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来想去,他只能低下头,承认了自己无言以对。
  “您说的是,我没有意见了。”
  驳倒了辛弃疾,苏咏霖又看向了其他的人。
  “你们把忧虑都说出来吧,我们敞开心扉认真的聊一聊这个话题,言者无罪。”
  苏咏霖既然都这样说了,那么与会人员也就不担心别的问题,把自己心中所担心的问题一一说出。
  苏咏霖和孔茂捷挨个予以驳斥,驳的他们哑口无言,大部分人都承认了他们的担忧并不能成为反对改革的理由。
  所以他们没有继续说什么,想来就算心里不支持,表决的时候也不会给出反对意见。
  其实事情到这里为止也就差不多了。
  最后一个提出忧虑的人是在朝廷里担任法部尚书的沈格。
  沈格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般,他没有从家主、男人、丈夫和父亲等个人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相当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他提出的问题颇为有趣。
  “诸位方才所讨论的无非是男子在家中的权势问题,还有一些家庭关系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在这件事情上都是无关紧要的。
  我所关注的更多在于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到底是缘何而起,因何而生,这个规矩既然诞生,并且运转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自然有其合理性。
  其合理性源于何处?古人为什么会选择走上这条路?他们是被逼无奈还是优中选优?诸位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第943章 沈格决定反对
  沈格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是众人暂时没有考虑到的情况。
  于是众人互相看了看,纷纷表示不曾想过。
  而苏咏霖眼睛一亮,已然知道沈格要说什么了。
  “因为工作缘故,我必须要博览群书,在阅览群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讲述上古时期历史的史料,阅读之后,我有了一个很重要的感悟,我不知道诸位是否认同我的感悟。”
  沈格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古人为了保证国家人口数量和确保家族传承的权宜之计,是在被逼无奈之下逐渐演化出来并且成为后来的规矩的,并非从一开始就有。”
  沈格结论引起了众人的惊讶,并且引起了一阵广泛的讨论,约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苏咏霖结束了这场混乱的讨论,询问沈格。
  “继续说说你的看法。”
  “明白。”
  沈格点头,开口道:“我读秦汉古籍,见古籍上有记载,说先秦三代时,官府会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召开群体活动,活动开始的时候,官府会组织年轻男女大量参加。
  每到那个时候,国内大部分年轻男女都会前往参加群体活动,互相交游耍乐,甚至脱掉衣服,以身体示人,放浪形骸,乃至于在活动期间成为短期的夫妻。
  至于这段关系能维持多久,大抵也就是维持到下一次活动召开的时候,等下一次活动召开,若是还愿意维持关系,或许就能维持,不愿意维持的,就再去寻找新的关西。
  读到这里,我感到荒唐,但细细思考之下,便觉得这或许就是那时的风俗,古籍上从未记载那时男女婚姻嫁娶之事,或许当时并没有如今如此这般稳定之姻亲关系,而若没有稳定婚姻,没有男女相识,便没有人口增长。
  而国家发展、军事征伐无一不需要人口,为了获取足够的人口,官府便只能出面组织大型群体活动,期望通过这样一场一场的活动来增加人口,获得发展。”
  “所以呢?”
  孔茂捷笑道:“您说了那么多,意义何在?”
  “接下来才是重点。”
  沈格开口道:“男女婚姻之事,对于国家而言,能够增加民间之稳定,以及稳定获取人口,这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所以上位者无不希望民间男女结成稳定夫妻关系,以增强国家之稳定,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的上层因素。”
  “那么民间?”
  孔茂捷似乎也意识到了沈格想要说什么。
  “民间当然也非常简单,为人父母的男女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如自己一样繁衍后代,将家族血脉传承下去,以便承继家产,并且给自己养老,而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颇为不易。
  不说其他,单说寿数,民间能活过三十者为主,活过四十者在乡野之中算是长者,如此算来,若不早早成婚生子,如何才能确保家族传承呢?万一父母未死,子女已死,他们又该如何养老呢?”
  孔茂捷知道了沈格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懂了,所以您想说,为了确保国家获得足够人口、民间家族传承和家庭长辈的安全,所以才会要求子女早早成婚,而早早成婚不是尚且年幼的子女能够决定的事情,因此,才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难道不是如此吗?周文王十三岁结婚生子,茂捷同志,你不会认为十三岁的周文王可以妥善处理自己的婚姻嫁娶之事吧?文王尚且如此,何况民间乎?”
  沈格说完便不再看孔茂捷,而是看向了苏咏霖,开口道:“主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有其错处,但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对于维持民间稳定,促进人口增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认为,您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好的本意一旦落入民间,被无限度的放大,届时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男女不愿成亲结婚,引得家庭矛盾不止,民间怨声载道,稳定遭到挑战,而更重要的是,人口增长会减少。
  如此一来,大量民间家庭更有可能在十年二十年间绝后、破碎,届时长辈若是已经去世还好,若是长辈还在,儿子死了,没有孙子,到那个时候,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朝廷推行的政策引得民间出现了这样的变故,引得民间家庭残破、受到严重损失,人人怨恨朝廷,那么朝廷是否应当承认自己的错误?若是承认,又该如何弥补呢?”
