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8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94章 蜀宋政权
  面对着真切的危机,沈该、周麟之和张栻这临安朝廷三巨头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其中张栻强烈主张不要再管许多,立刻邀请明国介入其中,帮他们处理掉成都朝廷,需知仅凭临安朝廷自己,很难处理掉成都朝廷,光是军队方面就远远不足。
  更何况成都朝廷那边还有一根定海神针——吴璘。
  以吴璘的能力,除非明军主力出动,否则只靠江南国自己那五万人不齐心也不齐的军队,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这一回连周麟之都无话可说。
  因为很明显的问题就在于他担心蜀中经济利益被明国攫取,可是现在他们自己都搞不到蜀中的经济利益,人家自己立国了,这还玩什么?
  你还惦记着人家碗里的菜,结果人家一上手把桌子掀了。
  沈该思来想去,又看了看周麟之和张栻,遂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话,就把这件事情和明国交流一下,询问一下中都明帝的意见吧,看看明国是否有余力帮助我们讨伐蜀中,若是可以的话,就能稍微谈一谈细节问题了。”
  沈该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认了。
  他认了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张栻代表江南国朝廷向临安城中的明国办事处提出请求,希望他们将事情传递到中都让苏咏霖知道,并且请求苏咏霖的帮助。
  最好是能出兵,因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朝廷明显是以明国作为敌人的,明国坐拥庞大兵力,拥有强大的实力,消灭一个割据政权难道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吗?
  不过这个事情并不需要他们如何表示。
  苏咏霖在中都一边忙着当时思想论战的事情,一边就通过天网军和驻守关中的齐鲁兵团的渠道得知了川蜀宋臣拥立新君对抗明国和临安朝廷的事情。
  当时思想论战已经到了后期,苏咏霖发表文章对思想论战进行核爆式攻击,已经将思想论战的局面控制住了,没有让这场思想论战引起复兴会内部的分裂。
  他再一次用共同矛盾弥合了分歧,顺带着打击了一波陈腐的封建思想,伴随着妇女部的站稳脚跟,复兴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进一步提升,这是苏咏霖愿意看到的事情。
  与此同时,江南经济进军也在不断的推进之中,市舶司重开贸易也就在眼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稳妥的进行。
  而就在这个档口,川蜀宋臣又在川蜀搞事情,重立宋国,搞了一个【蜀宋】政权,在成都建立朝廷,拥川蜀之地对抗明国、江南国。
  他们以在蜀地做官的宗室官员赵不息作为皇帝,撑起了一个门面,自称是南宋的正统继承朝廷,让已经死掉的赵昚做太上皇,让跪在岳飞塑像前忏悔的赵构做无上皇。
  架势十足。
  “亏他们还能找到无上皇这个称呼,我记得好像过去的历史里面,唯有北齐后主高纬这一个无上皇,还是仅仅只做了四天的无上皇,这都能给他们找出来。”
  苏咏霖翻阅了唐人所作的《北齐书》,找到了无上皇的称呼来源,对此感到很有趣。
  他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官员们笑道:“不知道赵构和地下的赵昚知道他们的身份地位得到了抬升,会不会很高兴,他们的身份地位又提高了。”
  “不过是一场荒唐的滑稽戏罢了。”
  孔茂捷对此感到十分不屑:“一群筹备丧礼的人不甘心,请来一群江湖骗子,妄图给尸体招魂,让尸体回魂,尽管如此又能怎么样呢?回来的不过是残缺的魂魄罢了,难道还能复生吗?”
  辛弃疾详细看了看天网军和齐鲁兵团的报告之后,倒是感觉问题没那么简单。
  “其他人暂且不说,吴璘堪称岳飞、吴玠等人过世之后南宋的第一名将,他善于统兵,能守能攻,当年就可以和尚未堕落的金军打的有来有回,经验丰富,绝非易与之辈。”
  不久之前前往关中调研关中明军训练情况和川蜀宋军防御态势的参谋总部副长马维英支持辛弃疾的看法。
  “吴璘统领宋军在川北镇守数十年,川北地区到处都是他们修缮的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依托山体,居高临下,非常难以应付,而且川北山路崎岖,蜀道难行,车骑将军炮尚且难以行动,更别说大将军炮了。
  我军若要从川北进攻蜀地,大将军炮是派不上用场的,车骑将军炮或许能够使用,但是行进速度一定很缓慢,对于后勤的压力也一定会很大,这不利于我们的行动。
  之前我前往川北实地考察,然后做了一番测算,若要出动齐鲁兵团主力从北往南进攻川蜀,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可以攻破川北防线抵达成都平原就算是进展顺利了,稍微有所阻碍,则要延迟一至两个月。
  这段时间耗费的军费和物资绝对是巨大的数字,关中这些年的储备前后支援过河西兵团建成、黄河修缮和河南兵团南下,数量已经不多,若要再次用兵,就必须要调用其他地区的储备支援。”
  马维英看向了苏咏霖:“之前的所有报告我已经交给了主席,主席都看过了。”
  “嗯,我都看过了。”
  苏咏霖点头道:“这些年大明用兵的次数不多,但是大工程特别多,很多物资都用在了工程上,尤其是米粮储备,更是大规模用在了工程上,只靠关中显然不能独自供给大军出动。”
  另一名参谋副长周翀有些意外。
  “主席难道真的准备这个时候就南下川蜀吗?河南兵团刚刚南下不久,江西兵团也才建立,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大明的战略储备不足,强行南下进攻川蜀,恐怕常规储备不足以支撑吧?”
