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于平民百姓之家,官宦人家的女眷出门就含蓄得多。
  为要防范街上人挨人挤被人揩油,他们就用绢段或布匹扯作长圈围着,把外面的人隔绝开来,叫紫丝步障或锦步障,可以很好地体现大家子的风范,彰显身份和地位。
  辛弃疾看着琳琅满目的热闹景象和新鲜玩意儿,一时间几乎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满目都是惊喜,满目都是快乐,仿佛回到了年幼时跟着家中长辈出门参加热闹节日的时候。
  一路走,一路询问一些他看不太懂的事情,那位临安本地人出身的天网军密探就为他解释。
  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那些人又在干什么。
  走过一条街,拐弯的时候,天色渐暗,辛弃疾眼睛好,一眼瞅见街边上一丛小树林间有些年轻男女的身影,两两成群,不知在做些什么。
  顺着辛弃疾的目光看去,密探也瞅见了那一幕,便笑了。
  “这怕是瞒着家中长辈偷偷约出来相会的男女了。”
  “啊?”
  辛弃疾颇为惊讶。
  他自幼饱读诗书,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的影响,讲究一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绝不轻薄任何女子,别说上手,就连看都不看一眼。
  苏咏霖对他进行了政治思想的改造,但是改造范围没有涉及到男女之情的,辛弃疾依然是个相当保守的性子,此时此刻看到这一幕,如何能不惊讶?
  这临安城内的男女……居然自由恋爱还偷偷幽会?
  “这成何体统……”
  辛弃疾嘟囔了一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可是欧阳修的诗,在临安,这是常事,家中长辈就算知道,也是无力管束,只要不闹出人伦之事,何苦做那棒打鸳鸯的事?”
  密探笑了,笑的十分暧昧。
  辛弃疾顿时刮目相看。
  “你还读过欧阳修的诗?”
  “属下年幼时家中经商颇有家资,所以属下跟随蒙师学习过数年,是以粗通文墨,后来家道中落,为仇家所害,除属下以外,满门死绝,若非苏主任出手搭救,属下早已命丧黄泉。”
  密探呵呵笑了笑,似乎看开了一切:“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都过去了,属下早已不再想那些过去的事情了。”
  辛弃疾闻言,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拍了拍密探的肩膀,聊以安慰。


第658章 辛弃疾再也没有回过头
  元宵节期间,宋人往往喜欢用烟火助兴,宫中、民间都放烟火,吸引游人仕女。
  宋人庆祝节日的烟火爆竹种类繁多,有西瓜炮、采莲舫、赛明月等二十多种烟火炮仗,夜间燃放,绚丽多彩,叫人眼花缭乱,好不快活。
  除了烟火爆竹,更有社火游街、唱歌跳舞、耍杂技等文艺活动在临安城大街上的某处开演,引得游人纷纷侧目,演到精彩处无不大声叫好。
  这里头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舞鲍老】,舞鲍老是一种头戴面具的舞蹈,动作模仿傀儡,滑稽可笑,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很快推广开来,参加者非常之多。
  辛弃疾跟着密探前往舞鲍老的台子前,跟着周围群众围观台上滑稽演员们的滑稽表演,看着那滑稽的动作,和各种各样滑稽的声音,不由自主的便会被逗笑。
  一笑便是大家一起笑,一阵哄笑,气氛热烈,欢快不已,辛弃疾也跟着人群一起拍手鼓掌,放声大笑。
  俗人有俗人的快乐,文人雅士也有文人雅士的风流,文人雅士们在元宵节更喜欢猜灯谜活动。
  一盏一盏亮堂堂的灯笼下贴着有趣的灯谜,文人雅士带着女眷,解开一个个灯谜,在女眷面前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学和风度,至于猜中之后那小小的礼品,权当是助兴的添头。
  比起这些,元宵节最值得一看的、为整个节日提供最大程度氛围的,当属花灯。
  花灯的灯光点亮了夜幕降临之后的街市,让人们即使没有阳光也可以自由行走,整个临安城那么大范围的灯光,一夜下来,不知要燃尽多少灯笼、蜡烛。
  宋代花灯制作工艺较之前朝大大提升,灯具革命带来的是日常生活的巨大变革。
  除了寻常各式彩灯,宋元宵节常见的还有灯山,即在棚上张灯结彩堆叠成山林,上面绘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远远望去如梦如幻,近观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民间如此热闹,赵宋皇室当然也要奉行与民同乐的祖训,快快乐乐的参与到这盛大的节日之中。
  作为最高技术力拥有者的赵宋皇室在皇宫内搭起的灯山自然更为奇特,还创造出了我国最早的人工喷泉。
  赵宋皇室搭建的灯山上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手指能自动喷出五道水,夜色之下,明亮灯光之中,五道水流喷涌而出,晶莹剔透,宛若神迹,此情此景,如何不让宫中贵人们沉醉其中呢?