  沈格把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终于算是切中了这个问题的要害。
  苏咏霖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沈格从没有私人感情的国家统治者角度考虑问题。
  两人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问题终究是要得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不能放在这边就不管了。
  于是苏咏霖沉默了好一会儿。
  会场上让人感到不安的安静持续了好一会儿。
  终于,伴随着一声长叹,苏咏霖打破了这份安静。
  “生民多艰,生下来只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种地,一个任务是留后,其中留后最重要,完成了这个任务,就像是被榨干了油水的干枯油料一样,随时都可以被抛弃,随时都可以去死。
  仿佛只要留了后,人本身就已经毫无价值,甚至可以不被当做是一个人去看,直接弄死也所谓,这就是平民的一生,诸位,这样做,对现在的他们、过去的你们而言,是不是太残酷了?”
  苏咏霖把话语的重点放在了【过去的你们】这五个字上,显然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来路。
  中央会议的会场上维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令人感到窒息的沉默。
  沈格感受到了莫名的不安,可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看法,坚持着来之不易的反对的勇气。
  “这件事情上,就算被问罪,我也要坚持我的看法,我始终认为必须要站在大明国的角度上为大明国考虑,大明国之建立太不容易,多少人为此牺牲流血,我都还记得。
  正因为如此,这种状态一旦被打破,大明国会遭到国本上的动摇,人口减少,家庭残破,民间动荡不安,人人怨声载道……所以主席,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我的看法。”


第944章 终极囚徒
  沈格这番发言之后,算是表态自己要投反对票了。
  这是他第一次表态自己要对苏咏霖提出的动议投反对票。
  说起来,还挺紧张的。
  虽然他知道只要苏咏霖提出动议,这个动议绝对会被通过,以苏咏霖的威望和权势,给予大家的权力他随时都能收回,他随时可以随心所欲的推行自己想要推行的一切。
  并且为此承担后果。
  并且很多时候他做的都是对的,大家打心眼儿里认为他所推动的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并没有反对的需要。
  他之前也从未反对过苏咏霖提出的动议,每一次都支持。
  然而这一次,他不能认同。
  苏咏霖想做的太多,太快,国家和百姓会跟不上的。
  他必须要停一停,古语云——
  欲速则不达。
  一些人用担忧和惊异的眼神看着沈格,似乎惊讶于他公开反对苏咏霖的行为,担心苏咏霖会动怒,并且对他做出一些惩戒。
  他们还不知道公开和苏咏霖唱反调的人会遭到什么样的对待。
  苏咏霖虽然有着复兴会主席的身份,可他到底还是大明皇帝,是皇帝,就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的局面完全是苏咏霖一人给予,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苏咏霖在压制自己的权力欲望,强行给予大家的权力,一旦他什么时候压制不住了,就会全面收回这种权力。
  会是现在吗?
  出人意料的是,苏咏霖并没有动怒或者立刻强行通过决议。
  他依然坚持用道理说服众人,使他们心服口服。
  “你的这种忧虑,确实是很重要的现实,我承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确是危难时期维持国家存亡的权益之计,但是现在,难道大明国处在危难时期吗?”
  苏咏霖反问沈格,沈格思虑片刻,摇了摇头。
  “尽管不是危难时期,但绝对算不上好,民间平民寿数不高,但是传承香火之愿始终如一,人口也不多,要做的事情反而有很多,需要很多人口支撑,您应该是清楚的。”
  “那为什么不让他们活的久一点呢?”
  苏咏霖看着沈格,看着沈格脸上的错愕之意一闪而过。
  “这……”
  “你也说了,这是权宜之计,是生死存亡关头下人们摸索出来的传承后人最好的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们活得久一点,非要让他们十几岁结婚生子,三十岁便匆匆离去?”
  苏咏霖尖锐的发问直指沈格所发问的核心。
  他的确没有想到这一点。
  与会众人也基本没有想到这一点的,经过苏咏霖这一点,他们总算是想到了。
  “人不该只活到三四十岁就匆匆离去吧?他们应该可以活的更久,不是吗?”
  苏咏霖环视周围,开口道:“我发现,比起讨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关注更加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人们为什么寿数那么短,进而,我们还是会回归到最开始的话题,剥削与压迫。”
  说来说去,一切回归到原点,回归到最开始的地方。
  “因为压迫和剥削,让他们得不到足以饱腹的食物,所以他们饿死,因为压迫和剥削,很多人得不到可以御寒的衣物,所以他们冻死,因为压迫和剥削,很多人得不到可以治病的药物,所以他们病死。
  也因为压迫和剥削,很多人得不到该有的休整时间,这边结束农忙,那边就被拉去做苦役,所以他们累死,更因为压迫和剥削,很多人得不到该有的安全保障,被上等人欺凌,所以他们惨死!”
  苏咏霖站了起来,一拳捶在了面前的桌子上,愤怒道:“他们为什么寿命那么短?为什么要被迫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什么生下来只能做种田和生孩子这两件事情?答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