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想想,记忆犹新。
  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经历也是相当坎坷。
  从没有考中进士之前的备受轻视乃至于折辱,连家人都瞧不起他的状态,到一朝中试考取进士之后那些原先轻视、折辱他的人全部都来巴结,连家人都对他卑躬屈膝奴颜婢膝的状态。
  但是他不是范进,他内心强大,自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长期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下,他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愈发坚韧。
  他憋着一口气非要考上进士以证明自己的学问。
  结果考中进士之后周围人和物之间巨大的反差极大的刺激了他,让他开始怀疑这套体制存在的正当性。
  连一向瞧不起他的岳父这样的长辈都要在他考取进士之后对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卑微,家里所有人面对他都不敢大声说话,这套制度,真的是正当的吗?
  他是希望得到尊重,可是他感觉他得到的甚至是他们敬畏。
  他所读到的圣人之言真的可以治国平天下吗?
  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他满腹经纶的时候得不到尊重,甚至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却在考中进士之后得到了尊重乃至于更进一步了。
  家人都开始敬畏他了,对他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冒犯。
  重要的到底是圣人之学还是进士身份?
  他们真正在意的到底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进士身份?
  他们是在和谁生活?
  我?
  还是进士?
  我是谁?
  圣人门徒?
  国朝进士?
  还是我自己?
  他为此感到迷茫且痛苦。
  巨大的痛苦之下,他偶然间得到了一本名为《某氏政论》的奇书,阅览之后大为惊奇,连续三月不停阅读,三月不知肉味。
  他反反复复观看数十遍,遂大彻大悟,了解到了这套吃人的体制带着怎样的罪恶,也知道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解了其中的深层逻辑。
  最后他辞官挂印而去,奔赴人生的下一段征途。
  他要彻底改变这套使人异变的体制,与他的同志们一起,实现彻底之变革。
  苏咏霖在里头添油加醋,塞满私货,甚至整出了梦幻联动。
  这就是苏咏霖版本的《儒林外史》。
  在继承原书对儒生和科举制度的批判内容的同时,在之后的内容上没有掉头往回走,而是一口气直接朝着大破大立的方向疾驰而去。
  为了写这本书,苏咏霖也算是把业余休息的时间都给用上了,以老黄牛一般的敬业精神勇猛输出,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弹药装填进名为《儒林外史》的火炮之中,就等着那强悍的发射。
  苏咏霖认为这本书一旦成书,对人思想的冲击力,尤其是对那些苦于科举制度的儒生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
  就算是苏咏霖也非常清楚,科举考试制度之下,数百万识字人口当中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可以考取功名,而在这小部分当中,也只有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可以更进一步考取进士,从而得到官员的身份,成为南宋王朝的拥护者。
  而那些屡试不第者,其实是非常苦闷的。
  绝大部分读书人其实这一辈子都在南宋三级科举考试的第一级当中被困着,终其一生都考不到第二等级,并且向第三等级冲锋。
  科举考试带来的社会内卷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看着别人考取进士光宗耀祖,风风光光,万人称颂,而自己只能从黑黢黢的小路上偷偷离开,避免成为别人的陪衬,就像过街老鼠一样生怕被人发现。
  那种感觉是非常不爽非常难受的。
  这种难受若只有一两次还好说,还能通过时间消解,成为官员之后会越发的珍惜,越发的拥护王朝体制。
  可要是一直考不中,那种绝望的感觉会有一定程度让人觉醒一些,产生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怀疑,以及对这个社会的怀疑,进而产生叛逆的情绪,做一些反体制的事情。
  比如写一些容易被统治者封禁的只能在民间私下里秘密流传的小文章之类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没有引导的儒生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了,他们没有组织,没有其他的能力,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可要是能给他们一些引导,予以组织,这些人也将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明国做好南下的准备之前,苏咏霖会抽出一部分精力引导、完善明帝国的文化领域,夯实平民文化的基础,并且通过讽刺类小说向南宋开炮,促进他们的内乱。
  以他们的官僚体制和办事效率,根本不可能制止明国的书籍向南宋流传,那么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思想文化会遭到何种程度的打击和消解,真的不好说。


第998章 陆游的小纸条
  一场赐宴结束之后,南宋使节团成员们回到了驿站,休息,同时开始为返程做准备。
  当天晚上,陈康伯再次和陆游还有虞允文做了一番商谈。
  “若是明国在两三年间就打算南下侵犯大宋,一定会坚持岁币足额交付,而在进攻之前,甚至有可能以提高岁币数量为理由逼迫大宋回绝,从而获得开战的借口。
  所以这一次,我无论如何都要从明皇嘴里得知他的真实打算,只要他不松口,大宋就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迎战明国精锐之师,可要是他松口了,就意味着大宋还有时间。”
  陈康伯把自己和赵昚商量之后的用意和盘托出,虞允文和陆游这才明白此次北上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此,他们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在明国朝堂上被怼的很惨,颜面尽失,但是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
  “所以,明皇虽然要求苛刻,但是一定是做好了我们答应的准备,也就是说,明皇没有在短期内进犯大宋的准备?”
  虞允文很快意识到这件事情上南宋最大的需求,开口道:“那也就是说,大宋还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强大自身?”
