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行人乘车前进,而随行卫队全部骑马,速度较快,行进路上车子则较为平稳,甚少颠簸,这让陆游很是舒适。
  “不曾想明国车辆如此舒适,如此行进也甚少颠簸。”
  听着陆游的夸奖,王祈笑了。
  “陛下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要想富,先修路,大明立国以来,对道路修建无比重视,全国上下所有农会除了组织农民修建水利工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修路了。
  中都城是国都,修建的道路尤其多,四通八达,从中都城前往周边任何地区都已经修建成了如此这般的道路,时时有养护,所以行进起来很是方便,除此之外,大明还有修建运输专用的轨道,速度更快。”
  陆游闻言,颇有些感叹。
  “道路难行乃是天下难题,翻山越岭舟车劳顿,实在是世间苦事,若是有朝一日能够消解这般的痛苦,从一地前往另一地无需昼夜赶路,那该是何等美事啊……”
  王祈也点了点头,赞同陆游的看法。
  “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的事情,容易耽误事,所以大明立国之后一力修路,力求把道路修的四通八达,如此可以省下很多事情。”
  陆游点头赞同,心中盘算着回去之后要上表给赵昚,让赵昚拨款修路,从临安开始,把道路修的四通八达。
  虞允文没说话,但是心里也盘算开了。
  修路不仅方便行人、商旅,也方便军队,更别说明国还有修建专属运输的轨道,那就意味着运输物资乃至于军队赶路的速度会更快。
  明国的军事后勤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效率可能远远超过南宋的想象。
  如此就算冬天,中原河流上冻,明国不能利用河流运兵,也能利用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调集物资,筹备战争。
  冬天不能限制明国的战争动员能力。
  如此,当年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穿南宋江淮防线、直抵临安却没有受到后勤方面的拖累也就不是不能理解的。
  这很重要,需要记下来,回去之后写成报告上报给赵昚知道。
  虞允文丝毫不曾注意到他不愿意相信出自王祈之口的明国底层的变革,但是却意外的很愿意相信同样出自王祈之口的其他消息。
  好一个双标怪啊。


第988章 问题之所在,在于能否接受
  赶路途中,陆游置身于明国土地之上,在明国的马车之中随着道路向前进。
  他们很快抵达了密云县的小泽乡,抵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虞允文指定的地方,虞允文自信明国不可能知道他想来什么地方,没办法提前做好一切的准备,如果他们真的能提前做好一切的准备,那还不如直接让这些农民过上好日子得了。
  如果为了这种不确定的事情大搞面子工程,还真是得不偿失。
  所以虞允文觉得自己现在所看到的一定是最真实的明国农村。
  但凡之前王祈有什么隐瞒,都会在这里暴露的一清二楚,明国农村但凡有什么惨状,都会暴露得干干净净。
  而这也是对陆游的救赎。
  之前一段时间,虞允文敏锐地察觉到了陆游似乎对于明国的一切怀着莫名的好感。
  这并不是他口中所宣称的【打探明国情报】,只是打探情报的话,并不需要进行当天晚上的那场谈话,但是陆游还是进行了。
  虞允文怀疑陆游读了洪武政论之后,已经对明国的一些事情产生了特别的感官,他的思想正在发生某种危险的变动。
  这种变动如果只是局限于某些loser身上,虞允文是不在乎的。
  那些泥腿子或者考不上科举的loser是怎么想的,虞允文不在乎,反正他们也不可能掌握军队,不管如何的思考,都会被掌握军队的人生赢家们镇压下去。
  但是同样作为人生赢家的陆游如果也被这种思想给蛊惑了,那么对于南宋来说就危险了。
  有第一个陆游,就会有第二个,接下来还会出现第三个第四个,会非常危险,所以必须要在源头上掐灭这种可能性。
  虞允文想到的办法就是当面刺穿明国的一切掩饰,撕开明国虚伪的假面,如此,就能让陆游大彻大悟,回归到正道上来。
  这种完全背弃了儒家理想的国度,怎么可能会更好?
  然而虞允文却没看到他想要看到的东西。
  小泽乡的村庄之中,他看到了金秋时节即将丰收的良田,看到了金色的麦浪,看到了正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们。
  他看到了这些农民们收获颇丰时脸上的笑容,看到了农民们挥动农具挥洒汗水的辛勤。
  他看到了他们在劳动的间隙坐在土地旁边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的模样,看到了妇女带着孩子来到农田边上给家里的男人送饭食的温馨。
  那些农人都有衣服穿,没有衣不蔽体。
  入目所见,农人的衣服并不华丽,甚至有些肮脏,男人们光着上半身在地里劳动,看上去十分不雅。
  可是他们分明都在笑。
  收割一大捆麦子站起身子的时候,怀抱着一大捆麦子的时候,他们在笑。
  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用布巾擦了擦脸,然后他们也露出了笑容。
  大口吃饭的时候,脸上尽是满足的笑容。
  很多东西可以伪装,但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不能伪装的。
  这一点,宦海沉浮数十年、阅人无数的虞允文是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笑得和真的一样。
  至少他绝对不会相信这群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泥腿子们能够掌握如此精巧的演技。
  他们没有需要用到这种演技的机会,自然没必要去掌握演技。
  那么这是真的?
