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难得一个好机会,当然要用来扩张复兴会的势力,让更多复兴会员得到锻炼成长的机会。
于是苏咏霖直接把最近一段时间完成干部培训的九百多名复兴会员集体派赴西夏,让他们担任西夏空缺的基层职位,对西夏基层进行复兴会式的改造。
他们抵达西夏之后需要按照复兴会的办事方法对西夏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在西夏地方建立起中原式的村庄和乡,加强西夏地方人民的定居和农耕属性。
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耕任务紧紧抓起,将两大塞上平原的农业潜力全部发挥出来,成为塞上粮仓,为明军后勤提供保障。
接着他们还需要通过文化的影响教会地方上的党项人、杂胡人等汉话、汉字,通过文化变革西夏,将他们尽快重新融入中华大家庭。
通过制度上的碾压优势,苏咏霖并不觉得这些同样处于被压迫状态下的西夏农民、手工业者会排斥大明的统治。
西夏统治者对他们有什么恩情吗?
不管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只要是底层,一样被压迫剥削,没什么区别。
然而大明确会给他们带来土地、房屋、农具和牲畜,还会降低赋税,免除苛捐杂税,砸碎束缚他们的锁链。
如此一来,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明确的。
第801章 大明作为上国,怎么会夺取藩属国的政权呢?
苏咏霖确实需要一个安定稳定的河西之地。
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利一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为黄河的存在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将这里经营好了,产出的粮食足以支撑明军的进一步向西。
这里这可以说是明军向西收复西域地区、向北进攻草原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苏咏霖需要这里起码可以提供一个兵团级别的军事力量发起战略打击的后勤支撑。
而这需要大量基层官员的进入,将散乱的农民组织起来,改变西夏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且恢复相当程度的和平与安稳,让百姓可以安稳生产,没有后顾之忧。
地方上是这样,中央自然也是,倒不如说中央需要更高质量的能吏去恢复平定。
于是苏咏霖精心挑选复兴会员出身的正式职官一百五十人,以法部左侍郎周琳为首,派往西夏担任重要的中央职位。
西夏这块地方相当于大明的一个行省大小,之后也打算按照一个行省来搭建上层机构,所以苏咏霖决定从现在开始就按照大明行省的方式重新搭建西夏的政治结构。
原有的西夏中央机构倒是挺完善,不大的一块地方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官员数量也远远超过一个行省的规模。
大明一个行省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机构和官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然不多,但是对于一个行省来说简直是冗官到了极点,正好西夏原本的官员也死的差不多了,干脆全部裁撤,按照大明行省的规矩来重新建设。
等把西夏全国的行政和军事按照大明行省级别的规制进行改造完成之后,差不多也就是大明正式收复这块失地的时候了。
眼下这群大明派驻的官员们在名义上还是需要遵循夏国王和王太后的指令形式,通过夏国王和王太后的任命担任官职,行使权力,向他们负责,为西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但实际上,任太后和李纯保这对祖孙组合只有签字授权的权力,没有说不的资格,所有大明方面提出的政令要求他们都要无条件认同,不能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在生活上,他们将被软禁在西夏内宫之中,不能随意外出,一应吃穿用度全部都有明国官员负责提供,他们宅在宫中就可以了。
至于接见大臣、外宾、出席朝会等等正常的政务活动,所有的一切也会由大明官员为他们完美的处置,他们只需要当提线木偶就可以了。
当然了,大明皇帝不会很长久地把持西夏朝政。
大明皇帝郑重承诺,现在他只是暂时管理西夏国政,避免西夏因为混乱陷入分裂,从而使得百姓罹难,家破人亡,等李纯保小朋友长到成年,自然就会【归政】于他。
大明作为上国,怎么会夺取藩属国的政权呢?
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至于西夏太后和小国王会不会因为其他的什么理由决定让西夏内附大明,主动结束独立的地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正大明皇帝不清楚这件事情,完全不清楚。
嗯!
在苏咏霖安排的官员全部抵达西夏接管政权之前,苏海生以军队的强制力管束着西夏中央,展开了第一轮大清洗之后,又开始准备第二轮清洗。
因为占据了西夏的核心精华地带,又接着任得敬未尽的事业,通过种种罪名将西夏的高官显贵铲除了足足五分之四,通过抄家的方式得到了堪称天文数字的财富和粮食,有了这笔钱和粮食,苏海生就完全有继续发动战争的能力。
并且这是得到苏咏霖和参谋院、枢密院联名授权的行为。
因为考虑到斩首战术之后西夏地方官员和军头未必会心悦诚服坐以待毙,所以苏咏霖授权给苏海生,让他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力。
当西夏地方官员和军头明确反抗大明统治的时候,允许发兵打击。
这当然是有必要的。
比如本以为是出殡结果居然意外生还的任纯忠和任得仁都紧赶慢赶逃到了右厢朝顺军司,就这样还觉得不够,又逃到了河套地区的黑山威福军司,这样才稍稍感到安全。
黑山威福军司的负责人兀拉格不是党项人,是逃到西夏的草原蔑儿乞部的斗争失败者,为任得敬收留,一开始作为他的亲兵将领而存在。
后来因为勇猛善战,兀拉格逐渐得到了任得敬的信任和提拔,在黑山威福军司当官,因为直面草原和明国大同行省的威胁,所以掌握一万步军和一万骑兵。
逃到这里,任纯忠和任得仁还有跟他们一起逃跑的晋哥才算是觉得安全了,没有进一步逃跑的打算,就打算在这里观望局势,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
兀拉格早就得知了任得敬兵变的事情,还以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结果没等封赏,任得敬的调兵令就送来了,让他立刻带兵南下勤王,协助兴庆府防守明军的进攻。
兀拉格大惊失色,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明军就打来了?
