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咏霖却是知道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有些波折的,总要有需求,才会有革新,他现在给出了需求,循着需求,充满智慧的人们总能给他意料之外的惊喜。
苏咏霖毫不怀疑这些工匠们能够创造奇迹,能够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把火药武器的存在带入下一个时代。
随后,苏咏霖又在辛弃疾的陪同下去视察了中都城东北的中央军校建造的情况。
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的延续,为了确保明军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军事人才不断进入,苏咏霖决定建立大明中央军校。
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但是这些王朝要么限于资源,要么限于认知水平,有的有武举没有武学,有的有武学没有武举,有的干脆就什么都没有,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军事人才培养的系统。
于是经历过开国的辉煌之后,军队战斗力的快速下降也总是不能避免。
比起文士方面形成的从教育到科举的一条龙系统,军事方面迟迟没有形成类似的体系,这很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苏咏霖决定从他开始,搞定从军事教育到军事考核到军队的一条龙服务,让军队职业化、专业化,彻底正规化。
中央军校就是这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中央军校的负责人,这个校长,苏咏霖肯定是自己担当的。
该说不说,苏咏霖本身就特别能打,军事能力很强,明军主力军官从上到下都是苏咏霖带出来的,从最开始都是苏咏霖的部下,帐下听用的那种,所以除了苏咏霖也没有人更适合这个职位。
当然,苏咏霖本身是皇帝,事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扎在军校里办事,所以苏咏霖就决定任命参谋院的参谋总长辛弃疾担任中央军校教务长,以辛弃疾的文才武略,担任这个职位绰绰有余。
“中央军校承载着我很多的期望,在我看来,咱们带出来的这支大军固然精锐善战,可要想让它继续精锐善战下去,哪怕到我们都死了,它也依然精锐善战,那么关键就在军校身上。”
苏咏霖和辛弃疾一起走在军校建造的工地边上,缓缓踱步,一边踱步一边聊天。
“臣知道陛下的意思,所以军校的问题上,臣会尽可能抽出多一些的精力来对待。”
“参谋院并不总是有战事需要规划,日常你就可以多把一些精力放在军校上,要把军校当做一项事业来安排。”
苏咏霖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历朝历代,要么有武举而没有武学,要么有武学而没有武举,军队在立国初期强悍善战,很快就是衰落了,变得不堪一击,这种情况我不希望出现在咱们大明。
而想要让这种情况不出现,一是延续咱们光复军时期的做法,自我总结,自我传承,严肃训练,严格军纪,二就是筹办武举武学,不断引入新的人才。”
辛弃疾点头。
“臣明白,臣会把光复军中适合放到军校当中的规矩全部放到军校里,但凡进入军校的学子,一个都别想跑。”
“哈哈哈,对了。”
两人又一起走了一阵子,辛弃疾问起了一个挺重要的问题。
“关于军校的学子,除了武举的途径之外,陛下可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自然,报名参军的士兵只要立下足够的功劳就可以被选送到军校深造,与武举学子有一样的身份待遇,另外啊,等以后财政充裕了,我还打算扩大武学和武举的规模。”
苏咏霖叹了口气道:“这刚刚建国,诸事繁多,很多事情都要花钱,所以我有很多想法也只能搭建一个壳子,等今后有钱了再去办,其实我的想法远不止于此,只是眼下只能办到这一步。”
第669章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战
看着苏咏霖遗憾的样子,辛弃疾忽然觉得苏咏霖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对于苏咏霖和大明国来说,似乎不能算是什么好事。
苏咏霖不能太累,大明国的工作日程也不能排的太死。
于是他想了想,开口道:“陛下无需如此辛劳,臣以为,陛下能办到那么多的事情,已经是非常勤政了,来日方长,陛下切不可一味图快,否则陛下的身体和大明国的国库,都是支撑不住的。”
苏咏霖看着辛弃疾,笑了。
“你说得对,我不能一味图快,快,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但是该做的,必须要做到,我到底不是什么神人,我的命数也是有限的,不趁着现在多做一些,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辛弃疾知道苏咏霖是什么意思。
“臣明白,陛下但凡有所需,臣当不惜一切代价为陛下办成!所以还请陛下不要那么操劳,不要那么辛苦,多注意休息,很多事情,臣等也能办妥。”
“我当然知道,没有你们我什么都做不到,现在,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
苏咏霖点了点头,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缓缓向前走。
中都的一系列政令继续推进着,苏咏霖继续忙碌着,而明军的行动也快速展开了。
针对南宋的这一波军事行动在参谋院的主持下很快进行开来。
参谋院不断下达各种各样的命令给各支军队,分发调兵虎符给各支军队的将领,极为高效地调兵遣将,准备快速形成一波强大的军事攻势,直抵南宋。
