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相比的吗?”
周至听了这些话,默默思考了一阵子,而后缓缓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啊,如果朝廷比不上敌国朝廷,军队再能打再敢战,又能如何呢?现如今也不是唐末乱世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南宋已经换了皇帝了。”
“嗯,现在就要看看这个新皇帝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周志学想了想,又低声道:“但是这个新皇帝现在刚刚登基就签了协定,做了投降皇帝,身上的包袱还不是一般的重,确实不知道他能否扛得住,重新奋起了。”
“最好别,他要是奋起了,难受的是咱们。”
周至摇了摇头。
“未必。”
周志学缓缓说道:“南宋的问题,不是换一个皇帝或者换一个朝廷那么简单的事情,就算他把朝廷全给换了,难道能把地方官员也全给换掉吗?能把地方上那些阻碍北伐的势力全部清除吗?清除不了那些,他再怎么想奋起,也办不到。”
周至眨了眨眼睛。
“此话怎讲?”
“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南宋真正拖后腿的力量并不在于皇帝,也不在于具体某个人,而是一整个南人群体,他们不想北伐,他们不想打仗,他们只想安稳过日子。”
“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朝廷是南人出钱养活的,官员也主要都是南人出任,高官也好,基层官吏也罢,大部分都已经是南人了,他们现在掌握的权力很大,可要是北伐成功恢复中原了,是不是要把手上的权力分一些给北人?
合着我出钱出力出人北伐,打到最后还要把权力分给北人,自己什么好处得不到还要赔一部分出去,他们就觉得这样的生意是赔本生意,不想做,不愿做,就使劲儿拖后腿。”
周至琢磨了一阵子,感觉这个事情有点意思。
“何等短视,何等无耻,照这样来说,宋国岂不是永远也别想恢复中原成功了?”
“他们本来就办不到,加上还出了赵构这么个皇帝,手里有那么多能打的大将愣是打不出局面……唉你怎么什么都不懂啊?”
周志学看着周至,一脸嫌弃。
周至眨了眨眼睛,有点委屈。
“我就是个带兵打仗的啊……”
周至一句话给周志学说愣住了,他这才恍然意识到周至到现在为止都不是一个复兴会员,顿时一拍脑袋。
“差点忘了……可是你也不能只想着打仗不顾政治,正好现在仗打完了,我给你好好补补课,补完课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这样吗……好吧,我听听就是了。”
周至点了点头。
另一边,早在五月十四日的时候,明军战胜、宋国签订和约的消息就通过加急快送抵达了中都,送到了苏咏霖的手上。
苏咏霖得知以后大喜,立刻安排枢密院对本次战争的功臣论功行赏,然后召集主要负责官员来宫中议事。
议事的内容很简单。
割地之后得到的淮南东路如何安排。
淮南东路必然作为今后对付南宋的前进基地,让南宋没有建立淮河防线的可能,一旦开战就是决战,有助于明军直捣临安,快速摧毁南宋的指挥中枢。
所以这里是单独设一个行省,还是归属于其他行省之中,值得商榷。
“单独设一个行省,这八个州的范围未免太小,且人口数量也不够,据初步估计,八州之地人口数量不过八十万,大部分都是荒芜之地,十分荒凉,不至于单设一个行省。”
田珪子拿着淮南东路的资料看了看,又说道:“但是无论是归属山东行省还是河南行省,都有点不太合适,这两个行省本身的体量已经很大,再扩大,不太妥当。”
田珪子作为重臣直接提出了这样的两个观点,与会其他臣子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建议了。
苏咏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既然河南行省与山东行省都不适合,那就干脆设一个中直辖吧。”
臣子们一起看向了苏咏霖。
“中直辖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朝廷中央直接掌控某些要害地区以增强中央权威,维护一统,中都地区连接河北、辽东,北靠燕山,形胜之地,必须全部由中央朝廷控制,以确保中都的安全。
北方有一个中直辖,南方不能没有,我觉得目前来说虽然还早,但是迟早,咱们是要南下对付南宋的,届时,刚刚拿下的南宋必然有很多不稳定因素,需要中央力量直接插入以维持稳定。
而从地缘上考虑,燕云之地是河北之地的屏障,谁掌握燕云,就对河北有优势,所以第一个中直辖设在燕云,而自古以来,也有守江必守淮之说,掌握淮南淮北,就等于控制了江南的安危,所以第二个中直辖,要设在两淮之地。
以此类推,自古以来川蜀之地交通不便,极易出现割据现象,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之说,所以未来第三个中直辖,就要设在川蜀地区,扼川蜀交通之要冲,威慑川蜀不臣。”
苏咏霖拿起笔,在地图上的三个位置分别画了一个圈。
第716章 中原复兴计划由此开始
苏咏霖拿起笔,在地图上位于燕云、淮南和川蜀的三个位置分别画了一个圈。
这是他计划中三个中直辖的位置。
然后他又看了看地图,又在两广地区和河西地区点了一点。
“从北往南,过了淮南有江南,过了江南,还有岭南,也就是说江南人认为岭南人才是南人,岭南人觉得岭北都是北人,所以我以为五岭地区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未来在五岭之地也要设中直辖。
