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你的,哪有尿骚味儿?”
  “你还不承认是吧?那味儿窜的哟!你还不开窗子,那屋子里还能待人呐?上火了吧?赶快抓付药吃吃去去火吧!”
  “你才上火!”
  王铁头显然和那个工匠关系不错,两人拌嘴拌了一阵,但是他手上的动作没慢下来。


第921章 工业文明的曙光
  王铁头熟练的操作着火绳枪发射之前的一系列工序。
  往枪管里倒入一定量的火药,然后把一颗用薄布片裹着的圆圆的子弹从枪口塞了进去。
  “您之前说这铁子最好能和枪口尺寸差不多,这样打出去更远,威力更大,稍微小点儿也好,用麻布裹着,大不了沾点油,润一下,很容易就进去了。
  然后我就打磨了几颗铁子,和枪口差不多大小,过了一小块薄布,沾了点油,塞进去还挺容易的,再用这个杆子往里头捅几下,捅瓷实了,枪管子就好了。”
  这边说着,王铁头用一根铁杆子把子弹往枪管里面捅,捅了一阵,又往火门室里添加了一些火药,然后他让苏咏霖拿着枪,他点燃了火绳,把点着的那一端夹在枪身上的夹子上。
  “这样就差不多了,您试试?”
  王铁头满脸希冀的看着苏咏霖。
  苏咏霖看着他熟练的操作,笑道:“试过?”
  “那当然,不好用的东西哪能让您用?最开始都试过了,尤其是用药,用的多了会炸,用得少了又打不了,哪里有问题就稍微调整一下,现在点火好多了,一开始连着好几次点不着呢。”
  王铁头一脸憨笑:“身子别绷紧,稍微放松一点,这玩意儿虽然轻,但是后坐力也挺大的。”
  苏咏霖心下有些感动。
  这过程他说的容易,但是每一步都是要冒着危险的,炸膛就是最大的危险。
  点点头,苏咏霖拿着这杆火绳枪就出了门,站在空旷的地方,对面十多米的距离上是一个空空的木箱子。
  苏咏霖举着枪,以一种让他感到莫名亲切的方式瞄准了那个木箱子,然后扣动了扳机,阴燃的火绳怼向了火门室,火药引燃。
  一声让他感到莫名熟悉的枪响之后,明显的后坐力让他浑身一颤,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伴随着碎裂的声音,苏咏霖用手驱散了飘荡起来的烟雾,看着那直接被打碎成了好几瓣的木箱子,相当惊讶。
  这火绳枪的威力那么大的吗?
  他仔细想了想,这大概和数年间明军军械部门一直都在改进的颗粒火药有关系。
  他们的火药明显比一般粉末状的火药要强,所以动力更大一些,而且这种用薄布裹着弹药塞进枪管里的打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看来,这种型号的火绳枪一旦能够实现量产,对于明军的战斗力也是极大的提升。
  “好样的。”
  苏咏霖走到了王铁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做这支枪,花了多少功夫?”
  “前前后后六七个月吧,主要一直也在忙着火炮的事情,这都是抽时间捣鼓的,做的时候也废了好几支,调试又废了一支,这一支也是修修改改大半个月,才敢拿给您用,怎么样,不错吧?”
  “何止是不错,完全超乎我的想象,试着打过铁甲吗?”
  苏咏霖对这支火绳枪爱不释手。
  王铁头很是惊讶。
  “啊?打铁甲?那哪能呢?铁甲多贵重啊,都紧着肉搏精兵穿,轮不到咱们用啊。”
  “这火绳枪要是不能打铁甲,打盾牌,我要它何用啊?我跟你说,肯定能!肯定能破甲,对付铁甲的效果也比强弩要好得多!你去找他们要铁甲,让稻草人穿上做实验,就说我说的。”
  苏咏霖十分高兴,喊来了邱远,把手上这支火绳枪交给了邱远。
  “铸炮的同时,分出一支队伍,交给王铁头,以王铁头为工头,把这火绳枪的每一道生产工序给我摸透了,简化了,我给你一些时间,这枪,我也要量产。”
  “啊?这也要量产啊?”
  邱远接过了火绳枪,左看看右看看,又看了看王铁头,开口道:“铁头,你之前不是说这东西下雨天刮风天不好使吗?”
  王铁头看了看苏咏霖。
  苏咏霖笑着点了点头:“确实下雨天刮风天不好使,不过那是能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这个要是能解决能量产,接下来燧发枪的大部分工序其实也就完成了。”
  “对了,您说的那个燧发枪,我也看了,也打磨了一支。”
  王铁头一拍脑袋瓜子,转身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掏了一支枪出来。
  “成了?”