他可是听说过明军赫赫军威的,之前明军破袭草原,克烈部有那么一些被明军击垮的族人就慌不择路跑到了西夏来求取庇护,被兀拉格收留,通过他们,兀拉格得知了明军的凶残和善战。
但是任得敬是他的恩人,他还是决定调兵南下帮助任得敬渡过难关。
这边军队整顿着,正准备出发,任得仁和任纯忠就逃了过来,十分狼狈的告诉他任得敬完了,西夏也差不多完了,明军攻占了兴庆府,已经完全主导了西夏中央,大家现在都危险了。
兀拉格这下真的慌了,赶快命令军队就地防御,不要继续南下,然后大量派遣探子南下打探消息,另一边又把任得仁和任纯忠还有晋哥藏了起来,让他们避避风头。
他打探乐一阵子消息,汇总了一下,得知明军正在大规模处决任得敬同党,整个兴庆府周边的西夏核心精华地区的大量官员、权贵,只要和任得敬有关系的,都被明军杀了。
理由是任得敬杀戮国王,屠戮王族,不为人臣,罪大恶极,没有阻止他的都是同流合污之辈,人人都有罪,需要处决。
这是西夏王室幸存者任太后和现任西夏国王李纯保对大明皇帝的请求,于是整个西夏统治阶层被杀的人头滚滚。
兀拉格的心凉了半截,他猜测,以他作为任得敬同党的身份,一旦被明军知道了,恐怕难逃一死,尽管他手握两万军队,但是他相信明军根本不会忌惮他的两万军队。
只要他感动弹一下,就会当场去世。
怎么办呢?
逃跑?
可是往哪里逃跑?
南边?
肯定不行。
东边?
那是明国大同行省。
北面?
那是弱肉强食的草原。
西面?
那是茫茫沙漠和未知的风险。
兀拉格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在这样的惶恐不安之中,兀拉格接到了来自兴庆府的以王太后和国王名义下达的命令。
各地方官员、军官需要主动向明国官员、军队将官投降,不得抵抗,不得违背他们的命令,否则一旦发生冲突造成伤亡,大家脸上都会很难看,但是——
在主动投降的基础之上,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将不会受到追责。
明国对任得敬同党的报复行动已经结束,只要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向明国投降,听从他们的调度,那么就可以保证不被问罪。
不管他之前到底是谁的部下,听从谁的命令。
第802章 河西兵团
长久的担忧之后,骤然得知这个消息,兀拉格大喜过望,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救赎,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简直是。
狂喜之后,他开始恢复冷静,想了想已经成为阶下囚将被送到中都处斩的任得敬,他忽然感觉自己应该为未来考虑一下。
说是报复行动已经结束,但是谁敢保证会不会有秋后算账呢?
而且自己这边还藏着任得敬的两个族人以及一个属下,这三个人可以算是他的催命符了,如果不能解决掉这三张催命符,他的未来很难说有多么光明,搞不好就要被当做典型给干掉。
说实话,作为一个草原上的败逃者,为了活命,原本讲究勇武和忠诚的兀拉格也开始具备了较为灵活的道德底线。
原先,背叛是绝对不能被他接受的,背叛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将会被草原上的神灵抛弃,没有活路可走。
可是经历过了死亡、侥幸逃生之后,他忽然觉得比起死亡,背叛也不算什么。
他还活着,就说明背叛是可以被接受的。
拥有了灵活的道德底线之后,兀拉格觉得自己的世界豁然开朗,很多原本看不通透的事情都变得通透起来。
所以他明白了,做一个认死理的人,一定有很多烦恼,活的不痛快。
做一个拥有灵活道德底线的人,虽然不会有很多烦恼,但是一定很快乐。
未来的西夏,显然已经不是任氏当政了,而是大明朝当政,未来究竟是李家说了算,还是大明朝皇帝说了算,都不好说。
虽然任氏对自己有恩,但是也未必需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该有的灵活变通的手腕必须要有,否则就很难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中更进一步。
怀着如此的想法,兀拉格邀请任纯忠三人最后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餐,最后给他们安排了几个女人陪他们欢度销魂一夜,让他们享尽欢乐,然后像死狗一样睡了过去。
接着,他把这三个人捆成了粽子,打包,送给了前来黑山威福军司接受兀拉格投降的姜良平。
因为黑山威福军司就设在河套平原地区,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上江南,重要的河西产粮区,所以苏海生和韩伟对这里特别重视,让姜良平亲自来这里办事。
之前接到了兀拉格的陈情表,表示他愿意接受大明的管制,虽然他是任得敬的旧部,也曾受过任得敬的恩惠,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任得敬居然弑君。
对待这种不忠不义之徒,兀拉格耻于与之为伍,所以他决定听从国王和王太后的指示,遵从大明的命令,并且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