一口气把南宋打懵逼。
陆军方面,以河南兵团下辖游奕军为主力,搭配中都禁军中的两万骑兵,形成强大的陆上攻击集团,正面撕裂南宋的江淮防线。
为了应对南宋在两淮和沿江方面的水军防御,又从蛟龙军中抽调三百余艘内河战斗用船和五千名水兵,作为配合陆上攻击集团的辅助力量使用,为大军主力开辟前进道路。
水师方面,参谋院决定出动蛟龙军主力,以五百多艘大型战斗船只和八千名水兵为主力,从山东出发,直抵杭州湾一带,对当地驻扎的南宋水师主力发起强袭。
根据最新情报,明军方面得知宋军目前可动用的水师主力就在庆元府定海县驻扎,军号为明州水军,战船约有三百余艘,水兵万余人,归属沿海制置使司管辖。
明州水军有借助风力行驶的大型海船,也有人力为主的海鳅船,海船上装备有各类拍杆、冲撞用铁针,还有远程打击所用的床弩、神臂弓,以及威力尚可的火器,名为震天雷。
明州水军虽然声名不显,但是其日常操练比起荒废训练的步军来说,堪称频繁,水军士兵多熟悉水性,擅长操船和海上战斗,驾船踏海如履平地,南宋官方对这支水军也比较重视。
还有就是临近三月份的时候,中都方面得到的最新情报显示南宋方面似乎对明军水师南下进攻有所防备。
南宋方面紧急任命了一个名为李宝的人担任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提领水师,紧急整顿之前并无战备的明州水师。
显然,南宋方面也认为明军有派遣水师直接南下威胁临安的可能,所以率先整顿了水师,想要堵死明军南下的可能。
除了这支水军主力之外,南宋还有沿江水军、池州清溪雁汊控海水军、福州水军和两淮水军四支水军。
除了明州水军和福州水军是应对海上威胁之外,其余三支都是内河战斗水军。
且除明州水军之外,其余水军力量都不强,大者一百多艘船,千余名水兵,小者十几二十艘船,数百名水兵。
话虽如此,但是这份情报里着重提到了一点。
和明军一样,南宋也有很强的水军发展潜力。
因其海上贸易十分繁荣,所以其控制下的水面舰船数量接近两万。
只要有需求,这些水面舰船随时有可能被改造为战船加入战斗之中,其也拥有足够数量足够素质成为水兵的人口基础。
所以以大明朝如今的情况,绝对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战。
越快越好,越快威胁临安、越快逼降赵构、越快拿到岁币就对大明朝越有利。
各种意义上来说,大明朝都不适合在此时此刻与南宋进行全面战争。
辛弃疾得到这份情报之后立刻将这份情报告诉了苏咏霖,苏咏霖于是领衔参谋院定下了明军的作战计划。
快,必须要快。
“不能给南宋反应过来加强防御的时间,我们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突破其两淮、长江防线,踏上江南陆地,且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摧毁其明州水军,打得他毫无反抗之力,如此,才能威逼南宋快速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苏咏霖一拳捶在了地图上,看着周边的参谋官们,开口道:“下部队之后,你们务必要把我的意思传递到每一名军官、士兵的耳朵里,让他们知道,这对于咱们大明朝来说,不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臣明白。”
参谋官们齐声道。
“还有,要告诉他们,可以小看南宋的步骑,但是绝不能小视南宋的水师,任何一支水师都不能小视,必须要加强重视!”
“遵旨!”
苏咏霖多次嘱咐之后,还着重提点了即将前往水师助战的参谋官数人。
“根据情报,南宋方面新任命的水师将领李宝不是庸碌之辈,他曾跟随岳家军作战,又跟随韩世忠驻防,是一名宿将,擅长使用水师作战,告诉孔振德与周满城,务必小心谨慎。”
“遵旨!”
参谋官们将皇帝的告诫记在了心里。
参谋官们带着苏咏霖的重视和嘱咐离开了中都,前往各军队当中作为军事参谋,协助各军主将,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和中都的最新指示。
苏咏霖已经不能随便离开中都征战四方了,作为皇帝,他必须要经常待在中都行使权力,稳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不能乱跑。
但是他可以把自己全部的想法托付给参谋官们,让他们代替自己前往各地军队,为军事行动的安全性增添砝码。
不过这一次能得到那么精确的情报还真是很有意义,这进一步确定了明军速战速决的指导方针,苏咏霖对这份情报的获取感到非常高兴。
“就算我自幼长在庆元府,对庆元府水军和其他水军的事情也了解不多,长生不过三四年的功夫,已经渗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苏咏霖看着辛弃疾。
“虽然不知道苏主任是怎么得到这份情报的,但是此战若获胜,苏主任应当被记上一大功。”
辛弃疾笑着为苏长生请功。
苏咏霖笑着点头,眼前似乎浮现出了苏长生的模样。
“长生跟我很久了,虽声名不显,也不耀眼,但是关键时刻,它起到的作用不亚于一支大军啊,就好比这个李宝,若是不知道此人提领明州水师,咱们或许还不会那么警惕。”
建立时间并不算长的明军水师,极有可能要面临一场真正艰难的水上战斗了。
第670章 大明的旗帜,终将插遍天下
一支军队的主将的确算得上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主将优秀,军队也差不到哪里去。
于是辛弃疾拿着情报仔细地看了看,看看这个叫做李宝的南宋水军将领有什么特别的。
这一看还真的看出了一些端倪。
“确实,这个李宝算是个人物,一度南下投诚岳家军,随后又北上山东联络义军抵抗金军,配合岳家军的行动,接着再次南下归属韩世忠……这感觉和陛下之前的行动有些许相似的地方。”
辛弃疾抬起头看着苏咏霖,脸上满是兴致盎然。
“南宋还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