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5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指挥所所在的地方,代表皇帝身份的大旗还竖在那里没有离开。
  或许是因为苏咏霖的坚持,或许是在堤坝上奋战的军民看到了皇帝大旗竖在他们身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顶着大雨和电闪雷鸣,他们终究没有输掉这场与老天爷争锋相对的大堤保卫战。
  苏咏霖敲响大鼓将近半个时辰之后,雨渐渐的停了。
  滑州大堤危机重重,但是到底也没有失守,参与奋战的近三万军民成功守护了他们身后的家园,也保住了这座大堤,汹涌奔腾的黄河水终究没有失控。
  又过了一刻钟,一缕阳光刺破灰蒙蒙的云雾洒在了地面上。
  天放晴了。


第724章 这群吃货早晚能给他吃一个空前的大明国回来
  那天下午,参与保卫滑州大堤的三万军民成功撤回营地,并没有一个人丧生。
  不过长时间的苦战让他们衣衫褴褛,面色青白,疲惫不堪,有些人甚至在大堤上就睡着了,怎么喊都喊不醒,只能被抬着下了大堤,去营地里睡觉。
  河南兵团派遣了数支火头军队伍和后勤民夫携带着大量食物前来慰问支援,河南兵团司令官张越景随队奔赴滑州大堤,看到了正在亲自给守堤军民放粥发饼的苏咏霖。
  当时的苏咏霖穿着一身粗布短打,踩着草鞋,挽起了裤腿,打扮的跟其他正在放粥的民夫们毫无区别,身上也是脏兮兮的,融入其中,一点也没有不和谐的样子。
  除了苏咏霖面前那一列队伍特别长之外,其他的也没什么特别的。
  端着饭盘的军民们谢过了皇帝亲自给他们打饭,然后跑到一边蹲下来端着饭盘埋头猛吃,一边吃还要担心有没有人跟他们抢。
  开玩笑,皇帝陛下亲自给我打的饭,吃下去这辈子都有的吹,吹到死都不嫌累!
  别想跟我抢!
  看到这一幕的那一瞬间,张越景忽然想到了数年前,他们一群人还在定海县老家的时候。
  那个时候也是如此,他们跟着苏家队伍里的老兵学习军事本领的时候,也会非常疲劳,好不容易撑到训练结束可以去吃饭的时候,苏咏霖也是一副平凡打扮站在饭桶后头给他们打饭。
  他们就会排成长队,一个接一个的到苏咏霖面前打饭,打菜,然后埋头狂吃。
  那个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吃都吃不饱,怎么吃都觉得还能继续吃,一个个的都是饭桶再世,吃光了米饭还能吃一两个炊饼子塞塞缝,然后再把菜汤用炊饼子擦干净,一起塞到嘴里幸福的咀嚼,撑到肚皮都鼓了起来才能罢休。
  说起来,那时候也是饿怕了,张越景小时候也是差点被饿死的,对饥饿怀有深切的恐惧,若不是苏咏霖伸手救了他们,他们早就死了。
  所以那时候的大家伙儿都是一样,有吃的就死命吃,不吃到肚子圆成球就不松口,总觉得吃进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哪怕攥在手里的都不是自己的,看到吃的眼睛就发绿。
  每到那个时候,苏咏霖就会笑骂他们是饭桶,说他养了一堆饭桶,早晚要给他吃穷掉。
  但是尽管他们吃了那么多,吃的那么狠,从早到晚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一天能吃五六顿,苏咏霖也没有被吃穷,反而还得了一个大明国,成了皇帝。
  嘿,有趣。
  时间已经过去好些年了,掰着手指头算算,六七年得有了,但是看着眼前这一幕,张越景忽然感觉苏咏霖好像和当时一样,并没有什么改变。
  明明大家都变了,从见不得光的私盐贩子变成了大明帝国的统治高层,身份地位天差地别,手掌天下权,地位尊崇。
  可是再看一眼苏咏霖现在的样子,张越景就感觉好像又什么都没有改变过似的。
  当然,这种不改变,是他最向往的不改变。
  或许这群人吃的是很多,但是吃着吃着,整个神州大地说不定就给他们吃回来了。
  再给他们多吃一点,吃着吃着,大明国就能把疆域拓展到江南,岭南,塞北,西域……
  甚至更加遥远的前人都不曾抵达到的地方。
  只要他们继续吃,只要苏咏霖愿意给他们吃,只要吃的东西足够,这群吃货都给吃得饱饱的,不饿,那么早晚能吃一个空前强盛的大明国回来。
  或许苏咏霖就是这样想的。
  雨过之后并不是危机结束,雨过之后反而是危机的最高峰,雨停之后,洪峰后至,继滑州之后,曹州和单州也接连出现险情。
  接下来七天,苏咏霖在曹州和单州两地来回跑,指挥自己带来的禁卫军兵分三路,分别钉在曹州单州和滑州的黄河大堤上,代表自己与当地军民一起奋战。
  三州黄河大堤都出现了情况不一的险情,最危险的时候曹州的复兴会指挥分部都要下令准备泄洪了。
  但是到头来,人力还是战胜了老天爷的无情,勇敢的大明军民齐心协力,将大堤稳住了,成功扛过了洪峰,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曹州危机成功渡过之后,整个黄河沿岸一直到初秋都没有再经历过那么大的降雨了。
  之后几天连续放晴,偶尔多云,黄河水位不断下降,最终回落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再也没有进入紧急状态。
  这一年度的雨季算是平安渡过了。
  往后直到来年开春之前,都将是治理黄河的黄金时间段,这段时间整个工程会加班加点的进行,需要朝廷极大的物资投入。
  对于这一点,苏咏霖没有丝毫的犹豫。
  “需要什么就上报给总指挥部,交给总指挥部统筹安排,你们不要怕总指挥部解决不了,他们能解决的自然交给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自然会告诉我,我就会来解决。
  总而言之,在工程期间,一切都会为了黄河工程让路,连我都会为工程让路,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要是成功,咱们这些人都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后人可以通过史书上的名字知道黄河的泛滥是被我们解决掉的,后人会记住我们,感谢我们,你们要是担心,等黄河修好了,我就派人树碑立传,把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给刻上去!双保险!”
