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7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40章 王彦是一位名将
  王彦把自己的猜测说出口。
  周本元咽了口唾沫,面色变得十分难看。
  “都统制,您说的这些……都是最坏之可能,未尝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吗?明国还在大修黄河,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以举国之力南下吗?不可能的吧?”
  “和金贼作战,我从来都要做最坏之打算。”
  王彦冷声道:“和金贼作战尚且需要如此谨慎小心,现在面对远远强于金贼的明国人,我要是不从最坏的可能做打算,难免全军覆没、尸骨无存,你我也难免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
  咱们若是以为明国修黄河就不能大规模开战,便太过于轻敌了,恐怕会成为下一个夏国,诸位,明国蛰伏已久,不动则已,一动,恐天崩地裂,吾辈有大麻烦了。”
  众将心中惊悸,纷纷向王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既然能提出问题,就说明王彦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吧?
  他们十分渴望的看着王彦。
  可是他们不知道王彦自己都有点后悔为什么要那么着急赶路,要是稍微慢一些,说不定就不用敢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来到襄阳,面对这样的可怕局面。
  办法?
  什么办法?
  对方已经占尽先机,摆明了要把你包围在襄阳围歼掉,你还能怎么办?
  现在南下撤退?
  明军演习的部队现在还在光化军,得到消息恐怕一天时间都不用就能追过来,届时襄阳大军肯定不可能全部撤退完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难逃一死。
  往东撤退?
  恐怕还没走几步路酒杯明军精锐铁骑南下突袭,届时陷入危险的野战,能否保全自身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往西撤退?
  秦岭大山层峦叠嶂,蜀道之难行天下闻名,少数几人还能当做人生挑战,几万大军翻山越岭,怕是最后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人能跟着部队抵达汉中就算是胜利了,其他人不是死就要开小差逃跑。
  往北?
  那是明国国土,人家大军就在那儿等着你呢,你现在过去怕不是主动找死哟!
  思来想去,王彦是真的没有破局之法,现实摆在眼前让他看,他也已然无能为力。
  长叹一声,王彦无奈摇头。
  “阴谋可破,阳谋如之奈何?以我们这四万人是根本没有破敌之法的,最后的一线生机,就在死守襄樊了。”
  王彦伸手指着地图上的襄樊之地,引得众将一起低头观看。
  若说南宋朝廷在整个金宋对峙期间和明宋战争时期做了什么好事,便也只能说一说他们对襄樊之地的经营。
  襄樊,就是襄阳与樊城,两座城池夹汉水而立,南为襄阳,北为樊城,两城互为犄角,皆是城高而坚厚。
  襄阳与樊城夹水建立有一个很好的优势。
  就算陆上交通阻断,后方也可以通过宋军水师之优势,从汉水运送粮食,军器,衣甲往援襄樊。
  而就算襄樊陷入极端危险的状况,两座城池也能通过水道和浮桥互相联络,互相支援。
  而且为了长期对抗金国、明国,南宋朝廷在襄阳和樊城之中积储丰厚,目前襄樊二城中存储的粮食足可以食用三年之久。
  武器军械经过核查之后,虽然存储不多,且良品率较低,但是襄樊二城中有大量专业匠人,只要原料足够,是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军械以供大军使用的。
  这是襄樊二城最大的优势,也是面对明军、农民军的最好依仗。
  王彦综合判断了局势,以自己多年的征战经验,做出了死守襄樊以待援军的决策。
  绝对不能撤退,绝对不能主动进军,绝对不能放弃希望。
  这是王彦提出的三个绝对策略。
  “襄樊二城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深,互为犄角之势,足以互相支援、抗击入侵,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襄樊二城也能互相支援,死守三年,绝不让贼军得逞。”
  王彦做出了判断。
  有部将询问如果三年之后还是不能解围,该怎么办?
  王彦沉默了一会儿,而后默默叹息。
  “若三年之后尚不得援军解围,这仗,也不用打下去了。”
  诸将对此纷纷无言以对。
  但是话虽如此,眼下依然不能放弃希望,决不能坐以待毙成为俘虏。
  他决定实行坚壁清野,提高农民军或者明军生存难度的同时,增加己方防御成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收集一切有利因素,把一切的不利因素都甩给敌人!
