的大杀器,后来又被金人掌握,用去对付蒙古人,就是一个连环套。
  在军事物资的储备上,箭矢、军帐、布匹、药品、粮食、腌肉、大车、牲畜等等等等,都被大量积蓄。
  自己生产也好,战斗缴获也好,抄家所得也好,全都被苏咏霖储存在各个大仓库之中,以备随时取用,支撑大规模战事。
  各军将军、军官频繁召开战术研讨会、战前动员会等等,从将军到军官再到普通士兵,都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心理准备。
  他们都知道金国大军很快就会南下,届时会爆发一场生死之战,他们能否守住从去年战斗至今所积累的东西,都要看这一战。
  各地方官府、农会也被打了预防针,让他们在不仅要在即将到来的秋收大战中做好准备,同时也要为秋收之后的总动员做好准备。
  苏咏霖要做大事,很大很大的事情,所以办事的时候一手是钱,一手是白条。
  钱够用,就给钱,钱不够用了,白条顶上,用未来的税收换取民众的全面支持。
  总而言之一句话,苏总帅有钱,苏总帅也有信誉,你们永远不用担心吃亏,你们可以永远信任苏总帅。


第362章 民心
  一场战争一旦发生,除了军队要做好准备,民间也要有所准备。
  战争之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所以在农村之中,指导员也开始频频在劳动时、扫盲识字课上向农民们讲述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危险性和必然性,让大家都做好最坏的准备。
  什么是最坏的准备?
  大概就是大军全军覆没,苏总帅壮烈战死,山东河北追随他的人惨遭金军大肆屠戮。
  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农民们觉得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会发生,因为他们非常信任苏咏霖,觉得苏咏霖就是天底下最强的将军。
  指导员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更加理性,觉得战场上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
  “苏帅能征善战,但是战场上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要想尽办法逃生,大军会在前面给你们争取时间,而我们这些指导员也会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回来。
  一旦得知前线不妙,你们万万不要犹豫,立刻拖家带口的就往南跑,能跑多远跑多远,不要留在原地,不要觉得故土难离所以不愿意走,必须要走,不走,金兵来了,会杀很多很多人。
  当然你们也可以放心,光复军不会那么容易失败,苏帅会想尽办法打败金军,就算实力不济,光复军全员战死之前,绝对会保护你们,不让你们受到伤害。”
  这话说得农民们眼圈红红的,担忧的同时,有些个感情丰富的当场就掉眼泪水了。
  光复军苏总帅待他们如何,他们是看在眼里的。
  日子过得好不好,那也是最直观不过的,摆在大家面前给人看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苏总帅拿他们当人看,让他们真的感觉自己像是个人了,他们又怎么能做出猪狗不如的事情呢?
  不少农民当场就上前握着指导员的手,开始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指导员,咱家这地,苏总帅给咱分的,咱家这房子,苏总帅给咱分的,俺家的农具和牛,苏总帅便宜卖的,都没赚咱家什么钱,咱家几口人的眼睛,因为苏总帅才能识得字,不当睁眼瞎!
  帮大军干活儿,苏总帅管饭,有钱给钱,没钱给白条,白条还能抵税,说多少就是多少,童叟无欺,大军过境不扰民,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