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摊主挑出了三十文钱,然后把多余的钱递还给了辛弃疾。
  辛弃疾看着店主双手奉还的铜钱,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人到中年胖乎乎的摊主,感觉他看上去很面善,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尖酸刻薄的小人。
  “给你了,留着便是,鱼汤好喝,我很高兴,这算是赏钱,不用还我了。”
  摊主瞅了瞅辛弃疾,见他不似作伪,又是一副富贵样,便笑了。
  “还不曾见过您这般大方的客人。”
  辛弃疾笑了。
  “来这儿的人都小气?”
  “那也不能这样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明亮着做买卖,哪有小气的说法?都是过日子,怎么过都是过。”
  摊主看着辛弃疾,问道:“您这口音,听着不像本地人,您是?”
  “北边来的客商。”
  辛弃疾笑道:“临安城里应该哪里来的人都有吧?”
  “那可不,哪儿的人都有,北边明国、南边大理国、占城国,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番邦人,但凡是来了临安的,也都愿意来咱们这一条街上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摊主笑呵呵的说道:“咱这摊子也在这儿开了十多年了,见的多了。”
  “挺好,挺好。”
  辛弃疾笑着点了点头,怀着莫名的情绪带着六个随从转身离开了。
  “客官慢走,改日若有机会,再来咱这摊上喝碗鱼汤吧,不要钱。”
  摊主鞠躬相送。
  辛弃疾回头深深地看了这摊主一眼,朝他笑了笑,挥了挥手。
  虽然不知道是否还会再来,也不知道再来的时候这摊子还在不在,但是不管怎么说,心情是好的,是愉快的。
  人间烟火气,抚平了辛弃疾那颗莫名躁动的心。
  吃饱喝足,夜色渐深,元宵灯会却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人们依然兴致盎然,人来人往之间,依旧是欢声笑语。
  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照明,不仅街边灯柱上有灯,街边树枝上也挂满了彩灯,树上没有树叶,就像是长出来了这美妙的彩灯似的,流光溢彩,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
  一路走过去,一支游龙队伍挥舞着亮堂堂的鱼龙灯笼喊叫着过了他身边,周围的人鼓掌欢笑,欣赏着这美妙的鱼龙舞。
  辛弃疾身边一家子临安人家庭正在就晚上是该吃甜食好还是吃咸食好。
  男主人力主咸食,女主人和孩子力主甜食,男人拗不过妻子和孩子,只能无奈妥协,吃起了一年到头也难得品尝一次的甜食。
  另一边爷孙两个正在就冰糖葫芦到底该怎么分配而产生幼稚的争执。
  爷爷说自己年纪大,应该多吃一个,小孙孙说自己年纪小,应该多吃一个,爷孙两个各执己见,争执的不亦乐乎。
  真好啊。
  一边走着,辛弃疾就一边如此感叹着。
  为什么那么美好呢?
  为什么这腐朽堕落的国度之中,也能出现这样一幕人间烟火情呢?
  辛弃疾的脑海里又忍不住的想起了那两个带着孩子朝他磕头谢恩的妇女,眼前浮现出了他们衣衫褴褛面色青紫的模样。
  她们还好吗?
  还活着吗?
  这临安城内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是否也能让她们嗅到一丝一毫呢?
  能吗?
  不能吗?
  这仅仅只在临安城内温暖的烟火气,为什么不能也温暖一下临安城外那冰冷肃杀的人间绝境呢?
  城里城外,为何有着如此之大的差距?
  辛弃疾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一刻,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在这欢乐的人潮之中的疏离感。
  他心中的疑惑与凄怆仿佛形成了一道屏障,把他与这方欢乐的世界隔绝开来——他们中间已经隔了一道可悲的厚壁障了。
  身处于此,却又与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是那么的不同。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无法对他形成任何的吸引力,反倒不断地把他往外推,推到了临安城外冰冷的雪地之中,推到那群凄怆的无路可走的流民们身边。
  让他感受到冰冷彻骨的寒凉。
  他就那么一路走着,走着,神态迷离,眼神飘忽。
  他走过了热闹的歌舞声乐群。
  他看着挥舞着各式彩灯欢乐无比的人们,耳畔是他们的欢声笑语与畅快明亮的音乐。
  他看着周边装点着各式彩灯的树木。
  一阵被烟火气加热的暖风吹过这条街道,吹得彩灯晃动,连带着光点也跟着摇晃。
  于是他低声呢喃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他走过了欢乐游街的队伍。
  一辆瑰丽的节日花车从他身边缓缓驶过,花车上专业的表演者们竭尽所能调动着周围观众的情绪。
  花车旁游街的表演者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手上拿着各式各样辛弃疾都没见过的乐器,缓步慢走,吹吹打打,轻快的乐章弥漫在这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他低声呢喃着。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他走过了欢笑的人群。
  妆点着节日盛装的神仙眷侣们从他身旁经过,手持团扇面若神仙的仕女们也成群结队从他身旁经过,娇美靓丽,欢声笑语,待得经过之后,徒留暗香。
  他还在低声呢喃着。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欢乐美食节的尽头,辛弃疾愕然站住脚步。
  他望着面前的清冷的逐渐散入深夜的人们,再一回头,望着那一方热闹喧嚣的朦胧世界。
  他仿佛身处于两个世界的交汇处,巨大的撕裂感撕扯着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
  他黯然低下了头,少顷,他又转过了身子,抬起了头,直视着前方清冷的深夜,深吸了一口气。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一个韵脚落下,辛弃疾迈开脚步,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方热闹喧嚣的橘红色的朦胧世界,义无反顾的走入了清冷的严寒世界之中。
  他张开双臂,拥抱着寒凉的空气,体验着锥心刺骨的感觉。
  他再也没有回过头。


第659章 去明国使者居住的驿站之前静坐抗议
  正月十五日,正是临安百姓欢庆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度过一年盛景之时。
  此时此刻,也是赵构在宫里发火之时。
  汤思退和沈该实在是搞不定辛弃疾,只能败退,回来把烂摊子还给了赵构,请赵构主持大局。
  赵构听说辛弃疾对南宋进行了武力讹诈,顿时暴怒,拍桌子砸板凳,还下令打死了两个看的不顺眼的内侍宦官出气,吓得其他宦官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他苏咏霖以为他是谁?完颜阿骨打吗?才签订的和约,现在居然问我要岁币?厚颜无耻!背信弃义!不当为人!混蛋!混蛋!!!”