  周翀看向了枢密使孙子义。
  军队后勤大管家孙子义点了点头。
  “除非将目前辽东、河北、河东三地的军需储备调往关中,才能支撑关中大军半年所需,尽管如此,这三地的储备也不多,时间要是再长一些,就要动用非常规储备了,那就需要财政部提供帮助了。”
  按照大明的规矩,枢密院作为后勤部门,是可以管控全国各地的军需仓库、掌握一批专门提供给军队使用的军需物资的。
  这部分物资和财政部掌控的民用储备物资是分开来的,各自有各自的额度,军用或者民用,每笔账都算得很清楚。
  早些的时候这一切还是混在一起的。
  但是洪武四年以后,为了让军队用钱更加便捷,也为了减轻林景春领衔的财政部的工作量,稍微缩减一下财政部的工作范围,苏咏霖开始设置军需仓库和军需资金。
  军需仓库和军需资金都是枢密院在管着,一般来说若是军队行动,枢密院负责提供军队的后勤,动用的是军需仓库,和财政部控制的国库、民用仓库系统不在一起。
  定下这个规矩之后,办事的规矩就变成了每年税季之后苏咏霖都召开军需会议,把枢密院和财政部的人拉过来开会,商讨今年的军需费用额度,互相签字认定。
  然后财政部审核拨款,款项给到枢密院,之后就和财政部没什么关系了。
  军队行军征战如归需要用到钱粮,主要就是从军需系统里面拨付,主要后勤工作也由枢密院承担,与正常民用系统分离开来。
  所以眼下的事情就是枢密院的事情。
  但是很显然,如果这场战争现在就发生,财政部必然要入场提供支援,动用特别经费。


第1195章 孙子义对政治不感兴趣
  在当前的规则下,枢密院拿到钱之后就开始安排枢密院控制下的军工系统对军队的需求进行回应,拨付军饷和军需物资等等。
  军队的一切需求都向枢密院提出申请等待回应,与民用系统分割开来。
  所以在军队领域之内,财政部是不参与的。
  苏咏霖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也是因为考虑到之前数年间多有挪用民间款项向军用领域投放的事情,以至于财政部的工作想要开展起来难度颇大,财政部对此多有看法。
  且让财政部过多涉及军队内务,与军方人士产生关联,甚至出现一些连结,那也不是苏咏霖愿意看到的局面。
  军队就是军队,民政官就是民政官,二者还是不要过度联系在一起的好。
  因为这个原因,苏咏霖设立了军需会议这一环节。
  每年大家聚在一起开个会,确定这一年度的军队费用,然后财政部将这一年度的军需预算费用直接给到枢密院,接下来的事情枢密院去负责,财政部直接脱离这部分涉及到军队的工作,全面投向民用领域的工作。
  林景春对此没什么看法。
  孙子义倒是觉得压力山大,私下里找苏咏霖谈过这个问题,认为自己的才能恐怕不足以承担那么重大的使命。
  但是苏咏霖则表示这个责任枢密院迟早要担负起来,孙子义迟早也要做这件事情。
  身为枢密使,我信任的人,你可不能畏缩、推卸责任啊。
  因为这方面的事情,孙子义安排了整个枢密院一百多名官员奔赴财政部,请林景春安排人给他们开了一个特别补习班,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孙子义自己也跟着上了一阵子的课。
  后续苏咏霖则是把军工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国有经营部门划归枢密院掌控,除了武器锻造工场之外,还有位于草原上的战马饲养部门。
  大明的三大养马场——燕山马场、辽东马场、河西马场,这三大马场也划归枢密院管辖,直接对接大明骑兵部队。
  至此,军队体系和财政部体系剥离开来,互相之间不再负责,而是直接对国家负责。
  因为责任的陡然加重,孙子义劳心劳神,最忙的时候连着一个月没回家,留在枢密院里白天黑夜的学习,还号召枢密院内的官员一起向专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不能懈怠,不能偷懒,办坏了事情就要受处分之类的。
  反正他的态度的确非常端正。
  之后的事实也证明,在整个明国朝廷高层内唯一一个非复兴会员的孙子义能够坐稳这个枢密使的职位,绝非偶然,或者是什么他当初和苏咏霖平起平坐的地位之类的。
  对政治问题充耳不闻、对实际事物埋头苦干的为官态度也非常重要。
  孙子义对政治不感兴趣。
  不管是之前做燕云军队的一把手还是后来做枢密使,孙子义从来不曾发表过任何针对朝政的政治意见,对于朝廷的政治动向也从来不公开发表言论。
  任何人问他他都闭口不言,或者打个哈哈带过去。
  要是什么地方出现了政治争论,他会退避三舍,或者直接退到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角落,直接发动自己的隐身技能,失去一切存在感,让激烈争论的人们根本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苏咏霖倒是问过他有没有想法加入复兴会,若是有的话,他可以做孙子义的推荐人。
  孙子义想了想,摇头回绝了。
  “或许这样对我有些好处,但是我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理论,对此也没什么兴趣,在我看来,做官就是做官,做事就是做事,做人就是做人,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只想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孙子义说的倒也是实话。
  明国建立之后,苏咏霖有意任用孙子义的家人做官,一开始孙子义接受了,后来随着风声渐紧,察觉到问题所在的孙子义便让族人全面退出官场、军队,全面回归老家务农,不要到中都来,也不允许他们在老家闹事。
  后来孙子义做了枢密使,成为朝廷重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