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朝廷也不知道敌军从什么地方来,到时候就说走错了路,没遇到敌军,把敌军放过去,等之后敌军走了,一切都平静了,他们再回去,到时候活下来的几率更大一些。
  一念至此,孟超简直想要夸自己一句逃生小能手。
  然后他立刻下令,全军转移方向,敌军从西南来,我们就往西北去,速度要快,绝对不能停留!
  士兵们不明所以,但是只要不打仗不拼命,啥都可以。
  不能拼命,拼命还怎么挣钱啊!
  要是把命给拼了,自己花了那么多钱、跪舔那么长时间的上司换来的地位还怎么发挥作用?
  为了升官咬牙给出的投入还怎么回收?
  指望朝廷的抚恤?
  那帮文官他娘的素来都是雁过留雁,再拔下来一根毛扔出去骗骗人,手法极其恶劣,吃香特别难看,指望他们发善心还不如指望那些匪军直接原地去世,他直接躺赢。
  而最可怕的莫过于身后事,到时候万一家里那个婆娘带着自己喝兵血吃兵肉好不容易积攒的血汗钱改嫁了……哦豁,亏到姥姥家了!
  所以,必须要躲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哈哈哈哈哈哈哈!
  于是乎,孟超率军开始了快乐大逃亡,整支军队调转方向,直接和徐通所部错开了兵锋,一路扬长而去,潇洒自在就和背后根本不是大宋帝都似的。
  而这一切,徐通并不能洞悉,他不是心理专家,搞不清楚这些奇葩内心的真实想法。
  本来将要和他正面对撞上的宋军在两军接触之前忽然急转向,然后快速前进,一刻不曾停留,以至于徐通得知消息的时候都有点惊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怎么跑了?
  不打仗吗?
  这种距离双方应该都对对方的存在比较清晰了,你这忽然间转向是什么意思?
  想要抄我后路?
  那也不应该在这种距离上抄我后路吧?
  而且还是全军一起上?
  亦或是后面还有更多的军队?
  徐通想了想,觉得不能等闲视之,于是派人继续向前索敌,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临安范围,然后继续死死盯着那支宋军的动向。
  这段时间里他让全军暂时停下来休息,吃点东西喝点水,补充一下体力,顺便解决一下个人卫生问题。
  到时候一旦打起来,可没空给你们拉屎。
  徐通认为那支宋军除非怯战避敌,否则必然是有着他们的考量,比如前军断后路,后面大军紧紧跟上缠住他的主力,试图在临安城外打个大迂回歼灭战的什么的。
  出于对士兵们生命的负责,徐通觉得自己有必要判断一下形势。
  但是很快,哨骑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很是困惑。
  临安城已经实现了戒严,城门紧闭,城头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在安排守城兵器的人,一副要打守城作战的架势。
  就他们目前所探查到的地方,没有发现另外一支成建制的宋军野战部队出现在临安城之外。
  啊这……
  徐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在想,刚才那支避开他兵锋的宋军,到底是打算抄他的后路,还是怯战避敌呢?
  左思右想,徐通感觉自己果然还是不应该对宋将和宋兵的节操有太大的指望,就他在复兴会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知道宋军体制的罪恶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
  想要让宋军打出一个漂亮的配合作战,完美执行战术战策,还不如期待大战档口天降陨石把敌人全部歼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真的能够打出一个漂亮的配合作战吗?
  那支宋军真的是去抄我的后路吗?
  徐通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决定。
  不管了,就他娘的直接去临安!
  就赌一下这腐朽的南宋王朝的体制,就赌一下那支军队逃避怯战,根本不敢与我正面对敌。
  徐通立刻决定全军恢复全骡马化进军,前往临安城来个临安城兜圈游,在赵官家面前显摆一下他们的存在,然后立刻就走。
  徐通也不是傻子,那么高的城墙那么多的守城军队,他拿不下来,也不能指望城内再出现一个郭京带着六丁六甲神兵出城唱戏。
  他就是要恶心赵昚,恶心整个南宋朝廷,狠狠地羞辱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好欺负。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一路走来徐通也算是领会了一下南宋内地防务之虚弱,但凡有个四万兵马而不是四千人,他都敢直接包围临安昼夜攻打,不管打不打得下来,都能请赵官家好好喝一壶。
  可惜,现在办不到。
  怀着如此遗憾的心情,徐通带着全骡马化的军队向临安城奔驰而来,奔驰到临安城近郊,已经能看到临安城的时候,他看到了城外的一些军事设施,一些阻敌障碍物之类的。
  但是周边并没有宋兵的存在。
  于是徐通一挥手,农民军士兵们立刻上前将这些障碍物拆毁,大军继续疾驰猛进。
  终于,临安城近在眼前了。
  南宋首都近在眼前了。


第917章 祝赵官家安好
  第二次,这是两年以来的第二次。
  南宋首都再次被敌军兵临城下,城上宋军吹响号角,敲响战鼓,城头一阵慌乱,宋兵人人自危,人人惊恐,军心浮动。
  他们当中有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之前那次明军围城,只是当时他们未必是士兵。
  但是当时明军围城的恐怖声势和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可怕的军阵,确实让人记忆深刻。
  四面都是井阑,都是高大的如城墙一样的临冲车,还有各式撞车,冲车,木幔等等,军队像蝗虫一样四面包围了城墙,根本看不到彻底击败他们的可能性。
  那种可怕的威压感至今让不少人记忆犹新。
  而这一次,另外一支敌军再次兵临城下,两年之内第二次,这本就十分可笑。
  更可笑的是,南宋本来是进攻方,却兵败如山倒,被人一波反推到帝都城下,反推到了帝国的核心地区,这种情况让很多人都感觉心中的某些东西骤然碎裂了,消失了,不见了。
  我们真的是大国吗?
