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自保行为把一整个行政区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坞堡势力,各个坞堡势力在各自的坞堡内形成独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是统一政权政治崩坏秩序崩溃的阶段所出现的独有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正常,但是社会秩序崩坏以后,这本就是无可避免的。
  朝廷无法保护民众,民众就只能自己保护自己,尚武也就成为生存危机之下的首选,武德充沛也是必须的,不武德充沛就是个死。
  而当时的征服者们征服中原的方式就是攻克、逼降大大小小的坞堡组织,从坞堡内获取人口、财富,从而建立起政权,并且想法设法的拆除坞堡。
  而眼下,苏咏霖为了对抗金军的优势骑兵,也采取了一样的策略,但是目的和具体方略还是有所不同的。
  领袖需要做的具体的事情忙完之后,苏咏霖看着手头大大小小的文件,感受着千头万绪的困难,长叹一声。
  如果这个时候有手机……不,不需要那么先进,仅仅只是有电报的话,这一体系简直就是完美的防御体系。
  必要情况下他不需要派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传令、搜集情报,只要蹲在指挥部拍拍电报就能知道各城池的防御现状和动向。
  他能知道金兵的动向,知道哪座城池金兵多,哪座城池金兵少,不需要出门就能知道金兵主力在什么地方,判断一下金兵的强处和弱点。
  有什么问题都能很快知道,有什么成果也能很快知道,他可以轻松指挥军队把金兵玩的团团转,攻其薄弱处,对金兵简直就是彻底的降维打击。
  通讯手段的发展对于军事会产生革命性的推动,而这样的手段苏咏霖却没有。
  他在这个时候倒是希望自己有个系统,能手搓电报体系,让他直接可以坐在总指挥部对各部队进行传说中的“微操”。
  这样的话他就真的有底气在短时间内把完颜亮打崩掉了。
  可惜他没有。
  所以,一切准备都给他们准备好了之后,在决战之前,这场仗的前半部分只能靠各城池的城防部队自己努力了。
  苏咏霖想要得到情报,也要依靠情报部队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换取,带回来的消息还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有所出入,会影响到他的战略决策。
  但是没办法,苏咏霖把自己所能做到的全部都做到了,他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一切都规划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执行了。
  苏咏霖长久积累下来的名声在这一时刻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人们相信苏咏霖,他们对苏咏霖怀有信任,不会觉得苏咏霖是要害他们,他们会觉得苏咏霖是他们的保护神,是在保护他们。
  金兵南下,会屠杀他们,苏咏霖不想让他们死,想让他们活着,所以需要他们离开家乡去到安全的地方,等待苏咏霖击溃金军的那一刻,他们就可以回到家乡了。
  人们愿意相信苏咏霖。
  尽管苏咏霖在河北没有山东那样广阔而坚实的基本盘基础,但是苏咏霖在河北投入的宣传力量尤为庞大。
  长时间的正面宣传和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让苏咏霖在河北积累了很好的名声。
  所以苏咏霖派出去的人前往各地宣布执行坚壁清野战术的时候,河北民间体现出了较强的服从性。
  素来坚持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民众在广泛宣传之下,出于对苏咏霖好名声的信任,纷纷愿意配合苏咏霖的坚壁清野之策。
  沿着金军掌控的六州防线以南,光复军出动大量指导员、士兵,让他们一边帮着老百姓把地里没有收割完的粮食收割完,一边协助百姓向南转移。
  正在雄州霸州的士兵也放缓进攻进度,转为真正的佯攻,主要兵力开始转移,同时也带着当地愿意跟着一起走的百姓向南转移。
  坚壁清野政策从光复军控制区域的最北端开始执行。
  大量百姓偕老妇幼,推着大车,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南转移,他们携带着粮食、细软,把一切有用的物资都带走了。
  这些百姓按照官方的指示,或者就近进入城池,或者随着队伍一路往南,去往其他的城池,又或者继续往南走,去往他们未曾去过的山东。
  至少在光复军主力战败之前,山东还是安全的。
  因为这一战略执行起来需要面对的人数实在太多,苏咏霖未必有那么多人手可以派出去协助百姓转移,很快就面临人手上的不足。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办法。
  一纸令下,山东地区新农村内的壮丁们在指导员带领下组织起来,化身民间武装组织,一路向北,去协助靠近山东地区的河北、大名府百姓进入山东避难。
  苏咏霖苦心孤诣深入基层的统治触角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种统治触角为他动员了大量本来无法动员起来的力量,协助他最大限度的执行坚壁清野的战术,最大限度的使金军疲惫。
  苏咏霖竭尽全力,将自己积累下来的全部力量在这一时刻全面挥发出来,他必须要竭尽自己的全力,和金国打一场不仅仅是依靠军队力量来战斗的战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最终战胜。
  他不能战败,他必须要战胜,否则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只是镜花水月。
  总动员,必须要总动员。
  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强度的总动员,这一特殊的情况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光复军的领导层内都有一部分人感到莫名的不适应。
  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两支军队的对垒和最终决胜,双方用硬实力互相拼杀,死生之间决出一个胜负,就和之前他们所打过的战斗一样。
  可是如今,他们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军队还没有出动去战斗,甚至敌军还没有打过来,双方还没有决定开战,百姓已经动起来了。
  他们用他们所能办到的一切支持军队的战斗,他们被组织起来,竭尽他们所能为军队提供便利,让军队可以发挥一切优势和金军作战。
  在指导员们和士兵们的组织下,大量人口离开原先较为松散的居住地,大量人口向防御坚固的城市靠拢。
  随着命令的推进,坚城内士兵们忙碌着把守城兵器搬上城墙,把守城用的战斗物资搬上城墙。
  城内也进入了战时状态,各城防司令部接过了当地官员的权力,成为城中最高权力掌握机构。
  每家每户都要接受战时状态的指挥和领导,为守城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劳动者不得食。
  一种全新的防御体系正在逐渐成型。


第366章 “赚外快”行动
  在苏咏霖的命令下,光复军的领导层几乎全面出动,按照苏咏霖的要求带领自己的部下加入到这一空前的战术行动之中。
  那些原本不明白这一战术可怕之处的人也亲身体验到了这一战术的可怕之处。
  百姓们不需要上战场厮杀破敌,只要他们能够组织起来,实现坚壁清野的目的,就足以发挥出数十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增益作用。
  他们未必要化身为己方的军事实力,只要他们不帮助金军,金军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而这种事情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让他们不帮金军,又谈何容易呢?
