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要官员。
  比如尚书省的职位,比如各大部门的职位,孔拯等人被解决掉之后,事情还要有人做,各部门内部没有被清洗掉的官员连惊慌都顾不上,就立刻投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
  其他的不说,黄河还要继续修,很多事情继续涌入中都的中央朝廷,需要各部门协调办理。
  各地修路的,修城池的,练兵的,建设兵器的,乃至于一些科技发展上的事情,一股脑的找上门来,别说群臣,苏咏霖这个皇帝也是跑前跑后,直接负责某些事情,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然后挤出时间做人事工作,亲自参与人事会议,对政法学校里面出来的年轻人进行面试,选拔合格的可靠的人选,快速填补空缺职位,减轻其余官员的负担。
  这段时间苏咏霖非常忙碌,俨然成为了一头老黄牛,低着头拼了命的干,生怕因为自己的一点过失而使得国家政局在最脆弱的时候受到损害,影响大局。
  是以,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随着他的勤勤恳恳,越来越多的复兴会员出身的官员越过科举考试这一环节,直接被吏部光明正大的安排到了那些空缺出来的岗位上担任重要的官职。
  他们逐步接掌了尚书省、民政部、财政部、礼部等重要朝廷部门的各个空缺职位,将这些职位全部占据,顺利完成了对这些权力的基本把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洪武三年七月上旬,苏咏霖主导之下的复兴会员们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了整个中央朝廷。
  而原先山东系、燕云系和外族系所属的残余官员们不是被除掉,就是被排挤到了边缘位置,沦为跑腿一般的存在,不再拥有影响朝政局势的能量。
  不仅仅是在中央,在地方上,燕云、辽东、河北、山东等地也因为这场大清洗而落马大量旧官僚,这些地区旧官僚的势力遭到残酷清洗。
  河南行省早就被打击过了,接下来苏咏霖就要对河东行省、大同行省和关中行省下手了。
  空缺的职位被复兴会员们纷纷递补而上,接替了旧官僚们掌握的职位,也掌握了全部的权力。
  不过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复兴会自己的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员并不足以填补那么大的空缺,一个人做两个人乃至三个人的事情是常态。
  但是这终究不能长久维持,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咏霖把目标打到了深受他的影响的军队身上。
  他准备从军队内部选拔一批觉悟高、文化水平足够的兵员转业成为地方基层官吏,并且填补地方上的复兴会支部的人员空缺。
  明军本来就是最早受到苏咏霖影响的存在,也是最早接受扫盲教育的存在,算得上是目前明帝国内部文化水平最高的团体之一,也是思想觉悟最高的团体之一。
  明帝国现有大量中高级复兴会员出身的官员都是军队出身,早前跟随苏咏霖一起浴血厮杀过的。
  虽然军队里的士兵们没有行政经验,但是基层的村农会指导员、复兴会支部的基层职位并不需要什么行政经验,反而是积累经验的好去处。
  所以还是非常适合他们去做的。
  他们勤勤恳恳,听从命令,执行能力强,有绝对的信念去办事,这些基层职位不让他们去做,还能让谁去做呢?
  这个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主掌军队后勤和日常的枢密院并不适合参与。
  于是苏咏霖绕过了枢密院,直接通过复兴会框架下的军务部下令给各大兵团,让军务部副主任辛弃疾主持从各大兵团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兵群体中选拔合适人选从军队里转业,奔赴地方。
  辛弃疾非常认同这个决定,他深知明军内部很多士兵的文化水平之高,尤其是思想领域更是相当进步,非常适合对明帝国的官僚体制进行改造,使得这个体制更加适应苏咏霖的要求。
  于是辛弃疾领着重任,从燕云兵团开始挑选合适的人选,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
  洪武三年的上半年也就算是如此度过了,这短短半年间,明帝国内部和外部的确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除了修黄河与北伐草原的后续事务之外,还连续发生了进讨西夏、黄河反腐和大清洗三大事件,整整半年来就没有平静过,一直都在运动之中,堪称大运动。
  但是随着这半年来的大运动,明帝国甩掉了身上的负担,真正开始了大跨步向前进,那些趴在身上吸血的败类被扫灭大半。
  距离他们被全部消灭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苏咏霖将站在他们的尸体之上点亮明国的人文之光,将明国引入新时代。
  所以就在此时此刻,明帝国进入到了一个快速修复和重建的时期。
  而在这样特殊的时间段里,南宋对于明国内部发生的事情并非完全不知道。


第855章 张浚是真的很尴尬
  像是搞大规模反腐和大清洗这种事情想要完全隐瞒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苏咏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隐瞒什么。
  想知道的人就让他们知道好了。
  反正,他们除了知道也做不到什么别的事情。
  难道他们还想当民主灯塔搞长臂管辖?
  无论是赵构还是赵昚都没有那个能耐。
  一个没胆,一个无能。
  老赵家两个皇帝实在让老祖宗赵匡胤扼腕叹息。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这个时候一根棍棒打天下的赵匡胤先生死而复生降临南宋,也不会是大明国的对手,天下大势已定,南宋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苏咏霖如此认定。
  那是当然的,赵昚和赵构只会认为苏咏霖不来找他们的麻烦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那是想都不敢想,所以整个洪武三年上半年苏咏霖搞事情的时候,南宋基本上都很安分。
  赵昚忙着对内改革,重新建军,赵构忙着看戏听曲儿举办宴会尽情享乐,谁还能插手明国发生的事情呢?
