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因为大部分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都是复兴会会员,包括苏咏霖本人都是复兴会会员,所以尽管复兴会军务部没有被明确赋予军队的主导权,实际上,复兴会已经可以主导军队的行动了。
  苏绝、苏海生、张越景、魏克先等主要将领都是复兴会员,也被苏咏霖在军务部安排了复兴会内的职位,担任副主任或者部门决策会议的委员职位。
  他们这群人聚在一起开个碰头会议基本上就能决定四十多万的光复军接下来该怎么行动,基本上能做到指哪打哪。
  眼下,复兴会虽然不具备主导国家局势的力量,但是借由对军队的掌控力,复兴会已经拥有了掀桌子的力量。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苏咏霖也不会让复兴会使用这种力量就是了。
  他可不想建立一个军政府。
  借助这种方式,复兴会这个建立不久的组织已经获得了可以在国家局势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且本身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方面都有一定的势力,专业程度并不弱于真正的官府。
  所以新建立国家的各项制度,苏咏霖想要率先和他们进行商议。
  包括中央机构的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与会的复兴会员们连连点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接着,苏咏霖把尚书省总领朝政、司法机关独立设置、行尚书省为一级行政区划等等的改革措施在会议上公布,交给部下们进行商讨。
  因为苏咏霖在规划新政的时候已经和田珪子、辛弃疾等诸多部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吸纳了宋金政治制度当中的优点,取缔了不足之处,所以总体上没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
  也就是在官员任免方面他们提出了一些看法。
  苏咏霖决定任用很多原先金国的官员进入朝廷当中,让他们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职位,而这些人当中有不少都曾和光复军作对过。
  情感上有些难以接受。
  对此,苏咏霖进行了劝慰。
  “新朝建立之初,前朝官员的任用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掌握实权的职位也必须要分配给他们,一来他们广有势力,互相抱团,影响很大,二来他们的确有充足的行政经验。
  我知道诸位都有诸多的不满,但是我希望诸位为了未来,可以稍作忍耐,埋头苦干,积累足够的经验,等到我们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接着苏咏霖提出了具体的夺权、取而代之的行动方案,比如苏咏霖决定从传统士绅力量所不那么重视的司法机关入手。
  他准备把六部当中的刑部摘出来,和御史台还有大理寺一起独立设置,形成完整的三司司法体系,独立于负责行政的尚书省。
  不仅在中央,在地方上,他也准备进行类似的改革。
  “过去,地方上,尤其在一县之内,日常邢狱都取决于县府,取决于一县之长,不需要单独设置邢狱部门和人员,只有重案大案才需要用到刑部、大理寺这一类的专业部门。
  且儒家士人倡导礼制,主张用道德和教化来约束人的行为,希望以此达到法的效果,所以在过去,国家法律这一块是并不太受重视的,而我们的突破点就在这里。
  我会把司法这一块摘出来,使之彻底脱离尚书省,脱离传统的行政领域,单独设置,不仅在中央,地方上我也要设置专门的司法官署,拿掉地方行政首脑的审判之权。
  而传统士绅在这一块并没有占据优势,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所以我打算在此之后设置专门的司法学府,以此为切口,在非复兴县之中引入复兴会的力量,对士绅的力量进行钳制,与之斗争。”


第588章 孔拯怕不是要做高官了?
  苏咏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复兴会员们的一致赞同。
  辛弃疾以他丰富的旧士绅经验对苏咏霖的想法加了注释。
  “正如主席所说,儒家士人向来倡导礼制,理想是用圣人道德教化天下,让人人都拥有道德,于是天下自然可以大治,天下大同也就不再是梦想,这样一来,他们对法律的态度并不积极。”
  田珪子这些日子读了很多书,也接在之后进行发言。
  “我最近读书,读到先秦时期儒法之争相当激烈,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各执一词,激烈争斗,我们可以借这个由头,把咱们装扮成法家学派的继承人,用儒法之争掩盖咱们的真实目的。”
  田珪子的这个说法引起了复兴会员们的兴趣。
  最近越来越喜欢读书的魏克先就站起来发言了。
  “儒法之争很有趣,因为那个时候,是采用法家学说的秦国灭掉了山东六国,一统天下,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没有诸侯完全采用,后来秦灭汉兴,汉最开始采用的是黄老之学,到武帝时才变为儒学,这方面我觉得很有意思。”
  苏咏霖笑着站起来说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学法学黄老之学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未来我们可以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专门的学习和讨论,学习他们的长处,摒弃他们的短处。
  而眼下,正如田总理所说的,我们力量弱小,不足以正面与士绅官僚对抗,所以我们可以巧借名目,乔装打扮,把咱们变为法家信徒,借着司法官署对儒士进行制衡,同时发展培养我们自己的同志。
  新朝建立以后,必然是要以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而论及科举,如果考试内容不变,咱们的同志根本不可能与那些熟读儒家经典的儒士抗衡,所以在科举方面,我也会进行一定的改良。
  以荀子学说分化士人,并且引入专门的司法官考试,咱们的同志需要另辟蹊径,通过学习荀子学说与参加司法官考试而进入朝廷和地方,获得官职。
  另外在儒家士人所不重视的环节中,比如被他们视为奇技淫巧的方面,我也会在科举考试当中进行改良,咱们的同志也可以通过这一方面的学习进入朝廷担任官职。”
  说完,苏咏霖进行了一番总结。
  “眼下复兴会的力量虽然不能主导国事,虽然科举考试必然要进行,儒家士人必然会进入朝廷,但是利用他们所不重视的方面与之抗衡并且最终翻盘,也是咱们获取胜利的方式。
  诸位,为了实现咱们最终的理念,为了碾碎所有的上等人,让所有国民都能吃饱穿暖接受教育,让他们都明白他们不是生来该贫穷,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请诸位稍作忍耐,埋头苦干,等待与之抬头相对的那天!”