  但是现在光复军在苏咏霖的领导下就真的办到了。
  在苏咏霖统治区内,在河北大地上,坚壁清野的战术正在快速执行。
  另一边,在山东,苏咏霖并没有打算执行河北那么干脆彻底的坚壁清野,反而是定下了坚决的反击策略。
  在河北崩溃之前,山东不会有危险。
  而一旦河北崩溃了,就意味着苏咏霖的主力崩溃了,那么山东是否坚壁清野的意义也就不那么大了。
  在此之前,山东需要面对的敌人只是开封府的孔彦舟。
  孔彦舟所部的战斗力在之前与赵开山的交手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强。
  兵力也不算太多,赵开山之所以崩溃,是被金军骑兵抄了老家,而不是被孔彦舟击败的。
  所以苏咏霖并不担心孔彦舟的威胁会让山东崩溃,山东五个军的主力部队和一批地方武装也并不是吃素的,对于之前交过手的孔彦舟,他们也并不会恐惧。
  所以苏咏霖打算安排山东的军队在孔彦舟发起进攻的时候直接进行反击,争取把孔彦舟一战打崩掉,然后快速进取开封,促成金军南京路战区的崩溃。
  这个临近南宋的边防战区的意义非常之大,在苏咏霖看来,南京路一旦崩溃,就意味着金国基本上告别中原了,也意味着金国三路出击的战术破产,无法从侧后方威胁光复军。
  孔彦舟的力量虽然小,但是影响并不小,他的一举一动,也会给南宋带来一定的压力。
  之前赵开山出征的时候,南宋全程扮演透明人,给了苏咏霖动用宣传力量狠狠攻击南宋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宋就真的没有进取的军事力量。
  只是赵构没有那个胆子而已。
  上一次赵开山的失败似乎证明了赵构的“先见之明”,而这一次,如果光复军获胜了,攻克了开封,促成金国南京路战区的崩溃,那么南宋方面的反应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种不确定性,苏咏霖去信给赵作良,让赵作良不必顾忌的竭尽全力打败孔彦舟,尽可能的收复开封。
  同时他认为南宋不太可能直接动兵,对于汉人造反者,南宋很有可能会采取怀柔手段,试图从光复军手中空手套白狼,把开封拿回来。
  当然,赵构那种精神分裂一般的行为模式恐怕还是会有所反复,除非光复军真的把金国一波反推推回辽东,那么赵构可能才会真的放心。
  否则赵构还会担心光复军被完颜亮干掉之后,遭到完颜亮的针对。
  总而言之一句话,警惕宋国,但不要担心赵构,有赵构在,南宋就不会执行进取性的策略,除非赵构不做皇帝了。
  赵作良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全歼孔彦舟,用孔彦舟的脑袋祭奠被他害死的人们,然后取下开封。
  苏咏霖还在信中说他相信赵作良。
  事实上他也真的相信赵作良。
  赵作良虽然没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善于纳谏,知道尊重专业人才,不会不懂装懂,这是他最大的优点,而且现在他是苏咏霖的老丈人,没人敢于给他脸色看,一定会听命令。
  这就足够了。
  山东不需要执行那么彻底的坚壁清野,就可以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帮助河北,现在山东已经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帮助河北完成这一目标,实现了两个地区的跨地区协作。
  这在部分官员看来,同样是极为震惊的。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个时代甚至可以看做不同国度的人,让他们互相帮助,几乎没什么可能,然而在光复军的领导下,山东与河北的互助成为了现实。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实现这种跨地区的互助行动,并且还让民众心甘情愿不抱怨呢?
  几乎每一个有想法的人都在行动中探寻这个问题的根源。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是苏咏霖常说的这句话。
  而他本身非常注重军队战斗力的行为又让军将们觉得他也没有那么在意后勤。
  结果正面战争还未开打,后勤战争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这是一种另类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吗?
  面对这样的局面,面对这种人为打造的坚壁清野之策,金军出动那么多军队,他们的后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