  赵家皇帝观灯的仪式称为踏五花。
  正月十四这天,赵家皇帝要带着文武百官先去五岳观的迎祥池。到了灯山,皇帝的御撵要围绕灯山转一圈,倒着观灯,所以叫踏五花。
  然后皇帝要在御楼的东西角楼宴请近臣,此时节,宫门内外都被装扮成了灯的海洋,明亮无比,不仅让近臣观看,还放任民众自由观看,彰显皇家气度。
  平日里高不可攀的皇帝只有在这一日变得无比亲民,甚至会特意登上城楼,与近在咫尺之间的百姓们见面,任由百姓们瞻仰皇帝的容颜。
  每到此时,观看皇帝容颜的百姓总是特别的多,宫城之下几乎没有人们落脚之地,乃至于盛事散去之后,很多人都是被人流挤着离开此处,脚不沾地。
  最后有些人丢了鞋子,有些人丢了帽子,有些人衣衫不整,叫人看了还以为做了什么苟且之事,相当滑稽。
  辛弃疾对赵宋皇室不感兴趣,对赵构也不感兴趣,他不想去看赵构那张惹人生厌的老脸,他就去了众安桥边上的美食一条街。
  此时此刻,这里也是人山人海,街道两旁的灯火较之其他商业街要更加密集、明亮一些,使得街道上亮如白昼。
  辛弃疾便带着护卫们挤入了这人山人海之中,看着街边诱人的美食,闻着诱人的香气,腹中馋虫当即开始造反。
  辛弃疾忍不住了,开始掏钱消费。
  撒子香脆,来一份嚼嚼。
  酥黄独味美而鲜,不可不尝。
  十色花花糖甜美可口,哪能不吃?
  澄沙糕软糯香甜,岂能错过?
  蒸饼香气扑鼻,我的最爱。
  八宝饭入口即化香甜宜人,不吃不是人!
  辛弃疾这旺盛的购买欲望和食欲让密探看傻了,但是看了看辛弃疾高大的身材和健硕的身躯,他忽然感觉辛弃疾那么能吃也不是不能理解。
  那么强壮的身躯要是不吃多一些,怎么扛得住巨大的消耗呢?
  辛弃疾完全释放自己的食欲的同时,跟着一起来的护卫们也在辛弃疾的允许之下开始了大吃特吃,连带着密探也觉得前所未有的饥饿,这些早就吃遍的美食忽然间又变得可爱起来。
  那就吃它一顿好了。
  于是密探也化身食中饿鬼,大快朵颐起来。
  辛弃疾吃下最后一口八宝饭,觉得口中甜腻,咂咂嘴,便看见街边有卖羊脂韭饼的。
  此时他虽然感觉肚子已经饱了,但是嘴巴还想吃,虽然觉得晚上吃太多不好,可是见着如此盛况,不大吃一顿似乎对不起这一次南下。
  想了想,觉得也是难得,来都来了,何苦压抑自己?
  于是他就决定再来一份羊脂韭饼中和一下口中甜腻。
  羊脂韭饼一口咬进嘴里,正准备感叹这份浓浓的油香,忽然间又看到了卖油焖鸡腿的,那黄灿灿油油的油焖鸡腿在灯光的映照之下居然能发光,看的辛弃疾两眼发直。
  好久没吃鸡肉了,那就……吃一只?