  大宋朝廷真的还能坚持下去吗?
  我们还能取得胜利吗?
  普通人或许不那么想,但是稍微有点见识的读书人、将官、文官们,真的有不少人都这样思考了起来。
  大宋,到底还能维持多久的国祚呢?
  没人知道。
  赵昚得知那支江南西路打过来的叛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时候,整个人无力的瘫坐在了椅子上,不可置信的望着宫殿外面,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第二次了,第二次了,这是第二次被敌人兵临城下了!
  做皇帝两年不到,两次被敌军兵临帝都城下,这个皇帝做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赵昚无力地甚至缩起了身子,把自己蜷缩在御座上,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见,就自己一个人缩着,感受着没有边际的痛苦和恐惧。
  要是之前跟着赵构一起逃跑就好了,也好过在临安城内忍受痛苦和恐惧,不是吗?
  有那么一个瞬间,这个大胆的念头充斥着赵昚的脑海,让他强烈的向往着,渴求着。
  他不想继续留在这里孤苦无助,不想在这里忍受着严重的痛苦,他想离开这里,他想要安全感,想要安心的睡一觉。
  他忽然觉得自己可以理解赵构了。
  为什么赵构如此病态的追求安全,如此病态的恐惧着一切威胁。
  想来,和他早年的一些经历不无关系。
  赵昚一直不觉得自己会成为和赵构一样的人,他觉得自己可以超脱,可以雄起,可是到头来他悲哀的发现,他正在向赵构靠拢。
  之前那一波已经有不少官员逃出了临安城,军队重新封锁临安城之后,赵昚得知朝廷内的官员减少了五分之一还要多,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一眼疾手快的已经自己逃命去了。
  剩下的也不敢说是忠贞之臣,或许只是行动太慢,没来得及逃跑,就赶上了临安封锁。
  赵昚并不敢确定自己这边到底能有多少人为他奋战到底,甚至为他而死,亦或者有多少人会最终舍弃他,投靠苏咏霖的大明国。
  他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
  他要做亡国之君了。
  越来越强烈的恐慌席卷了他的周围,让他感到自己就像是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乘坐一叶扁舟的求生者。
  可能下一秒,就会被汹涌的海水席卷,再也见不到天日,活活憋死。
  他不知道城外那支军队什么时候会发起进攻,也不知道城内的守军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他只知道,作为皇帝,他的一生将就此被改写。
  他会和数十年前的那帮前辈一样,被带到天寒地冻的五国城中,忍受妻子儿女离散、受辱而带来的耻辱感吗?
  不,他接受不了,若真是那样,他会自杀的!
  大概吧……
  赵昚越发的缩紧了身体,惶恐不安的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极度的恐慌让赵昚感觉自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样痛苦不堪。
  然而他最终得到的消息,却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陛下,贼军退了……”
  帝国首相叶义问带着莫名的情绪来到了皇宫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昚。
  赵昚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叶义问反复多次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没有听错。
  那一瞬间的欣喜让赵昚几乎发狂。
  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同样出乎了他的预料。
  那支“贼军”不是被打退的,而是自己退却的。
  他们绕着临安城行军,跑了三圈,然后在临安城正西门门口竖了一面旗子,全军就火速离开了临安城,朝西南方向去了。
  惊恐莫名魂不附体的宋军一开始甚至不敢去看这是怎么回事,还以为他们是去会和主力了,还会再打回来,所以不敢出城。
  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看着周围实在是没有什么动静,于是重金奖励勇敢士卒出去查看情况。
  重赏之下确实有勇夫,六个“勇敢”的宋军小卒子拿到钱之后,带着马一起被绳索放下了城,摸到了那面旗子面前,把棋子收了起来。
  他们不认字,不知道上头写的是什么,只是收起来,然后朝不同的方向飞驰而去。
  夜幕降临之后,六个人全都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是他们所探查的范围内,临安城方圆十几里并没有成建制的贼军踪影。
  贼军消失不见了。
  然后其中一个小兵拿出了那面被他收起来的旗子交给了守城主将杨赐。
  杨赐展开旗子一看,顿时面容十分怪异。
  他严令士兵不准放松警惕,又下令赐钱、招募更多的勇士出城探查消息。
  接着找到了负责统筹全城防务的叶义问,把这面旗子交给了叶义问。
  叶义问看后,也是一脸的怪异。
  “城外确实没有贼军了?”
  “方圆十几里不见踪迹,更远的地方,末将派人去探查了,目前还没有消息。”
  “这不是诈?”
  “这……这若是诈,未免也太……”
  杨赐说不出话来。
  叶义问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直到第二天上午,天色大亮,宋军派出去的“勇士们”回来了,他们已经把方圆二十多里探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那支绕城环游三圈的敌军不见了。
  叶义问再拿出那面旗子看了看,心中逐渐被一种怪异的情绪充满了。
  他前往皇宫,把正在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