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咏霖写书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口气亲切,一上来的序言甚至是朋友之间轻松聊天式的口气,丝毫没有皇帝的感觉。
  一上来,苏咏霖就和他们打招呼,像是唠家常一样的将自己的出身和大概的经历说了一下。
  当然,这第一部 分内容就让很多人惊掉了眼球。 
  皇帝居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金国山东本地人,而是宋人。
  家庭出身还不错,祖父是个南宋四品官员,还曾经操持过岳飞北伐的事情,后来遭到打压,苦闷之下操持起了贩私盐的活计。
  他的家族因为贩私盐而发了大财,他也因此有了优渥的生活,锦衣玉食,然而这不仅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灾难。
  他的父亲因为贩私盐而死,母亲因为父亲的死郁郁而终,他年幼丧父丧母,靠着祖父的抚养才得以长大,而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祖父也因病去世。
  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儿。
  偌大家产传承到了十六岁的他手上,面对着作为保护伞的南宋官员孙元起,还有虎视眈眈不服他的祖父旧部,他经历了很多危险。
  最后,当他十九岁的时候,他除掉了那个试图奴役自己的南宋官员,以及那群试图谋夺他的家产的祖父旧部。
  然后他选择了北上山东,和当时的山东义军联起手来,一起对抗金国的残酷统治,夺回中原。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无奈的选择,而是很早以前就开始谋划的事情。
  他很早就决定脱离南宋,从统治压迫性稍弱一些的金国打开局面,通过暴力手段推翻金国统治,将金国消灭,然后光复中原。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所以明军成为明军之前,叫做光复军。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根源的,根源就在于他的成长历程。
  苏咏霖从这里开始讲述他的成长历程,讲述他是如何普普通通的诞生,普普通通的成长,没有什么灾祸的长大,直到宿命的降临。
  他思考着为什么百姓那么苦。
  他思考着为什么他可以锦衣玉食大鱼大肉,而有些人只能吃尿晒干后析出的盐。
  他思考着为什么地主士绅可以拥有千亩万亩的良田,而农民却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成为流民,随机的死在随机的地方。
  他不懂为什么税吏要横征暴敛,为什么在规定税收之后还要用各种名目肆意征收超额的税款,仿佛不把人们饿死就不罢休。
  他不懂为什么成本价只有五文钱的盐能被卖到一百文钱,让人们连盐都吃不起。
  他有太多太多不懂的事情,太多太多的事情都让他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试图寻求父亲和祖父的解答,但是父亲和祖父只是想做个冷漠的旁观者,并不想深究,也不让他深究。
  但是他终于还是明白了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所以他知道了,南宋是没有希望的,南宋不仅对于金国无能为力,对于内部也是无能为力,他们不可能解决掉百姓吃不饱肚子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百姓吃不饱。
  吃不饱,不认字,才方便统治,才不能抵抗,任由剥削。
  这样,才能让地主士绅老爷们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才能让他苏家人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苏咏霖觉得曾经的苏家是万恶的,所以他放弃了一切,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也是他自己的赎罪之路。
  如果成功了最好,如果失败,就当是赎罪。
  好在,他成功了,所以他发誓,要建立一个和过去所有的国家都完全不同的国家,以一个不会有人饿肚子的国家为最高目标指引,竭尽全力,哪怕还有一个人饿肚子,他的目标就还没有完成。
  他要废除苛捐杂税,让百姓可以较为轻松的生活。
  他要罢黜高额的盐价,让百姓能够吃到便宜的盐。
  他还要让耕者有其田,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吃饱肚子,不必成为流民。
  他更想让百姓都认字,能读书,懂道理,让他们不会再轻易被官府欺负。
  这是他的救赎,也是这片传承旧方法、旧法则数千年的土地的救赎,与过往诀别之路,与旧时代决裂之路,就从此刻开始。
  这是苏咏霖给所有能看到这本书的人所亲笔写就的心里话,他把自己的心里话敞开了和大家谈,不作任何掩饰。
  他把自己全部的经历和思想转变的过程告诉大家,让大家知道他为何而改变,又为何决定脱离南宋走上全新的道路。
  很多人都觉得皇帝写的东西会多么高大上,但是苏咏霖所写的却意外的通俗易懂,没有任何高深莫测的东西,没有什么修辞文法长短骈文,全是心里话,没有任何修饰。
  包括连他自己的出身和起家历程都说了,说他不是什么天命之子,出身的很平凡,出生的时候屋里头没有红光,身子也不黄,房子里也没有香气,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婴儿。
  然后现在他就做了皇帝了。


第936章 有宋一代二百年的努力,至此全部白费
  这段经历写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苏咏霖这是在对线宋官方宣称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不寻常出生经历。
  且顺带着也把之前历朝历代有名气的帝王那不寻常的出生经历都给怼了一遍。
  最后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他是人,不是什么怪物。
  历朝历代所宣称的,都是假的,都是为了骗人才写上去的,所有人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婴儿。
  没有谁可以在婴儿的时候就被认定是未来的皇帝、统治者,就算是皇帝本人的嫡长子,大家还要担心他能不能活到成年呢。
  所以他是人皇,不是天子。