  于是辛弃疾花钱包了两只鸡腿,也给部下们一人买了两只鸡腿,然后一口羊脂韭饼搭配一口鸡肉,满嘴油光,虽不甚雅观,倒也省去了冬日里嘴唇干裂之苦。
  走了一会儿,辛弃疾觉得累了,也觉得口中干渴,正好瞅见街边有一卖鲜鱼汤的行脚摊子,便带着六个随从卖了六碗鱼汤。
  六人围着一张矮脚桌子坐了下来,一边吃手上的东西,一边喝鲜美的鱼汤,好不快活。
  在这行脚摊子内喝鱼汤的人还有另外两桌,辛弃疾边吃边喝,边听着这两桌人的谈笑风生。
  似乎是清河坊街边某家陈姓男主人死性不改,贼心不死,尽管被多次收拾,依然偷家里的钱去花月楼吃花酒,玩女人,被家中管事婆娘知道了,于是举着擀面杖追着他打了一整条街。
  好家伙,那叫一个惊心动魄,陈家男主人身材瘦小,妻子却人高马大颇为彪悍,举着擀面杖追着打,打的陈家主人鬼哭狼嚎。
  街边街坊笑看风云,看到兴起处,大声叫好者有之,摇头苦笑者有之,出谋划策指明方向者有之,张罗着给陈家男主人找接骨大夫者亦有之,没心没肺的孩童都以为这是好玩的游戏,拍手叫好,乐不可支。
  一场风波之后,陈家男主人被抬着回了家,第三次赶来为他接骨的接骨大夫对陈家男主人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佩。
  辛弃疾听着听着,便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他嘴里嚼着鸡腿肉和羊脂韭饼,抬起头,看了看周围。
  灯火笼罩之下,整条商业街都像是泛着一层桔红色的光一般,远远望去宛若天上人间,身处其中,叫人沉醉。
  人们有的是欢声笑语,有的是欢乐无边,仿佛没有哀愁、没有哭闹,仿佛千百年间仁人志士们追求的一切就在这里。
  耳边是喧闹声,是欢笑声,是叫卖声,是烟花爆竹之声。
  是丈夫对妻子的和声细语,是妻子对孩子的温柔嘱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真好啊。
  有那么一瞬间,辛弃疾想着若是能永久停留在这一刻,这人生该多么幸福?多么美好?
  旋即,富有烟火气和人情味儿的笑容从辛弃疾脸上敛去。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只是幻梦罢了,是一个真实的可以触碰的幻梦。
  他不是和平使者,他是战争代言人,他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
  战争的刀剑悬在临安城头上,可是这座城内的人们却仿佛没有任何感觉一般,还在按部就班的欢庆。
  这样真的快乐吗?
  这转瞬即逝的深情人间真的快乐吗?
  辛弃疾沉默了一会儿,又低下头大口吃喝,和护卫们一起把手中东西吃完,鲜美的鱼汤喝完。
  然后他站起来,走到了摊主身边掏出了钱袋,用刚学会不久的蹩脚的南音向摊主询问价格。
  “五文钱一碗鲜鱼汤,一共六碗,合计共三十文钱。”
  摊主笑容可掬,微微前倾身子,笑吟吟的看着辛弃疾。
  辛弃疾于是掏出了一把铜钱,也没细数,就塞到了摊主手里。
  “鱼汤很好喝,多的你就留着吧。”
  说着,辛弃疾转身就走。
  摊主有些惊讶,看着手中满满一捧明显超过三十文钱的铜钱,忙说道:“客官,多了,真的多了。”
  辛弃疾停住了身子,转过头看着满脸笑吟吟的摊主。
  “咱们虽然是小生意人,但是也得讲究个一分价钱一分货,冬日里捞鱼不简单,所以四文钱的鱼汤卖了五文钱,但也就那么多了,再多,就不讲道理了。”
  摊主挑出了三十文钱,然后把多余的钱递还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