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22章 武将,不得妄议朝政!
  八月中旬,虞允文的命令传达到了建康都统司、镇江都统司和池州都统司三个都统司之中。
  而此时此刻,最早的三个都统制只有王方还在人任,其余两人都已经更换。
  接到命令之后,王方觉得这个命令很值得商榷,便立刻上表给枢密院,解释镇江府的防御相对于长江江防的意义,还有长江江防对于整个南宋的意义。
  然后他还表示他在镇江经营三年多的江防系统,还大力强化了镇江城的防御力量,让镇江城的防御力量大大增强,一定可以对抗明军,不一定非要撤军才行。
  虞允文接到王方的表奏之后大怒,斥责王方,让他不要卖弄自己那点可怜的军事知识,这些知识三岁小儿都知道,但是目前要着眼于大局,必须要收缩防线,把仅剩的兵力分布在三个地方是愚蠢的。
  更何况明军还有能够攻破樊城和襄阳城的强大火炮!
  在这些武器面前,你算什么?
  虞允文还斥责王方,作为武将不得妄议朝廷决策,不得违背枢密院的命令,否则就要撤换他,还要治他的罪,让他不要以为在国家危难时刻就能够放肆。
  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是要谨言慎行,别以为每个人都是姚仲!
  武将,就要听命令!不听命令妄议朝政,就是触发了大宋的祖宗成法!大宋容不下你!
  王方遭到虞允文的斥责之后面上惶恐,心里十分不满。
  陈康伯做枢密使的时候,因为他死守扬州不投降不撤退的勇敢行为而对他客客气气,他也愿意服从陈康伯的指挥,但是这个虞允文一上台就骂他。
  我是武将怎么了?
  我死守扬州不后退,直到最后明军也没有攻克扬州,这是我的功劳,你怎么能无视我的功劳?
  话虽如此,面对虞允文的斥责他的确无能为力,别说他无法抗衡枢密院,现在虞允文甚至是平章军国事,手握军政大权,说换了他就换了他,他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所以他只能忍气吞声,接受命令,忍痛放弃了已经经营数年很有些威慑力的镇江江防体系。
  自从三年多以前明宋第一次战争结束之后,王方出任了镇江府的都统制,在任上,他努力练兵,努力打造完善的江防体系,时时刻刻警惕着江北岸他的生死大敌、游奕军正将周至的进攻。
  他没有忘记他的老上级刘錡是怎么死掉的,也没有忘记他们死守不退的扬州城是怎么被明军用一种近乎是侮辱的手段夺走的。
  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升级打造镇江的江防和镇江城防,花费大量心血和军费,很多东西都是他亲自跟进建筑的。
  比如沿江的床子弩,沿江的火药武器布置,沿江的烽火台,沿江的水师和三道防线等等。
  镇江城防上他也做了很多改进,加高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大量储存守城物品,建造更多的瓮城、训练士兵掌握更多的城防技能等等等等,反正他真的付出了很多心血。
  所以之前被李显忠拉走的一万镇江都统司的军队还是非常善战也坚持作战的,只是扛不住明军的火炮和火枪。
  这很正常,换做别人也未必扛得住,超越时代的武器放在眼前,克服对它的恐惧就是一道坎儿,更别说其他的了。
  王方知道明军火器精良,也知道襄阳樊城失守的事情,但是他对自己数年苦功很有自信,不愿意白白放弃自己经营已久的城防。
  然而在虞允文的强制命令之下,他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命令。
  “镇江城防如此完善,就算最终会被攻破,我也能掰下明军的两颗大门牙,可朝廷为何如此怯战?连和明军正面对抗的胆量都没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还真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王方愤愤不平的对着下属嘟囔几句,便下令撤离军队,从镇江府转移到独松关布防。
  他的新任务是坚守独松关,坚决阻挡明军从北面向南进攻的步伐。
  而他听说其他的军队就要继续往南,到临安城附近布防,把临安城打造为非常强大的军事壁垒,以抵抗明军的进攻。
  另外还要坚壁清野,就是基本上不要让明军可以从南宋军队撤走的土地上获取军事补给这样的意思。
  这涵盖面就比较广了,可以转移民众,也可以把粮食、水源等必要的东西都给破坏掉,把道路桥梁都给破坏掉,以此降低明军的前进速度,增加明军的后勤负担之类的。
  反正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王方本来不想这样做,可是虞允文强令他这样做,他只能无奈的下令把农民种植的还差半个多月就能收割的稻米粮食给毁掉,然后强制迁移人口,顺便破坏掉交通路线。
  这个命令一下,原本在王方的约束下军纪还还算不错的镇江府大军就露出了自己野蛮且残酷的一面,镇江府百姓遭殃了。
  宋军四散而出开始破坏农田和道路、房屋,农民不愿意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被破坏,也不愿意被那些趁火打劫的宋军夺取财富、子女,便拼命阻挡,拿着农具反抗宋军,结果遭到了宋军的残酷镇压,被杀了不少人。
  而王方并不在意,他只在意大局。
  “虽然这样做对于大局来说有所裨益,但是这样一来,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就算击退了明军,到时候遍地饿殍又该如何处置呢?”
  他对身边的亲信如此埋怨。
  可他没有参政议政的资格,他只有执行的资格。
  镇江府大军这么大的动静,江北岸的明军不可能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第二天,江北岸的游奕军就知道了这个消息,顺带着还知道了南宋决定拒绝明国提出的议和条款。
  周至从江南岸眼线的嘴里得知了这些事情,还得知了宋军正在进行的所谓坚壁清野行动,大为震撼,同时也大为不满。
  “什么坚壁清野,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可恨,可耻!”