  赵构恨极了苏咏霖,对苏咏霖的行为极为恼火。
  这怒火一上头,赵构顿时就不管不顾了。
  “他要岁币是吧?可以啊!让他来临安拿!他要是来得了临安!我双手把岁币奉上!让他来!”
  赵构一甩手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方砚台摔在地上砸碎了。
  那砚台砸在地上,碎成了好几块,还有一些碎屑屑溅在了汤思退和沈该的脸上,两人脖子一缩眼睛一闭,强忍着疼痛不敢出声。
  等稍后看到赵构稍微平静了一点,汤思退才试探着开口劝诫赵构。
  “陛下三思!明国刚刚覆灭金国,军力强盛,大宋军备松弛,不经过整顿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取胜啊!”
  “那就整顿!狠狠的整顿!不办事的,贪污的,吃空饷的,全都给杀掉!杀掉!苏咏霖这直娘贼!有本事就来临安问我拿岁币!他来得了,我给得起!他来不了,想都别想!!!”
  赵构怒火万丈的伸手指向了枢密院三人组。
  “你们,马上给我去整顿军备,认真的整顿,狠狠的整顿!两个月之内整顿不出三十万大军,你们就别待在枢密院了,给我滚到岭南去!”
  枢密院三人组脸色煞白,明知道这个任务有亿点难度,但是看着赵构怒火万丈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模样,万般苦楚也只能咽进肚子里,想着只能等赵构过一段时间冷静下来才能劝诫他了。
  而在此之前,不管他说什么都要答应,省的成为他发泄怒火的牺牲品。
  看这几人低眉顺眼的样子,赵构狠狠地跺了跺脚,甩手就走。
  留下最高决策层的五人面面相觑。
  毫无疑问,他们现在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一旦明国决定和南宋开战,战事一起,他们五人每一个都是首当其冲,绝对逃不过命运的审判。
  这个消息很快就会公开,所有南宋官员都会知道他们和明国谈判的结果,以及明国的诉求。
  朝野舆论会怎么样?
  民间舆论会如何?
  军队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军队准备好和明军一决雌雄了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王枢密,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汤思退无可奈何地看向了一直都看不顺眼的王纶,向他发出了询问。
  现在两人如果不能精诚合作应对时局,就是同归于尽的下场,谁也不会比谁更幸运,所以这个时候,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既然利益一致,就应该携手共进,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滑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之后再去哀叹当时为什么没有努力。
  他相信王纶是明白的。
  王纶看了看汤思退。
  这个曾经一力反对整顿军备、处处和自己作对的首相到现在也会感觉到恐惧了吗?
  哼!
  “还能怎么看?我等不能改变明国的想法,也不能改变陛下的想法,那就做好准备去岭南吧,除非大宋军队可以打败百战雄师的明军。”
  王纶说完,转身就走。
  汤思退愕然。
  其余三人也随之愕然。
  他们完全不能想象王纶会说出这样的话。
  去岭南?
  而且听他的语气,好像完全不相信大宋军队可以打败明军似的。
  你作为枢密院的头头,这样说话真的合适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子都会继续过下去,时间也会继续流逝,明国要求宋国提供岁币帮助他们整修黄河的消息很快在朝野上下传遍了,进而传到了民间。
  整个临安城都为此事感到极为震惊。
  在一片的震惊之中,只有少数人对此表示不感到意外。
  因为在他们看来,统一中原称帝建国之后的明帝国早就变成了和金国一样的霸道之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他们逢人就说早就看穿了明人的狼子野心,早就看穿了明国不可能与大宋和平共处,早就大声疾呼要求朝廷整修军备以备对抗明国,可是朝廷置若罔闻。
  现在明国来要钱了,朝廷知道慌了?
  当然慌了,不仅是朝廷,民间更慌。
  有些聪明人已经反应过来了。
  一旦岁币成为现实,他们身上需要承担的各种经济任务一定会陡然加重。
  朝廷绝不会自己承担那些岁币,必然想方设法把这笔支出转嫁到民间。
  大老爷们才不会自己出钱承担国家责任,到最后倒霉的还是平民百姓。
  他们怕啊,恨啊,慌啊。
  于是他们试图向朝廷施压,让朝廷拒绝明国的无理要求,甚至暗中串联在一起,准备撺掇一些书生去明国使者居住的驿站附近集体静坐抗议,让明国使者看到他们坚决反对这一举措的决心。
  只要能让明国使者看到大宋万众一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