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纶赢了辩论,却改变不了结局,只能把四川方面送来的西夏密使送走,对于密使的苦劝,王纶只能据实相告,说这方面的事情实在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西夏密使只能失望离去。
  看着西夏密使失望离去的背影,王纶不知怎的,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了未来似的。
  他不由自主的对身边的亲信部下说道:“因为畏惧北方强邻而不敢增强自己的力量,这和当初杀岳飞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此一来,怕是明国就算没有南下之心,长久下来,也会生出类似的想法,到那时,大宋又该如何自处呢?”
  部下不敢对此话题发表什么看法,只能闭口不言,就当没听到这样的话。


第613章 李仁孝连派人求救的机会都没有
  十月临近中旬,西夏、高丽和南宋三国使臣先后抵达了中都,正式向苏咏霖送来了祝福。
  三方面各自带了各自拿得出手的礼物。
  比如西夏送来了牛羊马,南宋送来了茶叶和丝绸,高丽送来了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
  数量之大,都不是当初接触交涉的时候所能比拟的。
  苏咏霖先后亲自接待了高丽使者王祈、西夏使者任得恭以及南宋使者汤思退,与他们亲切交谈,并且了解了他们各自的诉求。
  最后与三国签订了适合彼此的约定,定下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东亚大地的政治版图。
  不过在此之前,苏咏霖与三国使者都进行了一些不那么正统的密谈。
  最先抵达中都的是高丽使节团。
  高丽正使王祈在他看来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虽然苏咏霖也没有大他太多就是了。
  与王祈谈话在苏咏霖看来多是一些照本宣科的内容,没什么实际的东西,说的都是一些程式化的内容,什么你开心我也开心之类的。
  苏咏霖甚至感觉他就是王晛送来中都在自己面前混个脸熟,告诉自己——这就是高丽国下一任国王了,还请皇帝陛下多多罩着他,他很乖的。
  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苏咏霖谈话的重点目标也不是王祈。
  高丽使团的随队副使尹鳞瞻算是他的熟人,他也知道尹鳞瞻估计才是真正的使者,于是他与尹鳞瞻多说了一些话。
  “高丽国对我大明国有如此恭敬的态度,我是很满意的,所以有件事情我希望和高丽国商议一下,达成协议。”
  尹鳞瞻闻言,开口道:“陛下请说。”
  苏咏霖点头道:“我虽然肃清了辽东,但是辽东还是有很多部族蛮夷,他们不服教化,对我时常有不恭敬的行为,所以我决定讨伐那些蛮夷。
  但是辽东是大明国新近占领的国土,缺少治理,土地也缺少人来耕种,粮食产量不足,不能供应足够的军需粮秣,所以我希望可以在边境开放互市,让我军可以购买你们的粮食,你以为如何?”
  苏咏霖这话可不是随便乱说的,也是他切实存在的需求。
  辽东兵团击溃了辽东金军之后,大规模的金军抵抗是没有了,但是辽东地面上同时也生活着连原先的金国女真人都称之为野人的生女真部落,散布在白山黑水之地,数量还真是不少。
  苏咏霖为了肃清辽东,给未来辽东开发奠定基础,就命令苏绝和魏克先带领辽东兵团的士兵展开犁庭扫穴式的战斗,力图将辽东土地上的生女真部落一扫而空,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
  不过这个工作还真是挺艰难的。
  这些生女真数量多,分布也并不平均、密集,往往需要攻破一个部落之后审问这个部落的俘虏,才能得到其他一些部落的具体位置。
  当然了,这些部落的生女真就没什么战斗力了。
  他们单个人或许可以很勇猛,一个部落也算是有战斗力,但是没有统一指挥和配合。
  大规模战场争锋看的是指挥与配合,单兵强者生女真在这方面根本不是辽东兵团的对手。
  只是接连不断的深入原始丛林之地进行丛林作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苏咏霖有钱,钱是小事,而粮食才是大事。
  辽东刚刚平定不久,生产的粮食自给自足尚且艰难,更别说供给大军作战,大军所需要的粮食基本上都是苏咏霖从山东直接海运到辽东。
  虽然海运可以削减大量人力物力,增加运输量,但是相对于军队的消耗,依然相当艰难。
  苏咏霖就打起了高丽的主意。
  反正高丽就在眼前,近水楼台的,跟他们要一些粮食,或者买一些粮食,也算得上是就地取用粮秣,简单方便,可以给辽东兵团多一个粮食来源。
  尹鳞瞻倒也知道辽东地界上生活着很多部落,原先金国女真在这一块地盘算是共主,现在明帝国的势力进来了,当然需要战争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但是开放互市购买粮食……
  这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高丽国内粮食当然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也并非太过富裕,若是开放互市,会不会出现什么其他的不可控因素呢?