  苏咏霖在滑州防汛指挥部对着大小负责人发表了一通演说。
  一个胆大的家伙举起手高声道:“陛下,咱们那么多人,碑上刻不下怎么办?”
  苏咏霖瞅见那个胆大的年轻人,呵呵一笑。
  “那就多竖几个碑,直到把你们所有人的名字都给刻上去为止,让后人知道咱们为了修黄河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到底有多少人白天黑夜不眠不休的钉在这里吃苦受罪!
  咱们这一代人,帮着子孙后代把他们要吃的苦全都给吃了,让他们得以安享太平,他们要是不知道好好珍惜咱们的成果,就是一群混蛋!不肖子孙!”
  人们闻言,随之大笑出声,快活的空气充斥着这方天地。
  在此之后,苏咏霖顺着视察了整个黄河下游沿岸的黄河大堤,在一些重点地段亲自登上大堤查看,一直看到海州。
  他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多少。
  “改道工程想要在一两年内完成,我看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如今次这般的危局,我们可能还会遭遇到,到那个时候黄河大堤能否抗住还是两说,但是我希望你们可以抗住。”
  苏咏霖边走边对跟在身边的田珪子说道:“黄河工程对于大明的意义太大了,就算之后还有很多麻烦,但是若能成功改道,就已是人定胜天的典范,我这人皇也就能多出一点底气了。”
  田珪子明白苏咏霖的忧虑,所以缓缓点头。
  “阿郎在这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我是清楚的,就算拼了这条命,我也会让改道工程顺利完成。”


第725章 《明律》正式颁行天下
  不知道为什么,苏咏霖每一次发布任务,总有人会拍着胸脯说拼了命也要完成。
  这就让苏咏霖很是无奈。
  “谁要你的命了?给我好好的活着,今后需要你的地方还多着,你可不准死了。”
  苏咏霖笑骂一阵,看着滚滚黄河水,又开口道:“就算是改道成功了,黄河的治理也是千难万险,从桃花峪往东,全都有地上河的风险,改了一条道,要不了多久,还是地上河。
  所以束水冲沙这一点你们要想办法办到,在流速平缓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束水冲沙的工程,需要时间长那就长一点,工程质量总归是要确保的,不能紧赶慢赶着修好了,没几年黄河又变成灾难了。”
  “三百五十亿钱,阿郎,我是绝对不会浪费这笔国帑的,每一文钱我都会让它花在该花的地方,否则我就无言来面见阿郎了。”
  田珪子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三年不敢保证,四年,四年之内,我一定会让黄河回到东汉故道!该有的束水工程也会完全具备,节流,分洪,泄洪,所有准备我都会完成,经此一役,绝不让黄河再度失控!”
  苏咏霖笑了笑,拍了拍田珪子的肩膀。
  “你从未辜负我的期望,你办事,我放心。”
  说完了黄河改道工程,苏咏霖又对关中各地退耕还林的事情跟田珪子做了一番交谈。
  “退耕还林的事情推行起来并不难,有了之前白条的基础,民众都愿意相信大明官府给他们足够补偿的承诺,需要退耕还林区域的住户都能够迁移,难度不大。
  但是根据派过去的人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关中水土流失的区域之广大超乎想象,比之前齐鲁兵团给出来的报告还要严重起码三成,需要植树造林以固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田珪子闻言皱了皱眉头。
  “不是说那边还有当年赵匡胤和赵光义植树造林留下的树林吗?”
  “基本上都被砍伐殆尽了,关中土地兼并的情况不比其他地方好,还多出了一帮子从故宋时期就扎根在关中的将门,又有将门,又有地主豪绅,把百姓挤兑的不断的开辟荒地。
  这一开荒,就要毁林,当年赵匡胤和赵光义做出的努力被他们这一折腾,已经去的七七八八,毫无意义,咱们基本上就是等于从头再来,没有捷径可走。
  所以植树造林以固土的计策想要见效,还要等上好几年,往后几年,黄河泥沙的情况不会有什么改善,想要最终达到泥沙和冲刷量的平衡,最少也需要十年时间。”
  “可恶!一群混蛋!”
  田珪子捏住了拳头:“所以阿郎,我早就建议尽快在关中发起行动,清算地主豪绅,尽快重新丈量田亩,全面进行土地改革,这样不仅能全面掌控关中,还能更好地推进退耕还林!”
  “若是没有夏国,我当然愿意尽早解决那群混蛋,可是夏国还在,夏国全军动员,也能动员二三十万大军,到时候被逼急的将门、地主豪绅与夏军里应外合,关中岂不危险?”
  苏咏霖皱眉道:“内忧是内忧,外患是外患,能单独处理,就单独处理,决不能让二者合流,变成内忧外患,到那个时候,就更难处置了,所以我才要先收拾西夏,再整顿内部。
  不过倒也不必太担心他们能翻天覆地,等明律正式颁布,我就要赋税改革全面落实,到那个时候,不担心地主豪绅不露出狐狸尾巴给我抓到,一旦被我抓到,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苏咏霖眼中凶光一闪,显然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而且这一波要杀的人还不会很少。
  黄河工程刚刚开始,明帝国显然没有更多的财政力量可以用来对付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