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启明1158-第8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不能愚民,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掌握学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然而在当前阶段,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够用了,更大规模的普及教化维持在消除文盲这一阶段,已经足以应付大明目前的需求。
若要持续发展教育,就要求大明国可以提供足够人才们发挥才能的岗位,而岗位不是平白无故诞生了,需要发展来提供,这就是我常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正常吧?大明不能止步于此吧?”
辛弃疾开口道:“普及教化是迟早的事情,不是吗?”
“当然是,只是根据当下的情况来判断,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在十年内就能为那么多受教育的人才提供足够的岗位。”
苏咏霖苦笑道:“发展是硬道理,却也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情,我竭尽全力在推动,可眼下,我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能给后人埋坑。”
说着,苏咏霖又向前走了几步。
“我是有明确的计划的,我投入那么多钱搞火器,火器研究出来了,很多新东西就出来了,比如焦炭,还有质量更好的钢铁。
制造火器、炼焦、练出优质的钢铁,这些都需要匠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匠人,这就提供了需求,有了需求,我们才可以放心的培养人才。
比如工科学子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结业之后,就不会担心没有事情做从而不得不回乡耕种田地,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最后怨恨大明。”
辛弃疾闻言,思考一阵,明白了个中原委,遂长叹一声。
“看来有些同志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苏咏霖苦笑。
“他们的本意是不坏的,甚至是为人们着想的,立足于千年万年的事情,教育和农业一样,都是国之根本,只是国家要做的不单单是普及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对于大明来说并不难,我们可以做到,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给他们提供岗位,我们不能让他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之后,发现自己的所学毫无用武之地。
那不仅仅是对他们生命的辜负,也是对朝廷投入大量资金资源、花费大量时间构建起来的这样一个教育的现状的辜负,更是对累死累活耕田种地给朝廷缴纳赋税的农民的辜负。”
第1277章 老子赌爆他!
对于苏咏霖的看法,辛弃疾沉默良久,最后选择了认同。
苏咏霖则对这样的状态表示无奈,并且认为这是无奈之下的举措,发展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那么多年来我不断给工部砸钱,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弄出一些朝廷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带来岗位上的需求,可是七八年过去了,进展相当有限。
目前能够拿得出手的成果,也就是炼焦,炼钢铁和制造火器,这三样是真的和过去有了质的不同,其他方面我也投入了很多钱财,只是目前还看不到什么成果。”
辛弃疾主要着眼于军事发展,并未考虑到国家基础发展的这一系列难题和苏咏霖所着眼的方向,对于科技发展方面的问题不甚关心,所以也没有想到这一系列的问题。
苏咏霖那么一说,辛弃疾才意识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来专门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门人才去做,我这样的人,还是搞搞军事算了。”
他有些惭愧地摸了摸脑袋。
苏咏霖笑着摇了摇头。
“有心就是好的,国家应该欢迎任何人的建言献策,不管是什么方面的,你能关注这些事情,我很高兴,之后你也可以适当的多关注关注,别一头扎在军队里什么都不管了,军队想要打仗打得好,还要看后勤够不够好。”
辛弃疾点头。
“我知道了……之前未曾想到这一类问题,也未曾意识到发展的困难,以及发展带来的成果。”
“发展是硬道理,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关乎治国理政的要道。”
苏咏霖严肃道:“虽然目前大明的发展程度不高,但是光是炼焦冶铁和制造火器这三方面,就已经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的需求,大明需要更多的掌握技术的匠人去制造,这就是需求。
之后要是再出现一些什么更多的成果,需求就会更大更大,同时,大明开疆拓土了,更多的土地和民众需要治理,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官员和吏员,需要复兴会会员。
大明通商到了海外了,商业繁荣了,就需要更多的聪明商人和掌握算数的帐房先生,还需要更多的船只,需要更多的水手,需要更多的造船工匠,需要更多的伐木工,需要更多的运输工。
等这方面的需求继续提升,就会要求我们对相关的行业做出进一步的提升,提高运输物资的效率,这个技术得到了突破,就会带来更多的全新的岗位需求。”
辛弃疾边听,边缓缓点头。
“原来如此,这里头还有这些道理……看起来,若是能持续发展,何愁大明不兴盛?”
“倘能如此,兴盛便是最基础的,持续兴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把钱用到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用错了地方。”
苏咏霖伸手指向了西南方向:“我始终认为,能为一个国家创造出足够的需求,这才是一个朝廷该做的事情,任何想要阻碍这个目标的人或者组织,我都会把他们全部铲除掉!”