至于关中地区,比起关中,我以为河西走廊对于大明来说更加重要,掌握河西走廊,就能控制西域,两汉,晋,隋,唐,无不是通过河西之地控制了西域,进而把中原王朝的势力向西延伸,以至于到了葱岭之地。
而失去西域也是从失去河西之地开始的,一旦失去河西,整个西域都将失去,无法掌控,中唐以来便是如此,而到了宋,更是因为西夏的原因,失去了经营西域的可能。
所以我以为,未来消灭吞并西夏之后,就要在西夏故地设中直辖,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人驻军掌控,以确保对这块交通要冲之地的完全控制,进而才能进军西域,挑战更西边的辽国。”
这段话,苏咏霖没有避开耶律元宜和耶律成辉这两个契丹人的代表。
而他们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疑惑或者惊讶的样子。
很显然,他们对于明帝国的认同早已超越了那个虚无缥缈看不到的西辽,他们对西辽没什么感情,对于给了他们新生权力地位的明国才更加认同。
如果此时硬是要有人把他们同西辽联系起来,他们还会生气,还要争论,说他们是明人而不是辽人,说他们愿意为了大明披肝沥胆,而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辽国。
这种态度是苏咏霖非常满意的态度,这说明他对于外族精英们的笼络是非常成功的,利用他们抗衡山东系文臣的计划也非常顺利,达成了目前朝政的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目前还需要继续维持,至少在平定西夏之前不能被打破。
提出了未来的中直辖计划之后,群臣就对苏咏霖在淮南之地设中直辖地区没什么看法了。
因为这的确是从地缘角度出发非常有意义的行动。
于是这一政令得以通过,故宋淮南东路之地,将由大明中央尚书省直辖,是继燕云地区以外的第二个中直辖,称之为两淮中直辖。
至于驻军方面的问题,就继续把河南兵团的游奕军周至所部安置在当地,由周至统领游奕军负责淮南东路的军事防御问题。
接下来的事情属于朝廷吏部和复兴会组织部。
因为这两个部门里都是复兴会的人,也可以说是复兴会的事情。
苏咏霖驱逐了整个淮南东路八个州府的南宋官吏,明军也对当地的地主豪绅势力进行了威慑与打击,所以此时此刻正是淮南东路反动力量最为虚弱的时候。
苏咏霖打算让复兴会借助吏部的力量将大量优秀的新人会员安插到淮南东路,对当地不足八十万的人口进行全面掌控。
诚然,现在的淮南东路因为黄河问题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是荒凉,但是终有一日黄河问题会得到控制,到那时,淮南的复兴将不是问题。
复兴会主导下的淮南乃至于整个中原的复兴,都将不是问题。
苏咏霖如此坚信着。
几次复兴会会议一开,整个淮南东路的官员问题和吏员问题还有基层组织问题就搞明白了。
八十万不到的人口治理起来也不难,也正好方便复兴会在短时间内架构起全新的政治组织,然后给新人们锻炼行政能力的机会。
一切向海州学习,一切向海州看齐,争取把淮南东路包括未来的淮南中直辖打造为全大明第一个完完全全的【复兴行省】。
接下来都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比如规定南宋给大明国的战争赔款六百二十万贯铜钱将分五年还清,每年还要支付额外的利息,规定在每年春耕之后的五月份缴纳,方式就是通过瓜洲渡送往淮南之地。
还有就是每年的岁币,价值二十五万两白银和二十五万匹绢布,每年需要在秋收忙碌之后的十月份运输到江边,通过瓜洲渡转移到淮南之地,由中央派出官员负责检验和交割。
至于每年岁币内所包含的白银绢布和折价物品的内容,则需要大明和南宋双方商定好,统一执行,不得有丝毫误差。
最后就是称号问题。
因为南宋答应了向大明称臣,所以赵昚的尊号应该由苏咏霖确认并且册封,然后才算是真正有了法律效力。
这方面其实双方各退一步。
本来按照苏咏霖的想法,可以给他们来一个江南国主的称号,不给帝号,让赵构和赵昚体会一下当年李煜的感觉,羞辱他们。
但是转念一想,让他们去国号,估计会引发更大范围的抵抗,不符合明帝国速战速决的战略要求,于是也就没有这样搞,继续金国的传统,由大明国皇帝册封赵昚为大宋皇帝,国格较西夏和高丽高一等级。
西夏和高丽在大明这边都是国王的身份,直接低了苏咏霖本身一个档次,而南宋这边却是皇帝,只是皇帝身份需要册封,到底和西夏高丽有所不同,也是考虑到南宋划江而治的巨大体量。
虽然依然有着不满意的地方,但是考虑到这一趟战争已经赢回了本钱,还赚麻了,苏咏霖也就没有继续和南宋计较。
他再度派遣辛弃疾南下作为大明使臣,前往正式册封赵昚为大宋皇帝。
辛弃疾欣然领命。
明帝国这边理清了战争的问题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正式开修黄河。
第一阶段目标不变,将黄河改回东汉故道,避免两淮之地继续遭受改道之苦,率先恢复两淮之地和河南之地的勃勃生机。
这一工程量十分浩大,苏咏霖勒令复兴会作为牵头组织,见官高一级别。
以田珪子为黄河改道工程总指挥,以工部尚书时征为黄河改道工程副总指挥,全面协调朝廷各部门、各地方官府、流域内各军军队等负责完成这项巨大的国家工程。
洪武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明帝国皇帝苏咏霖正式在中都签署命令,宣布黄河改道工程由此开始,全国将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为这一空前好大的工程注入力量。
务必功成。
以此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