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姜良平的视野中,他看到了金军正在不断的接近护城河外围的军事障碍区。
  这一片区域被各种陷坑、拒马所充斥着,大型器械想要安然无恙的通过这里难度甚大,需要填平陷坑、拔除拒马才能顺利前进到护城河的范围之内,然后利用壕桥渡过护城河,再对城墙发起进攻。
  而在这期间,城墙上守军不会眼睁睁看着而毫无动作,从攻城方进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守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床弩和投石机等远程攻击兵器已经到了可以发起攻击的时候。
  那还等什么?
  姜良平一声令下,河间城开始了猛烈的攻击。
  这场攻防战的最开始,是光复军率先开始攻击,而金军则是要顶着光复军的进攻填平陷坑,为后续部队的进攻铺一条路出来。
  执行这些任务的当然不会是精英主力部队,多是签军这种炮灰性质的军队,有些时候甚至会威逼民夫上阵。
  后面督战队用刀枪和弓弩威胁签军,强令他们用自己的命给战兵老爷们铺出一条血肉之路。
  签军士兵们无可奈何,就算不愿意上前,也会被战兵用刀杀死,用枪捅死,上阵之后如果敢于后退,就会被后方处在安全位置的弓弩手们放箭射死。
  他们没有退路,进路渺茫,是整个战场上最悲剧的一群人。
  而这只是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罢了。
  姜良平一声令下,城墙上守军开始行动,他们手脚麻利的给床子弩上劲儿,给投石机装填石弹。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床子弩轰然发射,划破空气直冲城外金军所在地,狠狠地顶在地面上掀起一片尘土,运气好的金兵还能躲过去,而运气不好的擦着碰着都是重伤起步,死亡打底。
  投石机所发射的石弹冲天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狰狞的弧线,狠狠的坠在了地上,轰隆一声发出巨响,震得周边好大一群士兵都能感觉到这剧烈的震动。
  运气好的士兵可以躲过去,运气不好的就是一滩肉泥,或者伤着腿脚、胳膊,成为一个干脆的废人。
  封建军队里的废人是最可悲的,因为封建军队是不需要废人的,没有人会花费巨大的医药成本挽救一个废人,与其做一个废人,不如做一个死人。
  就算遇到了好心战友给救回去,好心的军医给止血,大概率也会在随后冻死、饿死,活下来的几率比签军活着回家还要小。
  这些签军士兵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苦难,明明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然而战场上,是不会有人在意这些的。
  光复军的攻击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停下,粗大的箭矢和巨大的石块有效的阻碍了金军填平陷坑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有些签军士兵恐慌之下忘记了回去也是一个死,掉头就往后跑,结果没跑几步,就被三五支弩箭取走了性命。
  如果一团人试图往回跑,迎接他们的就是一阵箭雨。
  冰冷的箭矢告诉他们,要么成功完成任务活着回来,要么变成一具尸体,没有第三个选项。
  他们只能怀着莫大的悲哀咬着牙回到危险的前线,在有限的木幔的保护下填平陷坑、拔除拒马,耗尽他们的力气,拼着他们的命,在光复军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之下完成了他们的工作。
  而在此期间,他们不断地被射死,被砸死,破碎的尸块和诡异的肉泥遍布于地面,把这块土地从苍凉的黄色变成了奇怪的黑色。
  而随着土地颜色的改变,河间城外围的军事阻隔区也渐渐被毁掉。
  拒马被拔除,铁蒺藜被收拾掉,陷坑被填平,签军们和民夫们用自己的血肉作为祭品,使得战兵老爷们的前进之路得到了保障。
  但是不会有人感激他们。
  绝对不会。


第394章 老将军不要总是长他人志气
  签军和民夫本来就是这场战争的祭品,是主力军队得以前进的血肉燃料,他们不死,军队怎么能顺利前进呢?
  至于他们死了多少,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随时死,随时抓捕,这片土上别的不多,人特别多。
  他们不识字,不懂道理,所以如果把他们献祭掉就能换取胜利,何乐而不为?
  居于其后的完颜亮和完颜奔睹就通过献祭这些悲惨的人观察了光复军的守城实力,发现他们的守城实力非常强,远程打击兵器的发射频率也挺高。
  “陛下,看起来贼军训练有素,我军若发起四面强攻,损失恐难以限制。”
  完颜奔睹再次劝说完颜亮不要搞四面围攻,但是完颜亮不在乎。
  “一座城又能有多少兵力?再者说了,如果不是为了攻城,我们带那么多攻城器械干什么?这临冲车高达三丈,又重又贵,耗费之大就算是我也觉得咂舌,若不是为了攻城,要它何用?”
  完颜亮不悦地看了完颜奔睹一眼,开口道:“老将军不要总是长他人志气,大金国的军队才是最强的,贼军到底也是贼军,色厉内荏罢了,根本不值得忧虑!攻城!”