  那种轻松、并不紧迫的氛围也不能伪装。
  虞允文在南宋时辗转多地当官,见过很多南宋乡野之地的农人是如何建难求生的,那种夹杂着怨恨、痛苦、自怨自艾和绝望的特殊的氛围和如今所感受到的氛围完全不同。
  他们在笑啊!
  笑啊!
  景象可以伪装,这种笑容和氛围又该如何伪装呢?
  所以这也是真的?
  如果都是真的,那么……
  我错了?
  虞允文目瞪口呆,站在金色的麦浪边上一动不动,仿佛一尊雕塑似的。
  陆游和王祈倒没有顾及到愣在一边一动不动的虞允文,看到了金色的麦浪和丰收的场景,陆游很开心。
  “大宋国内虽然也有这种丰收的场面,但是往往不会有那么多笑着的农人。”
  “当然了,因为在南朝,这些丰收的粮食往往不会属于农人。”
  王祈站在陆游身边,笑道:“我可是听说过的,南朝佃农租税往往很高,一多半都不是自己的,而是主家的,而南朝佃农人数又特别多,陆副使看到的恐怕就是在主家的监督下收割粮食的场景。
  农民知道收割下来的粮食不会属于他们,他们能得到多少,甚至还要看主家是不是发了善心,发了善心,就能按照契约规定的得到的多一些,若主家残酷,契约又算什么呢?”
  陆游沉默了一会儿,心情格外的沉重。
  “王主事,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王祈也沉默了一会儿。
  “你若始终不愿意相信,你便永远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陆副使,别再问我这是不是真的了,是不是真的,你自己心里一清二楚。”
  陆游听后,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是的,他清楚,他一清二楚。
  心里的那个声音正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可是脑袋里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他,不要相信,哪怕这就是真的。
  陆游已经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了,《洪武政论》里所写的,还有明国基层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明国的基层路线,苏咏霖的为民之心,都是真的。
  明国正在走上一条全然不同于儒家治国理念的道路,并且正在高速发展,急速变强,正在超脱他的一切认知。
  这毫无疑问。
  只是他曾接受的那种教育、那种极具排他性的教育正在阻碍他接受这个事实。
  对,他并不怀疑这一切都是真的,然而他依旧正在承受煎熬。
  一种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所构筑的牢固思想防线正在遭到强力冲击所带来的痛苦的煎熬。
  真假与否,早已不是问题。
  问题之所在,在于能否接受。
  陆游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王主事,我们继续往里头走走吧,我想看看农会是怎么运作的。”
  “可以。”
  王祈点了点头,就要带着陆游往村子里面走,去拜访农会。


第989章 咱们还是不要添乱了吧
  走了一阵子,两人才发现虞允文没有跟上来,还是跟一座雕塑一样站在那边一动不动。
  陆游走上前呼唤着虞允文,虞允文才骤然惊醒,惊讶的看着陆游,少顷,才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要去哪儿?”
  “去看看农会,我对这个农会很……不,我要去刺探一下农会的情报。”
  陆游换了一种说法。
  虞允文看着他的眼神顿时变得十分复杂。
  少顷,虞允文缓缓点头,艰难地迈开脚步跟着陆游一起前进了。
  这座村庄的农会正处在紧张的工作之中,身处秋收的一年关键时刻,农会会长马大壮和农会指导员钱高阳正带领农会组织村子里的劳动力们展开全面的秋收任务。
  家家户户都扑在地里收割粮食,农会工作人员也基本上都扑在地里,农会内只剩下指导员和五个掌握算术能力的工作人员留守,处理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文字记录工作。
  这些都是要交给上级乡农会和朝廷相关部门审核的重要资料,不能有错误。
  王祈带着陆游和虞允文抵达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六个农会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的场面。
  是不是的还能看到浑身大汗的农民跑过来跑过去,扯着大嗓门儿呼喊着收割粮食的重量。
  “会长和指导员在吗?”
  王祈走上前朝着门里头喊了一声,指导员钱高阳抬起了头。
  看着站在门外的王祈,他疑惑道:“我是这里的指导员钱高阳,这位同志,你是什么部门的?有什么事情吗?”
  王祈笑道:“哦,我是鸿胪寺的主事王祈,复兴会员,来这里有点事情,高阳同志,能请你出来一趟吗?稍微耽误一下。”
  既然是复兴会员来了,钱高阳也只好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走了出来,看到了王祈,还有跟在他身后的陆游和虞允文。
  “鸿胪寺?那不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者吗?王同志来这里做什么?”
  打量着衣着十分考究的虞允文和陆游,一身粗布短打的钱高阳不自觉的微微皱起了眉头:“这两位是?”
  “他们是南朝宋国来的使者,对咱们的村庄很感兴趣,过来看看。”
  王祈笑着说道:“两位都是副使,这位姓虞,这位姓陆。”
  “南朝宋国使者?”
  一听这话,钱高阳立刻眉头紧锁,顿时按捺不住心中不满,开口道:“王同志,现在在秋收,村子里都忙疯了,哪有功夫接待他们?在中都城里转转不就行了?到这里来干什么?添堵啊?”
  或许是因为对南宋的厌恶,钱高阳说这种话都没有丝毫掩饰,声音也不小,虞允文和陆游听的真真的。
  两人顿时感到一阵尴尬,眉头也皱了起来。
  王祈倒是没什么异样,笑着问道:“这么忙吗?”
  “他们毕竟是南朝使者,想来村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