  他是靠自己拉起义军和金军血战不止方才成为大明皇帝,他是因为自己打败金国覆灭金国的巨大功绩才做了皇帝,功绩是主要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这就是人皇,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天子。
  这已经足够让人感到震撼了,而这篇序言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莫过于他自述的家庭出身经历。
  不仅把自己出身南宋官宦家庭的事情交代了,还把自己的家族贩私盐的事情交代了,更交代了自己干掉那个试图奴役自己的贪官。
  这种事情过于隐秘、细致,让人没有办法怀疑这些事情的真假,所以最后只能得出结论——皇帝说的都是真的,他不曾妄言。
  既然这些是真的,那么后面的也就是真的了。
  他看遍了南宋东南地区的多个州府,亲眼见到无数惨绝人寰的景象,看到有人易子相食,看到有人吃尿晒干之后析出的盐,看到一大堆人在冬日的清早冻死在大街上。
  凡此种种,深深刺激了他,让他开始反思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幸福,也会有人那么凄惨,连基础的温饱和容身之所都没有。
  最后他发现,问题的原因出自南宋朝廷,出自那群人上人,出自那群士大夫老爷们,出自那群地主大爷们。
  他们贪婪地攫取利益,肆意剥削压迫农民,朝廷非但没有制止,相反,根本不制止,与之同流合污,从上到下腐败至极,无所不为,烂到了骨子里。
  他曾想通过科举考试当官,过上幸福优渥的生活,但是苦难的民众让他无法说服自己就此与那帮人同流合污,所以,他决定走上不同的道路,改变这一切。
  而现在,他已经快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他的这篇序言自述不仅仅只有识字的人才看到,不识字的人也通过识字的人的朗读而有所了解。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苏咏霖作为皇帝所写的这篇自述就已经在整个大明疆域传播开来了。
  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人们明显表达出了极高的关注度,那一段时间,村里老头老太太聊天的内容都是苏咏霖所写的这些。
  相较于普通民众较为单纯的前后比较,从而得出了皇帝言而有信是个好皇帝的结论,知识水平更高一些的人们的感受明显是不同的。
  经过苏咏霖对儒生们的大规模打击,数万儒生被入罪,遭到了镇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就没有儒生了。
  最反动的那一批被苏咏霖安排到积石州做苦力,其他各地还有不那么反动的或者隐藏了自己的儒生。
  这部分儒生观看苏咏霖的自述时是非常震惊的,震惊于苏咏霖的坦诚,震惊于苏咏霖把千百年来统治阶级内部的游戏规则公诸于众,让他们知道皇帝是人,不是神。
  可以说苏咏霖的这篇文章一口气戳穿了一个千古阴谋,把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的丑陋摆在阳光下任人欣赏,让天下人都看到了,都知道了。
  这对于儒生们所奉行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念是全然不同的,对于他们所追求的圣天子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也是全然不同的。
  苏咏霖把盖子揭开了,让一切大白于天下,让整个大明每一个行省每一个州府的人们都看到了这一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百万乃至于上千万的《洪武政论》将会愈发传播遥远,将这一切揭露。
  皇帝从来不是天子,从来不是命中注定,只是因为实力强大,所以做了皇帝,当年那句【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话是对的。
  有宋一代二百年的努力,让皇权重归神圣性、让儒家思想重回国家宪法地位的努力至此全部白费。
  因为就连很多不识字的人也因为听了别人的朗读,从而得知大明洪武皇帝苏咏霖的生平故事,他们津津乐道于皇帝的出身,还有他的家庭经历,以及他缘何建立明国。
  苏咏霖在序言内就把这一切告诉了人们。
  这就是他的目的。
  儒生们震惊不已,恐慌不已,而在读到正文的时候,更是震惊不已。
  苏咏霖在正文当中最开始所写的是一个又一个故事,是一个又一个他在南宋生活的时候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他因为家族贩私盐的原因,得以深入接触南宋社会各阶层,上至官僚阶层,下至贫苦百姓,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他深入接触过,他见识过人性的光辉,也见识过人心的丑恶。
  他见过最高尚的人,也见过最卑劣的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出现在同样的人这种存在的身上,让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他从这些人的成长经历开始研究,剖析,一点一点的探究他们为何高尚,为何卑劣。
  面对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叹息或者施舍,而是想要搞清楚人们为什么苦难,为什么农民总是吃不饱肚子,为什么社会底层从来都那么苦。
  当他的父亲和祖父给了他否定的答案并且并不支持他的探究时,他发出了触及灵魂深处的询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他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答案,他要探究,他要搞清楚南宋百姓为什么那么艰难,生如蝼蚁。
  他从社会表现开始研究,进而发现南宋王朝的整体制度就是这样一个以压榨百姓为基本存在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诞生从来不是为了让人们吃饱、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方便统治者办事。
  当统治者有较好的行动理念的时候,百姓的生活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而当统治者没有好的想法,只想享乐,或者想要大兴土木、发动战争的时候,这套制度的残酷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这套制度可以给予,但是更多的是恩赐的性质,告诉你赐给你是恩赐,不是正常的奖酬。
  但是从你手中夺取则是毫无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