  尹鳞瞻不敢多做考量,担心苏咏霖不开心,于是很快表示道:“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陛下若准许,外臣当在回国之后立刻与王上商议此事,尽快给陛下一个答复。”
  “嗯,我知道你们国小民疲,要你们供给大军粮食的确是为难了你们,所以我也不要你们白白供给,我会照价给钱,不会亏待你们。”
  苏咏霖点了点头,没有为难尹鳞瞻,也不显得霸道不讲理。
  尹鳞瞻对此表示信任,他信任大明帝国作为天朝上国的国家信誉。
  之后,苏咏霖对外正式宣布承认高丽国为大明帝国的藩属国,并且以大明帝国皇帝的身份正式册封王晛为高丽国王,正式册封王祈为高丽国王太子,赐给相关的服饰、印玺。
  王祈和尹鳞瞻在次日上表谢恩,并且亲自入宫在苏咏霖面前跪拜,行君臣之礼,表示对大明帝国的臣服。
  西夏使者是第二位抵达的。
  正使叫做任得恭,在西夏国内担任兴庆府尹的职位,是任得敬的弟弟,显然也是任氏权臣家族的一员,而且地位还很高。
  夏国的制度应该和金国差不多,没有像明帝国这样的军政分离,他这个兴庆府尹肯定也控制着相当一部分的兵马。
  任得敬把他派来,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承认藩属国的事情,一定还有任得敬的个人诉求。
  而且这一次,上一回跟来的副使斡道冲不见踪影,副使换成了另外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狠角色。
  估计这一把李仁孝连派人求救的机会都没有。
  任得恭显然有“要事”要和苏咏霖商议,抵达中都之后就求见苏咏霖,还不是正式求见,而是私下里求见,希望可以和苏咏霖单独会谈。
  用意之明显溢于言表。
  苏咏霖没有回绝,在正式宣布接见西夏使节团之前,就私下里安排了一场与任得恭的会面。
  任得恭这一次带来了比上一次丰厚一倍的见面礼,还是大量的牛羊与铜铁等物,直击苏咏霖的好球区,所以苏咏霖给他的笑脸很多。
  任得恭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于是装模作样的恭贺了苏咏霖称帝的事情,接着很快就话锋一转,进入了正题,谈到了李仁孝和西夏政权以及任得敬的现状问题。
  他试探了一下苏咏霖对西夏政权的态度,发现苏咏霖对西夏政权并没有什么不满,也不想参合西夏的事情,顿时感觉想要达成目的有点难。
  但是他没有放弃。
  眼看常规试探没有效果,任得恭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陛下,夏国主虽然对外自称姓李,且自称夏国国主,但是对内完全是帝王做派,用党项人之嵬名姓氏,用本国年号,不用陛下洪武年号,自称朕,不称臣,这样的行事作风使得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觉得非常不合适。”
  苏咏霖佯装不悦,皱了皱眉头。
  “此事当真?”
  “此事当真!”
  任得恭看到苏咏霖不高兴了,感觉欣喜,于是说道:“夏国是小国,然而现国主完全没有做国主的自觉,把自己当做皇帝,总是耀武扬威,种种行为实在是僭越,所以如果陛下希望,外臣等可以助陛下拨乱反正!”


第614章 苏咏霖决定帮助李仁孝
  拨乱反正?
  任得敬已经忍不住想要跟李仁孝摊牌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苏咏霖这边刚刚立国,还有多如牛毛的事情需要处理,一时半会儿抽不出精力去应对西夏方面的事情,从他的角度来说,果然还是希望西夏维持目前表面上的稳定。
  “拨乱反正?”
  苏咏霖挑了挑眉毛,看着任得恭:“你的意思是惩戒李仁孝?”
  “若陛下希望,当然可以,若陛下希望更进一步,吾等也可以助陛下罢黜现国主,更换对陛下和大明国更为忠心的国主。”
  任得恭图穷匕见,显露出了任氏集团的终极想法。
  好家伙,这已经不是分国的想法了,这是赤裸裸的要取而代之了。
  苏咏霖思虑片刻,觉得这断然是不可以的。
  任得敬一帮人野心勃勃,能力非凡,若是掌控了西夏,必然能够把西夏军政整合在一起,增强西夏的国力,这不符合苏咏霖的利益。
  所以他一早就决定在这件事情上需要帮助软弱的李仁孝,而不是野心勃勃的任氏集团。
  李仁孝年龄大了,也软弱,行政方面固然可以有些建树,但是指望他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至少从苏咏霖的角度来看,是很难的。
  一个没有强大军力的西夏就非常符合苏咏霖的想法。
  让李仁孝当政可以很好的稳定西夏政局,让西夏不至于陷入内乱,不会消耗太多的元气以至于苏咏霖吞并西夏之后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去恢复西夏地区的生产。
  得到一个相对稳定且社会经济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的西夏对于苏咏霖后续经略西域、征服西辽的计划也是有着很大的裨益的。
  而苏咏霖也考虑到如果不答应任得敬等人,他们肯定会手足无措,但是接下来必然向南宋寻求帮助。
  南宋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目前他还不得而知。
  所以认真思考之后,苏咏霖决定先与之纠缠一阵子,拖延一点时间,敲打一下任得敬,观察一下任得敬方面会做出什么应对。
  同时,他决定要开始推进对西夏的渗透和人员进驻,与李仁孝方面取得直接联系,为接下来颠覆任氏做一番准备。
  于是苏咏霖开口了。
  “李仁孝虽然有僭越之举,但是对我和大明国还算是恭敬,些许错误不至于要到罢黜他国主之位的地步,况且夏国初为大明国之藩属国,这边确认藩属国,那边就要罢黜国主,未免太不好看。”
  苏咏霖摇了摇头,开口道:“不管怎么说,他的罪过也不至于要到罢黜他的地步,姑且下旨斥责他,责令他改正,用大明洪武年号,不得僭越称朕,以观后效。”
  苏咏霖说的也在理。
  这边刚成为了人家的宗主国,然后就要罢黜人家的国主,说出去实在是不好听。
  怎么着也要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屡教不改,再行严惩,这样比较妥当。
  任得恭无话可说,知道这个时候继续强求苏咏霖严惩李仁孝是不合适的,苏咏霖也不会答应,只会增加他对任氏的不满,于是他只能悻悻作罢,不再谈论此事。
  不过苏咏霖的话还没有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