  陈康伯点了点头。
  “虽然明国的确强大,但是只要给陛下励精图治的时间,我相信,大宋的国势会蒸蒸日上,只要大宋安全,只要大宋好,吾辈受再多的磨难也值得了。”
  “相公……”
  虞允文有些感动,但是同时也想到了明国的巨大优势,心中颇怀忧虑。
  “相公为民为国之心,属下是可以体会到的,但是明国之强,绝非仅仅只是军队强大,后勤,财政,吏治,明国都非常强,而这些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内容。
  大宋若要迎头赶上,对抗明国,势必不能继续和那群贪赃枉法钻进钱眼里的虫豸虚与委蛇,最好,也要进行一次坚决地反腐行动,肃清吏治,革新弊政,如此,才能真正的对抗明国!”
  虞允文所说的这一切,陈康伯如何又想不到呢?
  他不是想不到,只是觉得想要做到这一切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别的不说,光一个整顿吏治就能得罪一大批人,就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这种事情只有王安石做过,王安石拼着一身的虎胆向特权阶层开战,想要挽回北宋王朝的颓势,但是北宋王朝积重难返,读书人老爷们谁也不愿意让出利益,于是他失败了,身败名裂。
  现在要对吏治下手,就等于要去做第二个王安石,胜利的可能远远低于失败的可能,而且就算最终胜利,也很有可能成为殉道者,被皇帝当成晁错给杀掉。
  所以又有多少人愿意给皇帝当打手冲锋陷阵的呢?
  反正陈康伯是不太乐意的。
  “这种事情事关重大,回去之后可以向陛下上表建议,看看陛下如何决断。”
  陈康伯给这件事情定了性,会议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各自进行各自的总结,回去之后一起写报告交给赵昚,请赵昚做出最合适的判断。
  陆游在会议上没怎么说话,也就是附和了一下陈康伯的看法,对虞允文过于激进的行动方案表示要稍微缓一缓。
  但是说实话,他才不相信南宋能完成这种变革,真要能完成,当年王安石早就成功了,何必把百年弊政留到现在还不能得到解决?
  原因无非是解决不了。
  想要成功,需要几个先决条件。
  参照明国的成功案例,需要一个强势且握有强大武力、有着巨大威望的皇帝,需要一群全心全意配合皇帝的得力帮手,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行动目标,需要一个相当强悍的执行机构。
  别的不说,就说皇帝这一栏,赵昚能和苏咏霖比吗?
  陈康伯这种等级的政客都被苏咏霖怼的说不出话来,那气场,陆游看了都觉得两人没法儿比。
  这个问题南宋解决不了的话,就注定不可能完成其他的任务,这些事情完成不了,还谈什么对抗明国?
  到一边吃白饭去吧!
  陆游正这样想着,忽然,虞允文又开口了。
  “明国确实强大,种种迹象显示就算他们短期内不会南下,但是一旦黄河工程完工,他们真的把黄河改道、黄河不复为患之后,他们肯定会想要南下的。”
  “所以,你有什么看法?”
  陈康伯眯起眼睛盯着虞允文。
  虞允文犹豫了一阵子,抿了抿嘴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一样,开口道:“不能煽动工地上农工暴乱,不如咱们自己动手,破坏堤坝,以延缓工期。”
  陈康伯闻言,低头不语。
  陆游大吃一惊。
  “虞公!此事万万不可!”
  虞允文一回头,有些恼火的看着陆游。
  “不可?为什么不可?”
  “这……这太过分了吧?”
  陆游面色难看道:“破坏黄河堤坝,就是人为制造决口,一旦黄河决口,会有多少人被大水淹没惨死?这种事情您不知道吗?”
  “我知道。”
  虞允文点头:“所以我才会这样建议,破坏堤坝,造成决口,延缓黄河工期,消耗明国国力,为大宋争取时间,时间越多,大宋最终获胜且恢复中原的可能性越大!”
  “可是……可是……这未免太过于狠毒了吧?”
  陆游颤声道:“黄河一旦决口,生灵涂炭,这……这不可以的!”
  “务观,你不对劲。”
  虞允文死死盯着陆游道:“明国是敌国,明国动兵南下进犯大宋,杀死大宋士兵和百姓,侵占城池,毁灭生产,逼迫大宋缴纳岁币,这都是他们干的!你难道觉得这些是对的?”
  陆游一愣,随即大惊。
  “我……我没有这样说!”
  “既然如此!明国就是敌国!对不对?!”
  “这……这……”
  “既然是敌国,就要不择手段的对抗,况且以明国之强,若是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有朝一日明国再次南下,大宋能对抗吗?到那时,你我就都是亡国之臣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为了大宋,没什么是不能做的!”
  虞允文咬着牙,声音微微颤抖道:“破坏黄河堤坝,是最有效的办法,足以让明国手忙脚乱,什么都办不成!”
  “可是……可是那么多人……就要白白被淹死吗?”
  陆游低声道:“虞公!黄河两岸黎民百姓,何错之有?”
  虞允文沉默了一会儿。
  “他们错就错在居于黄河两岸,错就错在是明国子民,务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陆游忍不住了,一拍桌子,怒喝道:“一念之间,数十万黎民百姓!这是小节?虞公,数十万人啊!你忍心吗?!”
  虞允文沉默不言,也不看陆游。
  陈康伯站了起来,看着陆游。
  “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