苏咏霖的决定不会更改,而他的决心也很快的交给苏海生负责执行。
苏海生那边通过六百里加急很快就得到了苏咏霖的回复,得到了参谋总部的文件许可,得到了临机专断之权。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该怎么做,做到什么地步,已经完全交给了苏海生来决断,他将获得全部的权力,并且承担一系列的责任。
苏海生大喜过望,摩拳擦掌,准备将齐鲁兵团多年战斗和精心训练积累下来的军事水准应用在接下来的战事上。
当然目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断定川蜀方面给出的投降意向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有没有可行性。
反正中央分析是真的,中央认为川蜀那帮准备投降的人已经山穷水尽,要是大明不出兵就会死,所以姿态很低,几乎是请求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怀疑他们在逢场作戏拉大明下水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太低了,低于一成。
九成的概率是真的,一成的概率是假的,赌不赌?
老子赌爆他!
苏海生立刻派人联系吴拱,向他咨询宋军的投降意愿和投降方式,双方开始进行讨论,并且提醒他们——你们最好也快一点,不然担心成都那边坚持不住。
吴拱倒是惊讶于明国的高效率,整个过程刚刚走过半个月,明国那边就给回复了。
这效率……
大宋要是有这样的办事效率,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吧。
吴拱无奈的看完了苏海生的信件,然后苦笑着把信件扔到了一边。
该急的不是明国,该着急的是我,是成都,是我们这群热锅上的蚂蚁才是。
吴拱犹豫片刻,提笔写信给苏海生,将他设想中的宋军投降和明军接管川北防区的整个过程写下来,让苏海生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或者双方直接派人近距离接触谈判,把事情尽快解决掉。
成都估计是真的扛不住了。
成都确实过得很不容易,面对数万大军的围攻,吴挺使劲浑身解数也就是勉强维持局面而已。
陆(禾兆)为首的四支原朝廷正规军,加上霸蜀军、威武军和乞活军三支原先的起义军,加在一块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别说陆(禾兆)等人的军队正在快速军阀化,就算是三支起义军,因为地主阶级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的加入,也褪去了农民起义军的属性,现在个个都出现了军阀化的迹象。
十多万大军已经没有谁还冲着均贫富的理念而战斗了,他们聚集在成都城下,只为了一个理由——杀了狗皇帝,推翻成都朝廷,给自己报个仇。
至于之后要做什么事情,大家会有什么想法,那都是不一定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反正抵达成都城后,七支军队的首脑举行了会盟,约定大家轮番进攻成都城,而在攻克成都城之前,谁都不能对谁下黑手,就算要敌对,也要等整个战事结束之后再说。
至于成都城被攻破之后功劳怎么分、战利品怎么算,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第1278章 老爷果然在意我
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其实还真是多亏了那些投靠各支部队的川蜀社会精英们。
他们并不希望川蜀就真的进入了战国时代,尤其是这个内忧外患的时期,搞出战国时代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要被明国摘了桃子。
明国一来,他们这些地主豪强不就完蛋了吗?
所以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让明国入主川蜀,只要能够弥合各方面的需求,那么能够把大家伙儿组成一个联盟其实是最好不过的。
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敌人,再一起瓜分利益,所有的分歧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运行,确保矛盾不会爆发,不会引起互相之间的火并。
在这样的基础共识之下,川蜀精英们劝说各自的军阀首脑们,通过好言相劝加美女枕头风的联合出击,总算勉强让他们达成了共识。
谁最先攻入成都城,谁就最有优势,谁就可以杀掉狗皇帝夺了鸟位,大家一起尊奉这个人做新皇帝,听他的号令。
新皇帝可以主导战利品的分配,但是也不能太过分,自己可以多分一些,可是也不能完全不给大家伙儿。
而且新皇帝登基之后,大家承认他的地位,听他的号令,那么他也要保证大家的利益,该给的地盘不能少,该给的地位和官职不能没有。
这是一切的前提。
当前对大家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成都朝廷,而是虎视眈眈的明国和临安伪朝,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维护川蜀精英们的利益,大家必须要在摧毁成都朝廷之后达成共识,集合全部的力量抵抗明国和临安伪朝。
而在此之前,先把成都城拿下再说。
成都城拿不下来,谈什么都是假的。
确实,想要拿下成都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光看那个护城河和成都城墙的高度、厚实程度,就知道这很不容易。
成都城外围的军事据点已经被他们全部扫平了,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成都城本体之坚韧,依然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从十月下旬陆(禾兆)率领军队率先抵达成都城展开进攻之后,他就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成都城的坚韧超乎想象,城墙整体被改造的相当不错,他多次进攻,都是连护城河都过不去就被打了回来。
意识到自己一支军队根本不可能打下成都城,意识到只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可能独霸川蜀,所以陆(禾兆)才继续等待其余军队的到来,否则他早就打进成都城杀了狗皇帝夺了鸟位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场史无前例的成都会盟之所以可以顺利进行,主要也是因为七大军阀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无法单独解决掉成都城,大家一样菜,一样都处于川蜀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之下。
如此一来,讨论谁可以独霸川蜀就是个笑话,如何分配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而他们所达成的协议,也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唯一一个协议,在这个协议的框架之下,大家可以保持最大的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