  周至非常生气,与此同时,他想到了半个多月以前苏咏霖下达给他的命令。
  这命令里头不仅仅有关于整顿军备的事情,还有一个特殊的命令。
  苏咏霖考虑南宋可能拒绝议和条款的可能性的时候,想到江南宋军很有可能搞什么坚壁清野的行动,所以一旦游奕军发现宋军要在江南搞坚壁清野,就应该立刻出动军队攻击江南岸的镇江和建康。
  绝对不能让宋军完成所谓的坚壁清野,绝对不能让宋军把江南百姓的生计破坏掉,应当立刻南下,趁乱击溃宋军,并且占领建康府、镇江府,然后直接南下推进到独松关一带。
  若能攻破独松关当然最好,那就能大大的震慑宋军,威慑临安,若是一时半会儿攻破不了也没关系,这对于宋军也是一种警告和威逼。
  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在出兵之前只要知会中都和张越景一下,他就可以出兵南下了,无需在进兵之前请示参谋总部,兵贵神速,直接出兵。


第1123章 逃跑的王方
  苏咏霖的这个命令当时是让周至有点不明白的,但是现在周至明白了。
  “原来如此,陛下早就预料到有这样一天了,那我懂了,既然命令都到了,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直接出兵吧!”
  周至很快下达了出兵的命令,正当此时江南岸镇江府的宋军正在准备南撤,面对明军南下进攻的准备并不充足。
  虽然王方下令严密监视江北岸明军的行动,可是江北岸明军早就开始备战了,现在备战已经结束了,只等着进军命令了,只要明军进攻的速度够快,宋军就反应不过来。
  事实上也是如此。
  周至在八月十九日晚间下达了进攻命令,八月二十日天刚蒙蒙亮,刚刚出现一丝微光的时候,江北岸明军就开始大规模渡江了。
  而此时此刻江南岸负责监视明军的宋军士兵正在烽火台上打瞌睡,愣是没注意到明军船只已经渡江而来了。
  所以很快的,明军渡江先锋队就成功将沿岸的宋军烽火台全部解决掉,没让他们将烽火点燃,然后快速攻击前进,给后续部队的大规模登陆留下了空间。
  先锋队马不停蹄进攻宋军设在镇江府到江岸这段路上的三道防线,非常顺利的连续突破,从凌晨到天色大亮,大概也就九十点钟的时候,明军先锋已经成功突破了宋军的三道防线,兵临镇江城下。
  镇江城防因为士兵大多出去“帮助”民众“坚壁清野”而较为空虚懈怠,东城门遂被明军先锋一鼓而下,城内乱作一团。
  明军将携带的雷神炮纷纷掷出引起爆炸,声若雷霆,声势浩大,让宋军以为明军主力忽然来袭,击溃了宋军的心理防线,城内宋军遂兵败如山倒。
  当其时,都统制王方正在城外军营清点物资,不在城内,城内宋军不能进行有效抵抗,城池很快被明军先锋拿下。
  等王方得知此事,大惊失色之下连忙命令军队反攻。
  五千多宋军慌慌张张赶来试图收复镇江城,但是此时明军主力已经杀到,宋军的反攻被明军拦截在了镇江城之外,当即展开遭遇战。
  周至所部游奕军并未装备火器,仍然是明军旧有制式装备,但是骑兵颇多。
  而王方部下三万军队之中,加在一起也只有五百余骑兵充作他的亲卫兵。
  明军以步军结阵,骑兵为机动作战力量冲击宋军军阵,宋军军阵不稳,王方无奈之下以四百骑兵出战,试图阻挡明军兵锋,但是骑兵战败,被明军骑兵全歼,连后路都被明军骑兵抄没。
  明军步军亦是战斗勇猛,三年未曾出战,一朝开战,兵锋锐不可当,将宋军军阵正面击垮,宋军不能抵抗,很快便陷入崩溃之中。
  王方大惊,自知失了镇江罪责难逃,便打算带领剩下的亲卫展开决死冲锋,冲击明军中军,但是被副将死死拉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惟今之计只有立刻撤退,路上搜集溃兵,一路快速南下前往独松关,只要把守住独松关,就能稳住阵脚,将军也能凭借这样的功劳功过相抵,不至于没有退路!”
  王方当然不想就那么无奈的死了,咬咬牙,狠狠心,下了命令。
  “撤!”
  于是王方舍弃自己的军队,带着一百多亲卫趁乱向南逃窜。
  五千余宋军在镇江城外大败亏输,全军覆没,明军大战得胜,夺下了镇江城,一举击溃了宋军镇江都统司的军队,王方苦心经营三年的沿江防御,被明军一个上午彻底击穿。
  当然了,若非宋廷撤兵南下集中防御的命令,王方或许也不会败的那么快。
  但是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王方一路南逃,试图收拢溃兵,赶快南下独松关守卫,以保护临安城以北的安全,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一支明军骑兵紧紧追击他不放松。
  这支明军骑兵一人双马,他跑到哪里,明军骑兵就追到哪里,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王方无奈,只能下令一半的亲卫放弃战马四散逃命,把战马让给他让他和剩下的亲卫也能一人双马,这才继续南逃。
  两支人马就这样一个逃一个追,把王方追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王方本打算收拢溃兵固守独松关,结果被这支明军骑兵用极快的速度追到了安吉之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让副将带着剩下的亲卫们死战明军骑兵,给他争取逃跑的机会。
  副将带着五十多名亲卫以决死之心和二十多倍于己的明军骑兵交战,很快全部战死,而王方在最后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