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昚不甘心,不想让自己刚刚继位就遭受这般耻辱,成为一个耻辱的皇帝,可是他知道,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五月初二中午,明军主力抵达临安城外,开始对临安城外的军事设施和防御点进行清扫工作,铺天盖地的雷神炮和大火箭带来的猛烈爆炸震慑着每一个临安人的心。
一阵剧烈爆炸之后,明军士兵出动,以巧妙的配合和娴熟的战法把城外宋军据点悉数拔除,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杨存中设置的防御战术也没有扛住明军一天一夜的进攻。
五月初三日中午,明军清除了临安城外全部的宋军防御据点,城外宋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获,一个人都没有逃入临安城——当然,这也和临安城自始至终没有开城门有关。
于是明军很顺利的完成了对临安城的合围。
至此,赵昚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到此为止,他就算是进行和谈,这场和谈的性质也会变为极为耻辱的城下之盟。
赵昚再次找来了史浩,面对着史浩,赵昚流下了泪水。
“老师,我真的错了吗?”
史浩面对流泪的皇帝兼学生,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真的错了】这样的话语。
他只能深深叹息。
论个人表现,赵昚比赵构好多了,至少直到最后一刻他都坚持要抵抗,如果岳飞韩世忠等人在世的时候遇到的皇帝是他,说不定大宋已经光复中原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史浩只能安慰他。
“陛下不愿屈膝于明国,不愿承受屈辱,这份勇气和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错的,陛下的英勇,是大宋所迫切需要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谁敢否认,臣就会与他辩论到底。”
赵昚抬起了头看着史浩。
“所以,老师也觉得我的做法是错的?”
史浩低头,默然无语。
良久,赵昚擦了擦眼泪,自嘲的笑了出来。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不想做我曾经最讨厌的事情,我以为我做了皇帝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可是现在看起来,我还是太无知了。”
史浩心里一动,上前几步握住了赵昚的手。
“陛下,陛下并非无知,陛下是英勇而无畏,相较于名为精明的懦弱,陛下看似莽撞的英勇才是大宋最重要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责怪陛下办事不计后果,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责怪陛下的英勇!”
赵昚有些惊讶的看着史浩。
“老师,你的心里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
“如有虚妄之言,天打雷劈!”
史浩没有任何动摇。
赵昚就那么定定的看着史浩的脸,仿佛能从他的脸色中看到他所极度渴望的东西。
他确实看到了。
于是他满是凄苦的表情中掺入了那么一丝微微的欣慰。
当然,凄苦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因为他是真的很苦。
满朝文武要求投降的声音不绝于耳,大部分人已经不支持他继续打这场战斗,仅仅只有少数人上表希望皇帝继续战斗。
赵昚看十份奏表才能找到一份支持他继续开战的,其余九份都是要求投降的。
赵昚虽然有心继续打下去,但是想起了开封故事,他真的会担心有人因为恐惧而选择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到那个时候,他可就真的一点议价权都没有了。
虽然眼下也没什么,但是主动投降的一方如果有些要求,接受投降的那一方也会考虑。
毕竟城内还有四万多可以战斗的军队和满城居民,明军若想要攻克临安,难度很大。
思来想去,在史浩的再三苦劝之下,赵昚终于认清了现实,点头答应了史浩的请求。
于是赵昚在朝堂上正式宣布授权给史浩,让史浩代表皇帝去和明军谈判,争取一个相对合理的和平条款,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周至在抵达临安城之后才知道赵构退位、赵昚登基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于是立刻派人快速北归,把这一消息和大军包围临安的消息一起告知苏咏霖,请苏咏霖给出具体指示。
到底要多少数目的赔偿比较合适。
岁币的具体数额该如何确定。
南宋不答应怎么办。
要不要真的攻克临安城。
万一真的俘虏了南宋皇帝该怎么办。
他希望得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如此,在谈判的时候他就能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的向南宋提出诸多勒索式的要求。
当然,没等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五月初五日一早,南宋方面就派出了以史浩为代表的谈判团队,请求和明军方面进行和平谈判,以争取停止这场战争,避免临安城遭遇灾祸。
第707章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明军方面,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了一下,决定接见南宋方面的谈判代表,放他们进入明军中军大营,进行谈判。
不管怎么说,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底线,等皇帝具体的只是抵达之后,再召开正式的会谈,这样也可以。
况且别的不说,战争赔款是肯定需要的,这一次就先谈谈战争赔款的事情比较好。
“大宋皇帝陛下亲命谈判使者、当朝参知政事史浩,见过将军。”
史浩带领南宋使节团进入明军大营之后,看到了端坐且不曾起身的明军谈判团队,就知道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所以他没有因为明军方面没有站起来迎接他而感到生气,反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
对此,周至倒是挺满意的,觉得这个南宋高级官员倒是有点数,知道失败者面对胜利者的乞降到底该是个什么态度。
于是周至点了点头。
“本将乃大明南征军总指挥周至,宋廷能把史相公派来和谈,想来也是有诚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事已至此,若不是某位相公亲自前来谈判,本将根本不会允许他进来。”
史浩心中一凛,沉重的点了点头。
“事已至此,我朝败局已定,无话可说,此番名为和谈,实为乞降,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惟愿和谈顺利,尽快结束战事,免去百姓苦难。”
周至和周志学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能感觉到眼中的惊讶。
这个史浩,的确有点不一般,直接承认这是乞降,没有顾及面子,看来是个实干派官员。
于是周至允许南宋方面的官员落座,双方谈判队伍落座完毕之后,谈判正式开始。
“这一战,大明获得了全胜,马步军获胜,水军获胜,南朝全面败北,这是事实,无需多言,诸位认同吗?”
