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国皇帝陛下还会派遣专门的收购人员去农村里向农民收购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给的都是清清白白的铜钱,收购完毕之后,税吏来了,农民就用铜钱交税,不用交粮食,也不用交损耗费用。
  明国现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一天都能吃上两顿饭,还都是干饭,能吃饱肚子,不会饿肚子,虽然说吃到好吃的配菜或者油水什么的比较难,但是两顿干饭是绝对能吃上的。
  明国皇帝陛下还派人在各地兴修水利,很多水利工程被修缮一新,或者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来,老百姓灌溉土地变得容易了很多,不用走老远,走五六里地挑水去灌溉田地。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徐通挑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能享受到的朝廷政策改变之后的优惠,以及他们被解放之后较之原先轻松不知道多少倍的生活。
  他们不再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脸上能看到笑容,眼睛里怀着对未来的渴望。
  随着徐通的讲述,这些活在南宋朝廷编制的大网之中的村民们似乎也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了。
  徐通把明国描述成为了一座闪亮的灯塔,让所有人都知道明国就在那儿,该有的一切都在那儿,隔着一条长江,正有人过着远比他们更加幸福快乐有盼头的生活。
  这必然会给这些农民们一潭死水般的境况带来一些改变。
  赵玉成和他的一百零八名同志竭尽全力发展罗霄山区农民军力量的时候,南宋方面也并非毫无反应。
  因为农民军在吉州发起了起义,连续摧毁四个县城的防御,杀死官员上百名,连带着吉州知军都被干掉了,吉州大乱,这一变动引起了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赵玉成是果断带着农民军南下西进,进入了罗霄山区经营根据地去了,但是被他们摧毁了统治秩序的吉州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没有赶上第一波造反浪潮的农民们可没有就此罢休。
  隆兴府最开始知道有人造反的消息并不晚,四月底就知道了。
  他们立刻派人去调查,得知江南西路出现了叛乱,席卷了四个县,但是造反的农民军很快就离开了造反地,据说一路向南,具体方向不知。
  这还得了?
  一支造反的乱军,杀了那么多官员,毁了四个县,然后居然就不见了,这算什么?
  必须要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隆兴府官员继续派人追踪,然后又去视察受损的四个县,发现了一地鸡毛,非常恼火,进而他们得知那支叛军好像是遁入深山不知踪迹了。
  罗霄大山地域广大,地形十分复杂,支离破碎,想要搞清楚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那群叛军到底在什么地方,实在是难上加难。
  既然他们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暂且就没有必要召来大军,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地鸡毛,急切的需要人来处理,来擦屁股,所以隆兴府方面只是派驻了一些小部队和小官小吏负责擦屁股,驻扎在被农民军席卷的四个县。
  接下来除了派人进入罗霄大山打听消息之外,他们就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了。
  有人询问江南西路方面的官员要不要把消息告诉临安,这个建议也被否决了。
  因为当时明军一路南下威胁临安的消息传到了这些地方,明军大获全胜,宋军兵败如山倒,宋地方官府也对这场战争把非常悲观,甚至有人做好了万一临安被攻破、皇帝死难的准备。
  当时他们都觉得临安自己都保不住,哪有功夫处理地方上的【小规模】造反叛乱呢?
  他们自己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明宋战争身上,所以就暂时不向临安送消息,自己内部消化掉这场叛乱,维持地方稳定,不要继续出乱子。
  接下来该怎么做,就要等明宋战争的局势明朗了再说。
  要是朝廷还在,再把消息传递到临安,到时候是出兵剿匪还是安抚什么的再说,反正朝廷肯定要再出一笔钱,大家还有的捞。
  要是朝廷不在了,明军做了当年金军一样的事情,那还管什么地方叛乱啊?
  这群官员就是这样的想法,居然不曾对这场造反行动做出更大的反应,而是一直拖着,这一拖就拖到了五月中旬。
  复兴会起义之后的第二波农民起义爆发了。
  这场农民起义就不是复兴会领导的了,而是地方农民自主发起,起因是地方上的统治失序。


第737章 向临安狂奔的赵构
  复兴会领导下的农民军席卷四县,杀死了很多地方官员,摧毁了统治机构,抢夺了府库,让地方官府不能继续维持铁拳姿态震慑农民。
  而那些派驻来的小官小吏和宋军小兵似乎完全不曾在意这样的变化。
  他们不认为上官派他们来是为了拯救当地百姓的,而是认为这是一次发财的好机会。
  所以他们不仅没有很好的维持秩序,居然还在当地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而眼看着当官的被杀了一大票,农民们心中积攒已久的怨恨和愤怒顿时如火山喷发一样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没过十几天,吉州农民发起了第二波起义。
  一些在地方上有名望的农人聚众起事,短短数日大小起义军十几支都建立起来,总人数超过十万,都在疯狂的攻城略地,将吉州残余的官军势力打的全军覆没。
  他们或许没什么战术战策,但是地方官军也没有,双方就是单纯的拼人数。
  农民人数多,官军人数少,就那么简单。
  于是在五月底,吉州官军彻底失败,地方上的官吏、官军几乎被起义军杀光,吉州彻底成为起义军的势力范围,起义军拖家带口的规模也扩充到了三十万的级别。