  完颜亮不听劝,完颜奔睹也没办法,他可不敢强行反对,只能硬着头皮下达攻城的命令,让真正的主力攻城部队做好准备。
  等这片陷进区被填充完毕,大军主力就会越过这一片陷阱区,开始对护城河发起行动。
  在此之前,随着签军们的血泪成果,金军方面也把投石机和床子弩推进到了攻城范围之内,开始进行攻击。
  他们也用大箭和石块对河间城发起攻击。
  犀利的大箭刺破空气冲向城池,有的撞在了城墙上被弹了出去,有的则因为角度正力度大而直接嵌入城墙内,有的则攻到了城墙上,对光复军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比之下,投石机的威胁更大一些,巨大的石块如雨点一般砸落到城墙外、城墙内还有河间城中,给守军带去伤亡的同时,也会给城内带来一些打击,让靠近城墙的建筑物遭到破坏。
  巨大的声响震慑着城中人心,那些未曾经历过围城战的普通百姓躲在安全的地方,听着隆隆的声响,心中的确畏惧。
  而指导员伍安翔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战时安抚人心,并且动员城中没有成为预备兵的民众支援前线作战。
  他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天冷了,储备的冬衣不足,他们可以缝补厚实的衣物、鞋袜、兜帽,或者给前线将士们清洗衣物、晾晒衣物,再有就是协助火头军做饭做菜,让前线将士能吃口热乎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还能行动,就可以为守城做出贡献。
  伍安翔作为城防司令部的二把手,他的任务就是坐镇城中,安抚人心,组织民众支援前线。
  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丝毫不比城防正面战场要低。
  他游走在每一处工地之间,视察每一处民众们做工的状态,有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时,他穿着军装带人巡逻的身姿也能给城中民众带来安全感。
  只要他还在巡逻,只要他的身体还挺立着,那么河间城就稳如泰山——不少河间居民都是这样认为的。
  城内原有的富贵大家族基本上都随着苏咏霖南撤的步伐前往山东避难了,留下来的都是普通百姓。
  这些进入城内居住的大家族比那些地主乡绅更有看法,他们知道一旦打起仗来很难不作为炮灰而存在,所以甭管是否愿意出仕苏咏霖,先到山东这些安全的地方避难去。
  家里的屋子封锁起来,大门给堵上,值钱的东西要么带走,带不走的挖个坑埋了,反正绝对不会给苏咏霖做什么贡献就是了。
  等战事结束再回来,他们还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金主还是需要他们治理国家的。
  不过这样也好,没了他们的存在,也省了一些烦心事。
  眼下,整座河间城里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和过于年幼的婴孩,就没有傻傻待着不去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在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在身体力行守卫这座生命之城。
  河间城保住了,他们的命也就保住了,河间城保不住,他们将和守城将士一起迎接死亡。
  城外的金兵如狼似虎,他们必须要相信他们的子弟兵们可以打败这些如狼似虎的金兵。
  金兵的攻击疾风骤雨一般的猛烈,城头上光复军守军的还击也十分坚决,大量的军需物资被搬运上城楼,一队一队勇敢的士兵们搬运着物资送到第一线战斗着的士兵们手里。
  床子弩射出一支又一支粗大的箭矢,强壮的士兵怒吼着挥动手中大锤,将自己的怒火随着箭矢一起喷射而出。
  操纵投石机的士兵们只恨自己不能装填更多的石块进入网兜,否则就能给金兵以更大的杀伤,把他们砸成一滩一滩的肉泥。
  金军在前进的过程中遭到光复军凶狠而有效的打击,损失较大,但是这并不能阻挡金军的前进。
  由于金兵人数上的优势,以及他们的无人权优势,大量签军的命被扔在了前线,他们的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通向了护城河,金军的正规军终于出动了。
  正规军的出动就不像签军们那么样的防御马虎,盾牌防不住巨大的石块和粗大的箭矢,需要用同样的战争器械才能防住。
  木幔、临冲吕公车、巢车、轒轀车等等战争器械全面上阵,密密麻麻的步卒则跟在后方。
  而冲在最前面的毫无疑问是壕桥车,这是针对护城河而存在的战争器械。
  大城的护城河不是那些小县城外头的一条小水沟,那是真的河,宽数丈乃至数十丈者皆有之,绝非泅渡可以通过,是横在攻城部队面前的巨大障碍。
  就算冬天结冰,守将也会有很多办法。
  或者撒盐缓解结冰,或者派人架船凿冰,或者倒入一些石灰提高河水温度。
  就算结冰了,如果天不是很冷,冰层不是很厚,留着比不留着更好,攻城方还要担心太多人走上去把冰面给弄碎了。
  不过今年冬天很冷,按照本地人的说法,上冻也会上的比较彻底,所以姜良平干脆就派人提前把护城河的水排空了,只留下一圈巨大的陷坑作为金军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为了进一步增加阻碍,姜良平还在坑底安放了不少断掉的枪头,削尖的木棍之类的。
  守城方有办法让护城河发挥作用,攻城方当然也有更多的办法应对。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阻碍,就有应对之策,古代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很多种器械用来应对护城河,其中最有效用的就是壕桥。
  这种器械战国时就出现了。
  到了唐代,壕桥开始使用折叠式桥面来应对越来越宽的护城河。
  到了宋代,则开始将车轮装在壕桥上,成为壕桥车,加强了壕桥的机动性。
  壕桥造价高,体积极大,其承载桥宽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的坦途供部队通过。
  这种临时桥上还可以搭建天棚,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过河部队不被集火攻击,保护士兵安全通过壕桥抵达护城河对岸。
  这是给士兵准备的,攻城器械却无法通过这种桥梁,所以如果攻城方有巨大的攻城器械,就需要让士兵负土填河,把护城河解决掉,以此让巨大的攻城器械可以跨过护城河,直接攻击城墙。


第395章 该火器上场了
  为了填平护城河,攻城方往往会出动攻防两用的轒轀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