  苏咏霖面向全体与会的复兴会员深深鞠躬。
  全体会员也随之起立,向苏咏霖致意。
  “喏!”
  他们的回复沉重而坚定。
  随后,复兴会中央进行了表决,表决通过了苏咏霖提出的建国草案。
  得到了复兴会的理解和支持之后,苏咏霖便拿着修改之后的建国草案召开了第二轮秘密会议。
  第二轮秘密会议的参与者都是总务局当中的主要领导官员,是包括旧官员旧士绅在内的内定的开国高官。
  这些事情必须要和他们率先通气,商量,然后给他们一定的允诺,分配一部分权力,让他们安心,继续做好他们该做的事情。
  民政司、财政司、祭礼司、农务司、军务司、刑法司、工务司、都察司等主要部门的官员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激动的前来参加这场高等级非公开的会议。
  众所周知,一般公开的会议都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而是为了通知已经决定的解决方案存在的。
  真正可以做出决策的会议一般都是非公开的,除了当事人,外人也只能凭借事后的一些无法掩盖的表象来做出判断。
  就好比眼下,所有接到通知的与会者都知道这场会议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是建国之前分配权力的大会,是一场决定开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治形势和政治走向的会议,能够参与进来,就可以看做内定了一个重要实权职位。
  所以他们相当的惊喜,忙不迭的挤出时间来参加这场会议。
  会议举办的当天,民政司郎中耶律成辉、民政司员外郎耶律元宜、陈吉昌来的比较早。
  抵达会场外面等待进场的时候,他们聊了一些公务上的问题,彼此都比较客气。
  没一会儿,祭礼司郎中孔拯和他的好友、祭礼司员外郎周江,还有财政司员外郎曹凯一起来了。
  看到这三人一起出现,同为山东人的陈吉昌立刻向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打了招呼,就凑了过去与孔拯等人交谈,看上去很是亲密。
  也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话题,谈着谈着就围在一起哈哈大笑,仿佛天下局势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一样。
  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眼见如此,都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同在民政司办事数月间,也没见他对咱们多么热情,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还以为他为人正直,现在……你看他那谄媚的样子,孔拯一来,立刻凑上去,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耶律元宜看着耶律成辉低声道:“此人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能这么做,怕不是事先听到了什么风声,孔拯怕不是要做高官了?”
  耶律成辉想了想,冷哼了一声。
  “不说孔拯当不当高官,这些山东人什么时候把咱们放在眼里过?整个祭礼司大部分官员都是山东人,平日里背着咱们一口一个非我族类,哼!说他们是酸儒腐儒真是一点错都没有!”
  耶律元宜想了想,面色并不轻松。
  “话也不能这样说,按照现在的局势判断,新朝建立以后礼部尚书一职必然是孔拯的,礼部平时没什么,但是科举考试可是礼部一手操办。
  不管咱们今后打算办什么,跟他们把关系搞得太僵都对咱们没好处,到时候他们稍微使点绊子就能叫咱们颗粒无收,事情可不能这样发展。”
  耶律成辉摇了摇头。
  “你以为这种事情将军不知道?祭礼司是祭礼司,礼部是礼部,是人都知道科举考试由礼部操办,而且也知道中原士人,尤其是山东一带的士人最多,若是开科举,他们的优势肯定最大。
  真要完完全全搞科举,用不了多少年,朝堂上放眼望去就全是山东人了,你真以为将军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这要是真的,新朝到底是天下人的新朝,还是山东人的新朝?”
  耶律元宜感觉耶律成辉说得有道理,又想到之前耶律成辉经常被苏咏霖喊去商议政务,一谈就是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便有了兴趣。
  “如果这样说的话……您听到了什么风声?”


第589章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
  耶律成辉比起耶律元宜更受到苏咏霖的重视,也是整个外族系臣子当中最受宠的人,耶律元宜自然认为耶律成辉知道的更多。
  不过耶律成辉在此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苏咏霖的一系列行动到底有什么意义。
  只是出于对苏咏霖的些许认知,他有一些想法。
  “风声算不上,但是你忘了之前春耕的时候将军说的那些话?”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对啊,那是《荀子》当中的名言,《荀子》虽然也是儒家经典,但是并不属于科举考试出题范围当中的儒家经典,我听说宋人素来不喜《荀子》,而将军却偏偏用《荀子》的名言来驳斥春耕祭祀,可想而知,将军早就对此有了想法。”
  耶律元宜想了想,又问道:“您的意思是,将军会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做一番更改?比如添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