  吉州没了宋军,起义军却不会停止前进。
  他们南下南安军,北上袁州、临江军,东征赣州,声势浩大,俨然一副要席卷江南西路乃至于整个南中国的架势,非常恐怖。
  当此时,南宋方面反应迟缓,迟迟没有拿出一个主要的应对方案。
  主要这边起义刚刚爆发的时候,南宋方面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应对明宋战争上,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连地方官府都不在意,都在聚精会神等着明宋战争的结果。
  以至于吉州第二波起义军大举出征掀起反抗狂潮的时候,南宋中央甚至还不知道这边已经爆发过一次起义了。
  他们还在为投降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争吵不休呢。
  没有把消息上报的江南西路自然也无法单独应对民众的怒火,数十万人的怒火压上来,袁州、临江军的宋军节节败退,不断失去城池堡垒。
  南安军方面也差不多,宋军节节败退,不能应对。
  只有赣州因为驻扎了一支禁军,所以勉强还有应对的力量,但是赣州驻军跟起义军打了几仗没占到便宜,又发现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起义军跟着过来,就怕了,于是干脆的逃跑了。
  各地乱成一团,讯息传递彻底失效,各地官府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起义军消灭了。
  他们到死都不知道江南西路的起义局面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只能到处求援,却根本等不到援军的到来。
  各地方官府知道的消息完全不同,有些甚至连起义军已经攻打到了县城门口还不知道究竟是哪里的反贼在造反。
  除了官府倒霉,地方上那些欺压百姓夺取土地的土豪劣绅也遭到了起义军的彻底清算和报复,苦大仇恨的农民们一拥而上,打垮了土豪劣绅们的护院,将他们全部杀死,地契全部焚烧掉,所有财物、土地都被起义军夺取。
  于是更多的农民跟随起义军发起了战斗,对官府,对土豪劣绅,对所有欺负过他们的人发起报复和清算,疯狂倾泻着他们的怒火。
  到六月中旬,袁州、临江军、南安军、赣州四地已经被起义军占领,起义军甚至已经开始威胁江南西路首府——隆兴府南昌县。
  到这个时候,江南西路的官僚们才知道情况不对,于是不顾明宋战争的结局刚刚落定、临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完,就赶快向中央求援。
  虽然已经有点晚了。
  更要命的是,赵构此时此刻就在距离隆兴府一湖之隔的鄱阳县,而赵构在这个时候也才知道江南西路西南部发生了一些【小规模叛乱】,但是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还以为只是很常见的那种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摁下去的无聊叛乱。
  直到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辛弃疾抵达临安的时候,隆兴府方面才最终确定这场叛乱已经波及了小半个江南西路,局势已经很危险,需要出动大军才能应对。
  但是此时此刻,距离最近的大军也远在鄂州和九江。
  赵构身边倒是有一万人的精锐力量,但是这支军队不可能出动平叛,隆兴府也没有调动鄂州大军和九江大军的资格,只能等待临安方面的回应。
  在此期间,起义军继续席卷江南西路,势力不断向外扩张,已经扩充到了五十万人级别,规模浩大。
  当地官员、官军和土豪劣绅们瑟瑟发抖,甚至于已经有很多官吏、官军和土豪劣绅拖家带口的向外奔逃,就怕遭到疯狂的起义军的报复和清算。
  他们过去干了多少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们自己知道,平时欺负老百姓,觉得他们好欺负,肆无忌惮,等老百姓真的化身猛虎的时候,他们也终于知道害怕了。
  可是确实有点晚了。
  甚至于隆兴府知府知道一支十余万人规模的起义军向南昌而来的消息的时候,直接被吓得尿了裤子,赶快越过鄱阳湖向赵构求救去了。
  赵构在六月二十三日早间得知了这场叛乱以及这场叛乱的规模,进而得知了这场叛乱已经威胁到了南昌,一旦南昌不保,越过鄱阳湖就是赵构的容身之所。
  赵构又被吓到了一次。
  本来他就被明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吓得魂飞魄散,离开临安之后夺命狂奔,一直跑到鄱阳湖边上才稍稍放心,在这里安顿下来,继续打探临安那边的消息。
  好不容易打听到明军走了,他准备回去了,却又听说赵昚在临安城内大规模排除异己,不断贬斥主和派的官员,招揽主战派的官员接手他们的职位和权力,顿时惊疑不定。
  赵构有点担心赵昚这是趁他不在的时候搞政变,把他的基础全给搞掉了,换上了赵昚自己的基本盘,于是他有点生气,又有点害怕,担心自己就这样回去会有危险。
  他就继续在这里待着,期间赵昚数次派人喊他回去他都不敢回去,继续观望局势,直到这几天他听说他的亲信爱将杨存中再度出任殿前司主帅、统领四万殿前司大军,他才稍微放下了心。
  这就意味着赵昚虽然小动作不断,但是并不会对他不利,杨存中手握四万人的兵权,这是赵昚给赵构的安全保证。
  赵构寻思一阵,又询问身边带着一起来的内侍和近臣,问他们自己该不该回去。
  说实话,在鄱阳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这里临近鄱阳湖,水产丰富,鱼类很多,味道很鲜美,他没事的时候就在鄱阳湖上泛舟,陶冶情操,倒也算是不错的生活。
  唯一可惜的就是明军南下临安之前本来有复振趋势的小兄弟再次没了动静,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可奈何。
  于是赵构只能死了这条心,安安心心的泛舟游玩,陶冶情操,继续试探赵昚对他的态度,若是可以的话,他还想向赵昚要更多的保障。
  结果现在这逃命的世外桃源也有点不保的可能了,叛军势头很大,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