  苏咏霖瞪圆了眼睛,大吃一惊,还真以为自己遇到神匠了,靠着一些艺术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的图画就手搓燧发枪成功。
  不过当他看到样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样子是这么个样子,打火用的燧石我也找着了,火镰也按照您说的样子磨出来了,但是这个扳机和弹簧……实在是有点难度,还没能弄成功,可能还需要一些时候。”
  王铁头给苏咏霖指了指这支半成品燧发枪的枪机,苏咏霖定睛一看,顿时感觉自己可能真的是遇到神匠了。
  这手搓就能把燧发枪搓到这个程度,包括夹着燧石的夹子和打火的火镰都被他手搓出来了,也就是击发枪机弄得有点不清不楚,还不能使用,所以这支枪拿来观赏还是可以的,用不了。
  可是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起码外观是达到燧发枪的地步了。
  苏咏霖仔细打量了一下王铁头,想着自己能不能直接把拉膛线搞车床的事情交给他,这样过了三两年,说不定他丫的直接就搞出一个近现代的小车间了。
  果然啊,历史的发展规律固然限制了人类世界整体的前进,但是个别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是可以小觑的。
  工业产品的大规模量产需要工业化,需要傻瓜式的操作章程,可是单单三两支,手工就能搞定。
  这一切虽然才开始起步,但是苏咏霖总感觉自己渴望的未来已经在不远的地方了。
  苏咏霖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画面。
  就在不远的未来,大明军队中的火枪手可以手持火枪列成阵线,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打出一整条白烟,对不熟悉火枪的宋军造成降维打击,使得他们纷纷倒在前进的路上。
  他们的盾牌会被火枪击穿,就算是勉强挡住,也会因为巨大的动能而手臂骨折,他们会成群结队的翻到在地上,哀嚎着死去,或者失去战斗力,不能继续为肉搏部队提供保护。
  失去了盾兵的掩护,剩下的肉搏部队面对火枪,将是相当的无力,虽然身着铁甲铁盔,却也不能阻挡火枪弹丸的剧烈撞击,或者当场死亡,或者骨折到底,或者脑震荡,或者内出血……
  种种可怕的死法会随着枪林弹雨的到来而到来。
  一般的封建军队到这一步大概就崩溃了,除非他们有足够的组织度和信念,开了挂,能够顶着弹雨和冲到近前。
  然而明军火枪手也会熟练使用多段发射的战术,使得他们在冲到近前之前,发射不间断,他们将一直遭到猛烈的弹丸射击。
  要是这样他们还能冲到面前,就该轮到保护火枪手的长枪手出击了。
  火器没有形成绝对优势之前,火枪手需要长枪手的保护,他们会接替火枪手没有完成的工作,彻底把已经遭到摧残的敌人全部歼灭。
  残破的军阵能够给宋军带来什么战果吗?
  战士们的身旁是轰鸣的大炮,正在打击敌人的后军。
  战士们的身后是冒着黑烟的烟囱和呜呜作响的蒸汽机车,正在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推动他们快速前进。
  一座骇人的战争机器正在隆隆运转着,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冲刺,将古老而衰颓的中古帝国碾成渣渣。
  工业文明的曙光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被点亮,而随之产生的是翻天覆地般的彻底的变化。


第922章 火器部队的组建
  返回皇宫之后,苏咏霖一边吩咐迁移炼焦工场和冶铁工场到城外的事情,一边下令从军中挑选文化水平高且身强力壮的士兵。
  他不想继续等待了,他要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组建明军第一支有正式建制的火器部队。
  之前明军也有使用火器,比如用投石机发射的雷神炮,比如用床子弩发射的大火箭,但是并不算是成建制的火器部队。
  和弓弩手一样,炮兵也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兵种。
  他们需要掌握发炮、清理炮身、保养火炮等等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又是战斗兵员又是后勤人员,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从无到有组建一支技术军队,显然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打从这个时候开始,苏咏霖就着手开始组建炮兵部队。
  首先选拔出来的千余人是燕云兵团出身的大明高质量士兵。
  他们被带到了火器局观看新式火炮的模样,观摩发射,了解火炮的杀伤力,同时和火器局的工匠一起研究火炮的具体性能和具体参数。
  他们需要把这些重要参数记录下来,以便于在未来演变为炮兵这个兵种的职业标准。
  苏咏霖在这个过程中也多次参与进去,和士兵们、工匠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基本上一点不拉的参与了炮兵组建的全程。
  他甚至亲自担任第一支炮兵部队的长官,给他们发号施令,让他们完成运输、摆放、装填、发射的全过程。
  炮声隆隆,震天动地。
  最开始那一面实验城墙已经被砸烂了,苏咏霖调集了燕云兵团的士兵和中都工匠,在中都城北重新修建了一些城墙,作为火炮实验的专用实验墙。
  其中有最普遍的夯土城墙,还有较为少见的包砖城墙,苏咏霖还特意嘱咐他们用不同的工程强度来制作这些城墙。
  较为劣质的,赶工的,普普通通并不纯净的黄土建造的城墙。
  还有非常精心建造的结实无比的城墙,主料甚至使用了当年统万城的三合土类型,坚固无比,甚至让工部工匠觉得这样搞实在是太浪费了,不如真的给某些城市配备这样的城墙会更好。
  但是在军事上,苏咏霖从不吝啬投入。
  军费,不能省。
  要是为了省钱克扣军费,那么这笔省下来的军费会翻倍成为战场上的支出,给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并且难以弥补。
  总有一些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去节省的。
  让火炮射击不同的城墙,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上射击,然后观察城墙的损毁程度,以此判断火炮应该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上射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苏咏霖大概耗费了十面城墙,记录了无数的数据,逼得林景春亲自来现场监工以避免浪费。
  林景春也没办法,这是军费,不能省,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再者说了,几次大战下来,明国财政收入颇丰,现在财政部国库的储蓄相当丰厚,也就十面实验城墙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没什么大不了的。
  林景春这样催眠自己,强行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不过他的模样真的完全不像是不在意的样子。
  感觉那些火炮射出的铁弹不是打在墙面上,而是打在他的心上。
  大量的实操大大增强了炮兵的专业性,大量的数据增加了射击的科学性,苏咏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狗大户一般的砸钱水准,将明军火炮部队给拉起来了。
  不仅炮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