  西夏叛乱被明军平定的消息传到临安的时候,赵昚正走在前往万寿宫拜见赵构的路上。
  不过最近他的政务繁忙,就算是去拜见赵构问安的路上,他身边的张浚还是在不断的给他汇报事情。
  “根据确切的消息,明军已经全面进驻夏国,不出意外的话,夏国基本上等同于亡国了。”
  “夏国真的会亡国吗?”
  赵昚停住脚步,转头看向张浚,略有些紧张地开口道:“不过是平定一场叛乱,难道明国能够就此吞并夏国?”
  “具体情况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据说夏国官员都快被杀光了。”
  “什么情况?”
  “最开始是任得敬叛乱,将所有不愿意投靠他的臣子给杀了一通,还把夏国皇族杀的一干二净,任得敬败亡之后,明军来了,又要把所有攀附任得敬的臣子杀掉,打着的是为了夏国皇族复仇的旗号。”
  “杀了两遍?”
  赵昚很是惊讶:“那整个夏国的臣子不是都要被杀光了吗?”
  “臣等也是如此设想的,整个夏国的臣子可能真的要被杀光了,所以探子送来的消息是说苏咏霖往夏国派驻了数百名官员,占据一些要害职位,打着帮助夏国治理百姓的旗号,可是这分明就是在吞并夏国。”
  张浚神色凝重道:“眼下是听说夏国太后颁布了命令,把夏国军政全权都委任给了明军讨伐军队的主帅苏海生,夏国太后和夏国王根本就是个空壳子,不能掌控什么权势,夏国完全是明国人说了算,和亡国无异。”
  “怎么会这样。”
  赵昚紧张的来回踱步,思来想去觉得内心不安,开口道:“本来以为夏国还能作为牵制,现在夏国被占据,连草原诸部落都被明国降服,这……明国未免太霸道了!”
  “明国之强确实超乎想象,所以我朝必须加紧军备,以备不时之需。”
  张浚开口道:“目前看来,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可为我大宋牵制明国的力量了,唯一可能有所阻碍的就是明国正在大修黄河,黄河工程完成之前,明国断然不可能全力南下进犯大宋。”
  “你这话说的轻巧!”
  赵昚不满道:“之前你不也是这样说的?说明国正在修黄河,举国之力修黄河,所以必然会非常疲惫,无法发动战争,结果呢?先打草原,再打夏国……明国哪里有疲惫的样子?张相公,说话做事要慎重!慎重!你可是宰辅!”
  赵昚的问话的确让张浚有点尴尬。
  当时得知明国决定大修黄河之后,张浚就公开宣称明国十年之内不可能南下进犯南宋。
  理由就是黄河工程之难世所罕见,地上河的难题绝无解决之法,明国修黄河一定会把自己累死,会把国力消耗殆尽。
  说到底,明国建国不过三年,就算苏咏霖把造反起事的三年也算进去,满打满算积累的时间也不到六年。
  就那么六年,他能积累什么国力?
  现在不仅不休养生息,居然要上马黄河工程,要把黄河引回东汉故道,这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厢情愿的疯人疯语。
  明皇帝苏咏霖虽然的确有才华,的确有能力,但是黄河之危害,远超他的想象。
  他要是不把明国拖垮了,我跟他姓!
  张浚就此认为南宋可以放心平定叛乱、休养生息、发展军备,十年之后,南宋一定兵精粮足,可以和明国一较长短。
  于是他就堂而皇之的率领自己的拥趸们开始为南宋制定十年发展计划,信心十足。
  结果不久之后就传来了明军北伐草原的消息。
  张浚当时的处境很尴尬,很多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张浚。
  张浚当时还十分嘴硬,说他坚决认定明国北伐草原是强行北伐,不顾民间疾苦,后勤可能有很大问题,北伐基本上是虎头蛇尾,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果。
  不久以后,北面传来了明国彻底讨灭草原上克烈、乞颜两大部落的消息。
  这两大部落南宋不是很熟悉,不过政府方面还是有人知道这两大部落是草原上很强大的两个部落,尤其是克烈,口众三十万,乞颜也有二十余万,加在一起有口众五十万,真要打起架来,凑个十万骑兵不是问题。
  但是这两个部落被明军彻底讨灭,明军将他们灭族,俘获数十万口众,牛羊马加在一起估计要破百万,大获全胜。
  如此辉煌的胜利对于汉人政权来说阔别已久了,从唐以后,几乎就没有对草原骑兵有如此辉煌的战略胜利了。
  所以消息传开以后,民间的传播还比较滞后,没什么反响,但是南宋小朝廷里对于明军的这场战斗是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于是之前说明军无法取得大的战果的张浚的脸都被打肿了,大家纷纷用更加奇怪的眼神看着张浚,张浚只能强行把自己的脸变成扑克脸,以此表示自己内心的平静。
  其实他的内心早就翻江倒海了。
  于是南宋朝廷里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张浚自己的拥趸都再次想起了张浚糟糕的军事战绩,更加怀疑张浚到底能不能带好兵,打好仗,把大宋的军事振奋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搞笑了。
  西夏事变,任得敬作乱的消息传到南宋,南宋上下都非常震惊,感觉夏国要糟糕,明国肯定会出兵干涉,到时候夏国凶多吉少。
  还是张浚站出来,坚持认为明国的干涉是有限度的干涉,他们不久之前才刚刚结束草原战争,百姓疲惫到了极点,官吏军队都需要休整,不可能再次开战。
  除非他们穷兵黩武想要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