南宋的官员们有的面无表情的点头认同,有的一脸悲怆着点头认同,有的则面露耻辱不甘之色咬牙点头。
没有异议。
以此为前提,很多事情就能开谈了。
自古以来胜利方都可以向失败方索取一笔一次性的战争赔款,其他的条件暂且不说,战争赔款是必须的。
这笔赔款的内容包括了胜利方发起战争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以及行军作战的过程中耗费的军费,还有士兵伤亡之后的抚恤金。
这些钱都是要算在失败者身上的,然后以胜利者的名义向军队发放,各种意义上对于失败者都是二次伤害,极为羞辱。
但是不管,这是胜利者的权利。
这笔钱加在一起,一般来说比较客气的胜利者会乘以二,不那么客气的胜利者乘以三四五都是有的,反正怎么爽怎么来。
根据战前财政部对这场六万三千人的战争的预估,预计这场局部战争需要耗费大明国二百万贯钱的军费才能打完,后来根据实际计算,发现数字和最开始预计的差距不大。
明国为了组织军队、发起战争和战争后勤的耗费到明军抵达临安城下时,即使多方节省、想方设法的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省钱,也已经花费了一百九十六万贯钱。
这绝不是一笔小费用。
虽然明帝国的财政收入远不仅仅如此,但是明帝国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战争费用并不属于帝国的常规费用支出,没有提前的预算,没有那个封建国家会提前给战争准备战争预备款项,都是随时发生随时支出。
所以每一次干仗都是主战派和负责财政的官员之间的斗智斗勇,内耗严重的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南北两宋。
明帝国有着统一的号令和一致的目标,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归属文官政府,而属于皇帝和军队系统,遇到可能发生的战争,都是皇帝和军队系统单独商议,文官政府无权对此置喙。
唯一可以参与进来的财政部也只能提出财政建议,无权对战争发起与否这件事情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在明帝国内部,这方面的内耗被苏咏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么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这一次开战对于明帝国本就吃紧的财政还是挺有压力的,所幸白条的存在暂缓了一部分压力。
可现在既然战争打赢了,当然要连本带利的弄回来,所以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之后,开出了一个一千万贯钱的战争赔款的价目。
这让南宋谈判官员们倒吸一口冷气,连史浩都有点被吓到了。
这些谈判官员包括史浩在内,都是懂得常识的,对于经济也是相当了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财政出身的,对南宋混乱且糟糕的财政现状深有体会。
按照常规预算来说,发动一场十万人的中等烈度战争,需要大约三百万贯钱的军费来完成。
当年北宋时,宋国文官就是算了一笔账,觉得支出军费太恐怖,还不如花钱买和平,给岁币,一年才支出多少钱?
这明显是大宋赚了对不对?
要不怎么说这群文官无耻呢?
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军费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赢了还能有赚回来的机会,而岁币一给就是几十上百年不说,人家还要白银。
白银大多数都是江南福建山区等地开采炼制,契丹人也不会自己到江南来拿,而要宋人从江南运输到河北交割给他们,这期间的运输费用还要宋国自己承担。
宋国自己承担不就是折腾百姓?
运输路线沿途的百姓需要无偿负担转运的任务,折腾的他们苦不堪言,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这其中产生的隐性损失远超军事战争的支出。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够不打仗,能够节省军费,百姓死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年如此,现在也一样。
只要战争赔偿能换来和平,给他!
反正又不是咱们士大夫老爷们自己出钱,不是自家钱,花的就一点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所以他惊讶于明国的狮子大开口。
明帝国这一战就算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一千万贯钱也足够他们同时发起三场同等规模的战争。
那差不多就是能把南宋三个战区全部毁灭掉的灭国战争级别的军费支出了。
这未免有点太狮子大开口了。
史浩知道如果这个条件要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诸多条件一定会让南宋大出血,乃至于一年辛苦倒头就是在为明国打工。
这是不可能的。
“以此战的规模和北朝出动军队的人数来看,这场战事所需要的耗费应该还不到三百万贯钱,而北朝一开口就是一千万贯钱,莫不是拿大宋在开玩笑?”
史浩立刻出言反对这一要求。
周志学笑了笑。
“史相公自己也知道,大明国是胜利者,南朝是失败者,胜利者对失败者予取予求,难道不是自古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