  王彦立刻下令收缩防御兵力,把放出去的兵力全部召回,把主要防御范围放在襄樊二城周边,深挖堑壕、陷阱,并且加快改造、兴建战船,训练水兵,以坚持对周边汉水水系的制水权。
  以襄阳城和樊城作为绝对防御核心,继续加厚、加高城墙,并且多置床弩、投石机于城墙之上,多置滚木礌石和铜鼎,随时准备燃烧金汁以抗击攻城军队。
  与此同时,王彦抓紧时间将城中老弱全部迁出,安置于周边地方,然后把周边地方的青壮男子和青壮女子掳掠一空,全部迁入城内。
  青壮男子可以作为壮丁予以训练,成为后备兵力。
  兵力充裕的时候这些壮丁可以充当辅兵,兵力不够的时候拉上城墙作为主力和明军死战,实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耗尽最后的人力也要和明军拼到底。
  至于青壮女子就更好安排了。
  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等后勤杂物都交给她们来做,所有男人不方便或者不太会做的事情都让她们来做,她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快。
  除此之外,她们还有更大的用途。
  她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抚慰高度紧张的士兵,缓解他们的情绪,以降低他们发生暴动的可能性,提高他们战斗下去的意志。
  一大群男人聚集一起,时间一长肯定要出毛病。
  而且明军不可能长期维持高频率的攻城状态以至于让宋军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一旦有一些战争间歇期,就很容易出现军队的暴动。
  那么精壮的一大群男人凑在一起肯定很危险,但是只要在这个时候提供一些女人给他们,让他们发泄掉自己过剩的精力,就可以了。
  王彦作为一个名将,深深地理解封建军队的群体心理,知道该如何转移军队内部的矛盾,使得军队成为听话的杀人工具。
  无非是给他们找一个可以肆意发泄的对象,找到他们这些底层大头兵也可以肆意剥削压迫的对象,赋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剥削与压迫的“特权”。
  这样,就能让自己这一级别的高级军官对他们颐指气使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保持听话状态。
  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青年女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了这些女人,就能很好的缓解士兵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助于长期维持士兵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这将极大降低王彦等将领驾驭军队和明军长期战斗的难度。
  毫无疑问。
  王彦是一位名将。


第1041章 此人用心险恶,必杀之!
  对于襄樊宋军来说,老弱是毫无必要的存在,留着也是浪费城内粮食。
  除非本身是工匠、医生、饲养员、乐师等等有技术的人,那可以留下来为宋军高层服务。
  于是王彦下令把城中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弱全部赶出去自生自灭,他们自己饿死也好,被明军杀死也好,都与城中宋军无关了。
  襄阳大军经过紧张的战备之后,从周边地区搜刮了四万青壮男子和三万多青壮女子。
  这一波行动几乎把他们所能抵达地区的青壮男子、女子一扫而空,因为数量不够,所以难免抓了一些中年男子女子和少年男女充数,以方便达到王彦需要的数目。
  襄樊二城内的老弱病残被集体赶出去之后,城内口粮状况也好,生存环境也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原本预计只能支撑三年的粮食储备现在能支撑四年多了。
  这个时候多来一些壮丁和女子对于王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随意他需要数量较为庞大的青壮男女进入襄樊二城,为他的防御计划添砖加瓦。
  至于军队在这个过程之中对当地百姓做了什么,是如何让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都不在王彦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结果让他满意,他就重赏。
  至于过程……
  谁在乎?
  宋军士兵们带着刀,大笑着走出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推攘着青年男女、扛着大包小包的回来,满载而归。
  他们不仅把周围人力一扫而空,还把周边地区的粮食和财物一扫而空。
  但凡是能吃的能用的都被他们搜刮到了襄樊二城之中,周围地区只留下遍地老弱病残等死。
  当然,如果这些老弱敢于出头保护自己的家人,他们也会一刀上去了结了他们,毫不留情。
  于是他们所过之处无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侥幸未死者抱着死去亲人的尸体痛哭流涕,哭天喊地,却无能为力。
  等待他们的只有无情的死亡。
  除此之外,倒也不是没有特殊群体受到了特殊对待。
  比如地方官员,只要愿意交一笔钱给宋军高层,就能得到他们的庇护从而进入襄阳。
  或者那些有钱的富户,发现已经逃不掉的时候,交一笔钱给宋军高层,也能进入襄阳避难。
  他们都会得到较为不错的待遇,宋军高层向他们许诺,进入襄阳之后可以得到粮食供应,可以和之前一样生活,直到战争结束。
  至于地方上的不动产……
  等将来朝廷解围,他们还能回到原先的家乡,不动产还是他们的。
  只要人活着,就不怕钱没了,可要是人没了,钱再多有什么用?
  宋军高层如此忽悠他们。
  于是一大波官员、富户自觉不能在农民军手底下讨到什么好处,便趁此机会进入襄阳城。
  王彦和一波宋军高层顺利实现副业创收,收钱收到手软,简直赢麻了。
  靠着这样一波战备和自我净化,襄樊二城的宋军军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防御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长久的保证。
  他们已经做好了长期坚守襄樊二城的准备,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连拉屎撒尿之类的排泄物该怎么解决掉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甚至还有人在襄阳城内和樊城内推倒房屋开辟农田,准备在城池内种植一些蔬菜瓜果什么的,用来给城内的宋军高层还有官员们享用。
  最后向着临安朝廷和成都分别派遣数十名信使带着求援信外出求援之后,他们不再外出,关闭城门,昼夜登城巡逻,就等着农民军和明军的抵达。
  他们做好了在这里进行长达三年的作战的准备,势要在这里坚守三年,给南宋朝廷赢得三年的喘息之机。
  只要他们死钉在这里,明军就不能放心南下,京湖战区就还没有丢失,只要襄樊二城还在,哪怕周边地区全部被明军攻克,京湖战区的屏障作用就还能继续维持。
  王彦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死守襄樊,绝不退缩。
  赵玉成统领的农民军主力在取得接连胜利之后,他亲自率领第一师和徐通率领的第二师在荆门会合,两军会师之后以四万人的兵力发起北伐,顺着汉水一路北上,最后抵达宜城。
  但是他们在宜城并没有发现宋军的动向,在宜城周边,只有一堆一堆精疲力竭凄凄惨惨行将饿死的老弱病残。
  赵玉成和徐通面临这样的情况,大惊失色,立刻安排部队前往恢复秩序,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